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之??〕寂c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dāng)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zhèn)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nèi)容竟是告發(fā)周興與丘神績聯(lián)絡(luò)謀反。武則天大怒,責(zé)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jié)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也擔(dān)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xiàn)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敝芘d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命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nèi)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擴展資料:
發(fā)生地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端问贰份d:“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敝劣谶@個故事發(fā)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河南省光山縣教育局從2008年開始啟動申報工作,申請將司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實寫進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在教育部有關(guān)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經(jīng)多方專家歷時兩年的審慎考證,去年十月終獲全國中小學(xué)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新修訂的語文教材已印刷完畢,開學(xué)時供全國中學(xué)生使用。
筆者翻閱新近發(fā)行的全國中學(xué)生使用的新修訂的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十五課106頁”一篇選自《資治通鑒》的文章“孫權(quán)勸學(xué)”的注釋由原來的老版語文教材“司馬光(1019至1086)字君實,陜西夏縣(現(xiàn)在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闭叫薷臑椤八抉R光(1019至1086)字君實,陜西夏縣(現(xiàn)在山西夏縣)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
據(jù)光山縣教育局徐昌德局長介紹,這是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首次寫進歷史名人出生地,歷史考證光山也是司馬光兒時成長的地方,從此“司馬光砸缸”這個中國盡人皆知的歷史典故正式落地河南光山,成為河南省光山縣最亮的宣傳名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
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拓展資料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端问贰份d:“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wěn)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nèi)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擴展資料
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節(jié)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兩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jié)。在洛陽時,他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jīng)過他的兄長司馬旦的家。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從小到大到老,他說話從來沒有隨便說過一句,他自己說:“我沒有什么超過別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為,從來沒有不可告人的?!?/p>
他的誠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陜西、洛陽一帶的人們都以他為榜樣,與他對照,學(xué)習(xí)他的好品德。如果人們做了不好的事,就說:“司馬君實莫非不知道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司馬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司馬光砸缸
是真的。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xué),尤喜《春秋左氏傳》。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端问贰份d:“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敝劣谶@個故事發(fā)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字君實,陜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xué)。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