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郛續(xù)》卷七引明楊穆《西墅雜記》里有幾個故事: 吳地的富商請木工造船,因“供具稍薄”,于是懷疑木工會有他意,所以看著木工將收工之時,夜里潛伏到船尾偷聽動靜,正好看到木工用斧頭敲打著木龍骨在念咒語,后來出船前兩年果然應驗,不是遇風就是遇雨,就沒順當過。
富翁因心生懷疑,就破船取出木龍,把它扔進沸油里煎,木工在隔壁家里發(fā)病了,知道事情敗露,過來請求饒命,但富翁不管他的請求繼續(xù)煎木偶,木工倒地身亡。據(jù)說當厭勝之物被發(fā)現(xiàn)時,只有把它投到火里或沸油里煎才能破除它的巫術(shù)效力,主家才能重獲平安,而作孽者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這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木工厭勝”雖借助了超自然的神力,但這種超自然力并非是不可戰(zhàn)勝的,最終還是可以被人破解的。“木工厭勝”的漢族民間信仰和習俗在中國古代相當盛行。
所以,為防止木工作祟或無意中沖撞了某方神靈,漢族民間建造房屋大都要施術(shù)設(shè)祭來防御,如在房基底下埋鴨,“鴨”與“壓”諧音,表示壓土壓邪,稱之為壓土鎮(zhèn)宅等,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防御方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和文化的提高,也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快節(jié)奏和多樣化,人們的迷信觀念、鬼神觀念也日趨淡薄,信仰方式也不斷簡化,流傳了幾千年的“木工厭勝”也開始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但是,作為一種民俗現(xiàn)象,它曾經(jīng)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將長存于史。下面說和建筑有關(guān)的木工厭勝:杜甫有詩: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夸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這首詩講的是戰(zhàn)國水利專家李冰的都江堰,在保證了1000年的蜀地“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饑餓,則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后,在唐時終于灌口損田,釀成大禍的事情。
杜甫在詩中明確提出,這個優(yōu)良水利工程里就使用了厭勝法,決口就是當年用妖法的報應。那到底是怎么用的。
木工里有個傳說,當年建都江堰邊張儀樓的就是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本人。在樓建好后,魯班在橫梁的凹處放了一個挑擔的小木人,兩邊擔上各放了一粒稻粟,保持木人的平衡,留了一句話:木人不倒,水不近蜀。
1000年后,都江堰決口那年,在發(fā)水災之前,蜀地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鼠災。能找到的谷子,都給耗子拽出來吃了,哪怕你藏橫梁上。
所以杜甫說: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兵不厭詐”這則成語的厭是:滿足,詐:欺騙手段。用兵作戰(zhàn)可以盡可能多用欺詐的戰(zhàn)術(shù)迷惑對方,以獲取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于《韓非子.難一》,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wèi)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zhàn)。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后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zhí)政,萬一遇到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xiàn)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lǐng)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lián)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lián)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zhàn)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于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zhàn)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采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后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狈鹩∮謫枺骸安蓊^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薄澳敲呆~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狈鹩」笮φf:“那就把魚拿下來吧?!碧K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寫好了上聯(lián),下聯(lián)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lián)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狈鹩〔恢捞K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lián)乃‘積善人家慶有余’?!碧K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狈鹩⌒π卮鹫f:“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p>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擴張,先后吞滅了很多弱小的諸侯國。晉獻公將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國上,以便掃除障礙,向中原地區(qū)發(fā)展。晉獻公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大臣荀息替晉獻公擬定了一條絕好的計策。他建議用良馬玉璧向虞公送重禮,行賄借道,去討伐虢國,破壞虞、虢的聯(lián)盟,然后各個擊破。
虞公過去只是聽說過這些寶物,但無緣親眼觀賞,時感遺憾。當時一見到這兩件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一向力主聯(lián)虢拒晉的大夫?qū)m之奇急忙勸阻道:“晉使詞謙禮重,必然于我國不利,虞虢唇齒之鄰,久已結(jié)盟,方得國泰民安。俗話說得好:‘唇亡齒寒’。大王千萬不可答應借道!”虞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的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虞公終于不聽勸諫,答應了晉使借道的要求。最后導致領(lǐng)土被晉國侵占。
“舉案齊眉”就是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四大丑女之一)的故事。相傳孟光隨梁鴻至吳地為人傭工。梁鴻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但這位賢婦的模樣卻“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據(jù)說梁鴻未婚前,就名氣很大,許多人家都要把女兒嫁他,他都不答應。孟光未嫁時,有人給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說是“必嫁梁鴻”。
夫婦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脫去新娘綺羅之服,換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務(wù)。后隨梁鴻拋棄孟家的富裕生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婦唱和,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
上演圍魏救趙的李秀成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zhàn)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后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yè)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并許諾解圍后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并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lǐng)兵出發(fā)。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于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并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于見人。
后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guān)于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jié)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xiàn)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
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zhàn)場,龐涓復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相傳唐朝末年,河北有位叫奚廷圭的制墨高手,當時南唐皇帝李煜愛好舞文弄墨,他把奚廷圭請來,安排在徽州制墨。
不久,北宋滅唐,李煜被北遷到汴京。誰知這位降王癡心依舊,看到書房缺墨了,習慣的派人到徽州取墨,王府總管是宋朝派的,知道降王私取貢物,就布下天羅地網(wǎng),準備獲取物證,以置李煜于死地。
徽州的奚廷圭這時也非常為難,墨房里駐有宋朝的督貢,私取貢物,罪不可赦,叫來人空手而回有對不起老主人。思忖之際,對面新開的糕鋪店傳來了誘人香味,過去一看,那新?lián)v的黑麻餡同墨房里的墨料一模一樣,心中有了底,他取來墨模,借了麻餡印了批墨錠交來人帶走。后來,李煜果然逃過了這一劫,而徽墨酥的香味,也飄揚在汴京了。
現(xiàn)在,走皖南、游徽州的人,仍能嘗到由脫殼黑芝麻、百花蜜調(diào)制的徽墨酥,聽到這流傳已久的故事。
后庭花”是指陳后主曾做一首《玉樹后庭花》。陳朝陳后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她發(fā)長七尺,光可鑒人,陳后主對她一見鐘情,據(jù)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后主并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jié)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做飲酒賦詩之事。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建康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quán)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萎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quán)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diào),借陳后主之詩,鞭撻權(quán)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所以后庭花也被稱作靡靡之音,亡國之曲。杜牧有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一箭之仇 春秋時期,由于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不久,襄公被殺,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們又殺了新君,派使者到魯國去迎回公子糾當齊國國君,魯莊公親自帶兵護送公子糾回國。
管仲怕逃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因離齊國近,搶先回國奪到君位。所以經(jīng)莊公同意,先帶領(lǐng)一支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隊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時,發(fā)現(xiàn)公子小白正在趕往齊國,便上前說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堅持要去。
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魯國去護送公子糾回齊國。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趕在管仲和公子糾之前回到了齊國都城,說服大臣們迎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就是后來的齊桓公。于是,齊、魯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
結(jié)果魯軍大敗,只得答應齊國的條件,將公子糾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來。齊國的使者表示,管仲射過他們的國君,國君要報一箭之仇,非親手殺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綁著,從魯國押往齊國。
行至綺烏,守衛(wèi)邊界的官員竟跪在地上,端飯給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飯,他私下問道:"如果您到齊國后,僥幸沒有被殺而得到任用,您將怎樣報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說的那樣我得到任用,我將要任用賢人,使用能人,評賞有功的人。
我又怎么能拿什么來報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后,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后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愿當他的副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