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輕信陌生人 (1)家長不在家時,有人敲門,不要輕易去開,要從門鏡或門縫中看看,如果不認識,絕不能開門。
(2)陌生人來電話時,如果家長不在家,不要告訴陌生人家中沒有人,只告訴他家中現(xiàn)在有事,讓他過一會再來電話。 (3)如果有人敲門買東西時,不要開門,只是回答“不買”;認為可疑時,可打電話報警,沒有電話,可以窗戶向外邊過路人求援。
(4)不帶陌生人到家中來,也不到陌生人家中去。 (5)不把家門鑰匙掛在脖子上,也不要露在外邊。
(6)放學回家時,如果一個人回家,而且家中又沒有人,在開門之前應先看看是否有人尾隨,然后再開門進家。 (7)放學時,如果有陌生人在一校門口接(或者就是家長、朋友讓來接),不要跟著陌生人走,并把這種情況告訴老師。
(8)放學后排好路隊按時回家。 2、不貪小便宜 (1)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禮物、食品、文具等。
(2)不和陌生人去游樂場、文藝廳、公園等地去玩。 (3)不乘坐陌生人的汽車或其它車輛。
3、要提高警惕 (2)遇到陌生人問路時,可以指給陌生人方向,告訴他怎么走,但不要為他帶路,特別是偏僻的地方。 (3)如果遇到陌生人不懷好意時,要敢于斗爭,但不能蠻干,要有智謀,必要時要高聲呼咕,要注意陌生人的相貌特征。
(4)要記住自己家長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發(fā)生問題時,要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 (5)晚上最好不要一個人出門去玩。
(6)晚上如果到外邊上廁所,要有大人陪著 四,如果遇到校園暴力該如何面對 (一)不做逆來順受的學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聽到學生、家長、老師等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校園暴力的人這樣議論:“遇到這種事兒,給施暴者一點兒錢就是,犯不著挨頓打。 ”“對這種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們那一套就是?!?/p>
“躲避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轉(zhuǎn)學?!薄跋袼麄冞@種‘大錯沒有,小錯不斷,氣死公安,惱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樣?弄不好還會越陷越深?!?/p>
大多數(shù)學生遇到勒索就乖乖給錢。事后,他們不但不敢告訴家長或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在破案過程中找到他們時,他們也不敢出面作證。
實際上,正是受害者這種軟弱的態(tài)度,助長了施暴者的淫威,據(jù)調(diào)查,在一些學校里,常有個別為滿足自己上網(wǎng)、玩游戲機和吃零食等欲望,強行向低年級的學弟、學妹索要“零花錢”的高年級學生。他們一般看準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的低年級學生下手,“成功”之后,就一直盯著這些“軟柿子”反復拿捏。
假如碰到稍有反抗的,他們就會給他“顏色”看看,直到被欺負者順從為止。除“零花錢”外,他們還會向?qū)W弟、學妹強行索要自己喜歡的文具、手表、自行車等物品。
令人擔憂的是,逆來順受的學生們長期忍氣吞聲,除使財物遭受更多的損失外,還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傷害:有的因身體受傷而住院治療;有的因過分恐懼而精神失常;有的性格發(fā)生變化,整天沉默寡言、孤僻古怪……這種傷害對他們來說是終生的。 同時,由于精神長期處在恐懼狀態(tài)中,他們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情緒不穩(wěn)、心情壓抑、學習積極性銳減。
(二)不要以暴力制暴力“他們能抱成團兒,我們?yōu)槭裁床荒??”“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誰能打過誰?!薄熬訄蟪?,十年不晚,遲早我會讓他在我手里栽跟頭!” 這種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尤其是那些長期忍氣吞聲的學生,這種心理更加明顯。
面對校園暴力,受害的學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自然是愚蠢的,因為它不但不能讓暴力遠離自己,反而會使暴力離自己越來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進暴力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鏈條越長,校園暴力的發(fā)展越迅猛,其影響也就越惡劣。
話雖這么說,以暴制暴的所謂“黑道原則“,還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學校,占領了一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陣地。 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一些學生開始“拜把子”,在此之后,如果再受人欺負,他們就不再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而是通過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決。
同時,一些學生在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欺負后,也往往會依賴“拜把子”后形成的團伙力量,變本加厲地在低年級同學身上尋找“補償”:勒索他們的財物,向他們收“保護費”。 五,課堂小結(jié) 校園安全與我們每個師生密切相關,它關系到同學們能否健康成長。
