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啟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湯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武王姬昌
東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周平王(姬宜臼)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秦始皇嬴政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漢高祖劉邦
新【9-23】-王莽
東漢【25-220】-劉秀
魏【220-265】-曹丕
蜀【221-263】-劉備
吳【229-280】-孫權(quán)
西晉【265-316】-司馬炎
東晉【317-420】-司馬睿
十六國【304-439】
宋【420-479】-劉裕
齊【479-502】-蕭道成
梁【502-557】-蕭衍
陳【557-589】-陳霸先
北魏【386-534】-拓跋珪
東魏【534-550】-元善見
西魏【535-557】-元寶炬
北齊【550-577】-高洋
北周【557-581】-宇文覺
隋【581-618】-隋文帝楊堅
唐【618-907】-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902-979】
契丹 遼【916-1125】-耶律阿保機
北宋【960-1127】-宋太祖趙匡胤
西夏【1038-1227】-元昊
南宋【1127-1276】-宋高宗趙構(gòu)
金【1115-1234】-完顏阿骨打
元【1271-1368】-元世祖忽必烈
明【1368-1644】-明太祖朱元璋
清【1636-1911】-愛新覺羅 皇太極
中華民國【1912-1949】-孫中山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xiàn)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dān)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jīng)過我勸說方才答應(yīng)。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yán)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xiàn)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yīng)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yīng)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yīng)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后來,形容將別人的東西完整的還給別人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嗳缰^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紡钠溆?,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膘妒峭跽僖?,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蓖踉唬骸叭∥徼?,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蓖踉唬骸罢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壁w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主
綠?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xiàn)。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於廷,◇集解韋昭曰:“九賓則周禮九儀?!薄鹚麟[周禮大行人別九賓,謂九服之賓客也。列士傳云設(shè)九牢也。正義劉伯莊云:“九賓者,周王備之禮,天子臨軒,九服同會。秦、趙何得九賓?但亦陳設(shè)車輅文物耳?!背寄烁疑翔怠!鼻赝醵戎K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鹚麟[廣成是傳舍之名。傳音張戀反。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知
松杈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鼻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索隱音希。乃驚而怒之辭也。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戰(zhàn)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
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
這一次怎么這么大方吶?要不答應(yīng)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yīng)吧,又怕上當(dāng)。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
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guī)е褪翔怠ヒ娗赝醢?,到那里我見機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xiàn)給秦王。
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后又交給后宮的妃子們?nèi)タ础?/p>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墒菍氂褚呀?jīng)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p>
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dāng)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
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
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F(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
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么能不算數(shù)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p>
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dāng)!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
