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絕句 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沁園春 王奕 唐李太白,訪賀知章,浩歌此樓。想斗酒百篇,眼花落井,一時豪杰,千古風(fēng)流。
白骨青山,美人黃土,醉魄吟魂安在否。江南客,因來游勝踐,稽首前修。
悠悠。往事俱休,更莫遣興亡狂白頭。
也莫論高皇、莫論項羽,誰為黃帝,誰為蚩尤。拶破愁城,吸乾酒海,袖拂安梁舞暮秋。
題未了,又笑騎白鶴,飛下?lián)P州。 題漢祖廟 李商隱 乘運應(yīng)須宅八荒, 男兒安在戀池隍。
君王自起新豐后, 項羽何曾在故鄉(xiāng)。 題漢祖廟 羅穎 項羽英雄猶不懼, 可憐容得辟陽侯。
秋晚雜興 陸游 江東誰復(fù)識重瞳,遺廟欹斜草棘中。 若比咿嚶念如意,烏江戰(zhàn)死尚英雄。
項羽 陸游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賣駱馬 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 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
1 全唐詩卷「詠史詩。
烏江」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2 全唐詩卷「詠史詩。垓下」胡曾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3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 垓下歌漢??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題烏江亭 杜牧 勝負(fù)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6 題烏江項王廟詩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7 詠項羽于季子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項羽 歸天難,殺氣騰騰劍光寒。
劍光寒:力撥青山,氣蓋中原。欲渡江東卻無顏,歌聲殘:逐鹿問鼎,四面楚歌歌聲殘。
恨地?zé)o環(huán)。 9 濠州七絕·虞姬墓 蘇軾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
倉黃不負(fù)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10 虞美人·清朝詩人何浦 遺恨江東應(yīng)未消,芳魂零亂任風(fēng)飄。
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fù)軍恩是楚腰項羽。11 烏江恥學(xué)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
(汪紹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碧草凌古廟,清塵鎖秋窗。當(dāng)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
鼓氣雷作敵,劍光電為雙。新悲徒自起,舊恨空浮江。
13 叱咤風(fēng)云虎共龍,英雄未必讓重瞳。 項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沒銅駝卿祿滿,牛眠驛馬帥林空。愧當(dāng)漠漠西交巷,千古聲聲泣怨鴻。
14 夕陽留雀廟,孤艇系烏江,病葉相風(fēng)殘,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盡成灰,楚圖王位任風(fēng)吹。
鴻門舞劍戀舊情,烏江江水逝騅。 16 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yuǎn)風(fēng)吹下楚歌聲。
正三更。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態(tài)花無主。
手中蓮鍔凜秋霜,九重歸去是仙鄉(xiāng)。恨茫茫。
17 辛棄疾《虞美人》 當(dāng)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fēng)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 ,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 ,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18 八千子弟失江東,止有虞兮效始終。死共烏騅埋駿骨,生憐紅粉是英雄。
花間名字留芳體,帳下悲歌泣曉風(fēng)。若使當(dāng)年成帝業(yè),寧同呂雉禍深宮。
19 不修仁政枉談兵,天道如何尚力爭。隔岸故鄉(xiāng)歸不得,十年空負(fù)拔山名。
20《詠古》 田雯 列教玉體兩橫陳, 粉黛香消馬上塵, 劉項看來稱獨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項羽 虞家有女過江東,玉潔冰清氣若虹。
不羨嫦娥奔皓月,偏隨豎子傲長空。青萍三尺為君舞,珠淚一簾因爾籠。
勿嘆勢如墻上草,妾魂化劍斬奸雄! 22 無名 項羽 劍折沙盡血洗風(fēng),七載成敗轉(zhuǎn)頭空。蕩恨笑飲蒼天淚,段韌傲刻夕陽紅。
23 過鴻溝 唐 韓愈 龍?;⒗Ц畲ㄔ?,億萬蒼生性命存。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盡霸圖隳,依劍空歌不逝騅。明明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25 虞姬墓 (宋)蘇轍 布叛曾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饒節(jié) 風(fēng)悲月黑楚歌聞,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騎星飛向前死,不知誰為閉荒墳。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劉項家人總可憐,英雄無策庇嬋娟。
戚姬葬處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詠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魯公死后一抔荒,誰與竿頭薦一觴。
妾愿得生墳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項籍廟 (宋)許彥國 千載興亡莫浪愁,漢家功業(yè)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盡春風(fēng)未肯休。 30 霸王別虞姬 (宋)張可氏 垓下將軍夜枕戈,半夜忽然聞楚歌。
詞酸調(diào)苦不可聽,拔山力盡將如何。將軍夜起帳前舞,八千兒郎淚如雨。
臨行馬上復(fù)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劉克莊 兒女相攜看市優(yōu),縱談楚漢割鴻溝。
山河不暇為渠惜,聽到虞姬直是愁。 32《烏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無雙,漢騎飛來肯受降。
早與虞姬帳下死,不教雪戰(zhàn)到烏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萬環(huán)帳立,漏聲未殘楚聲急。
拔山男子心轉(zhuǎn)柔,夜依芙蓉秋露泣。別酒苦如荼,不是嬋娟害霸圖。
巢人憤死愁云氣,呂氏田頭見老夫。漢宮三萬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陳跡。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搖搖向春碧。 34 別離情 (元)貫云石 又聞垓下虞姬泣,斗帳初驚楚歌畢。
佳人閣淚棄英雄,劍血不銷原草碧。 35 戲馬臺 (明)汪廣洋 事機(jī)一去竟莫舉,蓋世拔山皆謬語。
虞姬痛別難再逢,烏騅欲逝從何許。 36 虞美人詞 (明)劉炳 萬人劍氣真羆虎,寶玨鴻門悲亞父。
陰陵失道豈天亡,志輕仁義為降虜。凄涼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飛報危主。
至今荒冢說虞姬,一去繁華名不死。 37 虞姬伏劍 (明)胡奎 當(dāng)年玉斗碎鴻門,碧血空沾楚劍痕。
滿地落花皆漢土,不知何處箸春魂。 38 詠虞姬 (明)邱浚 垓下當(dāng)年戰(zhàn)勝還,虞姬飲撼戚姬歡。
后來人彘遭奇禍,欲乞悲歌一曲難。 39 虞姬 (明) 張宣 楚歌四面秋聲起,美人如花帳中死。
重瞳將軍蓋世雄,淚流暗逐烏江水。妾身妾身何足數(shù),八千健兒棄如土。
空留恨血漬平原,碧草無風(fēng)為誰舞。 40 詠虞美人草 (明)孫齊之 楚宮花態(tài)至今存,傾國傾城總莫論。
夜帳一歌身易殞,春風(fēng)千載恨難吞。胭脂臉上啼痕在,。
南宋杰出女文學(xué)家,著名詞人李清照也有詩《夏日絕句》贊揚項羽寧死也不茍且偷生的精神: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附:霸王別姬 項羽的故事婦孺皆知,不少文人墨客賦詩以表,或為之惋惜或贊揚 ,無不表現(xiàn)了項羽在中國歷史以及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 。
