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典故出自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
舊時商店掛的匾額,上寫“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價?,F(xiàn)多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不能聽取群眾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
唐弢《“齊放”與“爭鳴”》:“特別是在他們當權的時候,必然要以‘一草獨放’替代百花齊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爭鳴?!迸c“群言堂”相對。
擴展資料:一言堂是源于古代商鋪門口的一種長方形匾額。意思是自己出售的東西不講價,賣主說了算,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變革,現(xiàn)如今這樣的匾額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但是在如今的官場上,在個別領導干部中存在著一言堂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嚴重阻礙了黨內(nèi)民主的發(fā)展,容易滋生個人腐敗,影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在當前全社會深入開展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更要嚴厲的懲治一言堂行為,這對懲治腐敗、推進社會經(jīng)濟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一言堂的現(xiàn)象會使個別領導干部凌駕于組織之上,成為自己個人專斷,讓民主集中制無法得到貫徹落實,他們脫離群眾,無視人民的權利,個人拍板、獨斷專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一言堂。
1、知音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2、汗青 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于書寫儒家經(jīng)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跡及史傳。
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地一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3、桃李 據(jù)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zhì)的大臣向簡子埋怨自己過去培養(yǎng)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
簡子笑著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墒?,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
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后再培植啊!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zhì)培養(yǎng)人才不當。故后人就把培養(yǎng)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叫做“桃李”。
因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4、古稀 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
它源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币磺Ф俣嗄昵暗亩鸥畤@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5、孩提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指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兒笑也。孩提即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6、桃園 《三國演義》第一回《桃園結義》中的一個場景,涿郡張飛莊后花開正盛的桃園,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桃園亦作為后人仿效結拜的地方。
7、替罪羊 舶來品。英語里專門有“SCAPE-GOAT”(替罪羊)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
8、一字師 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一字師來源于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9、三不知 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
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zhàn)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fā)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
’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zhàn)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后,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p>
茍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
現(xiàn)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10、東道主 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法解圍。當夜,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他們之間本不和諧,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lián)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
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咱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是難于做到的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相應地削弱一分?。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于是進一步說:“要是你能把鄭國留下,讓他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作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11、一言堂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
現(xiàn)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出處: 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
古稀的典故來源?_?,泰山(只岳父)的典故來源?_?,一言堂的典故來源?_?,三不知的典故來源?_
古稀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币磺Ф俣嗄昵暗亩鸥畤@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一個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泰山封禪,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順便把他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
按照舊例,隨皇帝參加封禪后,丞相以下的官吏可以升一級.鄭鎰本是九品官,張說利用職權,一下子為他提升了四級,成了五品官.當時八、九品官穿淺青色或青色官服,五品官穿淺絆色官服.唐玄宗在宴會上看到鄭鎰的官服突然換為排色,覺得奇怪,過去問他,鄭錳支支吾吾不好回答.
這時玄宗身邊的宮廷藝人黃幡綽一語雙關地代他回答:“此泰山之力也!”
唐玄宗心照不宣,便蒙混過去了.后人因此稱妻父為【泰山】.因為泰山是“五岳之長”,又轉將妻父稱作“岳父”、“岳翁”、“岳文”,連帶著稱妻母為“岳母”或“泰水”.
舊時商店掛的匾額,上寫“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價?,F(xiàn)多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不能聽取群眾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與“群言堂”相對。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碧茝|《“齊放”與“爭鳴”》:“特別是在他們當權的時候,必然要以‘一草獨放’替代百花齊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爭鳴?!?/p>
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現(xiàn)指怎么問都說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涂,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zhàn)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标惓勺勇犃耍R他說:“出發(fā)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瘯x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zhàn)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后,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逼堃灾а?,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現(xiàn)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