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體本來全稱作“柏梁臺體”。傳到后世為才漸漸被稱作“柏梁體”。柏梁臺是在漢元鼎二年建造的,因為以香柏之木為橫梁而得名,后來居太初年間為天火所毀。柏梁體的古體詩,其實就是每句壓韻的七古。
典故
這名字得來是有個典故的。漢元封三年,漢武帝在長安未央宮內的柏梁臺與群臣賦七言詩,每人一句,句句押平聲韻。于是,后世模仿此體而作的詩,便被成做“柏梁體”。其實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詩大都是句句用韻的,比如曹丕的“燕歌行”。那時候并沒有隔句用韻的規(guī)矩。只是過了唐代以后,古風的格局越發(fā)松散,無論用韻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講究,反而一句一韻的成了異類,有一種七言古詩是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據(jù)說漢武帝筑柏梁臺,與群臣聯(lián)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其實鮑照以前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韻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種隔句用韻的七言詩。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詩變?yōu)楦艟溆庙嵙?。句句用韻的七言詩才變了特殊的詩體。
漢武帝與承露盤的故事,正史上都有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夢想得到天降甘露以求長生不老,就建了一個很高的承露盤仙人,喝上面的甘露,雖然沒有長生不老,但也非常長壽。三國演義中說:“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于長安宮中,建柏梁臺;臺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反老還童。”《資治通鑒》卷二十記載:“春(指漢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臺,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云可以長生。宮室之修,自此日盛?!?/p>
未央宮,古代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西漢皇家宮殿,位于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建于長安城西南角,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的龍首原上。西漢時位于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
漢九年(前198年),未央宮基本建成,開始成為主要宮殿。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臺、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臺、白虎、漪蘭、無緣等殿閣。其殿臺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長安城。未央宮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相當于將近7個故宮大小。
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他們打匈奴,派張騫他們通西城,都得到了很大的勝利。
漢朝的江山早已坐穩(wěn)了。他還打算干什么吶?俗語說:“做了皇帝想登仙”,這話對漢武帝來說,一點不假。
他從十六歲即位以來,一直相信鬼神。這一二十年來,已經有不少方士向他騙過俸祿和黃金。
他一發(fā)現(xiàn)方士的欺詐,就把他們殺死??墒撬J為神仙是有的,就是這些方士本領太差,所以他殺了一個,接著就相信另一個。
這會兒他相信一個方士叫少翁?!吧傥獭本褪恰吧倌昀先恕钡囊馑迹催^去少翁還像個少年,可是他說他已經二百多歲了。
少翁對漢武帝說:“皇上要跟神仙來往,先得把自己住的宮殿、用的被服都裝飾成像神仙用的,神仙才能下來?!睗h武帝一心想做神仙,先要見見神仙,就聽了少翁的話,把宮殿的頂子、柱子、墻壁都畫上五彩的云頭、仙車什么的,帷幕和被服也都繡上這一類的玩意兒。
少翁又請漢武帝蓋了一座甘泉宮,里面畫著各色各樣的神像,擺著祭祀的東西,為的是請神仙下來。這么搞了一年多,花了不少錢,神仙還是沒下來。
漢武帝開始起了疑。141少翁也覺得了,要是不再想辦法,恐怕就要失去皇上的信任了。
有一天,少翁跟著漢武帝到甘泉宮去,路上瞧見有人牽著一頭牛過去。少翁指著牛對漢武帝說:“這頭牛的肚子里準有天書?!?/p>
當場就把那頭牛宰了,從牛肚子里拿出一條布帛來,上面寫著字。可是字盡管寫得古怪,字句也不大好懂,漢武帝認出是少翁的筆跡。
審查下來,果然是少翁耍的把戲。漢武帝就把方士少翁殺了。
少翁的騙局拆穿了,他的徒弟還想靠著欺騙過日子。他們又耍了一個花樣。
