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喇叭腔 相傳,有個叫阿福的人,吹彎喇叭出了名。
那年,江蘇太倉的雙鳳鎮(zhèn)上請了好多吹鼓手去游船奏樂,阿福自然也去了。班子一到雙鳳鎮(zhèn),竟碰上了好幾班吹鼓手班子。
阿福他們不甘示弱,要顯顯身手,出出風頭。游船奏樂開始了,吹鼓手班子各自坐上了一條船,順著搖船擺蕩的節(jié)拍,拿出看家本事吹奏起來了。
果然,“彎喇叭”最最吸引人,從街尾吹起,一直吹到街頭,喇叭聲音一點兒都沒停過。南北兩岸,人山人海,都跟著阿福這班子的船走,還喊著:“彎喇叭厲害!”“彎喇叭吹得最好!”這時,阿福得意洋洋,面孔通紅,喇叭吹得更響亮了。
雙鳳鎮(zhèn)有三里多長,再加船多擁擠,搖得緩慢,足足一個多鐘頭才罷,“彎喇叭”當然也足足吹了一個多鐘頭,一刻都沒停。哪里知道,船剛靠岸,“彎喇叭”阿福竟倒在船艙里,立不起身了。
阿福一連吹了那么久,盡管他有運氣之功,但終究因疲勞過度,力盡精竭,口噴鮮血,閉上眼睛死了?!皬澙取币凰?,震驚了江南,人們都說喇叭腔聽著響,但最終壞事了。
此后,只要一說“喇叭”或“喇叭腔”,大家就會領(lǐng)悟到本來挺順利的事情搞砸了。聽說,相親那天,阿達裝有錢人,對著阿莉一頓顯擺,可當阿莉開口問問車子、房子的事,阿達就“露馬腳”了。
阿莉說阿達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阿達不服氣,指著阿莉說:“你就是‘見錢眼開’!”2,露馬腳 朱元璋加入了元朝末年起義軍郭子興的隊伍后,由于他作戰(zhàn)勇猛,屢建戰(zhàn)功,郭子興很賞識他,于是將義女馬氏嫁給了他。
馬氏是一個才女,精明干練,輔佐朱元璋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朱元璋當上了明朝皇帝,就封她為第一皇后。
馬皇后溫柔端莊,舉止大方。美中不足的是,她長了一雙沒有纏過的“天足”。
在以小腳為美的時代,女人腳大是一大缺陷。馬氏在當了皇后以后,越發(fā)地為自己的一雙大腳感到不安。
因而在大庭廣眾,總是遮遮掩掩,盡量避免將腳露出裙外。有一天,馬皇后游興大發(fā),乘轎招搖過市,瀏覽古都風景。
百姓都翹首張望,想一睹皇后的風采。不料,一陣大風吹過,轎簾被掀起一角,馬皇后的一雙大腳赫然展現(xiàn)在百姓面前。
人們驚訝不已,沒想到當今皇后竟有這樣一雙腳!人們爭相傳言,全城立刻轟動了,“露馬腳”一詞就這么流傳開了。后來,人們便將隱私、陰謀出現(xiàn)了破綻或徹底敗露,稱之為“露馬腳”。
3,見錢眼開 相傳,宋朝時,蘇州有個大富商,非常有錢,人們都叫他“財萬貫”??蛇@個財萬貫雖然有錢,卻極其吝嗇。
那年,京城臨安開科,財萬貫的外甥顧文秀想進京趕考,但家中貧困,沒有盤纏。財萬貫的老婆瞞著他給了外甥幾件首飾做盤纏,財萬貫知道這事后,就像剜了他的心,氣得兩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見了。
財萬貫瞎眼后,去求法力無邊的濟公和尚,濟公打趣地說:“施主,眼不見,心不煩,還是什么都看不見的好??!”財萬貫一個勁地磕頭,說:“只求神僧醫(yī)好我的眼睛,弟子愿獻上布施。” 財萬貫心一橫:“一百兩!”濟公扭轉(zhuǎn)身,說:“那你回家摸銀子吧!”財萬貫急得抓耳撓腮,最后,他顫抖著說:“一、一千兩,總可以了吧?”濟公說:“那我試試吧!”他假裝念了幾句咒語,又從身上搓了些泥丸給財萬貫吃,卻還不見好。
濟公說:“看來施主的眼是無藥可救了?!必斎f貫又苦苦哀求,濟公說:“好吧,你的眼睛,臨安新科狀元才能治,咱們?nèi)フ宜?!?財萬貫和濟公來到臨安,找到狀元府。
原來,新科狀元就是顧文秀。顧文秀命家傭捧上十個大元寶,說:“外甥能中皇榜,全靠舅媽資助。
這一千兩銀子先孝敬舅父,就算還盤纏錢吧。” 財萬貫一聽還他一千兩銀子,滿心驚喜,把十個元寶摸來摸去,恨不得一口吞下去。
這時,濟公念念有詞:“心病還需心藥醫(yī),見錢眼就開,開!開!開!”財萬貫只覺兩眼一亮,面前是十個銀光燦燦的元寶,高興地大叫:“銀子!銀子!十足的銀子!” 濟公冷笑一聲,說:“施主,你這病,因為錢財所得,又因錢財而愈,今后若要再發(fā)病,和尚我可就沒辦法了。這一千兩銀子,就算你許的布施吧?!?/p>
財萬貫心疼萬分,但他害怕眼睛再瞎了,只好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F(xiàn)在,人們用“見錢眼開”來形容那些吝嗇喜財、愛占便宜的人。
