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張晉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貴人家的女兒劉氏為妻。
張晉的母親非常蠻橫和妒忌,張家的三個兒媳婦都因為受不了張母的虐待而離開。劉氏是張家的第四個兒媳婦,她來到張家后,沒想到婆婆非常喜歡她,人們都覺得很奇怪。
很多人問劉氏婆婆喜歡她的原因,劉氏說:“只有順從兩個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訓(xùn)和指使,我都一一遵從,即使是不合禮法的事,或者是婦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讓做時我也暫時不推脫,過后會找機會慢慢的向婆婆解釋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說的時候從容平靜,往往我說的話婆婆沒有不聽的?!?劉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張母竟然變的慈善起來,張家又續(xù)娶了三個媳婦,從此再也沒有發(fā)生婆婆虐待媳婦這樣的事。
《故事二》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靜守節(jié),安貧樂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門是蓬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屋內(nèi)上漏下濕,原憲端坐其中絲毫不覺清苦,以修習(xí)禮樂教化的儒道為樂。
有一天,子貢去找原憲,他乘坐著高頭大馬拉的車,穿著雪白華麗的衣服,因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車,子貢只好下車步行前去敲原憲家的門,只見原憲戴著用樺木皮做的帽子,拄著手杖出來開門迎接他??赡芤娫瓚椧桓备F困寒酸的樣子,子貢說:“嘻!先生這是生病了嗎?” 原憲回答他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xué)了道卻不能身體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現(xiàn)在是貧并不是病。”
子貢聽后非常慚愧。 唐朝吳筠賦詩《詠原憲子》贊嘆道:“原生何淡漠,觀妙自怡性。
蓬戶常晏如,弦歌樂天命。無財方是貧,有道固非病。
木賜欽高風(fēng),退慚車馬盛?!?孔子還有個弟子叫顏回,他一簞食,一瓢飲,住在簡陋的小巷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苦,但他卻一心向道,始終以此為樂,孔子對他稱贊道:“賢哉!回也?!?/p>
《故事三》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孫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有一次向衛(wèi)國國君提起茍變這個人,說:“他的才能可以率領(lǐng)五百輛車?!?/p>
衛(wèi)國國君說:“我知道他是個將才,然而茍變做官的時候,有次征稅吃了百姓兩個雞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說:“圣人選才用人,就好象木匠使用木材,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因此一根杞梓合抱的良木如果只有數(shù)尺腐朽的地方,好的木匠是不會棄用的。
現(xiàn)在國君處在戰(zhàn)亂之世,選將才卻因為二枚雞蛋而棄用一守城大將,這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 衛(wèi)國國君向子思一再拜謝說:“我接受你的指教?!?《 故事四》衛(wèi)國國君有一次提出了一個不合適的計劃,而群臣卻如出一口般的附和,子思說:“我看衛(wèi)國真是‘君不象君,臣不象臣’?。 ?公丘懿子問:“為什么會這樣?” 子思說:“君主自以為是,那么眾人就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
即使事情做對了而沒有聽取眾人的意見,這也是在排斥眾人的意見,更何況現(xiàn)在眾人都附和錯誤見解,助長邪惡之風(fēng)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樂于讓別人贊揚自己,這是無比的昏暗;不判斷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諛奉承,這是無比的諂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諂媚,這樣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會滿意的。
長期這樣不改,國家就不象國家了?!?子思又對衛(wèi)國國君說:“你的國家將一天不如一天了?!?/p>
國君問:“為什么?”子思說:“事出有因。國君如果說話自以為是,那么卿大夫中就沒人敢改正你的錯誤;卿大夫們說話也會自以為是,士人百姓也都不敢改正他們的錯誤。
這樣君臣都自以為賢能,而下屬們都同聲稱賢,稱賢就是順從就會有好事,如果指出錯誤就是忤逆就是有罪,這樣怎么會有好結(jié)果呢?《詩經(jīng)》中說:‘都說自己圣賢,誰能分辨烏鴉的雌雄呢?’這不也像你們這些君臣嗎?” 《 故事五 》鄭濂,字仲德,是明朝時浦江人。到鄭濂這一輩,鄭家已經(jīng)二百多年沒有分家了,人稱“義門”,太守贈匾“天下第一家”。
鄭家始終遵從先祖不聽婦人言的訓(xùn)誡,這里說的當(dāng)然是指不能聽從婦人之話去干謀私利、有損孝義之道的事。 明太祖即位后,將鄭濂召到京城,問他一家有多少人,鄭濂回答說:“有一千多人?!?/p>
明太祖說:“真的是天下第一家?。 碑?dāng)時正值河南進貢香梨,明太祖于是賜給鄭濂兩枚香梨。鄭濂雙手捧著香梨往家走,皇帝命人偷偷跟在后面查看。
鄭濂到家后,召來所有家人,然后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謝恩,又找來兩個裝滿水的大缸,將香梨搗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讓所有的家人分著喝?;实壑篮蠓浅8吲d,于是親書“孝義家”三大字賜之,并加蓋玉璽。
后來有人誣告鄭家結(jié)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鄭家兄弟六人爭相要跟隨官吏前去,最后由鄭濂的弟弟鄭湜前往,當(dāng)時鄭濂正在京城,他趕去攔住弟弟說:“我是兄長,應(yīng)該由我去?!钡艿苷f:“哥哥你已經(jīng)老了,應(yīng)當(dāng)由我前往。”
就這樣,兄弟兩人爭相入獄。 明太祖知道后說:“像這樣孝義的人,怎么會去追隨他人叛逆呢?”隨即將誣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鄭家子弟為官。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p>
