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田埂上到處都是野桑樹,那時我們學生是要養(yǎng)蠶的,開春桑葉萌芽,老師就剪一張現(xiàn)在一元硬幣大小的蠶籽紙分配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孵化出小蠶養(yǎng)到結蠶繭再上交。賣了蠶繭的錢給第二年六一兒童節(jié)學生加餐。那時叫勤工儉學,象小竹筍那些也是學生拔了自己們曬干后上交,這個來得急,當年上交當年就可以自己們吃到。分得蠶籽后,在公社綜合廠里,自己去糊二十個木片火柴盒,可以得一個火柴盒,問家里討要點棉花包著那老師分來的一元硬幣大的蠶籽,放在火柴盒里,再將火柴盒放在自己身上的最內層衣服保暖,時常取出看看,那蠶籽孵出小黑毛蟲蠶,這個大家都差不多,只要一個喊他的出了,老師就會吩咐那一天,大家趕緊看看,孵化出沒有,那就要去摘桑葉了,摘取那細桑葉,將那黑毛蟲式的小蠶挑到桑葉上,用個大點盒子裝著,養(yǎng)起來,黑毛小蠶,養(yǎng)了幾天,變灰色了,再養(yǎng)一段時間,脫幾層皮蠶就換上白色皮,別看就那小小一張紙,孵化出的就有八,九十條,上百枚蠶,那得忙得我們滿田埂尋找搶桑葉。
當然也有好處,只要細心一點的同學,就會發(fā)現(xiàn)到了5月我們就有了桑葚吃,一般在那時有桑葚的桑樹總是桑葉,被摘完,分到養(yǎng)蠶多的同學只得滿山沿,田埂里尋找也會發(fā)現(xiàn)有些桑樹,那葉子淺淡許多,也開花,但重來不結一粒桑葚的,這些個樹而由于同學們沒有桑葚吃,多不往那里跑,也少須摘桑葉,比其它生長的快,這樣學生一年年的養(yǎng)著蠶,過了幾年那不長桑葚的桑樹每摘一次葉子都要爬上樹才能摘桑葉了。
在野外自然生長的桑樹,有個雄,雌樹之分,也有少量雄雌同株的?,F(xiàn)在許多桑葚園那些都是通過嫁接,扦插繁殖而來的,多是每株能生桑葚的,桑樹一般生長一米多高,栽后二,三年的雌樹或雄雌同株的都會開始結一小部分桑葚了。
野外挖取的,己經(jīng)栽后四年,也開花,就是不結桑葚,大約就是雄桑樹了,雄桑樹也是每年會開花的,花開松散,開花后不久就落去,雌桑樹則不會,雄桑樹花再朵小花會伸出4枚雄蕊,靠著風力將花粉傳出后就落了,雌桑樹的花穗狀,柱頭上茸毛伸著,一旦接受到雄花粉傳播后,就結成桑葚果實,慢慢成熟。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