4,哪壺不開提哪壺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間小茶館,雖說本小,門面不大,可是店主善于經(jīng)營,小茶館越辦越興旺。知縣白老爺整天不掏錢的大魚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館來喝茶。
他一人占一桌,罵罵咧咧不說,還得來點兒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茶喝夠了就揚長而去———白喝。
白老爺天天來,這父子倆可怎么受得了啊,卻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氣吞聲。不久,小茶館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讓兒子司爐掌壺,應(yīng)付生意。
一天,白老爺一端起茶杯,就齜牙皺眉吧嗒嘴,說:“這水也沒開,茶也沒味兒。” 過了幾天,白老爺來得少了;又過了幾天,白老爺漸漸不來了,小茶館又恢復(fù)了往日的興旺。
老掌柜病愈后,問兒子:“白老爺為什么不來了?”兒子一笑,說: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5,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少時拜王養(yǎng)年為師,王對有這樣一個“缺心眼子”表示淡淡的憂傷,就對他進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著繡花針,把。
親家吃“蓮螺”粒定從前,潮陽內(nèi)地一位名叫阿山的人,第一次應(yīng)邀前往海門對手親家阿海家作客。
阿海與阿山在客廳一邊品嘗潮汕工夫茶,一邊談天說地。日將近中午,阿海的家人便把午餐準備好了。
只見桌上擺著兩盤鮮美的“蓮螺”,還有其它菜肴及米酒等。阿山早就聽說“蓮螺”肉質(zhì)鮮美可口,是極好的酒料,不禁暗自流口水哩。
用餐之時,阿海一手拿著熟“蓮螺”,一手拿著小竹簽,教對手親家阿山怎樣挑“蓮螺”肉。阿山按照對手親家阿海的示范,將小竹簽插入“蓮螺”肉頭部,然后捏緊小竹簽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想一下子把螺肉挑出來。
但由于方法不對頭,用力過大,僅僅拉出了一段螺肉。他將那段螺肉蘸一蘸辣椒水,往嘴里一送,慢慢咀嚼起來;又呷了一口米酒,嘴里回味著,味道果真妙不可言。
阿海若有所思地說:“親家,剛才你把‘蓮螺’尾弄斷在‘蓮螺’殼里面,你快把它弄出來,那可是最好吃的?!卑⑸接职凑瞻⒑5氖痉?,右手拿著螺殼,螺殼嘴對準左手心用力震動起來。
由于用力過猛,結(jié)果把“蓮螺”尾弄丟在地上。阿山彎下腰將它撿起來,順手往嘴里一送。
誰知他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呸呸呸”地嘔吐個不停,連忙用清水漱口。原來,阿山錯把雞屎當成“蓮螺”尾撿起來吃了。
因為“蓮螺”尾的顏色跟雞屎的顏色差不多,難怪他會弄錯。盡管阿海再三招呼對手親家阿山繼續(xù)品嘗“蓮螺”,然而阿山再也不敢問津了。
擔柑食了剩柑擔,這是一句詼諧有趣的潮汕民間俗語,用于比喻、批責那些好說大話,愛吹牛皮,言過其實或要求過分,或者自高自大,爭名奪利的人。意思是說一擔(兩筐)柑食完了,自然剩下空的柑擔。
潮語柑擔與“敢口旦”諧音?!案铱诘背闭Z就是敢說。
但此是貶詞,是不符合實際不能實現(xiàn)的空話。這句俗語,無論其形其意,均源自舊時民間一種游戲,稱“賭蔗斗柑”。
這是秋收后農(nóng)閑時節(jié),鄉(xiāng)民自發(fā)的娛樂消遣活動。這種活動,潮汕有,廣州地區(qū)也有。
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第337條就寫到‘:廣州兒童,有賭蔗、斗柑之戲。蔗以刀自尾至首破之,不偏一黍,又一破直至蔗首者為勝。
柑以核多為勝。有詠者云:‘賭蔗斗柑獨擅場’在潮汕,筆者舊時見到的賭蔗斗柑之戲與廣州有所同,也有所不同。
賭蔗作法相同,但參戲者和斗柑作法則不同。在潮汕,參戲者多是青壯年,他們熱血方剛,好強好勝。
每當秋后農(nóng)閑季節(jié),柑蔗成熟上市,這些年輕人閑著沒事,就三五成群常聚于村頭巷尾賣柑賣蔗小攤販旁,進行賭蔗斗柑活動。斗柑是以猜中柑肉瓣數(shù)為勝。
勝者食柑免錢,猜不中者則出錢買柑。其游戲方式有兩種:一是攤主作東,眾人競猜;二是參戲者互相打賭。