我呼吁大家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努力增強自我保護、自我防范能力,徹底杜絕各類安全事故隱患的發(fā)生,以實際行動共同筑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
一、敲詐、勒索 1.敲詐勒索的防范常識①口頭威脅:有時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會被一些不法分子截住,威脅同學們給他帶錢帶物。
②帶條子威脅:有些違法分子,選擇好對象后,就寫條子讓其他同學帶給對方,條子上寫著要物品的名稱或現(xiàn)金的數(shù)目。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學生,不管是哪種敲詐勒索的方式,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果性質(zhì)嚴重則構(gòu)成犯罪。
2.遭遇敲詐、勒索怎么辦?遇到敲詐勒索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盡量說好話,穩(wěn)住對方,說明自己沒帶錢,避免正面沖突。①堅決拒絕其無理要求。
一定要相信警方、學校和家庭都能為你提供安全保護。如果輕易屈服于對方,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也會為你招來無窮無盡的糾纏。
②如果無法脫身,可以借口身上沒錢,約定時間地點再交,然后立即報告學校和公安機關。警方會及時采取行動抓捕壞人,他就再也不能傷害你了。
③一定要向?qū)W校、公安機關報告。你越怕事,越不敢聲張,不法之徒就越囂張。
④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補敲詐、勒索,要及時撥打110報警,并通知老師。 二、搶劫、搶奪 1.搶劫、搶奪的防范意識①要有防范意識。
②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同學們最好結(jié)伴同行,相互幫助。③身上不要攜帶太多的現(xiàn)金或貴重物品,女生不要配帶金銀首飾或玉器。
④平時,不要花錢大手大腳,以免引起不良行為表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⑤單獨在家,不要輕易為陌生人開門,更不要為不認識、并聲稱是家長的同事或朋友的人開門。
如果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要立即撥打電話告訴父母。⑥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有了強健的體魄,即使一時無法將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
2.遭遇搶劫、搶奪怎么辦:①盡力反抗。只要具備反抗能力或有利時機就應發(fā)動進攻,以制服作案人或使其喪失繼續(xù)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②盡量糾纏。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邊的磚頭、木棒等足以自衛(wèi)的器械與作案人對峙,使其短時間內(nèi)無法近身,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援助,對作案人造成心理壓力。
③設法脫身。實在無法與作案人抗衡時,可以看準時機向人多、燈亮的地方或宿舍區(qū)奔跑。
④麻痹對手。當自己處于作案人控制之下而無法反抗時,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財物。
同時要對作案人曉以利害,從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也可盡量緩和氣氛,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準時機逃脫。⑤注意觀察。
趁作案人不注意時在其身上留下記號,如在其衣服上擦點泥土、血跡,或在其口袋中裝點有標記的小物件等,在作案人得逞逃走時悄悄尾隨其后,觀察逃跑方向,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盡量準確記下體貌特征,如身高、年齡、體態(tài)、發(fā)型、衣著、胡須、語言、行為等。
⑥及時報案。脫身后要及時報案,盡量準確描述作案人體貌特征,使犯罪分子盡早被繩之以法。
三、綁架、劫持 1.、綁架的預防知識:①平時養(yǎng)成樸素的生活習慣,不要炫耀自己或家中如何有錢,更不要隨便帶陌生人到家中“參觀”。②外出、上學和放學要盡量結(jié)伴同行,外出時要告訴家長,并說明返家時間,不要隨意在外逗留。
③如果有人突然來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車禍”等等為由,要你離開學?;蚣抑袝r,應首先設法與家人聯(lián)系查證,并將此事告訴你的老師或鄰居。④如果在途中發(fā)現(xiàn)有人盯梢跟蹤,應設法將其甩掉并報警。
2.遇到綁架、劫持怎么辦?如果不幸被綁架、劫持,要保持冷靜,并想方設法擺脫歹徒的控制:①遇到劫持,不要過分掙扎,以免犯罪分子對被綁架者進行身體傷害。要盡量拖延時間,記住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車輛型號和牌照號碼等。
②如果被蒙上眼睛,要盡量將聽到的線索默記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談話內(nèi)容、他們互相之間的稱呼等等,到達藏匿地點后,要盡量了解藏匿地點的環(huán)境特點,與犯罪分子周旋。盡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③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尋求他人幫助,擺脫歹徒的控制。啊啊啊啊啊。
.我們也要寫的。
最佳答案