現(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yīng)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xiàn)上?!鼻赝跽f:“好!就這么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
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zhǔn)備,怕打不贏。
最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
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此時,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戰(zhàn)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不斷融合。
公子小白的王位之爭 鮑叔牙對管仲的讓賢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 楚莊王楚王問鼎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抱冰握火 藺相如完璧歸趙 荊柯刺秦王 愛媵賤女 秦穆公嫁女兒懷贏給晉公子,準(zhǔn)備了非常豐厚的嫁妝,光穿著有華麗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
新嫁到晉國時,晉國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卻認(rèn)為秦國的國主還不如女妾漂亮,而輕賤秦國的國主。 白虹貫日 聶政是戰(zhàn)國時韓國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
韓卿嚴(yán)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并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yǎng)為由沒有答應(yīng)。
后來聶政的母親死后,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xiàn)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 畢萬昌大 春秋時晉獻(xiàn)公滅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
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xiàn)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fā)他的后代,使其昌大?!?/p>
后來,畢萬的后代建立了戰(zhàn)國時的魏國。 后世就常以“畢萬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輩發(fā)揚,繁盛昌大。
抱柱信 屋生與自己心愛的女子相約于河橋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漲潮時都沒有來,而尾生則寧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約,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為堅守信約的典故,特別多用于男女間的愛情信誓方面。
表里山河 春秋時,晉楚決戰(zhàn)之前,晉文公的謀臣也是晉文公的舅舅子犯勸文公參加決戰(zhàn),他認(rèn)為即使仗打敗了,憑太行山和黃河之險,也可固守?zé)o虞。原話為:“戰(zhàn)也。
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指晉國外黃河而內(nèi)太行山,地理形勢使國防極為穩(wěn)固),必?zé)o害也?!?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說明地理國防之固。
拜下風(fēng) 在秦晉韓原之戰(zhàn)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兵所俘獲,晉大夫頭發(fā)蓬亂下垂的拔帳隨行。秦穆公勸說道,:“二三子何其擔(dān)憂也!寡人準(zhǔn)備請晉君去我秦國,豈敢太過分呢(這是表面上安慰晉國大夫等人)?”晉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fēng)。”
實際上晉大夫這番話,是與秦穆公約誓,希望他說了話要算數(shù)?!跋嘛L(fēng)”的意思就是你的諾言不僅天地共鑒,我們在下這些做臣子的也都聽見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拜下風(fēng)”原是謙恭卑怯的舉止,后逐漸又演化成“甘拜下風(fēng)”的成語,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背城借一 公元前五八九年,晉、魯、衛(wèi)三國的聯(lián)軍擊敗齊軍后,齊頃公派大臣賓媚人帶上賄賂去見晉軍主帥卻克,當(dāng)晉方提出屈辱齊國的苛刻條件時,賓媚人本著維護齊國尊嚴(yán),堅決地加以拒絕,并準(zhǔn)備決一死戰(zhàn)(原話中為背城借一)。
魯、衛(wèi)兩軍主將,都勸告卻克與齊停戰(zhàn)求和,晉終于放棄了繼續(xù)進攻的主張,簽訂了盟約,齊國得以轉(zhuǎn)危為安。 后來以“背城借一”表示誓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班荊道故 春秋時,楚國伍子胥的祖父伍舉與蔡水師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是好朋友。伍舉娶與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實為伍舉護送之?!?/p>
于是伍舉也因受牽連而逃奔到鄭國,然后準(zhǔn)備到晉國去。恰在這時,公孫歸生也將要去晉國,二人在鄭國郊國相遇。
他們“班荊(扯草鋪地)相與食(坐在上面,一面吃東西),而言復(fù)故(一面攀談返回楚國的事情)。 后以“班荊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話舊情。
萇弘化碧 萇弘是春秋時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的大夫。劉氏與晉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晉卿內(nèi)訌中,萇弘曾幫助過范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他,晉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萇弘殺死。
萇弘死于蜀,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及精誠之至也。 當(dāng)然化碧之說為后人的演義。
后來常以“萇弘化碧”來比喻忠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為國獻(xiàn)身,忠烈精神長存。 像明末著名將領(lǐng)袁崇煥就有死后,鮮血化碧一說。
懸梁刺股 操刀傷錦 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想讓自己的一個小臣尹何,擔(dān)任私有領(lǐng)地的邑大夫的官職。因為鄭子產(chǎn)是他晚年舉薦而執(zhí)政的,可能認(rèn)為提拔尹何,子產(chǎn)不會反對。
