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顧曲周郎:據(jù)《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并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
自魏晉時代之后,“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xiàn)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被么说涔?,進一步發(fā)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別有一番風姿。
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2、一時瑜亮: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于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斗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于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3、飲醇自醉: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
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后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后來用于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擴展資料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lián)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周瑜。
1、周瑜打黃蓋
赤壁之戰(zhàn)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于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
于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
于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來的赤壁慘敗。
2、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lián)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戰(zhàn)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
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準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彌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
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
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shù)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p>
3、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備的夫人死后,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
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并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
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并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周瑜氣得吐血。
4、丹陽借兵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長江,于是寫信給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于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打敗了笮融、薛禮。
轉而攻占湖孰、江乘,進入曲阿,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fā)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zhèn)守丹陽?!?/p>
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袁術發(fā)現(xiàn)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
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借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周瑜在做居巢縣長認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系。
5、顧曲周郎
據(jù)《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并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
自魏晉時代之后,“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xiàn)于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fā)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三國時,曹操統(tǒng)率魏國八十三萬大軍,號稱百萬,南下與孫權的吳國爭戰(zhàn)。
孫權則派大都督周瑜帶兵與曹兵隔江對峙。周瑜足智多謀,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堅守不戰(zhàn);又用反間計,除掉了曹營中惟有的諳習水戰(zhàn)的兩員大將蔡瑁、張允,使曹軍大為尷尬。
一日,曹操的謀士荀攸獻計:“江東軍事難于速勝,蓋因我們對敵方不很了解,可以派人去假裝投降,讓他們作為奸細、內應,及時給我們報告對方軍情。就可以尋找到適當戰(zhàn)機,進而戰(zhàn)勝吳軍了?!?/p>
曹操道:“我也早有這想法。你看軍中誰去合適?” 荀攸答:“蔡瑁被殺,蔡氏家族都在我軍中。
蔡瑁的堂弟蔡中、蔡和現(xiàn)在當副將。丞相可以對他們表示恩龐,然后派他倆前去,東吳一定不會懷疑?!?/p>
當夜,曹操把這兩個人秘密叫來:“你們兩個人帶一些士兵,偷偷跑到東吳詐降。對方的軍事情報要及時報告回來。
事成之后,定有封賞。你們不要有二心!” 二人道:“我們的妻子老小都在這里,怎敢對你不忠誠?我們一定要把周瑜的腦袋獻在您的帳前!” 曹操放了心,重重賞了這兩人。
第二天,蔡中、蔡和就帶著幾百名親信士兵,偷越戰(zhàn)線,來到大江南岸的周瑜大營。 周瑜叫他們進來,沒等問話,這兩人就伏地大哭,控訴曹操:“我哥哥根本沒罪,卻被曹操殺害了!我們兄弟二人為報仇,特來投降。
您要收下我們,我們愿在戰(zhàn)斗中打前鋒!” 周瑜本來就知道蔡瑁是屈死,所以聽到二人哭訴后,很高興他們來投誠,便重賞二人,當下命令他們和東吳大將甘寧共同領兵做前部先鋒。 這時,東吳的魯肅人見周瑜,急切地說:“蔡中、蔡和二人的投降,多半是詐。
都督不能收用他們!” “他倆因為曹操殺了其兄,為報仇而來投降,有什么可懷疑的?你這樣多疑,怎么能容天下的人才?!”周瑜責備道。 魯蕭默然而退。
次日,周瑜鳴鼓,把眾將領都召集到大帳中,商議軍事。周瑜下令:“曹操百萬大軍,連成三百里營寨,絕非一天兩天可以戰(zhàn)勝的。
