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開封繁華的鬧市中心矗立著一座城樓式的雄偉建筑——鼓樓,和鐘樓遙遙相對,晨鐘暮鼓為百姓報時。
清朝康熙年間,有父子二人逃荒流落開封,棲息在鼓樓門洞里。府衙班頭見他倆可憐,便收留在鼓樓上干活。父親擔任司鼓,兒子負責掃街。爺倆忠厚老實,手腳勤快,附近的居民沒有不夸的,大伙見面都叫老司鼓、小掃街,反倒忘了他倆的真實姓名。
鼓樓白天開放,游人如織。文人騷客常在大廳里聚會,吟詩作畫,揮毫潑墨,盡興而歸。每逢此時,老司鼓總是悄悄坐在角落里閉目養(yǎng)神,小掃街卻跑前跑后展紙磨墨,忙得不亦樂乎。眾人習以為常,誰也沒有把這父子倆看在眼里。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幾年。
坐鎮(zhèn)開封的河南巡撫閻興邦,見鼓樓年久失修,到處募捐,費時三載才將鼓樓翻修一新。寬敞的高臺上建筑三層宮殿式樓閣,飛檐斗拱,雕欄玉砌。一樓供文人聚會,談古論今;二樓供游人遠眺,懷古思幽;三樓懸架一面牛皮大鼓,擊鼓報時。高臺門洞,車馬通行無阻;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非常熱鬧。
這天,閻巡撫在鼓樓上大宴賓客,全城的頭面人物、*才子、書壇名宿幾乎都出席了。閻興邦含笑拱手道:“重建鼓樓乃千古盛事,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方巨匾畫龍點睛。今天特地邀請諸位為此樓題詞書匾,留芳百世。”
話音未落,四座踴躍。眾人搖頭晃腦,才思泉涌,很快就遞上去幾十張條子。閻興邦高聲朗讀,請大家評論。這些題詞不是離題太遠,就是氣勢不足,沒有一個中意的。閻興邦提壺舉杯“將軍”道:“老夫單等佳句問世,就與諸君開懷暢飲了。”
眾人正襟危坐,半晌無言。過了好一會兒,又陸續(xù)送上來十幾張題詞。閻巡撫一一翻閱,眉頭緊皺道:“全是‘小橋流水’情懷,獨缺‘大江東去’氣概?!?/p>
人們這才明白,今天的酒席不好吃,都抓耳撓腮、苦思冥想驚人的隹句。
閻興邦遲遲不見動靜,長嘆一聲:“難道偌大一座古城,就沒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嗎?”
眾人羞愧得無地自容,大殿里寂靜無聲,四周站著幾個垂手侍立的公差,連大氣也不敢出。
忽然墻角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大人,小人能獻丑嗎?”
大家一看,原來是一個兩鬢斑白的差役。府衙班頭見是老司鼓,怕鬧出笑話,喝道:“今天是文壇盛會,你一肚子糟糠,湊什么熱鬧?!?/p>
老司鼓上前幾步賠笑道:“久聞巡撫大人不拘一格,頗有容人海量,小人附庸風雅,說錯了聊博諸位一笑?!?/p>
閻興邦見他相貌雖然平常,卻出語不俗,便道:“不妨一試。”
“'聲震天中'如何?”
從此,鼓樓檐端懸掛一方巨匾,上書“聲震天中”,字體剛健,氣勢雄渾,站在城外都能看清??墒钦l會想到這千古名句和奇絕書法,竟然出自名不見經(jīng)傳的老司鼓和小掃街之手呢!