鄭子產(chǎn)主張“學(xué)而后入政”,這樣才不致把事情辦壞,才是用人穩(wěn)妥的辦法;如果“以政學(xué)者”,那就是拿“政”去開玩笑,這是對“政”的不負(fù)責(zé)任,這將給“政”造成危害。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子產(chǎn)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錦不使人學(xué)制“作比,闡明不可本末倒置。
后人“操刀”“傷錦”合二為一,用來比喻才薄力單,難以預(yù)勝任。 楚幕有烏 楚伐鄭,鄭國得到其他諸侯國家的援救,迫使楚軍連夜撤退。
楚軍為了防止鄭軍及諸侯國援軍的援救,軍隊于夜間悄悄撤走,卻留下了空空的營幕作為掩護。軍幕空虛,所以烏鴉才棲止在上面,鄭國人由此判斷出楚軍營內(nèi)的虛實,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
后來用這個典故,常指敗退或軍事力量的空虛。 丁公鑿井 春秋戰(zhàn)國時宋國一個姓丁的人因為家中無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
蕭史,秦穆公時人,太華山的主人,本是天上神仙,天帝看到人間史籍散亂,命令蕭史下凡整理。
后因整理收集史籍有功,人們便稱他為蕭史。蕭史擅長吹簫,他的簫聲能把孑L雀、白鶴招到庭院中來。
他于周宣王十七年(前811)五月五日降生在周族蕭氏之家,排行第三,人稱蕭三郎。 當(dāng)時秦穆公有一個小女兒。
女兒降生那天,適逢有人進獻(xiàn)璞玉,經(jīng)玉匠雕琢,得碧色美玉一塊,秦穆公甚為珍愛。女兒周歲那天,后宮嬪妃們把美玉連同一些珍寶放在一個盤子里,端到公主面前,讓她“抓周”,而小公主唯獨把這塊美玉抓在手里,玩弄不舍,因此,秦穆公為女兒起名叫“弄玉”。
弄玉長大了,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于吹笙,不經(jīng)樂師指點,就自成音調(diào)。穆公非常高興,就命能工巧匠,精心把那塊美玉雕成玉笙,賜給女兒。
弄玉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聞之更加鐘愛女兒,就在宮內(nèi)筑鳳樓讓她居住,樓前還筑有高臺,名叫鳳臺。
弄玉十五歲那年,秦穆公想為女兒擇求佳偶。弄玉發(fā)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于吹笙的人,他吹起笙來若能與我的玉笙和鳴,才可作我的丈夫。
除此而外,無論是誰都不能遂我的心愿?!蹦鹿扇怂奶帉ぴL善于吹笙的人,都不能如愿以償。
忽然有一天,弄玉在鳳樓卷簾遠(yuǎn)望,但見天凈云空,月明如鏡,弄玉借此美景,便讓侍兒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臨窗吹起來。笙聲婉轉(zhuǎn)清越,響徹天際。
此時,夜風(fēng)習(xí)習(xí),月色溶溶,忽然空中似有樂聲飄來與玉笙和鳴,其聲若隱若現(xiàn),若遠(yuǎn)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靜心聆聽,那空中的樂聲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裊裊不斷。
弄玉臨窗迎風(fēng),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燭燃盡,這才將玉笙置于床頭,悵然就寢。
剛剛?cè)怂?,就見西南方向,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一位羽冠鶴氅的俊美男子,騎著彩風(fēng),白天空徐徐降下,落在鳳臺之上。
美男子對弄玉說:“我是太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jié)姻緣,我們合當(dāng)今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jié)相會,這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到時我定會如約前來?!闭f完后,美男子就從腰間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簫,倚欄吹奏,那只彩鳳也伴隨著樂聲翩翩起舞,舒頸長鳴,鳳聲、簫聲和諧如一,抑揚頓挫,聲聲入耳。
美妙的樂曲使弄玉如癡如醉,神魂顛倒,不覺問到:“何曲如此美妙?”美男子回答說:“此為《華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問:“此曲我可以學(xué)得?”美男子回答說:“你我既已定姻緣盟約,把它傳授給你,有什么難呢?”說完,他就上前執(zhí)挽弄玉的纖手……弄玉猛然驚醒,然而夢中情景,宛如還在眼前。天亮后,弄玉把夢中的一切全告訴了穆公。
穆公就派朝臣孟明按公主夢中所見的美男子形象,到華山尋訪。孟明來到華山腳下,有一位打柴的人告訴他說:“華山明星巖有一位奇異的人,自七月十五日來到那里,就結(jié)廬獨居。
每天都下山酤酒自酌,至晚上就臨巖吹簫,簫聲悅耳動聽,響徹四方,美妙的曲調(diào)使聽見的人都入迷,連覺也睡不著了,不知他是否為你要尋找的人?” 孟明登上華山,來到明星巖下,果然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神態(tài)超塵脫俗,氣度瀟灑文雅,便知他不是平常人。孟明就上前揖禮問及姓名,那人回答說:“我姓蕭,名史。
君是何人?來此何事?”孟明回答說:“我是秦國右庶長(軍事長官)復(fù)姓百里,名視,字孟明。我主為愛女擇婿,公主善吹笙,必與通音律者為配,聞君精于音樂,我主渴求去宮中相見,所以派我來迎君?!?/p>
蕭史說:“我只是粗淺地了解一點音律,別無他長,怎敢冒然前往,玷辱君命。”孟明說:“同見吾主,自有分曉?!?/p>
于是就與蕭史同載而歸。 孟明參見穆公,奏明事情經(jīng)過,然后引導(dǎo)蕭史上宮拜見穆公。
穆公坐在鳳臺上面,蕭史拜見說:“臣山野匹夫,不知禮法,愿聽從君王教誨?!蹦鹿词捠放e止瀟灑,有離塵絕俗之韻,心中先有三分歡喜,就在旁邊賜他坐下,然后問道:“聽說你善于吹簫,不知你會不會吹笙?”簫史說:“臣只會吹簫,而不會吹笙?!?/p>
穆公說:“我本想為女兒尋覓吹笙的伴侶,今天你只會吹簫而不會吹笙,這是兩件不同的樂器,看來你不是我女兒要匹配的那個人?!蹦鹿戳嗣厦饕谎?,示意他引蕭史退下。
這時,弄玉派侍女傳話給穆公說:“簫與笙,雖不同器,但卻同類。客人既善于吹簫,何不一試他的所長,豈能讓他空懷絕技而無可奈何地離去呢?”穆公認(rèn)為女兒講的很有道理,就讓蕭史吹奏。
蕭史取出紫玉簫一支,其簫玉色晶潤,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實是稀世之珍寶。奏第一曲,清風(fēng)習(xí)習(xí)而來;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白鶴成對,翔舞于空中;孑L雀數(shù)雙,棲集于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jīng)時方散。
穆公見此非常高興,這時弄玉在鳳樓撩起珠簾也悄悄地看見了這奇異的景象,不由得喜悅地說:“此人真可以做我的丈夫呀?”穆公又問蕭史說:“你知笙簫為何人所作?又始于何時呢?”蕭史回答說:“笙,就是生,團泥造人的女媧所作,它取發(fā)生之意,音律應(yīng)古律十二律的第三律太簇;簫,其實就是肅,人類始祖伏羲氏所作,取肅清之義,應(yīng)古律十二律的第六律仲呂?!蹦鹿f:“可以說得再詳細(xì)些嗎?”蕭史說:“臣只學(xué)會了品。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叾曋?,苗則槁矣。
