分布
?我國洪水災害分布極廣,除沙漠、戈壁、極端干旱和高原山區(qū)外,大約2/3的國土面積上存在著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災害,全國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問題,西高東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匯集和快速到達下游,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發(fā)生在我國東部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風暴潮災害。由于東部地區(qū)不僅人口密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帶,土地開發(fā)利用程度高,經濟較為發(fā)達,因此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十分巨大。
?我國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點是:①暴雨集中,強度極大,從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國不同歷時的最大點暴雨記錄和不同流域面積的最大洪峰流量都與世界各地相應的最大記錄十分接近,甚至超過。②高強度、大面積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并具有明顯的地區(qū)差別和時序規(guī)律,夏季集中出現的雨帶主要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西北部。③江河洪水年際變化很大,同時又存在重復性和連續(xù)性,一個流域重復出現類似的特大洪水和連年發(fā)生特大洪水的情況屢見不鮮。④沿海風暴潮災害主要由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引起,其中少數登陸臺風深入內地與從西南部產生的氣旋性渦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區(qū)產生特大暴雨。
在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頻頻發(fā)生。
在我們中國,也常有多種自然災害發(fā)生,威脅著我們人類的生存,引起多發(fā)傷員死亡,家園被毀的事件。遠的不說,就說我的家鄉(xiāng)吧!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富饒的東莞,這里人杰地靈,山川秀麗。
但有許多自然災害光臨這可愛的地方,這里經常有臺風來襲,出現寒露風、高溫、暴雨洪澇、低溫陰雨和倒春寒等自然災害。這些災害在我國也時有出現,我們東莞則是個多發(fā)地區(qū),主要是因為我們東莞的地理位置。
在東莞,最常發(fā)生的就是暴雨洪澇了。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
日降雨量(20-20時)大于49.9毫米定義為暴雨。暴雨是引致辭洪澇災害的直接因素。
在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發(fā)生,我國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澇災害發(fā)生。我市是中國東南部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區(qū),地勢低洼,靠近海洋,所以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多,有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與積聚,為暴雨的形成提供非常大的條件。
并且地處珠江三角洲的東莞市,雖然大部分區(qū)域江河交錯,但由于城市建設等諸多因素,使得暴雨引發(fā)內澇積水而致災的個案時有發(fā)生。其原因一是本地區(qū)在雨季雨量集中,降雨強度大,出現連續(xù)性暴雨以上降水,使低洼地區(qū)水浸而成災;二是由于受臺風襲擊風大雨猛,若恰逢大潮期使沿海堤漫頂或決堤成災。
在東莞近代有許多的典型暴風致災個案。例如,2005年4月25日一小時降雨達109毫米,破歷史記錄,使得多處房屋受淹,汽車被浸等。
在2005年8月19日受高空低槽呵南海熱帶輻合帶北抬的影響,除虎門、沙田、麻涌等少數鎮(zhèn)區(qū)外,我市大多數鎮(zhèn)區(qū)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水襲擊,石龍氣象自動站測得(即從19日9時到20日8時)366毫米的降水量,為我市歷史上第二最大日降水量,僅次與1981年我市錄得的日最大降水量367.8毫米的歷史記錄。這次降雨,石龍鎮(zhèn)主要街道綠化路呵興龍路遭受嚴重水浸,街道水深約50公分左右,沿街商鋪受到水浸,部分物品損壞,交通受阻,上午10時左右大部分街道水位逐漸回落。
市委、市政府面對災害性天氣,高度重視,以充分的思想準備,有力的防御措施,有效的搶險手段,抗擊暴雨帶來的災害。我市按時保質全面完成東莞大堤達標建設、掛影洲圍達標建設呵小型水庫達標建設的基礎上,還進行新一輪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重點是堤圍、排站建設,工程總投資概算為17.17億元。
全市計劃投入資金8.75億元,計劃完成工程135宗,江河堤圍242.69公里,新建、改建或加固水閘45座,新建或改建排站27座,新增裝機容量18365千瓦,改善灌溉面積11.24萬畝,改善治洪澇面積62.35萬畝。為了東莞市民生活得更舒適更有家的感覺,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與自己的設想:①建筑高層臺階,防范水浸水滲入家庭住宅②街道旁多種樹,有個美好的綠帶③多開通地下渠道,教育人們思想理念,要暢通渠道,做到不堵塞不將廢物垃圾扔在渠里④洪泛區(qū)的土地管理;⑤建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⑥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自然界中的雨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有灰蒙蒙的毛毛雨,有連綿不斷的連陰雨,還有傾盆而下的雷陣雨……。在一個地區(qū),如果短時間降了大暴雨,河水會上漲特別快,很容易漫過堤壩,淹沒農田、村莊,沖毀道路和房屋,使許多人無家可歸。這就是暴雨造成的洪水災害。
什么叫大暴雨
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么怎樣測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氣象工作人員在地面觀測場露天放置一個直徑為20厘米的金屬圓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時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氣象局規(guī)定:凡日降
