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fēng),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軼事典故
從容受刑:
呂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fā)家丑,以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fù),遂先發(fā)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義憤,遂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將呂安、嵇康都處死。
行刑當(dāng)日,三千名太學(xué)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xué)做老師,這些要求并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zhǔn))曾跟我學(xué)習(xí)《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失傳了?!保ā稄V陵散》并不是嵇康獨作)說完后,從容就戮。海內(nèi)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司馬昭不久后才意識到錯誤,并深為后悔。謝萬將其列為“八賢”之一。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嵇康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狂放任性:嵇康曠達(dá)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yǎng),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jīng)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后,“重增其放,使榮進(jìn)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里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dá)。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盵42] 鐘會陷害嵇康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鄙視權(quán)貴:鐘會身出名門,是鐘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后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jìn)封為關(guān)內(nèi)侯。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鐘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妒勒f新語》記載:鐘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43] 顯赫后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xù)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鐘會覺得無趣,于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于說話,他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鐘會對此記恨在心。
隱于竹林: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段氖總鳌防镎f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jìn)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稌x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彼谝源蜩F來表示自己的“遠(yuǎn)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zhì)的體現(xiàn)。
仗義執(zhí)言: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yuǎn)近的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事發(fā)后,呂安欲訴之于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diào)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遂應(yīng)呂巽之請,出面調(diào)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墒?,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diào)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jiān)獄。
嵇紹不孤
嵇康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嵇紹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保ㄒ徽f“巨源在,汝不孤矣?!保?嵇康死后,山濤對待嵇紹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沒有辜負(fù)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紹子培養(yǎng)成才。這就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
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
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fēng),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軼事典故 從容受刑: 呂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
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fā)家丑,以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fù),遂先發(fā)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義憤,遂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將呂安、嵇康都處死。
行刑當(dāng)日,三千名太學(xué)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xué)做老師,這些要求并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
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zhǔn))曾跟我學(xué)習(xí)《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失傳了?!?/p>
(《廣陵散》并不是嵇康獨作)說完后,從容就戮。海內(nèi)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
司馬昭不久后才意識到錯誤,并深為后悔。謝萬將其列為“八賢”之一。
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嵇康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狂放任性:嵇康曠達(dá)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yǎng),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jīng)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后,“重增其放,使榮進(jìn)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里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dá)。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p>
[42] 鐘會陷害嵇康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鄙視權(quán)貴:鐘會身出名門,是鐘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后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jìn)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鐘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
《世說新語》記載:鐘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43] 顯赫后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xù)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鐘會覺得無趣,于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于說話,他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p>
鐘會對此記恨在心。 隱于竹林: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
《文士傳》里說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jìn)池子里泡一會兒。
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晉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p>
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yuǎn)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zhì)的體現(xiàn)。 仗義執(zhí)言: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yuǎn)近的大官司。
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事發(fā)后,呂安欲訴之于官。