去故宮游玩的時候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宮殿上都有匾額,那這些匾額又有什么含義呢?古代匾額,通常用來反應建筑的名稱和性質(zhì),從而表達出人們對它的情感、理義的藝術(shù)形式。它是古建筑的眼睛,是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匾額幾乎包含了詩文、書法、建筑藝術(shù),毫不夸張的說它是中華民族文化集大成的藝術(shù)體現(xiàn)。
說到故宮,不得不提的是“正大光明”匾,它位于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罢蠊饷鳌边@四個字,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該匾由順治皇帝御筆親題,是為了告誡自己以及之后的繼承人,做事要心懷坦白,言行正派。關(guān)于這“正大光明”匾,還有一段故事要說:清朝皇位的爭斗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開始采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上生前不公開立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身邊;一份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实鬯篮?,由顧命大臣共同取出兩份遺書,經(jīng)核實后宣布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
還有一個較為出名的是“皇建有極”,該匾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極”。其意是宣告天子來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即有強調(diào)皇權(quán)之意。
大家小時后都有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背景音樂中就有提到“金鑾殿”。就是太和殿,該宮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它是故宮內(nèi)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用于舉行各種盛大典禮。該殿的匾額“建極綏猷”,不過原匾已經(jīng)下落不明,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復制品。
縱觀的各種匾額,無論是屋舍的裝飾,還是景觀的裝點,無不表達了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額的內(nèi)容大都為:芝蘭入室、忠厚傳家、安樂、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觀的則如:山清水秀、碧水縈繞等。所有這些表示吉祥、安寧、祥和的字眼,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福瑞喜慶、諸事順利的詞句,充分表達了我國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觀念和欣賞趣味。
其次,我國的各種匾額,特別是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額,雖然大多反映了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觀念,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馬流芳”等,標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習,繼承前輩人的優(yōu)秀品德、聰明才智、光榮傳統(tǒng),讓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啟迪作用。
另外,各種匾額文字多拜求名人或文人為之潑墨書寫,這類老匾額如今在市場上已很難尋覓,這些匾額集字、印、雕、色于一體,大都辭藻華美、書法精湛、言簡意賅、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民俗民風等,起到了補史正史的意義?!耙载已惺罚梢宰敉?;以匾研濤,可得濤眼;以匾學書,可得筆髓”。匾額因其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學術(shù)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而成為今天我們研究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實物例證。如果把這些匾額拓片結(jié)集,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對于書法愛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欣賞價值,而且對于研究地方史者來說,也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研究資料。令當初那些文人騷客想不到的是,他們有感而發(fā),在不經(jīng)意間留下的翰墨,竟會成為后人研究歷史、觀賞書法的文物而倍受寵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無論是為歌功頌德,還是為標志記號;無淪是為裝點們門面,還是為點綴江山,匾額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將成為歷史,匾額收藏便成為必需和必然。
鄭板橋題匾
清朝乾隆年間,興化地區(qū)(現(xiàn)在江蘇揚州興化)有個充當衙門狗的土財主,他胸無點墨,又偏愛裝文雅。他想,鄭板橋是當今大書法家,為何不花大錢請他為自己家寫一塊匾呢?
依鄭板橋的脾氣,即使財主堆一座金山,也不會為他寫一個字的。但這次卻爽快地答應了,提筆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大字。但他有言在先,那就是制匾時,其中的一、三、四字的左邊上油漆,第二個"聞"字只能油漆"門"字。當時,土財主只要鄭板橋肯題匾,想也不想便答應了。
門匾掛上了,但沒掛幾天,財主就不得不把它摘下來。因為匾上的四個字已經(jīng)成了罵他的一句話了。 想想看,那匾上變成了四個什么字?
門樓中部上枋橫匾是蔓草圖,蔓生植物枝繁葉茂,滋長延伸,連綿不斷,象征茂盛、長久吉祥。
橫匾兩端倒掛磚柱花籃頭,刻有獅子滾繡球及雙龍戲珠,飄帶輕盈。橫匾邊緣外,掛落輕巧,整個雕刻玲瓏剔透,細膩入微,令人稱絕。
中枋為長方形橫聯(lián),雕刻“藻耀高翔”四個大字,剛健有力,清雅淡泊而莊重?!霸濉蹦怂菘偡Q;“藻耀”,意即文采絢麗,文采飛揚;“高翔”即展翅高飛。
兩側(cè)為兜肚,右側(cè)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戲文圖。圖中郭子儀端坐正堂,胡須垂胸,慈祥可親;八個文武官員,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貢品,有的手拿兵器,廳堂擺著盆花,門前石獅一對,好不氣派。
郭子儀在唐肅宗時為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立了大功,被封為汾陽王,后為兵部尚書。他的年壽很高,活了84歲。
他的8個兒子、7個女婿,都為朝廷命官,史書稱譽郭子儀“大富貴,亦壽考”、“大賢大德”。這幅戲文圖的寓意為“福壽雙全”。
我們現(xiàn)在在故宮太和殿看到的寶座是明代的雕龍髹金大椅,它在幾百年風風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權(quán)的象征,但在上世紀前半葉,隨著朝政的動蕩衰敗,它曾被遺棄,失蹤了近半個世紀。
那是1915年,袁世凱篡權(quán)稱帝,他把太和殿內(nèi)乾隆御題的匾額對聯(lián)拆去,把這張寶座也不知挪到何處去了。椅后的雕龍髹金屏風還保留,卻安設了一張?zhí)刂频牟粋惒活惖拇笠危伪程貏e高,而座面卻很矮。
據(jù)說袁世凱因腿短,但又想表現(xiàn)帝王的氣派,就采用了矮面襯西式高背大椅的樣式。椅背上還有一個袁世凱的帝國國徽,這是一個由白緞制成的直徑約兩尺的圓形開光,上面用彩線繡成古代十二章的圖案。
