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 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 典故出在《竇2113憲傳》:“勒燕然”
《后漢書·竇融傳》附《竇憲傳》:“(竇憲)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5261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瓚棥⒈斓茄嗳簧?,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4102紀漢威德?!?/p>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之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東漢大將1653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內(nèi)記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勛。
而“燕然未勒” 的意容思即包含功業(yè)未成、邊患未平之意。
勒姓
歷史來源
「靳」源出:
一、出自羋姓。據(jù)《古今姓氏書辯證》云:春秋時楚國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為氏。
二、五胡十六國時,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為王。
家族名人
靳輔(公元1633-1692年):字紫垣,清代遼陽人,順治九年以官學生考授國史院編修,后升為內(nèi)閣學士,河道總督。當時黃河決堤,不復歸海;靳輔因勢利導,筑堤束水,使河水重歸故道。著有《治河書》、《靳文襄奏疏》等。
靳義:字原禮,明代淇縣人。由太學生入仕,累官監(jiān)察御史。永樂初年(公元1403年)巡行畿輔,承辦貪官,糾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無取于民,皇太子賜給他魚米,以表彰他的廉潔。官至湖廣按查副使。
靳裁之:宋代潁川郡人,精通儒家學說,曾為南宋經(jīng)學家胡安國的老師。
靳歙:西漢人,初為劉邦的侍從官,劉邦自立為漢王后,因戰(zhàn)功賜靳歙為建武侯,官騎都尉;隨劉邦定三秦,敗趙將賁郝于朝歌,破相籍于陳,封信武侯,功韓信于平城,有功,升為車騎將軍。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死,謚號肅侯。
勒軍良:男,1957年7月出生,西安市臨潼區(qū)人,大學文化。1976年9月參加工作,198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任陜西華清池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及法人代表。領(lǐng)導華清池順利完成了從事業(yè)管理型向企業(yè)經(jīng)營型的轉(zhuǎn)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本人因此被推舉為陜西省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西安市青年企業(yè)家協(xié)會副會長,被西北大學特聘為兼職副教授,并榮膺新華社授予的世紀之交陜西文物旅游業(yè)十大新聞人物稱號。
地望分布
山西、陜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jié)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晉國發(fā)生內(nèi)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jīng)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后,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xiāng),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fā)現(xiàn)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nèi)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只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母親出來。于是,命令放火燒山,結(jié)果火一下蔓延數(shù)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鹣ㄖ螅蠹疫M山察看,才發(fā)現(xiàn)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愿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jié)"。
聞雞起舞,不恥下問,懸梁刺骨,
囊螢映雪,勤學苦練,勤能補拙,
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篤信好學,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 ,篤學好古,頓學累功,閉戶讀書,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
據(jù)鞍讀書,折節(jié)讀書,牛角掛書,
囊螢照書,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廢寢忘食 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不愧下學、不愧下學、博學多才、
博學多聞、博學洽聞
不學無術(shù)、不學無識、飽學之士、
長材茂學、才疏學淺 才學兼優(yōu)、
村學究語、蟲魚之學、斗酒學士
篤實好學 道山學海、篤學不倦、
獨學寡聞、篤學好古、篤信好學
頓學累功、鈍學累功、道學先生、
篤志好學、斷織勸學 高才大學、
高才絕學、孤學墜緒、高齋學士、
邯鄲學步 鴻儒碩學、宏儒碩學、
好學不倦、記問之學、鉅學鴻生
教學相長、家學淵源、績學之士、
困而學之、口耳之學 困而不學、
款學寡聞、臨池學書、力學不倦、
力學篤行 敏而好學、末學膚受、
貧不學儉、品學兼優(yōu)、詮才末學
青藜學士、青錢學士、曲學阿世、
勤學好問、曲學诐行 勤學苦練、
上當學乖、市民文學、宿學舊儒、
碩學通儒 通才碩學、通儒碩學、
調(diào)嘴學舌、文江學海、枉轡學步
文人學士、晚生后學、文宗學府、
學步邯鄲、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學而優(yōu)則仕、學富才高、學非所用、學富五車 學貫中西、
學海無涯、學究天人、學老于年、
效顰學步 學淺才疏、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學如穿井、學如登山、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疏才淺、
學書學劍、學識淵博 學無常師、
學無止境、下學上達、新學小生、
學以致用 用非所學、一家之學、
鸚鵡學舌、鸚鵡學語、以學愈愚
幼學壯行、牙牙學語、真才實學、
教學相長
【詞語】:燕然勒功 古詩有云“燕然未勒歸無計”,意即未平定邊疆的戰(zhàn)亂,“燕然”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名字(還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地區(qū),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 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與副將征西將軍耿秉率八千漢家騎兵、歸附漢廷的八千羌胡騎兵出征。
再加上南匈奴的二萬騎兵,三路分襲,當年圍殲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內(nèi))。次年,竇憲又率軍奪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潰,單于遠逃,漢軍直追擊至私渠比鞮海(烏布蘇諾爾湖),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匈奴軍一萬三千多人,獲牲畜百余萬頭,周圍部落歸降漢室共八十一部計二十余萬人。
此時漢軍已然出塞三千余里,國土更廣,遂命班固作頌,刻銘燕然山(蒙古杭愛山),紀漢威德,是為燕然勒功。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漢朝有位將軍追擊匈奴直到燕然山,勒石記功. 現(xiàn)指功業(yè)未成 《后漢書·竇融傳》附《竇憲傳》:“(竇憲)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
虜眾崩潰,單于遁走?!瓚棥⒈斓茄嗳簧?,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p>
竇憲北擊匈奴,在極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上勒銘紀念。
但他無法想象自己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上,他引起了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遷徙。北匈奴的遠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權(quán)力真空,不久東胡的鮮卑族便乘虛而入,成為草原的新主人,在鮮卑的壓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紛紛內(nèi)遷漢朝境內(nèi),成為日后“五胡之亂”的遠源。
而北匈奴的西遷更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將西方世界攪得天翻地覆,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竇憲恰似傳說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動,無意中促成了遙遠國度的狂風暴雨——這場暴風雨傾瀉在近三百年后的歐洲。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03070276.html。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