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翡翠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翡翠是指具有商業(yè)價值,達到寶石級硬玉巖的商業(yè)名稱,是各種顏色寶石級硬玉巖的總稱。狹義的翡翠概念石單指那些綠色的寶石級硬玉巖。地質(zhì)學稱翡翠為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并主要是以Cr(鉻)為致色元素的硬玉巖。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單從組分上講,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論值。 翡代表紅色,翠代表綠色。是一種最珍貴、價值最高的玉石,被稱為“玉石之冠”。還由于深受東方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的喜愛,因而被國際珠寶界稱為“東方之寶”。
2、 翡翠的基本特征
?。?) 化學成分:鈉鋁硅酸鹽——NaAI〔Si2 O6〕,常含Ca、Cr、Ni、Mn、Mg、Fe等微量元素。
(2) 礦物成分:以硬玉為主,次為綠輝石、鈉鉻輝石、霓石、角閃石、鈉長石等。
?。?) 結(jié)晶特點:單斜晶系,常呈柱狀、纖維狀、氈狀致密集合體,原料呈塊狀次生料為礫石狀。
?。?) 硬 度:6.5——7。
(5) 解 理:細粒集合體無解理;粗大顆粒在斷面上可見閃閃發(fā)亮的“蠅翅”。
?。?) 光 澤: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
(7) 透 明 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 相對密度:3.30——3.36,通常為3.33。
?。?) 折 射 率:1.65——1.67,在折射儀上1.66附近有一較模糊的陰影邊界。
?。?0) 顏 色:顏色豐富多彩,其中綠色為上品,按顏色可分為三種類型;①、皮類顏色;指翡翠最外層表皮的顏色,其形成與后期風化作用有關。這類顏色為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黃色和灰色,其特點在靠近原料的外皮部分呈近同心狀。紅色常稱為翡;②、地子色:又稱“底子”顏色,有底色之意,指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為深淺不同的白色、油色、藕粉、灰色等;③、綠類顏色;指翡翠的本色,這類顏色的特點為各種深淺不同的綠色。有時綠中包含著黑色。綠色常稱為翠。
?。?1) 發(fā) 光 性:淺色翡翠在長波紫外光中發(fā)出暗淡的白光熒光,短波紫外光下無反應。
翡翠(Jade)習慣上亦稱為緬甸玉a686964616fe58685e5aeb,是緬甸出產(chǎn)的硬玉,日本、蘇聯(lián)、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地也有少量產(chǎn)出硬玉(Jadeite),但其質(zhì)量與產(chǎn)量遠遠不如緬甸聯(lián)邦。緬甸聯(lián)邦北部的密支那地區(qū),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采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所以人們長期以來只知道緬甸聯(lián)邦才出產(chǎn)翡翠,因此將緬甸聯(lián)邦玉作為硬玉的代名詞了,硬玉是寶石學名蓍,而緬甸玉則是行家的行話(在緬甸國內(nèi)沒有翡翠這一叫法,翡翠是中國人給予這一自然精靈的美稱。它根據(jù)一種翡翠鳥的名字而來,因為寶石級硬玉中最美的綠色和紅色和這種鳥身上的顏色一樣所以得上美名)。
上好的翡翠,目前已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珍愛,同時在世界珠寶習俗中,人們還把翡翠定為五月的誕生石,為善良、熱情之石。翡翠產(chǎn)于緬甸聯(lián)邦及中緬邊境地帶,在明未已進入中國,大量輸入中土是清中期以后的事情。但從文字記載及出土實物記錄看,翡翠的出現(xiàn)時代還要早得多。
加工工藝
俗話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翡翠玉由于其高硬度高比重和以翠色翡色紫色為主的豐富顏色,以及其原料(特別是高檔料)非常稀少而珍貴,被稱為玉中之王。因此,其加工程序、加工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設備有別于其他玉石?,F(xiàn)將翡翠玉加工流程和工序介紹如下:
一、選料: 這是重要的開端,翡翠玉料多般帶皮殼,是世界上唯一帶皮殼的玉石,故也稱為賭石或賭貨,也是其他玉石所沒有的。 因此,選料的關鍵是加工用途,做擺件?器件?手鐲?掛件?戒指還是戒面等。原料的特征與加工用途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選擇不好,不僅浪費原料,加工出來也會虧本。
二、開料: 也是關鍵一環(huán)節(jié),有些人賭石心切,往往一刀而下,不僅可能把翠切掉(因為好翠往往是較薄的),也有可能做不了整體雕刻藝術品,失去其本來的價值。 一般正常程序是先擦皮看玉石表面特征,比如翠色的走向,裂隙的發(fā)育與走向,翡色和紫色等顏色,黑色的分布狀況,種水里外變化分析與估計,原石的外形等特征。其次,根據(jù)原石整體狀況與可能做加工的用途來確定。然后,再決定是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