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稱為小雨,10—25毫米為中雨,25—50毫米為大雨,50毫米以上稱為暴雨。暴雨天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種防范工作,就不會發(fā)生危險。
洪水發(fā)生了,如何自救
1.洪水來了,按照預定路線轉移、避難,注意扶老攜幼,相互幫助。如果洪水來得太快,已經無法步行轉移了,要使用事先備好的船只或門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轉移的工具。
2.當洪水來得很快,大水已經進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頂、墻頭或就近的大樹上,暫時避難,等待救護人員轉移。不能單身游水轉移。
3.土墻、干打壘住房或泥縫磚墻住房,只能做暫時避難場所,因為經水一泡,它們隨時會有坍塌的危險。
4.假如沒有大樹、院墻,屋頂又一時爬不上去,此刻應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脫險。
洪水過后,怎樣預防疾病流行
1?清除積水、穢物,通風晾曬,噴灑消毒藥劑,預防傳染病及蚊蠅滋生。
2.服用預防藥物,避免發(fā)生傳染疾病。如果發(fā)生傳染病例,必須進行隔離治療。
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濕、霉的物件要通風、晾曬。
山區(qū)學生遇到山洪暴發(fā)怎么辦
如果山區(qū)普降大雨,在半小時之內就會暴發(fā)山洪。山洪來勢快、流速大、沖刷能力強,具有很大的破壞力,會給山區(qū)造成嚴重災害。
1.暴發(fā)山洪,過河要有老師護送。當水深超過膝蓋,單身不能過河;當水流已達齊腰深度時,眾人也絕不能過河。如果發(fā)生被河水沖倒的意外現象,頭腦要清醒,想辦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邊樹根、樹杈才有可能脫險。
2.當山洪漲水很快,老師又不能護送過河,同學們應全部回學校留宿。
3.暑假在山上割草、鋤地,遇傾盆大雨,進山洞等處避雨時,要預防滑坡、滾石和坍塌現象的發(fā)生。
4.在雷雨天氣里,河谷漲水很快,同學們應向高處轉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樹下,也不能跑到山崗的頂部,以避免雷擊傷害。
5.如果發(fā)生電線低垂,不能用手、身體接觸;低垂電線已被河水沖打時,不能在河邊停留,更不能在此過河。這些情況都會發(fā)生觸電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6.當水深小于一米,水勢漲落不太明顯,小學生必須急著過河時,可由老師組織并采取如下措施:用長繩或書包帶、水壺帶系住每人腰部,呈一字排開,手與手之間要拉緊,同水流方向斜叉過河,減小水流阻力。
上學或放學路上發(fā)生道路受阻怎么辦
1.?洪水沖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攔腰切斷并有急流通過,此時,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暫時避難”,絕對不能強行通過。
2.當山區(qū)道路由于山體滑坡堆積阻塞時,應繞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過是比較安全的。
3.當洪水沖斷橋涵,河流水急、橋面還在坍塌時,千萬不能冒險強行通過,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4.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橫垂路面時,一是要遠離,防止觸電;二是要報告有關部門,及時搶修。此刻,絕不能僥幸通過。
山區(qū)發(fā)生泥石流,怎樣確保安全
當山區(qū)發(fā)生暴雨洪水時,有時會同時產生泥石流。如果暴發(fā)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樹及建筑物、居民點等,會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溝口堆積起來,整個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壞力極大。 1.泥石流與暴雨洪水結伴兒而生。當暴雨到來之前,居住的山溝有可能暴發(fā)泥石流,應搬遷到安全地點暫時避難。
2.暴發(fā)泥石流是由溝頂開始的,發(fā)出的響聲好像“轟……轟……”的打炮聲。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時,只要聽到這種聲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頂轉移。
3.暴發(fā)泥石流時間很短,只能扶老攜幼輕裝轉移,來不及尋找和攜帶食品、飲料。
4.轉移路線應事前選定,清除沿途的障礙物,避免急速上山時,浮石、滑坡傷人。同時要防雷擊、電線傷人。
山洪災害預警系統(tǒng)論文 (作者:劉步林) 摘要:山洪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為提前預見山洪,展現現代科技技術,體現現代人類科技文明的成果,做到監(jiān)測、通信及預警為一體,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預警,高效、快速服務社會,有效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重要支持。
本預警系統(tǒng),功能強大,實用性強,滿足不同區(qū)域山洪災害防治的要求。是深受百姓歡迎的一套系統(tǒng)。
關鍵字:山洪科技 災害預警 山洪監(jiān)測技術 山洪災害 預警系統(tǒng) 1. 論山洪災害成因 由于氣象、地理、地質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為的生產活動因素。在這兩個主要因素中,自然因素造就了洪災發(fā)生的突發(fā)性、周期性和隨機性,人為因素加速、加劇了洪災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使災情更加嚴重。
而且不同地區(qū),山洪各自有不同的特點。 山洪災害成因主要有: 1、集中的降雨、淤塞的水系,是山洪災害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瀏陽市地勢高差之大,坡度之陡,大面積的集雨,短時間的匯流,急水流的切割,極易誘發(fā)山洪。 2、軟弱的巖性、特殊的結構,決定了山體滑坡的易發(fā)性。
境內地表巖石構造主要市板巖、變質砂巖、泥質板巖及泥質砂巖、礫巖,其次零星露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崗巖,由于地層古老,且風化嚴重,相應成土母巖的地表主要為板巖、砂巖、礫石,其涵養(yǎng)水能力差。受強降雨和相應產生的洪水影響,極易形成溪河水猛漲及造成山體滑坡等山洪地質災害。