無論哪一種方式,攤主都樂于參予和支持。因為打賭斗猜的結(jié)局,他的柑也賣完了,對其生意很有利。
又因為柑肉瓣無定數(shù),要猜中難度大,往往勝少輸多。年輕人又不易認輸,一再進行,直到擔柑猜完食了,競猜才結(jié)束。
這“擔柑食了剩柑擔(敢口旦)”的俗語就由此而生。其原意是指那猜不中者無本事,直到一擔柑猜完食了,還猜不中,豈不是只剩柑擔,諧音含意指“敢口旦”。
后來引伸用于對有類似說不準,言不符合實際的比喻。解放后,由于社會不斷進步,民間文化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高級,這較為低級的賭蔗斗柑游戲已逐漸消失,再不多見。
但由它所形成的俗語卻至今依然在民間流傳。柑是潮汕常見之物,擔柑和柑擔又是潮人很能理解之詞,柑擔諧音為“敢口旦”很有趣,故這句俗語就在潮人中常用不衰。
“賽豬賽鵝,比不上渡頭玉豬槽”豬是全身寶,這是過去農(nóng)村不可缺少的家庭副業(yè)。養(yǎng)豬須用喂槽,其質(zhì)料有木、陶、石制成,形式有長形、方形、圓形等狀,在農(nóng)村是常見的。
建國前,澄??h則發(fā)現(xiàn)有用玉石制成的大型雕刻玉豬槽(見圖)。圖中這件玉豬槽重4298克,長46厘米,寬20厘米,高9厘米,玉質(zhì)深綠色,活耳,耳雕刻獅頭形一對。
50年代被澄海縣文化部門征集,現(xiàn)珍藏在澄海市博物館,列為館藏珍貴文物。潮汕民間流傳有一句“賽豬賽鵝,比不上渡頭玉豬槽”的俗語。
歷來澄海上華冠山村村民,每年正月十八日賽大豬、大鵝,是村中的傳統(tǒng)習俗。村民湊合養(yǎng)大豬在神前比賽,最大大豬總?cè)饬砍?00市斤,各社賽區(qū),吸引周圍四鄉(xiāng)六里男女老少前來觀賞,熱鬧非常。
歷史上發(fā)生過八國聯(lián)軍,搶奪北京圓明園文物后,部份帶走出國,部份在市井折價出售。冠山鄰村的渡頭村有一富戶,則買到圓明園流散出來的這件玉豬槽,富戶看到每逢正月冠山村民賽大豬、大鵝的壯觀場面,自己竟將購得這件珍貴玉豬槽,派人守看保護,搬到神前展出。
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潮安、汕頭附近群眾都前來觀看奇寶,盛況空前。因此,“賽豬賽鵝,比不上渡頭玉豬槽”的故事便在民間傳開。
放掉面桃去搶餅在潮汕文化叢書第一集的《潮汕妙語典故》中收集了“放掉面桃去搶餅”這句俗語,按里面的解釋典故似乎有點欠佳,我覺得這句俗語應(yīng)出自潮汕的“施孤”習俗,這就要從中元節(jié)說起。古代一年有三元,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為稱下元節(jié),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許多地方有這個節(jié)日,各地的活動。
《后漢書·耿弇傳》:“歸發(fā)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西漢末年,王莽(邯鄲市大名縣人)被打敗后,劉玄稱帝。扶風茂陵(今陜西省)人耿龠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
沒過多久,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為帝,建都邯鄲。這時,耿龠手下的孫倉、衛(wèi)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王郎)。
耿龠聞聽大怒,按劍說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diào)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烏合之眾”為貶意成語,比喻沒有組織,像一群暫時聚合的烏鴉。
過生日吹蠟燭的由來
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已為人們熟悉,這一習俗據(jù)說源于希臘。