現(xiàn)在每營將官領取三個月的糧草,準備長期與敵人相持?!? 他的話沒落,老將黃蓋大聲反對:“莫說三個月,按你這樣打法,三十個月也沒用!依我之見,要不就馬上進兵開戰(zhàn),一個月內擊敗曹軍;要不,干脆就放下武器,投降曹操!” 周瑜勃然大怒:“吾奉主公之命,督師拒賊,誰敢說降字,必斬不赦!現(xiàn)在兩國交兵之際,你身為大將竟惑亂軍心,不斬你的腦袋,難以服眾!來人!!” 武士進來,綁住黃蓋。
周瑜下令:馬上斬首、示眾。 黃蓋火了,大罵:“我自從跟隨破虜將軍(指孫權的父親孫堅)縱橫東南,已經長達三個朝代(孫堅、孫策及現(xiàn)在的孫權),英名遠揚!我沖鋒陷陣時,還沒有你呢!” 周瑜年輕,確比黃蓋這批元老資歷淺,也確有一些老將曾對他表示不服。
因此一聽黃蓋的嘲罵,臉氣得發(fā)白,大叫:“立刻斬首!!” 這時先鋒甘寧上前求情:“黃老將軍是東吳元老宿將,請都督寬恕?!? 周瑜氣急敗壞地大拍幾案:“你竟敢多嘴!壞我法度?!”立即喝令左右武士用亂棒把甘寧打了出去。
這時,所有在場將領、包括剛降的蔡氏兄弟,全跪了下來:“黃將軍罪過大,的確該殺。但兩軍未戰(zhàn),先斬大將,不大吉利。
還懇請都督息怒,先記上他這罪。到打敗曹軍后,再斬不遲?!?/p>
周瑜哪里聽得進去,火冒三丈地連連命斬。直到眾官跪求不起,并已有些怨氣出來后,周瑜才咬牙切齒道:“若不看眾人臉面,定斬不饒!今天就先免你一死!”說罷,命左右把黃蓋拖翻在地,痛打一百軍棍! 試想,黃蓋已是老年將軍,哪經得起一百軍棍?!才打到五十,已經皮開肉綻、人事不省。
看看就要把老將軍活活打死,眾將官實在看不下去了,又齊刷刷跪下求情。 周瑜余怒未息,恨恨指著昏死過去的黃蓋罵道:“看你還敢小瞧我不?!先存下五十棍,再敢冒犯,二罪俱罰、定死不饒!”說罷,氣洶洶拂袖而去。
眾官員無不痛心地紛紛上前扶起黃蓋,只見老將軍已氣息奄奄。大家不覺落下淚來。
蔡中、蔡和兩人更是跑前跑后,執(zhí)勤照料,親自攙扶黃老將軍回營。 當夜,又有不少與黃畫有交情的將領、官員來營帳中探望黃蓋。
無論眾人怎樣勸慰,黃蓋都一言不發(fā),只咬牙盯著帳頂。許久,長吁一聲;許久,發(fā)一聲狠。
…… 蔡中、蔡和兩人,目睹了這一切,悄悄退回營帳寫信,講了吳軍中眾將離心散志的勢態(tài)及黃蓋的無辜被打,然后派跟來的士兵扮作漁人,悄悄送與北岸的曹操…… 第二天夜里,曹營前來了個陌生人,漁夫打扮,東吳口音,聲稱要見曹操,有要事相告。 曹操喚他進帳。
那人是東吳參謀,名叫闞澤。進得帳中,見明燭高照,曹操身憑幾案,高高在上坐著,滿臉威嚴盯著來人,一聲不吭。
闞澤施了一禮。 曹操仍傲然端坐,只冷冷問道:“你是東吳參謀,到我這兒有什么事?!” 闞澤長嘆一聲,瞟了曹操兩眼,然后半自語:“人都傳說曹丞相求賢若渴,現(xiàn)在一看,竟全不是那回事!黃老將軍哪黃老將軍,您可是尋錯人了啦!” 曹操道:“你是說我沒禮貌。
現(xiàn)兩國交兵之際,你突然一人來到我這兒,我知道你是干什么來?!” 闞澤這才說出來意:“黃蓋將軍是東吳三朝元老、功勛舊臣,昨天卻被年輕狂妄的周瑜在眾人面前。
1.周瑜打黃蓋的故事: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
龐統(tǒng)勸曹操將戰(zhàn)船連在一塊,給孔明利用火攻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孫劉聯(lián)盟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 典故: 這個智謀故事開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結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謀而合地與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營的作戰(zhàn)方案。恰在此時,已投降曹操的荊州將領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來到周瑜大營詐降。
心如明鏡的周瑜又裝聾賣傻,將計就計,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帳內靜思,黃蓋潛入帳中來見,也提出火攻曹軍的作戰(zhàn)方案。
周瑜告訴黃蓋:他正準備利用前來詐降的蔡中、蔡和為曹操通報消息的機會,對曹操實行詐降計。并說:要使曹操墮于詐降計,必須有人受些皮肉之苦。
黃蓋當即表示:為報答孫氏厚思和江東的事業(yè),甘愿先受重刑,爾后再向曹操詐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諸將于大帳之中,他命令諸將各領取3個月的糧草,分頭作好破曹的作戰(zhàn)準備。
黃蓋打斷周瑜的話茬,搶先說:“不要說3個月,就是支用30個月的糧草,也無濟于事。如果這個月內能打敗曹操,那再好不過了;如一月之內不能擊潰他,倒不如依了張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p>
周瑜聞聽到這種滅自家威風、長他人志氣、動搖軍心的投降論調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將黃蓋推出帳外,斬首示眾。黃蓋也不示弱,他以江東舊臣的資格倚老賣老,根本就沒把周瑜放在眼里。
這就越發(fā)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從速斬決。周、黃矛盾的升級激化使諸將悄悄不安。
大將甘寧以黃蓋乃東吳舊臣為由,替黃蓋求情,被一陣亂棒打出大帳。眾文武一見大都督火沖腦門,老將黃蓋死在眼前,就一齊跪下,苦苦為黃蓋討?zhàn)垺?/p>
看在眾人的面子,周瑜這才松了口,將立即斬決改為重打100脊杖。眾文武還覺得杖罰過重,仍苦求周瑜抬手。
周瑜此次寸步不讓,他掀翻案桌,斥退眾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黃蓋掀翻在地,剝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
眾官員見狀再次苦苦求免,周瑜這才恨聲不絕地退入帳中。周瑜和黃蓋導演的雙簧苦肉計,幾乎瞞過了所有的文武官員。
惟獨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發(fā),袖手旁觀,他就是諸葛亮。 這50軍棍將黃蓋打得也真夠慘的,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一連昏死過幾次。
其他將領來探視時,黃蓋守口如瓶,只是長吁短嘆,似乎有許多難言的隱情。當他的密友闞澤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前來視疾時,黃蓋才道出了實情,并轉請素有忠義和膽識的闞澤替他潛去曹營代獻詐降書信。
富有閱歷、老謀深算的曹操,面對潛至的闞澤和詐降書,將信將疑。但闞澤也決非等閑之輩,他既具膽識,又能言善辯,最終使曹操不得不信。
恰在此時,已混入周瑜帳下的蔡中、蔡和兩人也遣人送來了周瑜怒杖黃蓋的密報。闞澤離開曹營回去之后,又使人給曹操帶去了密信,進一步約定了黃蓋來降時的暗號和標識。
這期間,蔡和、蔡中也從江南岸為曹操暗通消息。這一切,做得天衣無縫,更使曹操對黃蓋“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軍多由北方人組成,他們不適應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顛簸暈船而發(fā)生疾病。另外,周瑜等雖然確定了火燒戰(zhàn)船的作戰(zhàn)方案,但曹操水軍戰(zhàn)船各自獨立,一船著火,他船尚可以迅速離去。
為了為火攻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周瑜又巧妙地讓龐統(tǒng)潛至曹營,為曹操獻上了將戰(zhàn)船拴到一起的“連環(huán)計”。這樣一來,曹操的戰(zhàn)船或30只一隊,或50只一組,都用鐵鎖連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鋪了木板,士卒戰(zhàn)馬往來如履平地。
暈船的問題解決了,不僅士卒為之歡呼雀躍,就是久經戰(zhàn)陣、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對穩(wěn)如泰山的船陣,也自以為得計。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孫劉聯(lián)軍方面已作好大戰(zhàn)前的準備與部署。