境內山高坡陡,局部山區(qū)植被被破壞嚴重,加上變質砂巖、泥質板巖成土含砂量高,膠體含量少,遇水易分解、推移,在降雨徑流的作用下,極易造成水土流失。 3、違章的建設,頻繁的活動,加大了山洪災害的損失。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廣種薄收的陡坡開荒、急于速成的公路建設、立竿見影的開礦棄渣和亂堆亂棄的民居建設,不斷擠占河道,不斷的淤積堆積等生產建設活動,無一不使自然植被損毀,水土流失持續(xù)惡化。山丘區(qū)的人多地廣而過度開墾耕作引起坡土石化,良天砂化,生產建設很少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采砂淘金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未做河道恢復處理,導致河流改道,邊岸侵蝕加劇。這些不顧人水和諧的活動,加劇了山洪災害演化。
2.論山洪災害的特點 山洪災害除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還遺留了眾多滑坡、崩塌隱患,這些隱患點在暴雨等因素的誘發(fā)下極有可能再次突發(fā)成災,直接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 根據近年已發(fā)生的山洪災害統(tǒng)計分析,山洪災害主要表現為山體滑坡、泥石流和溪河洪水泛濫造成的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的損失,山洪災害一般表現為局部性和插花性的空間特點及驟發(fā)性和陣發(fā)性的時間特點。
一.是季節(jié)性強、頻率高。二.是區(qū)域性明顯,易發(fā)性強。
三.來勢兇猛,成災快。俗話說“易漲易退山溪水”,山高坡陡,溪河密集,水系十分發(fā)達,山洪匯流快,無數條山溝溪流匯集的洪水來勢十分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下游,往往幾個小時成災受損,令人防不勝防。
四.破壞性強,危害重。五.是恢復難度大。
山洪災害往往對水利、交通、電力、通信、農田等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群眾幾十年的建設成果被毀于一旦,許多被山體滑坡、泥石流破壞的農田等基礎設施幾年甚至幾十年難以恢復。山區(qū)集鎮(zhèn)進水淹,受 損嚴重,而集鎮(zhèn)往往是當地經濟發(fā)展中心,這對本來不發(fā)達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給災后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的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論山洪災害的危害 洪災常常瞬間成災,不及防,山洪、泥石流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斷、耕地受淹、民房倒塌、人死畜亡等。因突發(fā)性強而猛,其危害性、破壞性更大,特別是在人員傷亡與基礎設施損壞方面往往大大超過湖區(qū),基礎設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沉重的災難。
4.山洪災害我的預警觀 山洪災害預警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均有廣闊的市場,各個國家均有不同的預警措施。本人提倡山洪預警,一、要吸引外資,壯大公司的經濟實力,吸引方式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從不同的角度去吸引外資。
二、重點是要提高本預警系統(tǒng)科技含量??萍紕?chuàng)新,引領新時代,使預警研究與市場相結合,走一條實實在在的市場路子。
未來的市場,誰能在預警的先進性,實用性方面占優(yōu)勢,誰就會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預警方面還有許多創(chuàng)新等待我們去開發(fā),去研究,去探討,預警策略還有很多新的東西未被開發(fā)。
這些都需要二十一世紀的有心人去發(fā)現。新能源的利用,新工具的誕生都將會產生劃時代的革命,當鐵器時代代替石頭時代,以機器代替人力、以大規(guī)模的工廠生產代替?zhèn)€體工場手工生產,人類的生活方式在工業(yè)革命中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它使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當電力時代代替蒸汽機時代,使新興的電能作為一種主要的能量形式支配著社會經濟生活,推出了一個前人未曾想過的歷史時期,隨著電力的廣泛應用和遠距離輸送的成功,于是,有線電報、電話、無線電通訊、電視等相繼發(fā)展了起來。
各種通訊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其真正的推動力是社會的需要。從此,人類真正進入了電力時代。
繼蒸汽機時代和電力時代之后,電子計算機是一種代替人的腦力勞動的機器,其核心技術是電子。
原發(fā)布者:嬌
防洪防汛安全責任制
一、目的
加強施工現場汛期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現場施工順利進行。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項目施工現場期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組織機構
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成立防洪防汛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如下:
組 長:
常務副組長:
副 組 長:
成 員:
四、防洪防汛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項目經理:是汛期安全生產的第一負責人,在施工現場發(fā)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施工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2、常務副經理:是汛期安全生產的主要負責人,在施工現場發(fā)生安全事故時,負責協(xié)助項目經理負責分管范圍內的工作,項目經理不在時,負責指揮施工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3、生產副經理:協(xié)助項目經理/常務副經理負責分管范圍內的工作,協(xié)助項目經理/常務副經理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遇到汛期突發(fā)狀況調集救災必需的設備物資。
4、安全副總監(jiān):協(xié)助項目經理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有權責令部門、分部進行整改,遇有嚴重險情的有權暫停施工;協(xié)助項目經理/常務副經理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遇到汛期突發(fā)狀況現場進行指揮。
