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zhuǎn)涼";后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jié),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歷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
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shí)意思,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zhuǎn)涼,每當(dāng)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豳風(fēng)》里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jīng)隽?,該做棉衣服了?參見:「七月流火」指天熱?人大校長糗大2、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地改裝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根據(jù)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yè)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凈土"的對立面,這里容易產(chǎn)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xiàn)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來風(fēng)(原指有根有據(jù)的事兒,結(jié)果被篡改成了捕風(fēng)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fēng)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句子。
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yàn)殍讟洌ㄨ祝澢ň洌?,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fēng)呢。白居易詩中準(zhǔn)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fēng)。
"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fēng)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fēng)"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yīng)比做說法有根據(jù)、有來由。
所以,以"空穴來風(fēng)"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dāng)?shù)?;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dāng)。 4、床笫之私(床笫,是個迷人雙眼的"馬甲",很容易誤作"床第"。
雖然兩者模樣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國話——對不起,俺眼神兒不好。) 床,好解釋;笫(讀作"子"),指"墊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
但換上"床第"這套"馬甲",就什么"講兒"也沒有了。 5、明日黃花(指"過時之物"。
或許有人覺得,"明日"哪里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dāng)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6、美輪美奐(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臺、電視臺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筑屋高大華麗。
現(xiàn)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7、振聾發(fā)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么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干完活兒,準(zhǔn)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寫過《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shù)言,振聾發(fā)聵,想當(dāng)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jīng)學(xué)談詩者。
" 聵,耳聾。"振聾發(fā)聵",即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
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lǐng)歪風(fēng)邪氣的"第一人",現(xiàn)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wù)——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
嘗嘗鮮兒吧您吶。詳見:罵人有理,“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fēng)氣的創(chuàng)始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貶義詞"。
從前,有個有錢人,他生來愚蠢,又不愿意讀書學(xué)習(xí),卻自以為是,驕傲得很,常常干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來。
有一次,他到另一個有錢人家里去做客,見到人家的府第是一座三層樓的樓房,高大威風(fēng),又寬敞壯麗,看上去很是闊氣不說,站在三層樓上,還能看見遠(yuǎn)方美麗的景致,真是妙極了。他心下不禁十分羨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這樣的三層樓房,那該多好啊!我也可以站在我的三層樓上,喝茶觀景,要多愜意就有多愜意!
要蓋樓房,錢自然是不愁的。他回到家里,馬上叫人請來泥瓦匠,吩咐道:“給我建一座三層樓房,越快越好!”
于是泥瓦匠立刻開始動工,打地基、和泥、壘磚頭,開始修建樓房的第一層。
有錢人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頭幾天地基打好了。又過了幾天,壘了幾層磚。再過幾天,磚壘高了一點(diǎn)。有錢人想樓房都快想瘋了,而今過了這么些天,他的樓房還沒影子,實(shí)在等得不耐煩了,就跑去問泥瓦匠:“你們這是建造的什么房子啊,怎么一點(diǎn)也不像我要的樓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樓房嗎?這就是第一層了?!?/p>
有錢人又問:“這么說,你們還要修第二層啰?”
泥瓦匠奇怪地回答:“當(dāng)然了,有什么問題嗎?”
有錢人暴跳如雷,勃然變色道:“蠢東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層,叫你們修的也是第三層,第一層、第二層我都有,還修它作什么?”
這個有錢人真是可氣又可笑,沒有第一、第二層樓房,哪里來第三層呢?做事情要踏踏實(shí)實(shí),打好基礎(chǔ),否則我們的理想就好像這個有錢人的空中樓閣一樣,永遠(yuǎn)是虛幻的東西。
空中樓閣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 釋 空中所顯現(xiàn)的閣樓,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
指脫離實(shí)際的理論、計劃或虛構(gòu)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dá)。
出 處 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jié)樓殿,意表出云霞?!?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茅盾《子夜》:“稟受了父親的名士氣質(zhì),曾經(jīng)架起了多少的~?!?/p>
近義詞 虛無飄渺、海市蜃樓 燈 謎 天宮;月宮;廣寒宮 10 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yán)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于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 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與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jīng)地壘墼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復(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p>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p>
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注釋: ⑴ 這是《百喻經(jīng)》第10個故事,好高騖遠(yuǎn)的人總想一步登天,而實(shí)際是不可能的。