在古希臘,人們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要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著的蠟燭,形成一片神圣的氣氛,以示他們對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的孩子的生日時,也總愛在餐桌上擺上糕餅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點亮的小蠟燭,并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他們相信燃亮著的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愿望,然后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的話,那么這個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于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jié)目,以后逐漸地發(fā)展到不論是在孩子還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會或宴會上都有吹蠟燭這個有趣的活動。
各地結(jié)婚的習俗
這是河北一農(nóng)村的結(jié)婚習俗,兒子結(jié)婚那天,父母都要有親朋好友把自家鍋底上的灰涂抹在臉上,早在以前三天都不能洗掉。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因為當?shù)乩鲜蟪蔀?zāi),州當局宣布,男子要登記結(jié)婚,必須先打死25只大老鼠送交政府,否則不予辦理結(jié)婚手續(xù)。
在蘇格蘭,當舉行婚禮儀式時,新娘一進門,她先要把一大塊蛋糕拋向空中,拋得越高,就意味著婚姻越美滿。如果她拋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會悶悶不樂,因為這預(yù)示著他們的婚姻會破裂。
美國人的婚禮可概括為“新、舊、借、藍”。“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禮服必須是新的,它是純潔童貞的象征,它也標志新娘將開始新的生活?!芭f”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母親用過的舊紗,表示不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敖琛敝感履锸掷锬玫氖峙帘仨毷菑呐笥涯莾航鑱淼模硎静煌笥训挠颜x之情。“藍”指新娘身上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表示新娘對愛情的忠貞之情。
法國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結(jié)婚前要分別為自己的朋友舉辦“埋葬單身漢生活”和“辭行宴會”,要制作一個象征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宴請親友,再奏哀樂,燃蠟燭,舉行安魂祈禱儀式,眾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園、田野埋葬,或扔到河里。
(PS.雖然沒有諺語 但是我已經(jīng)盡力了哈。。。)
有一天,鄭袖對魏美人說,“妹妹,你真漂亮,難怪大王喜歡你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你的鼻子,真叫人惋惜呀。”魏美人不知何意,慌亂用手摸摸鼻子。
鄭袖接著說,“妹妹呀,我?guī)湍阆雮€法子吧。以后你再看見大王,應(yīng)該用什么東西將鼻子遮住,不要讓大王看見,這樣大王就更喜歡你了?!蔽好廊藢︵嵭涞闹附谈屑げ槐M,誰知道這是貓尾巴拌貓飯,給人賣了還幫人數(shù)鈔票。
此后,魏美人每次拜見楚懷王,總是用一束鮮花遮住鼻子,時間久了,楚懷王對魏美人的做法覺得非常奇怪;鄭袖欲言又止,激起了楚王的好奇心,最后鄭袖故意羞羞答答地說:“大王不要生氣,是魏美人不惜抬舉,大王對她如此寵愛,她卻說大王身上有股臭味,她討厭聞?!?/p>
楚懷王一聽,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把魏美人的鼻子割掉。果然,鄭袖從此獨占專寵。
某曰,龜爸、龜媽及龜兒子一家決定去郊游,他們帶了一個山東大餅和兩罐海
底雞,便出發(fā)到陽明山去了??嗯朗辏K于到了!他們席地而坐,卸下裝備準
備吃飯。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沒帶開罐器!