一、可能引發(fā)學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恐怖分子造成的破壞性行為、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對社會不滿的極端分子的惡性行為、歹徒在被追捕過程中的威脅性行為、因嚴重利益沖突而引發(fā)的報復性行為、精神病人的嚴重失控行為等。
二、事件的預防:
1、由符合條件的專職保安擔任門衛(wèi),嚴格門衛(wèi)登記、驗證制度,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學校。
2、加強對校內(nèi)有精神病癥狀的人員的管理。為確保學校安全,具有精神異常癥狀的人員必須在正規(guī)的精神衛(wèi)生部門進行鑒定,一旦確診為精神病人,學校應勸其在家休養(yǎng)治療,經(jīng)濟待遇上給予幫助照顧。
3.對可能引發(fā)矛盾激化事件的當事人要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加強對師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5.積極組織師生進行防范暴力事件預案的演習,提高師生的防范能力。
三、事件的處理:
一旦發(fā)生學校暴力事件,務必以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為主要目的,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處理:
1、報警??砂淳o急報警按鈕或撥打87900110(梅墟派出所)或110報警電話。
2、選派應變能力強、口才較好的老師、身體強壯的老師與犯罪嫌疑人進行勸說,以拖延時間。
3.保護有關對象及全體學生,將保護者護送到安全處。
4.一日發(fā)生傷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將傷員送往就近醫(yī)院進行搶救,并通知家長或親屬。
5.保護現(xiàn)場,做好當事人和見證人的書面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配合警方調(diào)查。
6.在警方的指導下維持秩序、作善后處理。
校園欺凌手抄報內(nèi)容可以寫校園欺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危害及影響,可以列舉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有什么樣的危害,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學生應該怎么自我保護。
例子: 懲治、遏制校園暴力,治理校園欺凌問題再一次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那么,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未必可行。
法治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還長,但必須得堅定走下去:促進法律健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正確的法治素養(yǎng)、法治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環(huán)境等。 近日,一條海南省瓊海市“長坡中學打人”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
據(jù)南海網(wǎng)報道,事件發(fā)生于5月20日。此外,該校5月18日也發(fā)生了一起學生打人事件。
5月21日上午,瓊海市教育局就此視頻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七項措施專項治理校園暴力。 此事件距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于4月28日向各地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個月。
4月28日,重慶市彭水縣桑拓中學一名學生在廁所內(nèi)遭到至少三名學生群毆,胸部被利器捅傷致死。同日,遼寧省莊河市第二十二中學課堂上,初二男生呂某遭同班同學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絳縣,15歲少年張超凡被多名同學在網(wǎng)吧毆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縣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名女生逼迫脫衣下跪、扇耳光,旁邊多人圍觀起哄,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出來勸阻……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fā)生,原本安寧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曾經(jīng)遭受校園欺凌的張宇來說,更是如此。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欺凌事件發(fā)生后,校園再也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了。
他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書包里。
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睆堄罨貞洠皯c幸的是,那群欺負我的學生,之后沒有再來打我?!?/p>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于被欺凌者來說,如果心理層面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chǎn)生自殺想法;或?qū)ふ冶茸约喝醯哪繕?,將情緒轉(zhuǎn)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yōu)樾乱惠喌钠哿枵摺?/p>