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在關東碰見了少翁,回來向漢武帝報告。漢武帝又像相信、又像不相信。
他派人把少翁的墳刨開,打開棺材瞧瞧。方士們又買通了掘墳的人,他們對漢武帝說:棺材是空的,里面只有一個竹筒。
這一來,漢武帝又相信起別的方士來了。公元前115年,漢武帝用柏木做棟梁,造了一座二十來丈高的臺,叫“柏梁臺”,臺上用銅做柱子,有三十來丈高,銅柱頂上有個盤,叫“承露盤”。
承露盤由一只手掌托著,那手掌就叫“仙人掌”。柏梁臺上的仙人掌托著承露盤。
盤里的露水和著玉石的粉末變成王露。方士們都說,經常喝玉露就能長生不老。
漢武帝一有玉露就喝。喝了露水倒無所謂,玉石磨成的粉末怎么能吃吶?玉露喝得多了,害得他生了一場大病。
他病一好,就老想著少翁棺材里的竹筒。他以為殺的只是一個竹筒,真的少翁早已遁走了。
他直怪自己得罪了仙人。正在這時候,又來了一個方士,叫欒大[欒luān]。
他對漢武帝說:“我以前在海里來往,碰到了一個仙人,拜他為老師,學到了一些皮毛。只要功夫深,黃銅可以煉成金,大河開了口子,也可以堵住,長生不老的仙丹可以得到,神仙也可以請到。
可有一樣,少翁受了冤枉死了,方士有幾個腦袋吶?因此,我欒大也不敢多嘴。”漢武帝連忙撒謊,說:“他是吃了馬肝中毒死的,你別多心。
只要你有法術,盡管說,要花錢,我有?!睓璐笳f:“我的老師都是仙人。
只有人求他們,他們并不求人?;噬险\心求神仙,就該尊重仙人的使者,才可以叫他去求仙通神?!?/p>
漢武帝真信了欒大的話,就封他為將軍,賞給他十萬斤黃金,叫他去迎接神仙。欒大動身以后,漢武帝打發(fā)幾個心腹扮作老百姓暗暗地跟著他,觀察他的行動。
這幾個心腹沿路跟著欒大,看他干什么。欒大上了泰山,坐了一會兒,下來又到海邊遛達遛達,就這么呆了幾天,回到長安來了。
那幾個暗探瞧見欒大這么搗鬼,根本沒有神仙跟他來往,就實話實說,把這些事告訴給漢武帝。欒大見了漢武帝,還想捏造鬼話。
漢武帝叫出證人來,揭穿他的勾當,不怕欒大不招認,把這個方士又拉到大街上斬了。殺了一個少翁,來了一個欒大;殺了一個欒大,又來了一個公孫卿。
公孫卿勸漢武帝上泰山去祭天。他說:“黃帝祭了天,有黃龍下來迎接他。
他騎著龍上去,當時攀著龍須143上天的有黃帝的宮女和大臣一共七十多人。還有別的臣下也拉著龍須不放,想一同上去。
可是龍須拉斷了,全掉下來。我的老師沒法上去,只好留在人間修道?!?/p>
漢武帝聽了,嘆了一口氣,說:“要是我能學黃帝的樣,我情愿拋棄榮華富貴?!彼莨珜O卿為郎中,叫他準備上泰山去祭天。
漢武帝帶著方士和大臣們上了泰山,在山上刻了字留個紀念,祭祀一番。他下了山,齊地的方士成群結隊地來拜見漢武帝,都說蓬萊島上有神仙。
他就吩咐人準備船只,自己要坐船到海里去找神仙??墒呛I巷L浪很大,漢武帝直皺眉頭。
大臣東方朔勸他,說:“皇上還是回去吧。求神仙也不能太心急。
只要安安靜靜地住在宮里,多修修好,神仙有靈,自然會降臨的。”漢武帝聽了東方朔的話,回到長安。
這一次出門,費了五個月工夫,花了無數(shù)的金錢,還是沒見到神仙。沒見到神仙倒也罷了,誰想得到東邊、北邊、西南邊都出了事,漢武帝不得不把求神仙的事暫時緩一下子,去對付外來的侵攏。
2 中國神話故事大全全本免費看,追讀。關注萬能神器的人也在看 海量小說同步更新,全站免費閱讀!十萬書庫等你來看!全站無廣告 zd01.yanganzixun.com廣告 中國經典神話故。
漢武帝與承露盤的故事,正史上都有記載。
說的是漢武帝夢想得到天降甘露以求長生不老,就建了一個很高的承露盤仙人,喝上面的甘露,雖然沒有長生不老,但也非常長壽。三國演義中說:“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于長安宮中,建柏梁臺;臺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
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反老還童?!薄顿Y治通鑒》卷二十記載:“春(指漢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臺,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云可以長生。
宮室之修,自此日盛。”。
同類的故事當然有很多。
只要是世說新語中同一門的都是。舉例如下:言語第二之六十九、逸少高見 (原文)劉真長為丹陽尹,許玄度出都,就劉宿,床帷新麗,飲食豐甘。
許曰:“若保全此處,殊勝東山?!眲⒃唬骸扒淙糁獌从扇?,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p>
二人并有愧色。(譯)劉真長(劉惔)任丹陽尹時,許玄度到京都來,在劉真長處借宿。
劉家床帳簇新華麗,飯菜豐盛甘美。許玄度說:“如果能保住這個地方,實在是比東山隱居強多了?!?/p>
劉真長說:“你如果明白吉兇由人這個道理,我怎么會不保住這個地方!”王逸少(王羲之)當時在座,說道:“如果讓巢父、許由遇到稷、契,估計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眲⒃S二人聽罷面有愧色。
言語第二之七十、清言致患 (原文)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