5、項目總工(副總工):負責編制施工現場各類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編制各種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交底;參加項目汛期安全隱患檢查,對施工中存在的事故隱患,從技術上提出整改意見,并予以解決。9、物資部長:負責
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這個美麗的家園中,人們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然而,地球是非常脆弱的,稍稍對她不好,她就會非常非常的不舒服,隨之便產生地震、洪水、海嘯、火山爆發(fā)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我們的生命。
在各種自然災害中,洪水最常見且危害又最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洪水不但淹沒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且還卷走人們居住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糧食,并淹沒農田,毀壞農作物,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從而造成饑荒。洪水還會破壞工廠、廠房,通訊與交通設施,從而造成對國民經濟部門的破壞。
洪水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地球植被的破壞,導致自然環(huán)境惡化而發(fā)生洪水,例如:我們陜西的渭南地區(qū),因為渭河、洛河、黃河的水,在潼關交匯,三河的水遇在一起,不能及時流往下游,整個聚集在渭南的華陰、潼關等地。使渭河水開始倒流,形成洪水。而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們隨意濫墾濫伐,造成坡地土表面失去保護物,土質變疏松,使大量水土流失,許多淤泥沉積在河床,使河床升高,造成洪水泛濫,這實際上也是大自然對肆意破壞環(huán)境的懲罰。
讓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地球,災難頻繁發(fā)生,我們平靜,安定的生活常常會受到它的襲擊。但這又能怪誰呢?只不過是人類自己在吞食自己種下的惡果。因為很多災難的出現與我們很多的、盲目的破壞性生產活動有關,為了使我們的家園不再遭到破壞,為了使我們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脅。我們人類就必須好好的保護地球,愛惜地球,好好的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我們和后人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為了市民生活得更舒適更有家的感覺,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與自己的設想:
①街道旁多種樹,有個美好的綠化帶。
⑤建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
⑥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②檢查房屋,如果是危舊房屋或處于地勢低洼的地方,應及時轉移。
③暫停室外活動,學校可以暫時停課。
④經常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關閉電源總開關。
⑤建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
⑥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⑦多開地下通道,以教育人的想法,渠道暢通,不堵塞的廢物垃圾扔進水溝里
原發(fā)布者:XX心魔
防災減災小知識人生命,要守護,十條法則要記住,一旦災害發(fā)生時,及時應用心有數。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墻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開闊地。2、火災:火災起,怕煙熏,鼻口捂住濕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滾,不乘電梯往下奔,陽臺滑下捆繩索,盲目跳樓會傷身。3、洪水:洪水猛,高處行,土房頂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樹能拴救命繩,準備食物手電筒,穿暖衣服度險情。4、臺風:臺風來,聽預報,加固堤壩通水道,煤氣電路檢修好,臨時建筑整牢靠,船進港口深拋錨,減少出行看信號。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險處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一定看氣候。6、雷擊:陰雨天,生雷電,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打雷家中也防患,關好門窗切電源,避免雷火屋里竄。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著風向別停腳,身體凍僵無知覺,千萬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環(huán),慢慢溫暖才見好。8、龍卷風:龍卷風,強風暴,一旦襲來進地窖,室內躲避離門窗,電源水源全關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車里面不可靠。9、疫情:對疫情,別麻痹,預防傳染做仔細,發(fā)現患者即隔離,通風消毒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醫(yī),公共場所要少去。10、防化:化學品,有危險,遺棄物品不要撿,預防煙火燃毒氣,報警說明出事點,運輸泄漏別圍觀,人在風頭要離遠。人生命,重于山,防災避險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練,祝愿
中國的洪澇災害 多年來,黨和國家始終重視防范和抵御洪澇災害,對江河湖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堅持不懈地修建防洪防澇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綜合防洪能力還不夠強,防洪體系還不夠健全,洪澇災害還不斷出現,已成為制約不少地方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為使人們能夠對防御洪澇災害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有針對性地科學地采取防御和治理措施,把洪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我就洪澇災害談點膚淺看法。
