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謀——懷念英雄,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這個典故不用說了吧,三國看看就知道。 寄奴——懷念古人,表現(xiàn)北伐決心。
南朝宋武帝劉裕故事,劉裕曾兩次率晉軍北伐(時未稱帝),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佛貍祠——今昔對照,不堪回首。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歸納全詩。
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說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 廉頗老矣——自發(fā)感慨,不忘為國效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元嘉草草。。.倉惶北顧
文帝統(tǒng)治二十余年,府庫充盈,器杖精良,國家日久無事,也正應了那句"無事生非"之語,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謨迎合文帝經略中原之意,不時慷慨進言,勾起劉義隆一腔熱血。他對侍臣講,"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漢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臨瀚海的雄圖偉業(yè)。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談而動遠略之雄心,不敗何待焉?"南朝自東晉謝玄以北府兵擊破苻堅,威振淮北;劉裕平廣固,入長安,盡有河南之地,破姚興,敗拓撥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來劉裕南返改朝換代,深覺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蓋世英才,聽任王鎮(zhèn)惡沈田子等人內哄關中。文帝即位后,深懼權臣,連一個檀道濟也容不得,大將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黃不接,已經沒有戰(zhàn)斗力。
攻略黃河以南之地后,宋軍只想守住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戰(zhàn)之地,攻易守難。沿千里黃河屯戍置守,戰(zhàn)線過長,每處即可輕松被擊破。黃河雖是天險,冬天結冰后就成平地,無船即可沖殺過來。真正想攻敗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氣進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時,北魏謀臣崔浩根據(jù)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軍不過是固河自守,沒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劉興祖有遠見,他上表進言,說應該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個隘口,將北魏遏于山西之內,河北平定,河南自然歸宋所有??上У氖牵瑒⒘x隆比起劉裕要差得多,沒有采納這一良策,難怪拓撥燾不無輕蔑地講:"龜鱉小豎,何能為也!"這位北魏太武帝拓撥燾是一代雄王,他擊滅赫連勃勃的大夏國,平滅北燕,又親自率軍八擊柔然,使得柔然極大削弱,西遷至歐洲,竄逃的敗軍后來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舉反擊。秋高馬肥之際,北魏鐵騎不僅盡奪河南,還大舉南進,直抵長江北岸。十二月,魏王親自到達建康對面的爪步山上,軍鼓之聲震天蓋地,宋軍各線潰退,建康城內居民都"荷擔而立",值錢的東西都放在挑筐里,隨時準備逃亡。
幸虧性命交關之際,南朝有薛安都、魯方平、張暢、臧質,沈璞等血性男兒,戰(zhàn)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鎮(zhèn),堅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終于在付出巨大代價后,迫使魏兵北返。史載:"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壽、冀六州,殺傷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余,春燕歸,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封狼居胥
原指 漢 大將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稘h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系左大將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韓王 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于 姑衍 ,登臨 翰海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焙笥靡灾附@赫武功。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边@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5個典故
孫權的典故,劉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頗的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边@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一共有五個典故!
孫仲謀——三國時代英雄人物,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劉)寄奴——懷念古人,表現(xiàn)北伐決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歸納全詩。
佛貍祠——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廉頗——自發(fā)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本詞中共用了五個典故,分別如下: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孫權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yè)) 2、寄奴曾?。▌⒃#▌⒃1狈ナ罩性瑲鈩萑缁ⅲ?、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義隆)(劉義隆北伐,因草率而敗北)4、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拓拔燾擊敗宋文帝)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廉頗雖老仍不忘國)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
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wěn)。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
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后 。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劉義?。?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宋少帝劉義符之弟,初封宜都王,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音“必”)貍,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優(yōu)秀的軍事統(tǒng)帥。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1] 嬴姓,廉氏,名頗,戰(zhàn)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
孫權的典故,劉裕的電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頗的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p>
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1、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182年—252年),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金戈,用金屬制成的長槍。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都是當時精良的軍事裝備。這里指代精銳的部隊。
3、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
4、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積土為壇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5、贏得倉皇北顧:即贏得倉皇與北顧。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率師北伐,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魏趁機大舉南侵,直抵揚州,嚇得宋文帝親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觀望形勢。贏得,剩得,落得。
6、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趙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從北方抗金南歸,至宋寧宗趙擴開禧元年(1205年),任鎮(zhèn)江知府登北固亭寫這首詞時,前后共四十三年。
7、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地區(qū),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zhàn)火烽煙。路,宋朝時的行政區(qū)劃,揚州屬淮南東路。
8、佛(bì)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9、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shù)乩习傩罩话逊鹭傡舢斪鞴┓钌竦o的地方,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10、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壁w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孫權的典故,劉裕的電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頗的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p>
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0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