諸葛亮設壇祭風三日,是夜將近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漸起,并越來越急。黃蓋也將準備好的20只大船,裝滿蘆葦干柴,澆上魚油,鋪好引火用的硫黃、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單遮蓋好,船頭還釘滿大釘,船上又豎起詐降的聯(lián)絡標識“青龍牙旗”。
每條大船后面各系著行動便捷的小船“走舸”。黃蓋還特派小卒持書與曹操約定當晚來降。
周瑜也安排好接應黃蓋的船只和進攻的后續(xù)隊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與諸將等待消息。
詐降的黃蓋開船來投降曹操,黃蓋把十只戰(zhàn)船排在最前頭,(到)江中掛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將領、士兵都走出營房站在那里觀看,指著說黃蓋前來投降。
離曹操軍隊二里多遠時,(各船)同時點起火來,火勢很旺,風勢很猛,船只往來象箭一樣,把曹操的戰(zhàn)船全部燒著,并蔓延到岸上軍營。霎時間,煙火滿天,燒死的、淹死的人和馬很多。
周瑜等率領著輕裝的精兵跟在他們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軍隊徹底潰散了。曹操帶領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濘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風,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
疲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劉備、周瑜水陸一齊前進,追擊曹操到了南郡。
這時。
程普頗以年長,數(shù)陵侮瑜,瑜折節(jié)下之,終不與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p>
曹操下書責孫權任子,權召群僚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決。權引周瑜詣吳夫人前定議,瑜曰:“昔楚國初封,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遂據(jù)荊、揚,至于南海,傳業(yè)延祚,九百馀年。今將軍承父兄馀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有何逼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見制于人也。極不過一侯印,仆從十馀人,車數(shù)乘,馬數(shù)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吳夫人曰:“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質。
曹操密遣九江蔣干往說周瑜。干以才辨獨步于江、淮之間,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干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因延干,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飲宴,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干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共生,能移其意乎?”干但笑,終無所言。還白操,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也。
赤壁戰(zhàn)后,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已乘機攻占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駐在公安。劉表舊部多附劉備。劉備為了進一步擴大地盤,到京口去見孫權,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為理由,請求孫權把南郡借給他,使他得以控制荊州地區(qū)的局面。
周瑜上疏給孫權,疏中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zhàn),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yè)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保ā度龂尽菚ぶ荑斆C呂蒙傳》)
但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勢力太大,應該廣泛招攬英雄人物才能與之抗衡;而劉備又絕非可以輕易制服之人,所以,沒有采納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劉備的計謀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孫權獻上另一計策。時劉璋任益州牧,張魯不斷生事滋擾。周瑜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jù)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保ā度龂尽菚ぶ荑斆C呂蒙傳》)
周瑜這一計劃,非常有戰(zhàn)略眼光。孫權當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準備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陽。一說死廬陵巴丘,今峽江縣巴邱鎮(zhèn)),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
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后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后,周瑜主動投奔孫策。
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zhàn)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后,周瑜任水軍都督。
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
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zhàn)和未定。
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zhàn)。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后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yǎng)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
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fā)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fā),心胸廣闊。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
但周瑜并不與程普計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钡剿未鷷r,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
但到了元代以后,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丑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系,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愿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將劉備軟禁在京口(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美人計的由來,但其實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計,孫尚香也是由孫權主動嫁給劉備的),但孫權不愿。
