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畫面應該是出自明代畫家丁云鵬的《三教圖》。
三教圖中描繪佛、儒、道三教創(chuàng)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為丁云鵬明想象之作,意在表達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
此圖畫孔子、老子、紅衣羅漢坐于樹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畫中三位智慧長者面目嚴肅,神情專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誘,正發(fā)表言論;老子道貌岸然,謹慎而善辯,他注視著對方,似乎準備隨時發(fā)問;紅衣羅漢雙目低垂,安詳而平靜,從他緊鎖的眉頭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圖中描繪佛、儒、道三教創(chuàng)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事實上這種場面是從來不曾存在的,畫家不過是憑借手中畫筆,表達了自己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在畫中,丁云鵬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對佛像的擅長,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將釋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綠柏與菩提樹下,課晶、凸鼻、虬須、紅袍,法相莊嚴慈祥。釋迦兩側(cè)的巖石上,分畫孔子與老子側(cè)坐??鬃邮牍谛铋L須,著藍色暗花長袍。老子骨骼權(quán)奇,長眉疏發(fā),著褐色布袍、云頭紅履。
傳說在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當初還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王國的年青王子喬答摩·悉達多。
他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終于獲得大徹大悟,修煉成佛陀。
擴展資料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菩提樹在中國也有深遠的影響。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被勰芸春蠡貙懥艘皇祝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边@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名聲大振。
傳說在2000多年前, 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 印度教、佛教還是 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圣之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菩提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賢文”出自漢初名將李廣,李廣是著名的騎射能手。
唐朝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p>
就是描寫李廣將軍的神力把箭射入石頭中的故事。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jīng)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斗。
那時,北方的匈奴,經(jīng)常南侵,在邊境地區(qū)騷擾。匈奴兵都精于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
李廣屢次領(lǐng)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jīng)70多次戰(zhàn)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于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墒菨h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唐代學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jīng)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jié)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
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公輸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公輸盤說:“您將對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殺了他?!惫敱P不高興。墨子說:“我愿意獻給你十鎰黃金?!惫敱P說:“我奉行義,決不殺人?!蹦诱酒饋?,再一次對公輸盤行了拜禮,說:“請向你說說這義。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云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卻不足?,F(xiàn)在犧牲不足的人口,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認為是智慧。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爭辯卻沒有結(jié)果,不能算是強。你奉行義,不去殺那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不可說是明智之輩。”公輸盤服了他的話。墨子又問他:“那么,為什么不取消進攻宋國這件事呢?”公輸盤說:“不能。我已經(jīng)對楚王說了?!蹦诱f:“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公輸盤說:“行?!?/p>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舍棄他華麗的車,鄰居有破車,卻打算去偷;舍棄他的華麗的絲織品,鄰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卻打算去偷;舍棄他的美食佳肴,鄰居只有糟糠,卻打算去偷。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人一定患了偷竊病。”墨子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里,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楚國有云楚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貍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從這三個方面的事情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同一種類型。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傷害了道義,卻不能據(jù)有宋國。”楚王說:“好??!即使這么說,公輸盤已經(jīng)給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國?!?/p>
于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公輸盤九次陳設(shè)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進攻。公輸盤攻戰(zhàn)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zhàn)術(shù)還有余。公輸盤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么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蹦诱f:“我知道你有什么方法對付我,但我也不說?!背鯁栐?,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楚王說:“好?。∥也还ゴ蛩螄?。”
這可以說是歷史上憑口舌退敵的一個突出事例
馬 陵 道
春秋戰(zhàn)國時,陽城有一個地方,山深林密,叫鬼谷,鬼谷中住了一個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與算術(shù)的人,叫鬼谷子。鬼谷子有四個徒弟:齊國人孫臏與魏國人龐涓學習兵法,結(jié)為兄弟;蘇秦與張儀學習游說的學問,結(jié)為兄弟。這四個人在歷史上都很有名。
一天,龐涓聽說魏國招聘將相,就告別老師下山了。到了魏國,魏惠王看龐涓有能耐,就讓他當上卿,掌管全國兵馬。
龐涓走后,孫臏學習更加刻苦,鬼谷子把《孫子兵法》也教授給了他。學業(yè)完成后,孫臏就下山到魏國去找龐涓。
龐涓這人心胸狹窄,他發(fā)現(xiàn)孫臏在兵法、布陣上比他強,就對魏惠王說:“孫臏是齊國人,以后肯定會背叛魏國,不如現(xiàn)在殺了他,以絕后患。”為了騙孫臏給他寫出《孫子兵法》,他又假裝好人,讓魏惠王不要殺孫臏,只把他的兩個膝蓋骨削了。孫臏知道了龐涓的陰謀后,就整天裝瘋賣傻,騙過了龐涓,最后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回了齊國。
齊威王看到孫臏很有才學,就任命他為軍師。孫臏恨透了龐涓,就處處與他作對。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孫臏就帶兵假裝要攻打魏國,然后在半路,把匆忙趕回魏國的龐涓打得大敗。
過了幾年,龐涓又帶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就讓孫臏帶兵去解救韓國。
孫臏又率兵殺魏國,龐涓聽到消息后,趕緊領(lǐng)兵往回趕。等他回到魏國,孫臏已經(jīng)往回撤了。龐涓氣得火冒三丈,說:“我不殺孫臏,誓不罷休!”就命令軍隊追趕齊兵。龐涓到了齊軍留下的空營一看,齊兵做飯搭的灶有十萬個,他嚇了一跳:“齊兵這么多!”第二天又往前趕,再看齊兵留下的灶,只有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就只剩下了三萬個,龐涓得意地說:“齊兵已經(jīng)害怕了,半路上就跑了一半,追!”