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費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敝x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譯)王右軍(王羲之)和謝太傅(謝安)一起登冶城,謝安悠然遐想,有超脫世俗的志向。
王羲之對謝安說:“夏禹勤于政事,手腳都長了繭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飯,覺得時間都不夠使?,F(xiàn)在國家處于危難之中,人人應該為國效力;而清談廢弛政務,虛文妨礙正事,恐怕不是現(xiàn)在所應該提倡的?!?/p>
謝安回答道:“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過歷經兩代就亡了,難道是清談造成的禍患嗎?” 言語第二之七十一、詠雪之才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p>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謝太傅(安)在一個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給晚輩們探討文章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起來,太傅欣然說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哥哥的兒子胡兒(謝胡)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太傅高興得大笑。這個女子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言語第二之七十二、兩可之間 (原文)王中郎令伏玄度、習鑿齒論青楚人物,臨成,以示韓康伯,康伯都無言。王曰:“何故不言?”韓曰:“無可無不可?!?/p>
(譯)王中郎(王坦之)讓伏玄度(伏滔)、習鑿齒評論青州和荊州的人物,寫完以后,王中郎拿給韓康伯看,韓康伯一言不發(fā)。王中郎說:“怎么不說話?”韓回答:“無可無不可?!?/p>
言語第二之七十三、清風朗月 (原文)劉尹云:“清風朗月,輒思玄度。” (譯)劉尹(劉真長):“清風朗月的時候,我就想起了許玄度” 言語第二之七十四、凌云之意 (原文)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雖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譯)荀中郎(荀羨)在京口,登上北固山眺望東海,說道:“雖然沒看到海上三山,就已經令人有了身處云霄、登上仙境的歡樂。
如果秦始皇、漢武帝在這里,一定會撩起衣襟,涉水渡海,尋找仙人去了?!?言語第二之七十五、圣賢在邇 (原文)謝公云:“賢圣去人,其間亦邇。”
子侄未之許,公嘆曰:“若郗超聞此語,必不至河漢?!?(譯)謝公(謝安)說:“圣賢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是很近的?!?/p>
晚輩們不贊成他的觀點。謝公說:“如果郗超聽了我的這番話,他不會覺得不著邊際。”
言語第二之言語五十、圣人難慕 (原文)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答曰:“字齊由?!?/p>
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齊莊何字,答曰:“字齊莊?!?/p>
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惫唬骸昂尾荒街倌岫角f周?”對曰:“圣人生知,故難企慕?!?/p>
庾公大喜小兒對。(譯)孫齊由(孫潛)、孫齊莊(孫放)兄弟二人,小時侯去拜訪庾公(庾亮)。
庾公問齊由字什么,齊由回答:“字齊由?!扁坠f:“和誰看齊呢?”齊由回答:“和許由看齊?!?/p>
又問齊莊字什么,齊莊回答:“字齊莊。”庾公說:“和誰看齊呢?”齊莊回答:“和莊周看齊?!?/p>
庾公問:“為什么不向仲尼看齊,卻向莊周看齊呢?”齊莊回答:“圣人生而知之,所以我很難企及?!扁坠珜R莊的回答非常喜歡。
言語第二之五十一、忘情不泣 (原文)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惠,和并知之,而常謂顧勝。親重偏至,張頗不懨。
于時張年九歲,顧年七歲,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
玄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泣?!狈笤唬骸安蝗?。
當由忘情故不泣,不忘情故泣?!?(譯)張玄之、顧敷是顧和的孫子和外孫,小時侯都很聰明。
顧和很看重他們,但認為顧敷更聰明一些。顧和的偏愛讓張玄之很不滿意。
當時張玄之九歲,顧敷七歲,一次顧和與他倆一起去寺里,看到了佛涅槃的塑像,弟子們有哭的,有不哭的。顧和拿這件事問兩個孫子。
張玄之說:“受到佛的愛護所以哭,沒有受到佛的愛護所以不哭?!鳖櫡笳f:“不對。
或許是忘情的不哭,不能忘情的就哭了?!?言語第二之五十二、貪。
肥城縣知事李傳煦的詩作與對聯(lián) 李傳煦,肥城縣 (今肥城市 )西付村人,清末秀才,曾任民國縣政府縣長多年。