在對劉備一方的態(tài)度上,周瑜和魯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后,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周瑜一生征戰(zhàn),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fā),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樂,即使是酒后,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
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
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并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
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系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
周瑜卻始終折節(jié)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后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于后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干,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系。
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zhàn),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于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p>
不過,不論別人怎樣評論,孫權心中有數(shù)。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賴誰呢?”他稱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對三國歷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虛七實的描寫也迷惑了不少讀者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三國荊州之爭中小說對周瑜的描寫,就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這是小說在人物刻畫上與歷史真實性大相徑庭最突出的例子。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一連串的斗智、斗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chuàng)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
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chuàng)業(yè)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百家講壇里有講的 午后12:45央視十套 今天開始講 去看看 不錯的。
諸葛亮和周瑜的小故事: 三國時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總想加害孔明。
有一天想出了一條妙計,設宴相請,并以對詩為名進行加害??酌髟缫延X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說:“誰輸了就砍誰的頭?!?/p>
周瑜暗自大喜,忙說:“君子無戲言,戲言非君子。” 魯肅見他倆擊掌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聰明一生,糊涂一時,輕易地入了圈套。
而孔明假裝不知,泰然自若,反拉著魯肅的手說:“子敬也算一個?!? 周瑜見孔明中計,十分高興,首先出詩一首:“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奚鳥,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奚鳥?!? 孔明聽了,心中暗想,自己身為蜀國軍師,今日落入周瑜之手,豈不是“”嗎?便立即吟詩以對曰:“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p>
周瑜聞言大怒,魯肅早已留意這場龍虎斗,見周都督意欲爆發(fā),急忙勸解道:“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掉湘邊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p>
風波平息了,周瑜怒氣未消,他更換內容,又吟詩一首:“有目也是目丑,無目也是丑。去掉目丑邊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p>
孔明見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氣反唇相譏,遂吟誦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
江東美女數(shù)二喬,難護銅雀不鎖嬌?!? 孔明的嘲諷,激得周瑜怒火萬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團團圍住,孔明毫不驚慌,穩(wěn)如泰山。
魯肅立即上前勸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詩奉獻:‘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
今日這事在破曹,龍虎相殘大事糟?!? 魯肅以詩指點,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與孔明共議破曹妙計,干出了后來流傳千古的火燒赤壁的大事業(yè)。
興平二年 195年 21歲 孫策受袁術之命平定江東;周瑜帶兵糧到歷陽支助孫策,一同作戰(zhàn),攻下橫江、當利(此兩處均為軍事要地,乃大功也),擊退劉繇,進入曲阿。
而后周瑜還鎮(zhèn)丹楊。建安四年 199年 25歲 袁術病逝。
孫策授周瑜中護軍,虛領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黃祖手中)。周瑜助孫策攻破皖城,奪得廬江郡。
孫策、周瑜分納大、小喬。同年于沙羨大破黃祖,還定豫章郡、廬陵郡。
周瑜留鎮(zhèn)廬陵巴丘。建安五年 200年 26歲 孫策遇刺身亡。
孫權繼任。周瑜從巴丘回吳,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向孫權舉薦魯肅。 建安七年 202年 28歲 曹操下書令孫權送嗣子入朝當人質(此時孫權無子,欲送為人質者疑為孫策之子),張昭、秦松等猶豫不決,周瑜反對,遂不送質。
建安十一年 206年 32歲 周瑜與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首領,俘獲萬余人。周瑜還備宮亭。
建安十二年 207年 33歲 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shù)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鄧龍送吳。 游戲圖片建安十三年 208年 34歲 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
黃祖戰(zhàn)死。同年,孫權命周瑜為左都督,帶兵與劉備共同抗曹。
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