任何事情,都必須腳踏實(shí)地,萬丈高樓從地而起。 ⑵ 三重:重,層;三重,三層。
⑶ 軒敞疏朗:軒敞,高大寬敞;疏朗,空氣流通而明亮。 ⑷ 渴仰:渴望羨慕。
⑸ 解作彼家:會建造像那一家的房子。 ⑹ 經(jīng)地壘墼(jī ):經(jīng)地,丈量地基;壘墼,堆砌磚塊、磚坯。
⑺ 固:固執(zhí),堅持的意思。 ⑻ 四輩弟子:佛教用語。
亦稱“四眾”、“四部弟子”等。即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信眾。
⑼ 三寶: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佛指釋迦牟尼;法指教義、原理;僧指信眾。
⑽ 道果:通過修行,脫離世俗,斷滅一切煩惱、自我,達(dá)到解脫的“涅盤”境界。 ⑾ 三果:小乘佛教關(guān)于修道的幾個階段。
共分四果。須陀洹,漢譯為“入流”等,意為初入圣道,是第一果;斯陀含,漢譯為“一來”,意為意念未脫盡,還有一往來,是第二果;阿那含,漢譯為“不還”等,意為欲望煩惱已經(jīng)斷絕,不再回到欲界,是第三果;阿羅漢,小乘佛教把佛弟子修行達(dá)到的最高境地稱“阿羅漢”,是第四果。
白話: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里,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里想:“我的錢財并不比他少,為什么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p>
富翁便說:“那你現(xiàn)在就為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于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
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么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么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這個愚蠢的富翁固執(zhí)地說:“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層樓,你一定得給我造最上一層樓!” 其他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笑話他。
偈曰:無基不為樓,事無僥幸成。 欲證如來果,當(dāng)把根本修。
源流: 《菩薩善戒經(jīng)》載:譬如重樓四級次第,不由初級至二級者,無有是處,不由二級至于三級,不由三級至四級者,亦無是處。(《大正藏》第三十冊第一O一三至一O一四頁) 解說: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此則可與第四十四則比看。 供您思考: 末法眾生見海市蜃樓而自我陶醉,不斷煩惱謂能得道,不知佛法謂但憑一句即能圓滿,實(shí)與空中造樓的幻想沒有兩樣。
能海上師說過:不修解脫道,不以出離乘為基礎(chǔ)實(shí)是“輕毛菩薩”也。又說:早上吃晚飯,仍叫早飯。
圣法法師說:一棵樹最初必由一粒種子,下土發(fā)芽生根慢慢長大而成。一個人的知識學(xué)問也由從小一字一句地讀書,慢慢累積而成,樹有根水有源。
知識由學(xué)問而學(xué)成,房屋也由基礎(chǔ)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樓閣呢?可是世間就有很多不要基礎(chǔ)而空中建樓閣的事情。 學(xué)佛的人只認(rèn)識幾個佛學(xué)名詞,就以大法師大居士自居。
學(xué)三天靜坐就開悟、得道、神通等等。不愿從基本佛學(xué)學(xué)起,就要當(dāng)大法師講經(jīng)說法。
不要初果、二果、三果,就想馬上證阿羅漢果。這不是和空中造樓閣一樣嗎? 還有世間上的愚人,講實(shí)在話,講真理不愛聽,講神話、講鬼話、講小說——《封神榜》《西游記》《游天堂》《游地獄》等話,偏偏愛聽。
也認(rèn)為事實(shí),這不是和空中樓閣一樣是什么?。
魑魅魍魎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
指各種各樣的壞人。出自《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琴瑟琵琶指的是中國古代的琴、瑟、與琵琶。 典故 1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 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此聯(lián)傳說是八國聯(lián)軍進(jìn)犯我們中國時出上聯(lián),欺我中華無人能對,上聯(lián)“騎”字拆開為“奇”和“馬”字,“張”拆“長”和“弓”,“琴瑟琵琶”四個字上面有八個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國聯(lián)軍。
當(dāng)時清朝的一位官員對出下聯(lián),“魅魑魍魎”四個字中的“鬼”都是在邊上,“四小鬼鬼鬼犯邊”意寓他們侵犯我們的邊境。此聯(lián)有力打擊了洋鬼子的囂張氣焰。
聲東擊西
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xùn)|岸蒲坂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fā)現(xiàn)蒲坂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diào)兵遣將強(qiáng)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匠石運(yùn)斤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技藝很精湛超群的匠人石,他善于使用斧頭削東西。一天一個楚國都城郢人干活時鼻子上沾上了一層像蒼蠅翅膀那樣的白灰,不太好擦掉,就跑去找匠人石。匠人石掄起斧子一陣狂削,白灰掉了,而郢人的鼻子完好無損。
中國地母:
地母:是中國農(nóng)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對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萬物的生靈,在人們心目中倍覺親切和崇高,被視為“萬物之母,大地母親”。千百年來,民眾為了生存達(dá)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之目的,建廟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賜福滅災(zāi),給眾生帶來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為歷代民眾極為虔誠的宗教信仰之盛舉。
希臘地母:
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又稱地母。是第二個出生的神,屬于古老的神一類。Gaia生于混沌(chaos),又生天空之父(Cronus),后與天父生下很多孩子,如泰坦巨人(Titan)等
滿意請給好評哈!
“空中樓閣”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指脫離實(shí)際的理論、計劃或虛構(gòu)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dá)。
這個成語來源于《百喻經(jīng).三重樓喻》,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庇奕藦?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財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鈍,盡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財主到鄰村的一位財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層樓高的新屋,寬敞明亮,高大壯麗,心里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有錢,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這樣一幢樓,而我沒有,這像什么話呢?一回到家,他馬上派人把工匠找來,問道:“鄰村新造的那幢樓,你們知道是誰造的嗎?”
工匠們回答道:“知道,那幢樓是我們幾個造的。”傻財主一聽,非常高興,說:“好極了,你們照樣子再給我蓋一次。記住要三層樓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樣。”工匠們一邊答應(yīng),心里一邊嘀咕;不知這次他又會做出什么傻事來??墒遣还茉鯓樱€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開了。
一天,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納悶,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p>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層,下面那二層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層。”
工匠們聽后哈哈大笑,說:“只要最上面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fā)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下面兩層,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來的。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