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晏子使楚
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蓖R粫海峙e起 他的矛槍向人夸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fā)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jié)果會怎 樣呢?”?
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老馬識途出自《韓非子》
諱疾忌醫(yī)出自《韓非子》
名醫(y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xiàn)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y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贝怡o走了以后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yī)生就喜歡醫(yī)治沒有病的人來夸耀自己的本領(lǐng)?!??
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jīng)轉(zhuǎn)到腸胃里去了,再不從速醫(yī)治,就會更加嚴(yán)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负钣X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里,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y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么辦法呢?現(xiàn)在桓侯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yī)治了。” ?
五天以后,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负畈痪镁退赖袅?。
暢音閣,為清宮內(nèi)廷演戲樓,全稱故宮寧壽宮暢音閣大戲樓,位于故宮博物院內(nèi)養(yǎng)性殿東側(cè),寧壽宮后區(qū)東路南端,座南面北,建筑宏麗。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曾維修,二十二年于閣后(南)接蓋卷棚頂扮戲樓。
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維修?,F(xiàn)存建筑為嘉慶年間改建后的規(guī)制。
暢音閣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戲臺,與京西頤和園內(nèi)的德和園大戲樓(為仿暢音閣規(guī)制建造)、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并稱清代三大戲樓。 在中國古代,看戲是皇宮中的主要娛樂。
每逢各種節(jié)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以及皇帝登極、帝后的生日等重大慶典,都要在宮中看戲。清代宮廷內(nèi)演戲的地方有多處:太極殿與長春宮之間有一座;西六宮北部重華宮一帶有漱芳齋戲臺。
而規(guī)模宏大的暢音閣,則專為重大節(jié)慶演戲時所用,在此演出的戲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戲。據(jù)資料記載,清末西太后當(dāng)政時期,凡遇節(jié)日,她總是要到暢音閣看戲,并由皇帝、皇后、妃、嬪、命婦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西太后五十歲生日時,為在暢音閣演戲給西太后看,僅購置戲服和道具的支出,就耗費白銀十一萬兩之多。 其中,壽臺面積210㎡,臺內(nèi)不設(shè)立柱,采用抹角梁。
臺面后部設(shè)有4座樓梯,接平臺,上樓梯可抵達(dá)祿臺。壽臺北、東、西三面明間的兩柱上方裝飾鬼臉卷草紋木雕彩繪匾,惟正(北)面掛聯(lián):“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
取自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另外,陶淵明《移居》中也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臺面中部下方設(shè)地井,地井內(nèi)安裝有絞盤,平時用木版蓋著,蓋板可開合,可以根據(jù)戲劇的內(nèi)容,把布景和人物從地下托出臺面,造成從地下或水中鉆出來的戲劇效果,例如表演“地涌金蓮”一場戲,就是從臺底下慢慢鉆出四朵大蓮花來,一朵蓮花上坐著一尊菩薩。
臺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邊中間有一眼水井,可為戲中表演噴水提供水源。 祿臺、福臺則均將前沿(北側(cè))做為臺面,使觀戲者抬頭便可看到。
三層臺設(shè)天井上下貫通,祿臺、福臺井口安設(shè)轆轤,下邊直對壽臺地井,根據(jù)劇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員、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戲目時,用轆轤把幕景和演員從上面送下來,造成從天而降的戲劇效果。使用三層臺的劇目不多,絕大多數(shù)只在壽臺上表演,福臺和祿臺則只在一些神怪戲中才用。
臺對面的閱是樓分為上下兩層,是皇帝和后妃看戲的地方。東西北三面都用兩層圈樓圍繞,宮女和大臣可以在兩側(cè)樓的廊下看戲。
樓后則是慶壽堂。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里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里生下同治皇帝。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后,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并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院內(nèi)游廊墻壁上的題詞,即當(dāng)時大臣為慈禧祝壽的萬壽無疆賦。
儲秀宮是西六宮之一,也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宮室。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茂修內(nèi)治”。
西太后曾在這里居住。繼而被封為懿嬪,于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了載淳(即同治皇帝)。
光緒十年(1884年),西太后在慶賀她五十歲生日時,從長春宮又移到儲秀宮居住,一連又住了十年。現(xiàn)在儲秀宮內(nèi)外的陳設(shè),還是慶賀西太后五十壽辰時的原狀。