一、上學路上的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識 每位同學必須牢記如下行走安全常識: 指揮燈信號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但已進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繼續(xù)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黃燈閃爍時,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xù)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 行人必須遵守的規(guī)定行人須在人行道內(nèi)行走,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行走;穿越馬路須走人行橫道;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須遵守信號的規(guī)定;通過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顧右盼,注意車輛來往,不準追逐,奔跑;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有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的,須走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不準爬馬路邊和路中的護欄、隔離欄,不準在道路上推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行走時,哪些情況最危險呢? (1)橫穿馬路很容易出危險。 (2)三五成群橫著走在非人行道上,這樣最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過后,馬路上車輛稀少,因為路中車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險。
(4)行走時一心兩用,邊走邊看書,或邊走邊想問題,或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玩……這樣做,可能車子不來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車子,因此也十分危險。 2.騎車安全 (1)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騎車。
這是交通規(guī)則規(guī)定的。 (2)不打傘騎車。
(3)不脫手騎車。 (4)不騎車帶人。
(5)不騎"病"車。 (6)不騎快車。
(7)不與機動車搶道。 (8)不平行騎車。
最后還要注意,在惡劣的天氣如雷雨、臺風、下雪、或積雪未化、道路結(jié)冰等情況下,也不要騎車。 3.乘車安全 (1)上車前先看清公共汽車是哪一路,因為公共汽車停靠站,往往是幾路公共汽車同一個站臺,慌忙上車,容易乘錯車。
(2)待車子停穩(wěn)后再上車或下車,上車時將書包置于胸前,以免書包被擠掉,或被車門軋住。 (3)上車后不要擠在車門邊,往里邊走,見空處站穩(wěn),并抓住扶手,頭、手、身體不能伸向窗外,否則容易發(fā)生傷害事故。
(4)乘車要尊老愛幼講禮貌,見老弱病殘及孕婦要主動讓座。 (5)乘車時不要看書,否則會損害眼睛。
二 、課余時間玩耍要注意安全 課余時間主要是休息好,并做好上課的準備工作。下課時,千萬不要在走郎里推推攘攘,在校園里追追趕趕。
以免互相碰撞,造成傷害。 三 、同學間不要做危險游戲 做游戲可以起到增長知識、鍛煉身體的作用。
但一些游戲非常危險,輕則傷人,重則危及生命。哪些游戲不能做呢? 第一、“拔蘿卜”:一個人用雙手夾住另一個人的頭往上拔。
這種游戲容易造成頸椎脫臼或骨折。 第二、“擠夯”:大家把一個人推在角落里用力擠。
這種游戲容易造成窒息、胸腔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砸夯”:四個人各拉住一個人的一只胳膊、一只腿,用力往地下墩屁股。
這種游戲往往造成尾骨骨折。 第四、在游戲時不用玻璃制品玩具、暴力性玩具(彈弓、弓箭、發(fā)射子彈的玩具槍)、含有化學性質(zhì)的玩具。
第五、游戲時不搞“突然襲擊”玩笑,如突然在同學背后大喝一聲或猛拍對方的頭等。 四 、體育活動中的自我防護 經(jīng)常要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強體質(zhì),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但要注意安全: 第一、要在運動之前換上膠底運動鞋。
運動鞋彈性大、摩擦力大,而塑料皮底的鞋又硬又滑,不適宜運動時穿。 第二、要認真做好全身準備活動,否則肌肉拉傷、扭傷、骨折等都可能發(fā)生。
第三、運動前,女孩子摘下發(fā)卡、塑料或玻璃飾物,男孩子不要在衣褲內(nèi)裝小刀等鋒利物品。 第四、要在教師或同伴的保護下做器械運動;如單桿、雙桿運動時,嚴格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尤其是投擲標槍、鉛球時,不能擅自投出或撿回,否則有可能被擊中受傷,甚至危及生命。
第五、一旦摔傷,不要急于起來,也不要亂搬動胺傷同學,等校醫(yī)或教師來處理。 第六、夏天運動后不要喝涼水,可以喝些淡鹽水,防止中暑;運動后及時擦凈汗水穿好衣服,不要立即沖涼,以防感冒。
飯前飯后及睡覺前不要做劇烈運動。 五 、寢室里不能點蚊香與蠟燭 寢室是休息的場所。
有的同學學習非常用功,往往在熄燈后打手電看一會書,有的甚至在用蠟燭照明,其實這是不可取的行為。因為,這影響了他人的休息,也不能確保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這存在著安全隱患。
另外,在夏天,有的同學喜歡用蚊香驅(qū)趕蚊子,這同樣會引發(fā)火災。因為,當你熟睡后,身體轉(zhuǎn)身有時會使被子或衣服從床上掉落到蚊香上,從而發(fā)生火災。
六 、還要做到八個“不要” 1 、不要把開水往窗外倒。 2 、不要站在窗臺上擦玻璃。