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diào)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遂應(yīng)呂巽之請,出面調(diào)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
可是,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
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diào)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jiān)獄。
嵇紹不孤 嵇康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嵇紹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保ㄒ徽f“巨源在,汝不孤矣。”
) 嵇康死后,山濤對待嵇紹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沒有辜負(fù)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紹子培養(yǎng)成才。這就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
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
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fēng),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軼事典故 從容受刑: 呂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
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fā)家丑,以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fù),遂先發(fā)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義憤,遂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將呂安、嵇康都處死。
行刑當(dāng)日,三千名太學(xué)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xué)做老師,這些要求并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
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zhǔn))曾跟我學(xué)習(xí)《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失傳了?!?/p>
(《廣陵散》并不是嵇康獨作)說完后,從容就戮。海內(nèi)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
司馬昭不久后才意識到錯誤,并深為后悔。謝萬將其列為“八賢”之一。
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嵇康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狂放任性:嵇康曠達(dá)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yǎng),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jīng)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后,“重增其放,使榮進(jìn)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里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dá)。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
[42] 鐘會陷害嵇康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鄙視權(quán)貴:鐘會身出名門,是鐘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后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jìn)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鐘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
《世說新語》記載:鐘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43] 顯赫后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xù)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鐘會覺得無趣,于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于說話,他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鐘會對此記恨在心。 隱于竹林: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
《文士傳》里說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jìn)池子里泡一會兒。
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稌x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p>
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yuǎn)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zhì)的體現(xiàn)。 仗義執(zhí)言: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yuǎn)近的大官司。
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事發(fā)后,呂安欲訴之于官。
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diào)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遂應(yīng)呂巽之請,出面調(diào)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
可是,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
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diào)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jiān)獄。
嵇紹不孤 嵇康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嵇紹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保ㄒ徽f“巨源在,汝不孤矣?!?/p>
) 嵇康死后,山濤對待嵇紹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沒有辜負(fù)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紹子培養(yǎng)成才。這就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據(jù)《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說: 嵇康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長丈余,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眹L行,去路數(shù)十里,有亭名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沒于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 要當(dāng)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shù)曲?!敝猩?fù)為撫琴擊節(jié)日:“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fù)何足計?”乃手擊其頭曰:“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毖c共論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乃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一遇于今夕,可以遠(yuǎn)同千載。于此長絕,不能悵然?!?/p>
世說新語
王戎云:「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梗ǖ滦校?/p>
嵇康被誅后,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紹咨公出處,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政事)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文學(xué))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xué)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xué)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雅量)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fēng)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够蛟疲骸该C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股焦唬骸革逡怪疄槿艘?,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容止)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游。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棲逸)
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同上)