當(dāng)時,為慶賀西太后五十歲生日,把儲秀宮、翊坤宮等處修繕一新,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使儲秀宮成為西六宮中最考究的一座宮殿。儲秀宮庭院中,有兩棵蒼勁的古柏;臺基下東西分設(shè)一對銅龍和一對銅鹿。
儲秀宮外檐油飾采用色澤淡雅的“蘇式彩畫”,題材有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和神仙故事等;門窗都是以質(zhì)地優(yōu)良的楠木雕刻的“萬福萬壽”和“五福捧壽”花紋。 儲秀宮為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前出廊。
檐下施斗栱,梁枋飾以淡雅的蘇式彩畫。門為楠木雕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萬福萬壽裙板隔扇門;窗飾萬字團壽紋步步錦支摘窗。
內(nèi)檐裝修精巧華麗。明間正中設(shè)地屏寶座,后置5扇紫檀嵌壽字鏡心屏風(fēng),上懸“大圓寶鏡”匾。
東側(cè)有花梨木雕竹紋裙板玻璃隔扇,西側(cè)有花梨木雕玉蘭紋裙板玻璃隔扇,分別將東西次間與明間隔開。東次、梢間以花梨木透雕纏枝葡萄紋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間以一道花梨木雕萬福萬壽紋為邊框內(nèi)鑲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內(nèi)設(shè)避風(fēng)隔,西梢間作為暖閣,是居住的寢室。
現(xiàn)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古華軒 為北京寧壽宮花園第一進院落的主體建筑。
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軒為座北面南的敞軒,面闊3間帶回廊,正面懸掛乾隆帝御筆“古華軒”木匾。
卷棚歇山式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檐柱間置倒掛楣子與坐凳,金柱間安裝透空燈籠錦落地罩,用以界分內(nèi)外,形成內(nèi)外空間的貫通。
軒明間內(nèi)檐和后檐4間懸掛木雕龍匾4塊,明間楹聯(lián)一副,均是乾隆帝為古楸而題。軒前檐下有古楸一株,構(gòu)軒時樹齡已逾百年,倚樹建軒,故名“古華軒”。
交泰殿 北京故宮內(nèi)廷后三。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xiàn)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shè)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
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
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當(dāng)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
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fù)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為了紀(jì)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lǐng)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fù)活,綠枝千條,隨風(fēng)飄舞。晉文公望著復(fù)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fù)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jì)念。
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
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有關(guān)寒食的典故)) 晉文公即位以后,整頓內(nèi)政,發(fā)展生產(chǎn),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
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
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lián)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
他發(fā)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愿意發(fā)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xiàn)在諸侯當(dāng)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毕逋醪糯虬l(fā)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
晉文公馬上發(fā)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lǐng)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
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fù)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yè),這可是時候啦?!?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dāng)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
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wèi)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成王本來并不想同晉文公交戰(zhàn),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墒浅傻贸家詾樗螄t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
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wèi)、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yīng)恢復(fù)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
曹、衛(wèi)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
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p>
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
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tǒng)帥。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