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別名新西蘭黑天鵝,為雁形目、鴨科、天鵝屬鳥類,原產于大洋洲澳大利亞西南部、南部、東部地區(qū),歐洲、亞洲部分國家由引進養(yǎng)殖,我國也有養(yǎng)殖。繁殖期喜棲息于開闊的、食物豐富的淺水水域中,如:富有水生植物開闊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緩慢的河流。1790年命名,共2個亞種,指名亞種嘴較厚重。遇到天敵時,會拍打翅膀產生巨大的噪音,并直立脖子,鳥喙向下威脅和驅趕敵人。黑天鵝使用通話和視覺信號進行交流。叫聲高亢,一如狗吠,或者軍號經,有時高亢有時低弱。
世界著名觀賞珍禽,大型游禽,擁有天鵝種類中最長、最美的脖子,這個細長的脖子通常呈S形拱起或直立。通體漆黑,吻部鮮紅,與白天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常成對或結群活動,具有較強游牧性,比疣鼻天鵝更為親近人。
黑天鵝形態(tài)特征 >
體長110-140cm,翼展160-200cm,重3.7-8.8kg。全身羽毛卷曲,體羽斑點閃爍,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為灰白色,飛羽為白色。尾長而分叉,外側羽端鈍而上翹形似豎琴。有一個明亮的蠟質的鳥喙,為紅色或橘紅色,靠近端部有一條白色橫紋。虹膜為紅色或白色,跗跖和蹼為黑色。擁有有強大的飛行能力,當長途飛行時,常排成一條線或V形,翅膀慢慢的拍打,并時而發(fā)出哨聲。
黑天鵝生活習性 >
它們是所有天鵝中遷徒地最少的物種,當食物稀少時,會四處游牧。會發(fā)出出各種喧鬧的聲調,還會發(fā)出一系列柔和的低音音符,在途中受到干擾灰于發(fā)出哨聲。還會使用視覺展示來進行交流,例如舉起或揮舞翅膀來威脅其領地內的捕食者或其他天鵝。
黑天鵝飼養(yǎng)方法 >
它們的卵和雛鳥易被澳洲渡鴉、沼澤鷂、黑鼠和水鼠、髯鷲、袋鼬、海雕和其他鷹類獵取,有時也會被海鷗和燕鷗捕食。成對或結群活動,使用長長的脖子伸到在水下取食。食物幾乎完全是植物,各種水生植物和藻類,包括:香蒲、茯苓、狐尾藻、川蔓藻和藻類,偶爾也吃昆蟲。已知黑天鵝在野外的壽命是40年。
黑天鵝雌雄分辨 >
雄天鵝比雌天鵝稍大一些,存在性二態(tài)性。幼鳥呈灰褐色,羽毛淺且顏色較淺。
黑天鵝繁殖方式 >
一夫一妻制,終身相伴。性成熟期18-36個月。年輕的黑天鵝在開始繁殖之前會加入少年族群一至兩年。繁殖季節(jié)2-9月。通常情況下,雌天鵝(偶爾是雄天鵝)會將一團枝桿、枯葉、碎屑和泥土堆成一個浮在水面上的浮巢。黑天鵝筑巢后很快就會產卵。雌天鵝在其中產5-6枚卵,每天產一卵。孵化期35-48天。雄天鵝也幫助孵化。卵的顏色為灰白色,平均卵重150-165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