一 洪澇災害的成因洪澇災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人為的破壞自然環(huán)境和水資源造成中國的洪澇災害占主要因素 從主要成因上來說,大體有這么幾個方面 天不做美,自然災害多 暴雨洪水是我國洪水災害的最主要來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在大陸季風氣候影響下,降雨時間集中,強度很大。
全年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湖南南部以外,絕大部分地區(qū)50%以上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地區(qū)和西北大部,西南、華南南部,臺灣大部有70--90%,淮河到華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有50--70%集中在5至9月。
高強度、大范圍、長時間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 在東部地區(qū),有73.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地面處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國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工農業(yè)總產值受洪水嚴重威脅。
這些地區(qū)為發(fā)展農業(yè),擴大耕地,修筑堤防,圍湖造田,與水爭地,從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滯洪場所不斷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趨減少和萎縮;加上山丘土地的大量開墾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壞,以及居民點、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斷改變著地表狀態(tài),使洪水的產生和匯 特點。 .季節(jié)性 。
我國地處歐亞大陸的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部深入亞洲內陸,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南北則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
最基本、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降雨量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這就基本決定了我國洪水發(fā)生的季節(jié)規(guī)律。
.范圍廣。除沙漠、極端干旱地區(qū)和高寒地區(qū)外,我國大約2/3的國土面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型的洪澇災害。
年降水量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東部地區(qū),常常發(fā)生暴雨洪水;占國土面積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qū)常因暴雨發(fā)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區(qū)遭受風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襲擊;我國北方的黃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時還會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發(fā)生;水庫垮壩和人為扒堤決口造成的洪水也時有發(fā)生。 .發(fā)生頻繁。
1998年中國的“世紀洪水”,在中國大地到處肆虐,29個省受災,農田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萬間,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 .突發(fā)性強。
我國東部地區(qū)常常發(fā)生強度大、范圍廣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較低,因此洪澇災害的突發(fā)性強。山區(qū)泥石流突發(fā)性更強,—旦發(fā)生,人民群眾往往來不及撤退,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
.損失大。和地球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相比,我國洪水的年際變化和年內分配差異大,洪水威脅嚴重,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大江大河的特大洪水災害,甚至帶來全國范圍的嚴重后果。
1991年,我國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發(fā)生了較大的洪水,盡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各族人民進行廠卓有成效的抗洪斗爭,盡可能地減輕了災害損失,全國洪澇受災面積仍達3.68億畝,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79億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49億元,約占全年工農業(yè)總產值的23%,受災人口4400萬,占全省總人口的76%。
抗御洪澇災害的對策 加強對暴雨及暴雨洪澇災害的研究。要大力推進暴雨天氣預報,充分利用新一代雷達、衛(wèi)星、閃電定位等檢測手段,進一步完善數值天氣預報系統(tǒng),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tǒng),全面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水平和能力。
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完善災害應急響應系統(tǒng)。 及時進行災害評估。
災情評估是氣象災害預警系統(tǒ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擬定減災、抗災和緊急救援對策的定量依據。 加強暴雨洪澇檢測防御的工程性措施。
首先是修筑提防、整治河道,以保證河水能順利向下游輸送。其次是修建水庫。
最后是在重點保護地區(qū)修建分洪區(qū),保證下游地區(qū)的安全。 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維護生態(tài)平衡,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森林可涵養(yǎng)水源,保持土壤不遭雨水沖刷。 增強暴雨洪澇災害防御的公眾意識。
采用多種方式向社會進行宣傳教育。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