這時,孫臏正在前面等著龐涓呢。他算到龐涓黃昏時剛好能趕到馬陵,就讓士兵把路邊的樹全部砍倒,堵住路,只剩下最大一棵樹。他讓人把這棵樹樹皮剝光,上面用墨汁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下”幾個大字,然后吩咐士兵埋伏在馬陵道兩邊的山坡上,看到火光就射箭。
龐涓恰好在黃昏時追到了馬陵,路被樹堵著,隊伍很不好前進。這時,他看到只有一棵樹孤零零地立在路當中,上面似乎寫著什么。龐涓讓人去拿火把,當他舉著火把看到樹上寫的字時,就知道中計了。這時,路兩邊的箭雨點般射了過來,龐涓全軍覆滅,臨死前,龐涓說:“唉,讓這個殘廢成功了!”
“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zhì)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里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質(zhì)不愿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zhì)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愿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zhì)指著已結(jié)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jié)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yè)。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zhì)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fā)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lǐng)。后來,這些學生先后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yōu)榱烁心钭淤|(zhì)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zhì)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并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并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于《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p>
指的是桃李樹。
結(jié)草銜環(huán)來自于兩個典故故事。
一,結(jié)草
據(jù)《左傳》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后,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后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后讓他這個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后來,魏顆領(lǐng)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zhàn)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jié)子,纏住秦軍的戰(zhàn)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并俘虜了秦將杜回。
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zhàn)場上結(jié)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二,銜環(huán)
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只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飼養(yǎng),等傷好后把黃雀放了。過后,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銜4枚白環(huán),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huán)一樣珍貴。
后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擴展資料:
結(jié)草銜環(huán)
拼音:jié cǎo xián huán
釋義: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結(jié)草銜環(huán)代指報恩。
用法造句:在動物界,烏鴉有反哺之心,羔羊有跪乳之意,我們?nèi)祟惛鼞摻Y(jié)草銜環(huán),知恩圖報才是。
人應該將感恩作為一種天性,把它視作一種美德。結(jié)草銜環(huán)的故事讓人怡然,這說明了人們對有恩必報的推舉?!暗嗡?,當涌泉相報”,我們可以目視、可以口誦,更應該入心,不能忘記本分,做出背信棄義的荒唐事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結(jié)草銜環(huán)
《詩經(jīng)·小雅·鹿鳴》說起。這首詩描寫了周初社會繁榮時期的貴族盛宴賓客、賞賜有功的場面,表達對賓客品德的贊美和燕樂嘉賓之情,進而成為奴隸主貴族朝會宴饗的樂曲?!对娦颉氛f是宴群臣所用的樂歌,是貴族的宴會詩。后來,這首樂歌便在奴隸主貴族、封建官府宴席上流行,用以歌功頌德。
到了唐代便有了“鹿鳴宴”。即鄉(xiāng)舉考試以后,州縣長官宴請得中舉子的宴會,因在宴會上也歌《詩經(jīng)·小雅·鹿鳴》,故名?!缎绿茣みx舉志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shè)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彼蔚钤囄奈鋬砂駹钤O(shè)宴,亦稱鹿鳴宴。明清沿此,于鄉(xiāng)試放榜次日,宴請考中的舉人和內(nèi)外簾官等,歌《鹿鳴》,作魁星舞,也稱鹿鳴宴。鹿鳴宴上歌《鹿鳴》,贊美舉子佳才,慶??婆e及第;作魁星舞,擬魁星菩薩獨占鰲頭之姿,預祝新科舉人大魁天下,獨占鰲頭。
至此,《鹿鳴》之歌由用于奴隸主貴族、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宴會之歌功頌德,演變?yōu)榉饨ü俑缯埮e子專門宴會的主題歌?!奥锅Q”一詞遂有科舉及第、科場得意之意。如明清筆記小說《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鳴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當刮目”,把科場得意稱為鹿鳴得意。場屋一帆風順,則稱為鹿鳴僥幸,如明葉憲祖《碧蓮香符》第八折:“吾本章斌名姓,鹿鳴僥幸居先”。清《儒林外史》稱科場亦有以鹿鳴指代者。封建社會還以“鹿鳴”喻文,“鷹揚”況武,如太平天國洪仁玕《干王洪寶制》:“況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并重”。
綜上而推之,畫中之鹿,寓含對學子們“鹿鳴”得意、科舉及第之期望,“鹿”“祿”諧音,科場得意,自然祿(鹿)在其中了;又鹿作伏狀,“伏”“?!敝C音,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當寓意福祿得兼,鹿之肥大則預兆福祿滿盈。匾下畫鹿,含蓄地為莘莘學子提出了求學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勉勵他們勤奮攻讀,學有所成,將來科場得意,仕途通達。若把匾、畫及兩旁對聯(lián)合而索其意,則更易參悟?!叭稌荨敝叭丁焙沃^?壽鏡吾之子壽洙鄰認為:“讀經(jīng)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即讀經(jīng)、史、諸子百家之味。“三味書屋”匾額兩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毕侣?lián)“太羹”是不摻任何調(diào)料做的羹,以喻一般人覺得枯燥無味的詩書之味;“太羹有味”,即要從無味中讀出深味、至味。匾和聯(lián)明確了學子們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和至高的學習要求。
由此可見,三味書屋的匾、聯(lián)、畫蘊意一致,畫為中心,因畫題匾,以畫作聯(lián),勉勵學子,實在用心良苦。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quán)還有發(fā)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quán)聯(lián)手消滅劉備。 孫權(quán)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lián)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quán)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fā)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jù)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yè),才被曹操撿了便宜?,F(xiàn)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quán)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fā)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