3 、不要在打球時戴眼鏡。
校園暴力給學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長久的。鏟除校園暴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有關部門爭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堅持樹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法制報告會,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專題片??舍槍α餍汹厔莺彤斍暗陌l(fā)展現(xiàn)狀,融入更豐富的內(nèi)容和更新穎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學生可能會樂于接受。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礎就是對生命的極端漠視。在虛擬的世界里,沒有真實的受害者。這一事實很易使他們產(chǎn)生“再暴力的東西都與人類感受無關”的錯覺,以致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不但漠視動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視自己的生命。針對這一點,我們可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長等知識的傳授。這既能讓學生對自己有所認識,也能使學生對他人的生命重懷珍惜和尊重的態(tài)度。
我們還應該教導孩子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應該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應該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只要讓孩子懂得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則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們對暴力的危害就會有新的理解。
(三)加強師德建設,消除校園“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規(guī)在對待老師的“冷暴力”上還顯得相當蒼白,但教育行政部門早已關注校園“冷暴力”問題了。各地學校也從加強師德建設入手,盡力消除校園“冷暴力”。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少一點苛責;多一份信心,少一點失望;多一份親切,少一點冷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這些做法無疑將會對消除校園“冷暴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清查影視節(jié)目和出版物,凈化文化市場。
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便在現(xiàn)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guī)定,還基本處于放任狀態(tài)。實際上,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沒有分類,更沒有因為其中有暴力內(nèi)容而限制孩子觀看?,F(xiàn)階段,這種狀況應有所改變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條文,對電影電視作品進行分類,并推廣至網(wǎng)絡媒體、電子游戲和書報雜志,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產(chǎn)品。定期徹底清查文化市場、凈化文化市場、凈化孩子們的視聽,切忌讓未成年人接觸帶有暴力行為的文化。
(五)未雨綢繆,及早防范。
一方面,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許多案例表明,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班級,發(fā)生的事件越多。學校暴力事件是一種見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當,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么參與暴力者就不敢出現(xiàn),陽光是什么,陽光就是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每個同學都要樹立正氣,這樣才會形成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所有同學必須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舉止文明,不要口出臟話;要自尊自愛,不要自以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傷人;要團結(jié)互助,不要欺弱怕強;要禮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毆;要強身健體,不要吸煙喝酒;要友誼為重,不要早戀誤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圍觀起哄;要開卷有益,不要盲目閱讀;要學習法紀,不要我行我素。
另一方面,各班級要配齊安全班委,定期向?qū)W校反映可能發(fā)生的校園暴力隱患,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將校園暴力扼殺在萌芽之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學校和社會齊心合力,校園暴力這顆毒瘤就一定會被鏟除,我們的校園定會成為孩子們的樂土!