沒想到這塊白緞因年久漸漸裂開,里面露出的填充物卻原來是稻草。 1947年,故宮博物院把這個袁世凱的“繡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換上清代的龍椅,選了幾個,都尺寸太小,與后面的雕龍髹金屏風不協(xié)調(diào),與太和殿的宏偉氣派不相稱。
太和殿原來的寶座到底什么樣?原物還存在嗎? 到1959年,朱家氵晉先生發(fā)現(xiàn)了線索。他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舊照片上,看到從前太和殿的原狀。
根據(jù)這張照片,終于在一處放殘破家具的庫房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殘破的雕龍髹金大椅。這張龍椅從髹漆的方法和雕龍的造型看,應是明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極殿的遺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時,經(jīng)修理后繼續(xù)使用。
直到袁世凱時代才被丟出,以致破爛不堪。 1963年,故宮決定修復這件龍椅。
寧壽宮有件龍椅是乾隆年間太和殿龍椅的仿制品,只有龍頭是清代的風格。另外還發(fā)現(xiàn)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這張龍椅。
于是這兩件實物成為修復工作者重要的參考資料。在整整一年里,木活、雕活、銅活共用了766個工作日,到夏天潮濕季節(jié),由油工名手做完油漆后,粘金葉。
1964年9月,全部完工,共用934個工作日。 在新中國,這件寶座終于回歸到人民的手中。
修復后的明代龍椅非常美觀,椅背兩柱蟠龍十分生動,背圈由三條龍組成,既服從背圈的用途,又不影響龍蜿蜒凌空的姿態(tài)。座面以下不用椅腿的形式,而完全用須彌座的造型,兼顧了龍形的飛舞和座位堅實穩(wěn)重之風。
陳列在太和殿的木臺階上,便與雕龍髹金屏風渾然一體。
鎮(zhèn)國寺塔是唐代僖宗( 874 ~ 888 )年間新建。僖宗李儇有個弟弟,
高郵鎮(zhèn)國寺塔
大概是看破紅塵了吧,走出宮廷,剃發(fā)為僧。他到處周游,遍訪名剎。一日行腳到高郵,見西門內(nèi)城角有一塊平坦的曠地,原是建太平倉(即義倉,谷賤時加價收進,以免傷農(nóng):谷貴則減價出售,以利貧民)的地基,環(huán)境幽靜而美麗。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煙柳,郁郁蔥蔥,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臨其境,俗念塵思,頓然消失。僖宗的弟弟看中了這塊地方,便請求他的哥哥在這里建一座寺廟,供他修行念佛。僖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并賜給他舉直撣師的稱號。舉直撣師收了一批又一批弟子,專心致志講經(jīng)說佛。曉晨夜半,鎮(zhèn)國寺的鐘聲在古運河的上空飄蕩,清越剮亮,悠悠揚揚。舉直撣師圓寂以后,安葬在院內(nèi)一角,并立五級佛塔一座以珍藏舍利(火化后的骨燼)和經(jīng)卷,這就是鎮(zhèn)國寺塔。 據(jù)說,后來有人在鎮(zhèn)國寺塔中挖起了舉直禪師的遺骸,竟全骨不解,聯(lián)若鉤鎖,發(fā)出異光?;蛟S是這里是風水寶地吧,或許是舉直禪師修行到家了,人們十分訝異,作為奇談,一直流傳到今天。
康熙錯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因為漢字難寫,書寫上比較隨意,所以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許多著名的錯字,這些錯字大多出現(xiàn)在文化古跡或是旅游景區(qū)內(nèi)。而天下第一錯字,也同樣身處皇宮大內(nèi)。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于避暑山莊正宮內(nèi)午門中門上方,一眼看去就會發(fā)現(xiàn),“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
康熙為什么要多寫一橫?導游都會忽悠游客稱,康熙不是不會寫,而是有意多寫一橫,寓意他的江山更穩(wěn)當。但我看并不是這么回事情,因為此“避”字與江山根本聯(lián)系不起來,當是康熙真的寫錯了,當時臣僚也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
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武則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當政期間,貞觀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仍在繼續(xù);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復雜局面中,她表現(xiàn)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干;就“納諫”和“用人”這兩點,連許多具有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人士,為之贊嘆不已。但是,武則天的消極面也十分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特別是統(tǒng)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趨腐敗,形成一批為武則天所縱容支持的新的特權(quán)貴族。武則天被迫交出權(quán)力,還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對自己的一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寫好寫壞都是難事,因此決定立“無字碑”,由后人去評價。
毛公鼎的銘文有32行499字,是現(xiàn)存最長的銘文,是一個周宣王時代的完整的冊命。
1、政治歷史價值:
銘文共五段:其一,此時局勢不寧;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nèi)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quán),著重申明未經(jīng)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這段銘文敘事完整,記載詳實,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材料。
2、鼎文化價值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圓腹,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標志著西周晚期,青銅器已經(jīng)從濃重的神秘色彩中擺脫出來,淡化了宗教意識而增強了生活氣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與其他殷商時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銅器可說是天差地遠,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銘文卻是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銅器之最,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3、書法價值
鼎身銘文的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 ,結(jié)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費聲騫在《古代碑帖鑒賞》這樣介紹毛文:筆致謹嚴,字形整齊有致。相異于一般金文的豪放逸縱,結(jié)字略帶長形,顯得勁挺瘦勁,全文布局氣象溫和,歷來被視為周代篆文的正宗,金文的瑰寶。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