劉孝標(biāo)注引《嵇康別傳》曰:山巨源為吏部郎。遷散騎常侍。舉康??缔o之。并與山絕。豈不識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耶。亦欲標(biāo)不屈之節(jié)。以杜舉者之口耳。乃答濤書。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大將軍聞而惡之。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任誕)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于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祿P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梗ê啺粒?/p>
劉孝標(biāo)注引《文士傳》曰:“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涼,恒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說鍛者,康不受直。唯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啖,清言而已?!庇忠段菏洗呵铩吩唬骸扮姇榇髮④娦值芩?,聞康名而造焉。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云??捣交岫?,會至不為之禮,會深銜之。后因呂安事,而遂譖康焉?!?/p>
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后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繁體)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给P」(繁體)字,凡鳥也。(同上)
嵇康,字叔夜,譙郡铚縣(今安徽濉溪)人?!爸窳制哔t”的領(lǐng)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是魏晉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喪父,成年后娶長樂亭主(一說為曹操孫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說為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孫女)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
嵇康不喜為官,平時以打鐵為樂(一說以此謀生)。大將軍司馬昭曾想聘他為自己的掾吏,嵇康堅守志向不愿出仕,離家躲避到河?xùn)|。
司隸校尉鐘會想結(jié)交嵇康,輕衣肥乘,率眾而往。嵇康與向秀在樹蔭下鍛鐵,對于鐘會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沒有回音后,鐘會準(zhǔn)備離開。嵇康開口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睆拇私Y(jié)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由大將軍從事中郎遷任吏部侍郎,舉薦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與東平呂巽呂安兄弟為友。呂安的妻子被其兄呂巽奸污,呂安原本準(zhǔn)備休妻并起訴呂巽。呂巽請嵇康從中勸解,并發(fā)誓不會惡人先告狀,于是嵇康勸說了呂安將這件事平息下來。但是之后呂巽害怕呂安翻悔,于是搶先告呂安不孝。嵇康義不負(fù)心,寫信與呂巽絕交,并出面為呂安作證,因此也被收押。鐘會勸司馬昭乘此機會除掉嵇康。
晉墓壁畫中的嵇康 嵇康入獄后,立刻激起輿論的不滿,許多豪杰紛紛要求與嵇康一同入獄。經(jīng)有司勸諭后,眾人一時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呂安卻被判處了死刑。行刑當(dāng)日,三千名太學(xué)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xué)做老師。這些要求并沒有被同意。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說完后,嵇康從容地就戳,時年四十。
嵇康通曉音律,尤其喜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zhì)是“和”,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rèn)為喜怒哀樂從本質(zhì)上講并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風(fēng)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又作《長清》、《短清》、《長側(cè)》、《短側(cè)》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chuàng)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
嵇康擅長書法,工于草書,唐張彥遠(yuǎn)《書法會要》品為草書第二。又善丹青,唐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可惜現(xiàn)在俱已失佚。 嵇康在竹林七賢當(dāng)中不是最后一個逝世的。嵇康(224—263)
1、狂放任性 嵇康曠達(dá)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yǎng),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jīng)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后,“重增其放,使榮進(jìn)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里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dá)。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p>
鐘會陷害嵇康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2、鄙視權(quán)貴 鐘會身出名門,是鐘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后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jìn)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鐘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
《世說新語》記載:鐘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顯赫后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xù)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鐘會覺得無趣,于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于說話,他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鐘會對此記恨在心。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dāng)時的政治斗爭中傾向曹氏皇室一邊,對于司馬氏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因此頗招忌恨。
3、隱于竹林 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段氖總鳌防镎f嵇康“性絕巧,能鍛鐵”。
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jìn)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fēng),高而徐引”。
《晉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彼谝源蜩F來表示自己的“遠(yuǎn)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zhì)的體現(xiàn)。
4、仗義執(zhí)言 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yuǎn)近的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
事發(fā)后,呂安欲訴之于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diào)停。
嵇康因與二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遂應(yīng)呂巽之請,出面調(diào)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 可是,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
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
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
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diào)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jiān)獄。 5、嵇紹不孤 嵇康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p>
(一說“巨源在,汝不孤矣?!保╋邓篮螅綕龑Υ档膬鹤泳拖駥Υ约旱膬鹤右粯?。
山濤沒有辜負(fù)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兒子養(yǎng)大成才。這就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嵇康,字叔夜,魏晉時學(xué)者、文學(xué)家、音樂家。
按《晉書》記載,嵇康“有奇才,遠(yuǎn)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按《世說新語 容止》他“ 風(fēng)姿特秀。 見者嘆曰: 蕭蕭肅肅, 爽朗清舉。 或云: 肅肅如松下風(fēng), 高而徐引?!?可見他身材高大, 相貌堂堂。一付男子漢氣派。在晉時,一些男人多有涂脂抹粉地化裝,而嵇康和他們不同,其英俊是出自然。
嵇康極其聰明,“學(xué)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睘橹窳制哔t之一,其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幽憤詩》大文學(xué)史上有相當(dāng)?shù)匚坏摹?