《禮記·中庸》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p>
《論語·憲問》 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
《易·同人·彖》 小人當(dāng)退黜之時,往往疾視其上。君子則窮通皆樂,未嘗一日忘其君。
《讀易詳說》解《易·否·初六》 臣聞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惡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善善明,則君子進矣; 惡惡著,則小人退矣。
《貞觀政要》卷五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肚f子·山木》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
《荀子·天論》。
1、柳下惠 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
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2、鄭濂 鄭濂是明朝時浦江人。
到鄭濂這一輩,鄭家已經(jīng)二百多年沒有分家了,人稱“義門”,太守贈匾“天下第一家”。鄭家始終遵從先祖不聽婦人言的訓(xùn)誡,這里說的當(dāng)然是指不能聽從婦人之話去干謀私利、有損孝義之道的事。
明太祖即位后,將鄭濂召到京城,問他一家有多少人,鄭濂回答說:“有一千多人?!泵魈嬲f:“真的是天下第一家啊!”當(dāng)時正值河南進貢香梨,明太祖于是賜給鄭濂兩枚香梨。
鄭濂雙手捧著香梨往家走,皇帝命人偷偷跟在后面查看。鄭濂到家后,召來所有家人,然后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謝恩,又找來兩個裝滿水的大缸,將香梨搗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讓所有的家人分著喝。
皇帝知道后非常高興,于是親書“孝義家”三大字賜之,并加蓋玉璽。后來有人誣告鄭家結(jié)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鄭家兄弟六人爭相要跟隨官吏前去,最后由鄭濂的弟弟鄭湜前往,當(dāng)時鄭濂正在京城,他趕去攔住弟弟說:“我是兄長,應(yīng)該由我去?!?/p>
弟弟說:“哥哥你已經(jīng)老了,應(yīng)當(dāng)由我前往?!本瓦@樣,兄弟兩人爭相入獄。
明太祖知道后說:“像這樣孝義的人,怎么會去追隨他人叛逆呢?”隨即將誣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鄭家子弟為官。3、王翱 有一天王大人辦事有功,受到皇上稱贊,退朝后皇上的心情還是很興奮越想越覺得,王大人這個人為人不錯,正直坦蕩為江山社稷盡心盡力,而自己對他的賞賜又太少了。
于是皇上下旨,給王大人的第二個孫子送了一個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的位置。王大人再三推辭說“自己為人臣子,盡心盡力,是本應(yīng)當(dāng)做的事情,怎么能再受額外的獎賞呢”但是皇上認為為人臣子,忠誠而有功不賞,那么國家就會沒有清正的風(fēng)氣,所以王大人的第二個孫子就這樣進入了國子監(jiān)。
第二年的秋天正好趕上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孫子有意參加這個考試,他打算考一個實實在在的公民,讓爺爺安心的同時,可也能證明自己的真實才學(xué),這樣他就不會被人詬病說是考祖父賞賜得到監(jiān)生的職位。但是他又擔(dān)心萬一考不好不僅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還丟了爺爺?shù)哪槨?/p>
因此他就聽從別人的建議,在私底下找官員活動了一下。很快有人就為王大人的孫子辦了一份證明文書,憑著這份證明文書,他就可以去找主考官,保證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他把文書拿給王大人看看后,以為王大人會夸他能干,做事周全。沒想到王大人一見到這個文書,臉立刻沉了下來斥責(zé)道“你怎么能做這樣的事情?”孫子回答道“這并不是靠賄賂收買得到的,只是他們看中我的學(xué)問,向考官作了些說明罷了,這里沒有一絲一毫見不得人的事”。
王大人氣憤的說“沒有見不得人的事,虧你說得出口,我做了一輩子官,官場上的勾當(dāng)難道我不清楚嗎?要不是大家看在我的面子上,怎么可能給你開出這樣不合規(guī)據(jù)的證明,假如你只是一個窮書生,他們能為你做這些事情嗎?”說完后孫子羞愧的低下頭去,不敢再爭辯。王大人緩了緩口氣說“孩子你立志考科舉,這是件好事,我非常的贊成,如果你能夠憑真實真才實學(xué)去考取,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埋沒下去的,可是你要憑這份文書考取優(yōu)等,那么我為你感到羞恥,你想想你憑著自己出生在名門,年紀輕輕就有了今生這個地位。
而那些貧窮的學(xué)生苦苦讀書了那么多年想通過考試得到一個功名,你憑這張文書就把他們頂下去了,也許從此就斷送了一個人的前程,你不覺得這樣子不公平嗎?你忍心這樣子去做嗎?這會讓多少天下寒門的子弟喪失信心”。4、張晉 張晉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貴人家的女兒劉氏為妻。
張晉的母親非常蠻橫和妒忌,張家的三個兒媳婦都因為受不了張母的虐待而離開。劉氏是張家的第四個兒媳婦,她來到張家后,沒想到婆婆非常喜歡她,人們都覺得很奇怪。
很多人問劉氏婆婆喜歡她的原因,劉氏說:“只有順從兩個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訓(xùn)和指使,我都一一遵從,即使是不合禮法的事,或者是婦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讓做時我也暫時不推脫,過后會找機會慢慢的向婆婆解釋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說的時候從容平靜,往往我說的話婆婆沒有不聽的。” 劉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張母竟然變的慈善起來,張家又續(xù)娶了三個媳婦,從此再也沒有發(fā)生婆婆虐待媳婦這樣的事。
5、程顥 程顥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追隨他三十余年的門生劉立之常跟朋友說:“與老師相處這么久,從來沒見他發(fā)過火、動過怒,一般人很難有這種修養(yǎng)。”
學(xué)生們每天聽從程顥的諄諄教導(dǎo),又從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儒者風(fēng)范。大家都說:“與程老師相處,真有一種春風(fēng)拂面的感覺?!?/p>