他自幼聰明好學,20歲考取秀才,纂修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肥城縣鄉(xiāng)土志》。先后任歷城、新泰、樂亭、廣饒、清平、曹縣、單縣、東昌(聊城)、館陶、臨清、樂陵、歷城、章丘等縣的知事(縣長)。
63歲卸任于章丘。李傳煦為政清廉,辦事公允,其任職地方的人民曾給他贈送德行碑和德行匾達數(shù)十塊,贊其政績。
他平易近人,任職期間返鄉(xiāng)時,進村前先下車馬,出村后再上車馬。他對普通民眾談吐文雅,彬彬有禮,頗受群眾頌揚。
建國之后屬開明紳士,享受國家生活補貼。1958年逝世,享年87歲。
李傳煦除德高望重、政績卓著外,還是個飽讀經書,學識淵博,寫作俱佳的出色才子。他的文章功底深厚,行文流暢,文詞古雅,言簡意賅,感染力強。
他寫的詩亦很優(yōu)美,雅俗共賞,寓意深長,耐人尋味。他寫的對聯(lián)對仗工整,言辭新穎,善于用典,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fā)。
今就其詩作和對聯(lián)予以介紹,以饗讀者。一、李傳煦創(chuàng)作的的詩歌1924年前后,李傳煦任肥城縣知事。
在肥邑西北境有一條從西南通往濟南的重要通道(南端毛鋪段在平陰境),山路及其難行,其中段有小村曰“虎豹川”,山道以虎豹名,可見其道險急矣!有民謠曰:車行虎豹川,步步打響鞭,一輞三開轍,十步九轉彎。是時有善士周茂芳見路上行人及車馬很多,行走不便,于是,他帶領肥平兩縣族人、莊鄉(xiāng)、親友及社會善士,修好這條近四十里險道以成通途。
這項工程開工至竣工,前后共用了五年的時間,有上百人自發(fā)義務修路,所用資金全為肥平兩縣善士募捐。其中縣知事李傳煦對這項工程極力支持,并委派縣教育委員兼衡魚高小校長孫孟洲(前衡魚人)在肥城縣城及全縣募化資金,源源不斷支援工程。
1929年在縣政府和兩縣人民支持下,幾十里險道變?yōu)樘雇?。工程竣工之日,義士周茂芳決定在興隆鎮(zhèn)興建八角樓八楞紀念碑一座,特讓縣知事李傳煦撰寫碑文,李欣然應諾。
幾天時間約1200字的《虎豹川修路碑記》美文躍然紙上。在文章結尾,為增加藝術感染力,他特意寫了34句七言詩歌,使文章達到高峰。
煦邑人也,樂觀厥成,故忘其荒落,撮記巔末而綴之以歌,以勵來者。歌曰 :山勢盤礴接岱宗。
險擬魚鳧與蠶叢。參差盤蹬走蛇龍。
回厓沓障凌蒼穹。天梯石棧鉤連通。
羊腸鳥道軌不容。環(huán)瞻山幄凝翠空。
俯睨溪澗起寒風。廻車叱馭判孝忠。
馬踣軸折委蒿蓬。錯疑太行移愚公。
人力豈奪造化工。憶自齊晉拘兵戎。
歷時又逾二千冬。今日疆域已大同。
不恃天險作坦墉。善士捐金召役傭,削平險阻通要沖。
薅刜替治石橫縱。萬金椎牛擊鼓咚。
千夫荷鍤集田農。疑若有神施磨礱。
巨靈效順劈華嵩。鏟鋤障礙蕺煙峰。
周道如砥可策驄。輪蹄雜還相追從。
夜行宛在月光中。朝來遠望扶桑紅。
冠蓋如云西覆東。宏規(guī)碩畫系誰功?制文刊石留芳蹤。
愧無盲左之筆鋒。天柱地紐啟鴻蒙。
惠我行旅無終窮。這首詩從內容上看,寫出了修葺前的道路難行之狀,又寫千夫修路的動人場面,又寫出道路修葺后的壯觀情景,最后歌頌修路者的高風亮節(jié)、豐功偉績及刊石留蹤以志紀念的必要性。
這種詩體為特殊的古風體,稱“柏梁體”或“柏梁臺體”,每句七言,都押平聲韻,全篇不換韻,是七言詩的先河。相傳漢武帝建筑柏梁臺,與群臣聯(lián)句賦詩,句句用韻,故將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由于這種詩體用韻過密,南北朝以后,七言詩就變成隔句用韻了。唐朝以后,古風格局越發(fā)松散,用韻排句日趨自由,一句一韻更為少見。
三國時期曹丕的燕歌行就是柏梁體一個典型例子。李傳煦的這首柏梁體古風詩,30余句,一氣呵成,如戲劇中快板、跺板,節(jié)奏緊湊,氣勢浩蕩,表達感情充沛,深具特色,是古為今用的一個光輝范例。
二、李傳煦創(chuàng)作的對聯(lián) 在興隆鎮(zhèn)保護八棱碑的八角亭上,有八根雄渾石柱,石柱上有李傳煦創(chuàng)作的四副楹聯(lián):1、山徑辟蠶叢 幾見畏途來李白;郵亭逢驛使 誰猶歧路問楊朱?2、齊晉比兵爭古道 崎嶇留戰(zhàn)跡;陵谷今夷易征輪 雜還度康莊。3、折坂驚人 畏道王陽嗟返轡;周行示我 失途管仲識隨驂。
4、牧馬到襄城 途迷七圣;石牛納蜀道 力借五丁。第一聯(lián)是講,在崎嶇的山道上開路,好像見到唐代詩仙李白寫的《蜀道難》這篇浪漫詩;在郵亭上見到驛使,誰能在岔道上見到并質問主張獨善其身的先秦哲人楊朱:按照您的思想,能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天下行人的奇跡嗎?第二聯(lián)是說,在虎豹川古道上,春秋時齊晉兩國交兵,曾經為爭此道留下了爭戰(zhàn)的痕跡;當今已在陵谷間為行人、車馬方便,開辟出一條有利天下行人的康莊大道。
第三聯(lián)意思是山坡的曲折險道,心學家王陽明來此也無可奈何知難而退;今天周茂芳的修路義舉,能使足智多謀的齊國丞相管仲迷路至此亦順其自然暢通而過。第四聯(lián)亦是用典,上聯(lián)語出《莊子》“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途”,以喻虎豹川道路之艱險;下聯(lián)是借用“五丁開道”的成語,秦國欲占領蜀國,但蜀道難,于是騙蜀主:路上有五頭拉金子的金牛。
蜀主愛財,派五名大力士開鑿山路,使秦順利進軍伐蜀。李傳煦善于用典,每副對。