嵇康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他寫過《聲無哀樂論》,多有創(chuàng)見,是古代音樂美學(xué)理論重要著作。他精于演奏,因他被害,《廣陵散》失傳是很有名的故事。
表面上嵇康“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币桓迸c世無爭的樣子,實質(zhì)上,其本性是極為剛烈。嵇康曾經(jīng)貧窮,和向秀(竹林七賢之一)在大樹下打鐵。司馬昭的心腹鐘會來看他,“(嵇)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蔑視權(quán)貴之高貴心態(tài),躍然紙上。
嵇康在行刑前,看了看太陽,估計行刑前還有時間,他“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這種氣概,這種在知自己必死時的鎮(zhèn)定,千年之后,仍令人敬佩不已。
嵇康之俊美有一旁證。他死了多年后,他的兒子嵇紹始到首都洛陽,有人對王戎說:“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蓖跞只卮穑骸熬龔?fù)未見其父耳?!庇纱丝赏葡腼抵L(fēng)度儀態(tài)。
《廣陵散》這首曲子乃一位老者所授予嵇康,此曲貿(mào)協(xié)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國奸相俠累的故事。
得到老人的指點,嵇康將這首古曲彈得極為出色,名聞全國。司馬昭要嵇康做官(嵇康為“竹林七賢”之一)司馬氏集團勢力在當(dāng)時很強大到處鏟除異己,嵇康不從,便遭到迫害。
于是歷史上上演了一個千古流傳的一幕:嵇康在刑場上彈奏一曲《廣陵散》。嵇康仰天長嘆“吾死不足惜,只恨《廣陵散》要失傳了?!?/p>
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嵇康一死,《廣陵散》就此絕矣! 所幸的是,嵇康死后《廣陵散》仍然悄悄輾轉(zhuǎn)與琴師們的手口之間,歷經(jīng)900余年后,又被一位有心的音樂家紀(jì)錄在《神奇秘譜》一書中,成為今日得見的最長的古曲之一。 古曲雖在,可像嵇康那樣以生命去撥動琴弦奏出的琴音卻以絕響。
嵇康在反抗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上比阮籍激烈,詩歌成就卻不如阮籍。他的詩歌首重表現(xiàn)一種清逸脫俗的境界。
如《酒會詩》之一: 淡淡流水,淪胥而逝;凡凡柏舟,載浮載滯。微嘯清風(fēng),鼓楫容裔。
放濯投竿,優(yōu)游卒歲。 不過他也有一些詩,如《答二郭》等明顯地表現(xiàn)了憤世疾俗的感情,特別是因呂安事牽連入獄后所寫的《幽憤詩》,敘述了他托好老莊不附流俗的志趣和耿直的性格,雖然也責(zé)備自己“惟此褊心,顯明臧否”,以致“謗議沸騰”,但他并不肯改變素志,最后表示要“采薇山阿,散發(fā)巖曲”,仍然是以俊逸之辭表現(xiàn)他的硬骨頭。
詩風(fēng)的“峻切”,于此可見。他的四言詩藝術(shù)成就高于五言。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一篇有濃厚的文學(xué)意味和大膽的反抗思想的散文。文中說:“人倫有禮,朝廷有法。
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他的“必不堪者七”,是表示蔑視虛偽禮教,“甚不可者二”更是公然對抗朝廷法制,所謂“每非湯武而薄周孔”,正是公開揭穿司馬氏爭奪政權(quán)的陰謀。
也正因為這篇書信,司馬氏終于殺害了他。這篇散文自始至終貫串著對司馬氏腐朽統(tǒng)治的決絕態(tài)度。
他把山濤薦他作官比做是“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擅腥”,極盡辛辣諷刺之能事。并表示如果司馬氏要強迫他作官,他就會象野性難馴的麋鹿,“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全文嘻笑怒罵,鋒利灑脫,很能表現(xiàn)他峻急剛烈的性格。 回答者:我小aki - 見習(xí)魔法師 二級 8-27 20:48 兩位乃魏晉“竹林七賢”中的代表人物,都是那個時期的叛逆者和特立獨行者。
阮籍常騎車狂奔,遇絕境則長嘯悲哭,以排解心中郁郁不得志的郁悶; 嵇康則于深山中赤拳打鐵,無視權(quán)貴,后遭人陷害,當(dāng)他將被斬下高傲的頭顱時,他奏響了《廣陵散》,這是最悲壯的死亡,也是最震撼人心、最詩意的死亡。 兩位雖然性格乖戾,但這是亂世造就的,他們的高傲不羈成就了魏晉風(fēng)格。
魏晉有他們,是這個時代之幸。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
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
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段菏洗呵铩罚骸埃担┡c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p>
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dāng)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dāng)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rèn)識論 。
他認(rèn)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
嵇康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fēng)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
所撰《聲無哀樂論》,認(rèn)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xì)致而生動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
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dāng)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
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
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dāng)過散騎常侍、步兵校。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