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 南宋詩人。
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
生卒年不詳。布衣終身。
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
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lián)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shù)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
更多的還是近體詩。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鄉(xiāng)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
平江吳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
他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jiān)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慷慨抗節(jié),不畏強暴,幾被殺,不辱使命而歸,并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
后后歷任靜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
晚年隱居故鄉(xiāng)石湖。卒謚文穆。
他與尤袤、楊萬里、陸游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他從江西派人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
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愛國情感激昂悲壯。
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繅絲行》、《勞畬耕》等揭露封建剝削的殘酷,表現(xiàn)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nóng)村景物、風俗人情和農(nóng)民生活,風格清新明快,優(yōu)美流暢,富有韻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chǎn)生極大影響。他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
詞作情長意深,與秦觀相近,后期作品則近于蘇軾。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
如其中《夏日》一首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p>
寫農(nóng)民一家辛勤勞動的情景,親切、淳樸,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
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
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生平詳見《宋史》卷三八六。
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等?!盁煵ㄡ炌健睆堉竞?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初名龜齡,后由唐肅宗賜名“志和”,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詞人和詩人〔2〕。
其詞多描寫隱逸生活,寫景明麗生動,是早期文人詞中的著名作品。特別是《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1〕 質(zhì)樸、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遠,以極其自然的手法把詩與畫的美融為一體,使人讀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給人帶來的愉悅,卻連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為千古傳誦的詞中精品。
除詩詞外,他對書畫、音樂也無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編撰《唐朝名畫錄》時,把他和另外兩個人的畫定為“逸品”。
按照明代董其昌《畫旨》的說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見“逸品”比“神品”還高,是至高無上的極品了。但董其昌認為“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把“逸品”畫家定為只有張志和一個人。
〔5〕 張志和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jīng)有過一個夢,夢見一棵松樹長在自己腹部,后來生下張志和〔3〕。張志和十六歲時“游大學”,以“明經(jīng)”耀第,向肅宗獻策,深受賞識和重用,任命為待詔翰林,并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又賜名“志和”。
后來因事貶官為南浦尉。但他并沒有去上任,而是托詞親喪回到了老家,并且從此以后不再作官,長期過著隱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
因常以扁舟垂釣,超然不在塵世中,自稱“煙波釣徒”。后世稱其“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2〕〔3〕〔5〕《全唐詩》中存有他五首《漁父》詞,都是寫他隱居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但因為第一首(見上引)寫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輝所掩蓋,顯得不那樣突出了。〔1〕 張志和的哥哥張鶴齡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東城外給他修了幾間茅草房,周圍花竹掩映,環(huán)境優(yōu)美,讓他在那里沿溪垂釣。
當時的觀察使陳少游經(jīng)常前往問候他?;噬线€曾經(jīng)賜給他一奴一婢,專門侍候他,供他驅(qū)遣。
而他卻把他們配為夫妻,取名“漁童”和“憔青”。魯國公顏真卿(唐代大書法家、詩人。
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喜四靈”之一。曾領(lǐng)鄉(xiāng)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xiāng)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 南宋詩人。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生卒年不詳。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lián)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shù)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鄉(xiāng)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1、簡介 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
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lǐng)鄉(xiāng)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xiāng)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
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
有《四巖集》。清光緒《樂清縣志》。
翁卷的生卒時間,有關(guān)資料均無記載,樂清人??滴酢稖刂莞尽酚涊d:“翁卷,一字靈舒,樂清柳川人。
詩名《西巖集》,一名《葦碧軒集》?!?翁卷有兩個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認為永年是長兄。
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翁井和翁雋。
2、風格 翁卷等“永嘉四靈”專攻五律。其詩多詠景物,寫野逸之趣,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diào)。
注重字句的錘煉和對偶聲韻。如:“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p>
(《冬日登富覽亭》)?!耙浑A春草生,幾片落花輕?!?/p>
(《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曉對》)”等等都是真切渾樸的秀句,為人傳誦。他的山水詩,既繼承了晚唐細膩精致的風格,又蘊含有宋詩理性化特點。
翁卷的詩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詩風顯得較為平易,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貴精不求多,得意不戀事”正是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 3、評價 南宋臺州黃巖的戴復古對翁卷充滿了仰慕之意。
這位詩人喜歡翁卷的詩,但一直無緣見面。翁卷的一生,為了詩歌和生存游走四方,因此,在溫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也都有戴復古追尋的足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他竟然在湖南與翁卷陌路相逢。
他寫的《湘中遇翁靈舒》:“天臺山與雁蕩鄰,只隔中間一片云。一片云邊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
把相見恨晚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翁卷考功名只參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官,維持生計也較困難。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約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說是與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狀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翁卷自然沒有這樣的家境,也沒有王十朋的百年機緣。 翁卷紀念館
葉適為翁卷寫過詩集序,翁卷專注畢生的精力而不悔,卻是為了把詩寫好。但詩即使寫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謀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為了寫詩以至于把自己的頭發(fā)都寫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說衣食住行了。這樣看來,翁卷能夠養(yǎng)家糊口的本領(lǐng),也只有賴以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帥和江淮邊帥幕中供過職,據(jù)說他只活了六十多歲。 翁卷住在樂清的時間并不多。從他的詩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點點行蹤。他一生為了詩歌也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溫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過。 翁卷在江西撫州也住過一段時間。趙汝的《南宋群賢小集》中,有一首詩《翁靈舒客臨川經(jīng)從訪之不遇聞過村居》。詩人翁卷隱居在一個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間小茅屋,種了些高粱和樹木,安心自閑地寫詩。
翁卷 簡介翁卷,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
字讀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
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詩人們的評論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lián)中。
"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shù)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
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
"《鄉(xiāng)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著有作品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小學課程要學習的詩文【全詩】詩詞名:鄉(xiāng)村四月 作者:翁卷 朝代:宋 體裁:七絕 類型:田園。
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樂請(今屬浙江)人。
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lǐng)鄉(xiāng)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xiāng)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
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遲,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西巖筑》,《葦碧軒集》。
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翁卷詩,以明潘是仁輯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葦碧軒詩集》四卷本為底本,校以清顧修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顧本)并酌采顧本校記(簡稱顧校)、影印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西巖集》(簡稱西巖集),編為第一卷;《西巖集》多出底本之詩及《詩淵》等書中所錄詩,編為第二卷。
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
工詩,為“永喜四靈”之一。曾領(lǐng)鄉(xiāng)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xiāng)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
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
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 南宋詩人。字續(xù)古,一字靈舒。
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生卒年不詳。
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lián)中。
"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shù)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
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
"《鄉(xiāng)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