未央宮 中國西漢宮殿 。
趙飛燕住過的地方。 位于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
位于當初漢都長安城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
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惠帝即位后,開始成為主要宮殿。 長安是中國漢朝的都城,它是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增擴而成。
北墻依渭水而建,南墻也依宮墻變化。城內的主要建筑是宮殿,其中長樂宮和未央宮最為著名。
漢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傮w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筑有圍墻。
東西兩墻各長2150米,南北兩墻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占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jù)史料記載,未央宮建于長樂宮修復后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后興建,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jiān)造。
自未央宮建成之后,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在后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整個宮殿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現(xiàn)在漢未央宮的遺址仍存有當時高大的夯土臺基。
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臺、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最高處約15米,據(jù)說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據(jù)歷史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漢長安宮殿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后,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發(fā)生在這里:張騫從這里出發(fā)開辟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愿 行出塞,和親匈奴. 未央一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
未央:未盡、未深之意?!堕L恨歌》:歸來池苑還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是唐人總愛借漢典故。 長安未央宮現(xiàn)在為中國西漢都城遺址。
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約3公里處。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長安縣,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建長樂宮,七年建未央宮,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
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修筑城墻。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會的地方。
該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四面筑圍墻。東西兩墻各長2150米,南北兩墻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占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jù)記載,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入北闕。
宮內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臺、天祿閣、石渠閣等。 據(jù)勘測,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最高處約15米,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漢亡后,北周,西魏都沿用此宮殿,直至隋末被毀.。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