他的門人朱光庭曾在汝州拜見他,一個月后回來,家里人問他:“程先生待你如何?”他愉快的說:“光庭宛如在春風(fēng)中坐了一個月?!?和學(xué)生討論問題時,遇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程顥從不以老師的威嚴壓倒學(xué)生,而是說:“這個問題還有的商量?!?/p>
程顥與王安石政見不同,一次,皇上召見他們共同議政。王安石一臉厲色,正要怒聲爭。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山岳定,小人絲毫爭.——唐·孟郊
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唐·吳兢
君子防悔尤,賢人戒行藏。
嫌疑遠瓜李,言動慎毫芒?!峨s感》白居易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短炷牙畎住范鸥?/p>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对伹G軻》陶淵明
況值眾君子,傾心隆日新。論物靡浮說,析理實敷陳?!稊M魏太子鄴中集詩 魏太子》謝靈運
凍花無多樹更孤,一溪霜月照清癯。終身只友竹君子,雅志絕羞松大夫?!睹坊ā窂埖狼?/p>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F(xiàn)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fēng)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里暴風(fēng)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里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F(xiàn)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婦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蹦凶诱f:“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xué)習(xí)。”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guān)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jié):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dāng)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fā)生越禮的事。后世流傳關(guān)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jiān)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zhí)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于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后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里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nèi)婦女發(fā)覺,躲在門后,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柳下惠 坐懷不亂:
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也有傳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里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nèi)婦女發(fā)覺,躲在門后,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包公: 鐵面無私,剛正不阿
七君子:
1936年11月23日,國民黨政府出于對內(nèi)對外的需要,并在日本的壓力下,在上海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史良七人逮捕(史良以探親為名,暫時隱蔽處理救國會事宜,于12月30日自動到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靜守節(jié),安貧樂道而受人尊敬。
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門是蓬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屋內(nèi)上漏下濕,原憲端坐其中絲毫不覺清苦,以修習(xí)禮樂教化的儒道為樂。 有一天,子貢去找原憲,他乘坐著高頭大馬拉的車,穿著雪白華麗的衣服,因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車,子貢只好下車步行前去敲原憲家的門,只見原憲戴著用樺木皮做的帽子,拄著手杖出來開門迎接他。
可能見原憲一副窮困寒酸的樣子,子貢說:“嘻!先生這是生病了嗎?” 原憲回答他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xué)了道卻不能身體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現(xiàn)在是貧并不是病?!弊迂暵牶蠓浅M愧。
唐朝吳筠賦詩《詠原憲子》贊嘆道:“原生何淡漠,觀妙自怡性。蓬戶常晏如,弦歌樂天命。
無財方是貧,有道固非病。木賜欽高風(fēng),退慚車馬盛?!?/p>
孔子還有個弟子叫顏回,他一簞食,一瓢飲,住在簡陋的小巷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苦,但他卻一心向道,始終以此為樂,孔子對他稱贊道:“賢哉!回也。”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管是佛、儒、道,還是其他各家學(xué)說中,都把“得道”視為人生最高目標(biāo)。
能夠安守貧困之苦,矢志不移,視尋道、學(xué)道、得道為最大的快樂,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安貧樂道。其實貧賤同能否得道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人們只是以能放下關(guān)系到個人切身利益的貧賤和富貴,來形容向道之心之堅定,以示世俗的任何利益和誘惑都改變不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