龜兒子:“……那我回去拿好了?!?
龜 爸:“乖兒子!快!爸媽等你回來一起開飯,快去快回!"
龜兒子:“一定要等我回來!不可食言喔!"
于是龜兒子踏上歸途………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zhuǎn)眼間已過了20年,龜兒子卻尚未出現(xiàn)。
龜 媽:“老伴……要先開飯不?我超餓說……"
龜 爸:“不行!我們答應(yīng)兒子的!嗯……再等他五年,不來就不管他了!"
轉(zhuǎn)眼就是五年,龜兒子仍未見蹤跡。龜龜爸媽不管了!二老決定開動。
拿出大餅正準備開吃……
突然,龜兒子從樹后探出頭來……
龜兒子:“靠!我就知道你們會偷吃!騙我回去拿開罐器?我等了二十五年,終
于被我等到了吧!我最恨人家騙我了!
一對男女朋友坐在公園的長椅上談戀愛,女突然想放屁。
對男的說:我學(xué)部谷鳥叫,你聽象不像。
男欣然愿聽。
于是,女在“布谷布谷"的鳥叫聲的掩護下爽快地放了一個響屁。
女:象不像不谷鳥叫?
男:屁聲太大,沒聽清!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回到家里還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xué),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xué)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xué)藝術(shù)也很發(fā)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shù)上、內(nèi)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
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xué)生,一起跟他學(xué)習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xué)習。
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xué)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
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jié)果,雖然。
1、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作為一個成語,常常用來表示自己的見識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認不出來。
但是這個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它其實指的是一個叫泰山的人,關(guān)于這句俗語的來源,倒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話說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
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删褪沁@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么長進,于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后,魯班在街上閑逛,忽然發(fā)現(xiàn)許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
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么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濒敯嗖挥筛锌卣f:“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2、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zhuǎn)音成雞和狗了。
3、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4、不見棺材不落淚 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并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yōu)椤安灰姽撞牟宦錅I”,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
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
因為四川話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頭來散發(fā)體內(nèi)的燥熱?!肮菲げ煌ā本褪侵腹返纳眢w這個特點。
“屁”是污濁的象征,對于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此屬諧音訛傳。
8、王八蛋 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了。 9、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差。
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限制了知識分子聰明才智的發(fā)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為不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shù)厝朔Q之為“楣”。
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10、吹牛皮 用“吹牛”形容說大話,意思非常明白。
那為什么不用“吹豬”、“吹羊”來形容呢?從前殺豬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勁往里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
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用這種方法對付牛,就叫“吹?!?。
“吹牛皮”這一俗語,來源于陜甘寧和內(nèi)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
當?shù)厝擞谜谎蚱窀善嵘嫌推?,吹上氣使它鼓起來,再把幾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千斤重物過河。
羊皮筏子較小,人們常用嘴把它吹鼓起來。有個人說他不僅會吹羊皮筏,而且還能吹起牛皮筏來,后來有人真的將牛皮拿給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來。
從那以后,人們就用“吹牛皮”來形容愛說大話的人。 11、無商不奸 “無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商不尖”。
“無商不尖”,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nèi)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
銀貨兩訖成交之后,商家會另外在米筐里氽點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即凡是做生意,總給客人一點添頭。
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接受,故有“無商不尖”之說?!盁o商不尖”還體現(xiàn)在去布莊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
客觀來講,商業(yè)是一種交易行為,商人的精明往往給消費者一種“奸詐”的印象。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法律不健全,制度不規(guī)范,尤其是從業(yè)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素質(zhì)低下、誠信缺失、唯利是圖,造成擾亂市場的行為頻頻發(fā)生,因此更加印證了“無商不奸”的說法。
12、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古人受佛教影響,相信靈魂不死,并會在人世間轉(zhuǎn)生輪回。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就是說,現(xiàn)在死了不要緊,轉(zhuǎn)世投胎后,過十八年長成人了又是一條好漢。
也許這句話是從佛教中傳出來的吧。 13、八拜之交 八拜是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jié)拜兄弟學(xué)。
學(xué)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資料、學(xué)習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參考,如學(xué)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