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解釋】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處】《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p>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賓語。
【正音】鮑;不能讀作“bāo”。
【辨形】管;不能寫作“官”。
【近義詞】生死之交
【反義詞】點頭之交
【例句】
(1)~;從古到今都難得到;他們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所傳頌。
(2)三年同窗;我和小紅成了“~\";現(xiàn)在她有困難;我當(dāng)義不容辭;共同分擔(dān)。
【英譯】David and Jonathan
【成語故事】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dāng)賺了錢以后,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guān)系的?!褂幸淮?,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jìn)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后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后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dāng)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yù)感齊國一定會發(fā)生內(nèi)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后,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fā)生了內(nèi)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dāng)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后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dāng)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dāng)上國王以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qiáng),應(yīng)該請他來當(dāng)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dāng)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dāng)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dāng)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后來他們一起經(jīng)歷了許多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zhàn)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現(xiàn)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jié)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
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fā)現(xiàn)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xiàn)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yuǎn)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shù)娜?,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zé)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fā)現(xiàn)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后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zhàn),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
當(dāng)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lǐng)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guān)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dāng)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干部吧?。┧婀苤俎q護(hù)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
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zhàn)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后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fā)現(xiàn)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dāng)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
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干的很賣力氣。
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jī)會干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fēng)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xué),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子——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么一個人當(dāng)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dāng)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后,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jī)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四、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hù)送您回國。
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dāng)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lǐng)一隊莒國人馬護(hù)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jīng)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呆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xiàn)在是各為其主?。∷芍劬瘸夤苤伲何覀児踊貒凶砸训氖虑?,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干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jìn),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已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于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bǔ)上一箭他就沒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yán)铩?/p>
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 五、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hù)送公子糾向齊國進(jìn)發(fā),結(jié)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dāng)。于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么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lǐng)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拼命。
于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zhàn),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hù)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各位看官或許會感到奇怪,要問我為什么在開篇第一句便說出一句廢話來。沒做國君之前,當(dāng)然是公子了,難道是乞丐不成,這一句話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是有那么一點,然而盡管如此,我卻還是要說,因為我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fā)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個公子,已經(jīng)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fā)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并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
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dāng)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
可是公子鮑不愿意啊,怎么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于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guī)湍悴际?;還不愿意嗎?還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xiàn)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jī)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dāng)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于成為現(xiàn)實。
(據(jù)《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xiàn)國于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宋國第二十三任君主 宋文公,本名子鮑,又名公子鮑。
宋昭公之庶弟。昭公九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殺死宋昭公于孟諸之藪,立公子鮑,是為宋文公。
隔年(宋文公元年,即前610年),晉靈公即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賄諸侯,諸侯反承認(rèn)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二年(前609),昭公兒子靠文公的同母弟弟須和武公、穆公、戴公、莊公、桓公后代的支持作亂,文公便誅殺了他們,趕走武公、穆公后代。 二十二年(前589),文公去世,兒子共公瑕立為國君。
宋國第一次實行厚葬。君子譏笑華元沒有盡到為臣的職責(zé)。
前任: 兄宋昭公 前610年—前589年 繼任: 子宋共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各位看官或許會感到奇怪,要問我為什么在開篇第一句便說出一句廢話來。
沒做國君之前,當(dāng)然是公子了,難道是乞丐不成,這一句話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是有那么一點,然而盡管如此,我卻還是要說,因為我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fā)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個公子,已經(jīng)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fā)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并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dāng)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墒枪吁U不愿意啊,怎么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
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于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guī)湍悴际贿€不愿意嗎?還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xiàn)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jī)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dāng)了國君。
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于成為現(xiàn)實。(據(jù)《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xiàn)國于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么這位帥的biangbiang聲,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jié)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yīng)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蹲髠鳌防镎f他“禮于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當(dāng)然,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鮑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至于他做了國君以后的表現(xiàn),我卻只能遺憾的說聲“不可考”了。
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于代價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
【釋義】管:管仲;鮑:鮑叔牙;交:交情。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練v史典故】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管仲,另一個叫鮑叔牙。
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賺了錢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鮑叔牙卻分到很少。人們紛紛議論管仲是個貪財之人,不講情誼。
鮑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辯解說,管仲不是不講情誼,他家里情況不好,而且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guān)系的。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jìn)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說他是個貪生怕死的人。
鮑叔牙聽說后,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是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著命回去照顧家中的老母親??!后來,公子諸當(dāng)上了國君,他每天吃喝玩樂,任意妄為。鮑叔牙和管仲都預(yù)感齊國將會發(fā)生內(nèi)亂,就分別帶著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逃到莒國和魯國去了。
不久,諸被人殺死,管仲想讓糾順利地當(dāng)上國君,于是便在暗中對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僅沒死,還當(dāng)上了齊國的國王,是為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qiáng),應(yīng)該請他來當(dāng)宰相才是!”齊桓公驚訝地說:“管仲曾經(jīng)想要殺我,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dāng)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才這么做的呀!”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便請管仲回來當(dāng)宰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迅速強(qiáng)大起來。
管仲在談到他與鮑叔牙之間的往事時,曾說:“我曾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牙不認(rèn)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jīng)三次作戰(zhàn),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rèn)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jié)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
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fā)現(xiàn)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xiàn)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yuǎn)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shù)娜?,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zé)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fā)現(xiàn)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后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zhàn),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
當(dāng)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lǐng)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guān)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dāng)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干部吧?。┧婀苤俎q護(hù)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
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zhàn)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后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fā)現(xiàn)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dāng)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
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干的很賣力氣。
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jī)會干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fēng)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xué),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子——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么一個人當(dāng)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dāng)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后,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jī)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四、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hù)送您回國。
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dāng)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lǐng)一隊莒國人馬護(hù)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苤僬f: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jīng)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呆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xiàn)在是各為其主??!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已的事情,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干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jìn),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已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于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bǔ)上一箭他就沒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yán)铩?/p>
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 五、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hù)送公子糾向齊國進(jìn)發(fā),結(jié)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dāng)。于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么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lǐng)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拼命。
于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zhàn),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hù)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后,稱為齊桓公,后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只說他上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干掉!于是他命令鮑叔牙領(lǐng)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qiáng)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么個破外甥被迫應(yīng)戰(zhàn),結(jié)。
一、管鮑之交的成語典故:
管鮑之交,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dāng)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p>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qiáng)盛起來,當(dāng)上了盟主。
二、管鮑之交
1、【讀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2、【解釋】: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3、【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4、【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5、【例句】: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6、【近義詞】:生死之交
7、【反義詞】:點頭之交
8、【相關(guān)成語】:管鮑之交、鮑子遺風(fēng)、視死如歸、管鮑分金、各為其主、陣前對壘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