在后人看來項羽的精神已經(jīng)升華到了至高境界 ,使中華民族的精髓注入了活力。 無名 劍折沙盡血洗風(fēng) 七載成敗轉(zhuǎn)頭空 蕩恨笑飲蒼天淚 段韌傲刻夕陽紅 民間以項羽為題材的各類藝術(shù)品 如廣東佛山的封偉民大師作品力拔山兮氣蓋世就是刻畫的項羽 劉邦老謀深算,項羽年少氣盛.。
1、霸王別姬
典故: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jìn)行長達(dá)十幾年的戰(zhàn)爭。最后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后自刎身亡。
項羽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shù)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抬起頭來看他。
2、破釜沉舟
典故: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zhèn)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于巨鹿南數(shù)里的棘原,并修筑兩側(cè)有土墻的通道直達(dá)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余率軍數(shù)萬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lǐng)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zhàn)以后再說?!彼謱椨鹫f:“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p>
項羽說:“現(xiàn)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里像個大將的樣子?!?/p>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jīng)把他處死了。”
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
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jìn)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dāng)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dāng)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擴(kuò)展資料
項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喪父,跟隨叔父項梁長大成人。
他少年時就志向遠(yuǎn)大,身材偉岸,膂力過人,相傳雙手能舉起千斤大鼎。二十四歲時起兵反秦,是農(nóng)民起義軍中豪氣蓋世、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
當(dāng)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他力舉義旗,大破秦兵,率諸侯入關(guān),殺秦王子嬰,焚咸陽,自稱西楚霸王,威風(fēng)不可一世。但在與劉邦楚漢相互爭戰(zhàn)中失敗,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羞渡烏江自刎而死,年僅31歲。
項羽死后,劉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陽縣谷城西面。在安徽和縣東北烏江浦(即項王自刎地方),建有項王廟。劉邦和項羽,雖一成一敗,但成敗不足以論英雄。
1、出自李清照bai的《夏日絕句》。
2、原詩如下:夏日絕句宋代 李清照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寫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后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發(fā)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創(chuàng)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4、賞析: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
那種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爱?dāng)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xì)膩感人無以復(fù)加。
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fēng)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dāng)權(quán)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qiáng)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
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fù)任何言語!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dāng)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
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
詩人鞭撻南宋當(dāng)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
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5、詩人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jì)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解釋】: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楚界漢河
【解釋】: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qū)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后常比喻戰(zhàn)爭的前線。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仿佛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霸王別姬
【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F(xiàn)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的戰(zhàn)爭中,最后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解釋】: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以一當(dāng)十
【解釋】:當(dāng):相當(dāng)。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zhàn)。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一》:“一而當(dāng)十,十而當(dāng)百,百而當(dāng)千。”《史記·項羽本紀(jì)》:“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先發(fā)制人
【解釋】:發(fā):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沐猴而冠
【解釋】:〖釋義〗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解釋】: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p>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絕句 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詠史詩·垓下 胡曾
拔山力盡霸圖隳,
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
那堪回首別虞姬。
項王祠 陸游
項里溪水聲潺湲,溪上青山峨髻鬟。
煙村人語虛市合,石橋日落漁樵還。
堂上君王凜八尺,大冠如箕熊豹顏。
筑祠不知始何代,典祀千載誰敢刪?
肅清亭障息剽奪,掃蕩螟螣囚神奸。
范增玉斗久已碎,虞姬妝面留余潸。
小人平生仰遺烈,近廟欲結(jié)茅三間。
時時長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窮途艱。
題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為君王卷土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