反思二: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 專家分析,導致校園暴力日趨增多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施暴者缺少基本的罪惡感與罪責感,缺乏對行為法律后果的恐懼,從而不能控制沖動,放縱暴力行為。
而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當。一般來說,如果家庭其他成員文化素質(zhì)低下、道德品質(zhì)敗壞,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等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都會對孩子的人格培養(yǎng)產(chǎn)生不利影響,從而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
為此他們喜歡通過欺凌弱小來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另外,不少家長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輕德育,很少、甚至不愿傾聽孩子的心聲。
由于彼此間缺少溝通、交流、理解與尊重,不少孩子將視線投向網(wǎng)吧等其他場所,希望在那里找到傾訴的對象,尋求解決青春期困惑的手段。然而,網(wǎng)吧在帶給孩子們大量信息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接觸到打斗、槍戰(zhàn)、爆炸等場面。
久而久之,在孩子們的心里,容易形成一種認知上的誤區(qū),認為這些暴力都是合理的,進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模仿。反思三:21世紀教育目標:學習、做事、相處、做人,做人是根本 有專家研究指出,近20年來,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由于青少年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他們的心理呈現(xiàn)出四個特點,首先是過渡性,從幼稚走向成熟,但是過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其次是社會性,由青少年走向青年,他們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第三是動蕩性,他們的情感并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第四是閉鎖性,他們變得不太愿意對成年人、父母、老師袒露心扉。
再加上媒體和網(wǎng)絡的外力作用,一些影視劇、網(wǎng)絡時有暴力鏡頭,這些都對青少年會產(chǎn)生影響。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校園暴力的出現(xiàn),說明這些施暴者不但缺乏法制觀念,更缺乏道德觀念,這說明家庭在承擔道德底線上的作用是失敗的。
他認為,家庭承擔著讓學生基本社會化的責任,學校則承擔著讓學生繼續(xù)社會化的責任。但在社會化過程中,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一切教育都應該以德育為先,以價值灌輸為先,二十一世紀有四大教育目標:學習、做事、相處、做人,而做人是根本。
反思四:健全校園法制教育體系,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應當積極履行好監(jiān)護責任,解決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問題,同時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們學會給予和奉獻,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其次,應建立健全學校的法制教育體系,通過法制課程,講授法律常識,強化法制觀念。
再次,應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減少不良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學校在思想管理上要做到旗幟鮮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立場是否正確,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行動走向,這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不得不談的問題,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思想多元化的社會。學校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極端主義和享樂主義,使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
要幫助學生擺正自己的人生坐標,做一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jié)友善、勤儉自強”的人,一個具有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人。完善規(guī)章制度,嚴格校園管理。
學風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的效率與質(zhì)量。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zhì)量,必須切實轉(zhuǎn)變學風。
而轉(zhuǎn)變學風的關鍵,在于以學校規(guī)章制度建設為本,確保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良性轉(zhuǎn)變。在心理學看來,態(tài)度是指對某種對象作出的前后一致的反應,它包括認知、情感、意向三個因素。
學習態(tài)度可以視為學生預先對學習中的種種情況作出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應,態(tài)度一經(jīng)形成,就具有相對的持久性。但這并不等于說態(tài)度是一成不變的,當形成態(tài)度的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學校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建設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應根據(jù)新形勢、新情況,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提高校園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建設文明校風。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必須有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環(huán)境和氣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中國傳統(tǒng)教育歷來十分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熏陶作用,“孟母教子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提出一定的具體要求。要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老師的教書育人作用,讓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影響學生。
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現(xiàn)在一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放棄了很多認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學,因法律法規(guī)不作為考試的科目,一些學校甚至于虛設的教學時間都沒有安排。
在現(xiàn)代社會,學法守法用法,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學校一方面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另一方面,要用身邊發(fā)生的事例及時教育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學校提倡什么、鼓勵什么、禁止什么、反對什么。
此外,對違法犯罪的學生,不要因為害怕影響到學校的聲譽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會助長其他學生的陰暗心理。對違紀違法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處罰。
處罰也是一。
我想說說小學生的防范欺凌。
在小學校園里,存在的欺凌主要有同班,同屆,還有跨屆。主要發(fā)生在課間、上學路上、放學路上。
防范校園欺凌,作為班主任,在晨會課班會課應該時時教育班上學生,同學間要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對同一個班同學是這樣,對低年級同學也是這樣。
不能欺負弱小。其次,告訴學生如果有人來欺負你,在學校里告訴老師,在上學、放學路上,如果獨自一人,應該盡量離開,避免被傷害。
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或者第二天告訴老師,幫忙解決。不能忍氣吞聲,因為這樣會遇到下次的欺負。
最后,對于經(jīng)常欺負弱小群體的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要嚴肅批評教育他們,讓他們知道欺負弱小的危害,改邪歸正。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