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
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
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p>
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
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于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p>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后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
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弊笥医孕?。
(選自《三國志》) 蜀后主劉禪投降后,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傷感,獨有后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墮淚,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后主曰:“頗思蜀否?”后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
這個典故就產(chǎn)生于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
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
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彼呐f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fā)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
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
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項)(莊)舞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解釋〗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示例〗在討論會上,他的一番話卻暗有所指,~。
(優(yōu))(孟)衣冠
優(yōu)孟衣冠
yōu mèng yī guān
〖解釋〗優(yōu)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相孫叔敖死后,兒子很窮。優(yōu)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莊五受到感動,封了孫叔敖的兒子。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
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jīng)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匣⒙犃撕偟脑?,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zhèn)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
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tài)勢,竟不知何時已經(jīng)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tǒng)治我們的!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jīng)有幾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現(xiàn)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匣⒂X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fā)現(xiàn)走在狐貍后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zhàn),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氐郊依镞€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jīng)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
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
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
齊王有兩個(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 ,請保留此標記。)兒子,糾和小白。
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p>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
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wǎng)()查看更多與本文《管鮑之交的故事》相關的文章。
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jù)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yōu)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里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蓻]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買櫝還珠
戰(zhàn)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后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里面。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于是,他買下了它??墒?,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只拿著盒子走了。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當。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個富商家庭。 年輕時,唐伯虎無所事事,和人縱酒游樂,經(jīng)過好朋友的規(guī)勸,于是唐伯虎祝閉門苦讀,經(jīng)年累月。16歲時唐伯虎參加秀才考試,中了第一名案首。29歲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高中解元(第一名)。正當唐伯虎積極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M士考試)時,卻飛來橫禍:在這次鄉(xiāng)試中,有人事先經(jīng)過賄賂,得了試題,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罷免,無辜的唐伯虎受到牽連,不僅被剝奪了解元稱號,還?M了監(jiān)獄,釋放后唐伯虎感嘆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后來寧王朱宸濠聽說了他的才能,用豐厚的待遇來聘請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發(fā)現(xiàn)寧王有謀反作亂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寧王沒辦法,只好讓他回了家?;丶液螅撇残倪^起了以文會友、掛畫為賣的生活。
疑鄰盜斧
疇前有個鄉(xiāng)間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覺得是鄰人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感覺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忽略失蹤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人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依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忌。
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 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
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 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 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 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 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 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呂?!保ň哦Υ髤危虹娒?,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錦還鄉(xiāng)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慶遠字文和,元景弟子也。
……霸府建,為從事中郎。武帝受禪, 封重安侯,位散騎常侍,改封云杜侯。
出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xiāng),朕無西顧憂矣。
」始武帝為雍州 ,慶遠為別駕,謂曰:「昔羊公語劉弘,卿后當居吾處。今相觀亦 復如是。
」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為逾於魏詠之。 劉邦的四面楚歌更動搖了項羽的軍心。
將士痛哭。想當初,項羽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陽者為王的良機”。
再因“為人不忍”錯 失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機會;后因“火燒阿房宮”后想“收其貨寶 婦女而東”。當時,有智者建議他在秦地建都稱王。
而項羽面對秦 宮破殘,又思欲東歸,還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 之者?!贝嗽捯会樢娧牡莱隽隧椨稹耙洛\還鄉(xiāng),榮祖耀宗”的觀 念。
俗話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項羽雖然具備中國古人的 傳統(tǒng)思想,但他又胸懷“稱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奮戰(zhàn)中,始 終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
項羽一方面想當?shù)弁?,一方面也想當人?羨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東父老鄉(xiāng)親的面前揚名顯威。
這些都 成了他難成帝業(yè)的“攔路虎”。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