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包括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
數(shù)量較多,列舉著名的10首如下:
1、《春曉》—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2、《詠鵝》—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3、《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5、《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7、《山居秋暝》—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8、《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9、《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錦瑟》—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拓展資料
1、《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五萬余首。
2、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薄短圃娙偈住愤x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shù)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xué)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更多資料請見 古詩文網(wǎng):
兒童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送兄(七歲女)蟬(虞世南)詠風(fēng)(虞世南)野望(王績)詠鵝(駱賓王)易水送別(駱賓王)風(fēng)(李嶠)中秋月(李嶠)正月十五夜(蘇味道)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中(王勃)從軍行(楊炯)渡漢江(宋之問)登幽州臺歌(陳子昂)詠柳(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幽州夜飲(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張說)邊詞(張敬忠)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張九齡)望月懷遠(張九齡)照鏡見白發(fā)(張九齡)登鶴雀樓(王之渙)涼州詞(王之渙)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過故人莊(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春曉(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渡浙江問舟中人(孟浩然)從軍行(王昌齡)從軍行(王昌齡)從軍行(王昌齡)出塞(王昌齡)采蓮曲(王昌齡)閨怨(王昌齡)盧溪別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柴侍御(王昌齡)終南望余雪(祖詠)使至塞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山居秋瞑(王維)現(xiàn)獵(王維)鹿柴(王維)竹里館(王維)鳥鳴洞(王維)蓮花塢(王維)雜詩(王維)相思(王維)山中(王維)田園樂(王維)少年行(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秋浦歌(李白)靜夜思(李白)軍行(李白)越女詞(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贈汪倫(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友人(李白)山中問答(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李白)望天門山(李白)望廬山瀑布(李白)早發(fā)白帝城(李白)月下獨酌(李白)獨坐敬亭山(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夜宿山寺(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李白)次北固山下(王灣)黃鶴樓(崔顥)涼州詞(王翰)桃花溪(張旭)山中留客(張旭)移家別湖上亭(戎昱)塞下曲(戎昱)夜別韋司主(高適)別董大(高適)除夜作(高適)營州歌(高適)軍城早秋(嚴武)釣魚灣(儲光義)早梅(張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聽彈琴(劉長卿)送靈澈上人(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yè)(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劉長卿)望岳(杜甫)前出塞(杜甫)月夜(杜甫)春望(杜甫)江村(杜甫)客至(杜甫)絕句漫興(杜甫)春夜喜雨(杜甫)贈花卿(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絕句(杜甫)絕句(杜甫)絕句(杜甫)旅夜書懷(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陽樓(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八陣圖(杜甫)著行即興(李華)送人赴安西(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磧中作(岑參)逢入京使(岑參)山房春事(歲參)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月夜(劉方平)賦新月(繆氏子)楓橋夜泊(張繼)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歸雁(錢起)送彭將軍(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郎土元)聽鄰家笙(郎土元)寒食(韓雄)宿石邑山中(韓雄)江村即事(司空曙)尋陸鴻漸不遇(皎然)拜新月(李瑞)小兒垂釣(胡令能)丹陽送韋參軍(嚴維)征人怨(柳中庸)題三間大夫廟(戴叔倫)蘭溪掉歌(戴叔倫)送人游嶺南(戴叔倫)寒食寄京師請弟(韋應(yīng)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韋應(yīng)物)滁州西洞(韋應(yīng)物)塞下曲(盧綸)逢病軍人(盧綸)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江南曲(李益)題鄰居(于鵲)江南曲(于鶴)巴女謠(于鶴)游子吟(孟郊)古別離(孟郊)古怨別(孟郊)登科后(孟郊)洛橋晚望(孟郊)少年行(令狐楚)觀祈雨(李約〕和練秀才楊柳(楊巨源)春興(武元衡)口羅口貢曲(劉采春)題都城南莊(崔護)嶺上逢久別者又別(權(quán)德輿)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驚雪(陸暢)湘江曲(張籍)成都曲(張籍)野老歌(張籍)秋思(張籍)雨過山村(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湘中(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游太平公主山莊(韓愈)晚春(韓愈)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韓愈)春閨思(張仲素)秋夜曲(張仲素)塞下曲(王涯)竹枝詞(劉禹錫)秋風(fēng)引(劉禹錫)堤上行(劉禹錫)秋詞(劉禹錫)浪淘沙(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劉禹錫)烏衣巷(劉禹錫)望洞庭(劉禹錫)夏夜宿表兄宅話舊(竇叔向〕池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惜牡丹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暮江吟(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白云泉(白居易)遺愛寺(白居易)陳情上韋令公(薛濤)憫農(nóng)(-)(李紳)們農(nóng)(二)(李紳)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江雪(柳宗元)偶書(劉叉)井欄砂宿遇夜客(李涉)牧童詞(李涉)菊花(元稹)離思(元?。﹦停ㄙZ島)題李凝幽居(賈島)送唐環(huán)歸敷水莊(賈島)尋隱者不遇(賈島)題詩后(賈島)題金陵渡(張枯)農(nóng)父(張碧)瀑布(施肩吾)消山中叟(施肩吾)登玄都閣(朱慶馀)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quán)門移芍藥花(呂溫)題西施石(王軒)淹河直進船(李敬方)馬詩(李賀)昌谷北園新筍(李賀)農(nóng)家望晴(雍裕之)咸陽城西樓晚眺(許渾)過華清宮(杜牧)贈別(杜牧)題烏江亭(杜牧)江南春(杜牧)齊安郡后池(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山行(杜牧)秋夕(杜牧)清明(杜牧)咸陽值雨(溫庭筠)商山早行(溫庭筠)隴西行(陳陶)霜月(李商隱)登樂游原(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無題(李商隱)賈生(李商隱)江樓感舊(趙嘏)過野叟居(馬戴)官倉鼠(曹鄴)山亭夏日(高駢)對雪(高駢)南地(李郢)鸚鵡(羅隱)雪(羅隱)蜂(羅隱)感弄猴人賜朱紱(羅隱)釣侶(皮日休)離騷(陸龜蒙)新沙(陸龜蒙)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韋莊)臺城(韋莊)與小女(韋莊)田家(聶夷中)公子家(聶夷中)江行無題(錢王羽)詠架上鷹(崔鉉)己亥歲感事(曹松)云(來鴿)春怨(金昌緒)焚書坑(章碣)雞(崔道融)牧豎(崔道融)田上(崔道融)溪居即事(崔道融)曉日(韓亻屋 )華清宮(吳融)富貴曲(鄭遨)公子行(孟賓于)懷良人(葛鴉兒)淮上與友人別(鄭谷)淮上漁者(鄭谷)贈賣松人(于武陵)送人游吳(社荀鶴)山中寡婦(杜荀鶴)蠶婦(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杜荀鶴)漁父(李中)春晚書山家屋壁(貫休)公子行(貫休)春草(唐彥謙)社日(王駕)雨晴(王駕)寄外征衣(陳玉蘭)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盧汝弼)寄人(張泌)農(nóng)家(顏仁郁)詠月(李建樞)述國亡詩(徐氏)金縷衣(無名氏)水調(diào)歌(無名氏)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