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后,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jié),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于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時年五十歲。謚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后官至虎賁中郎將。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如果荀彧自盡是因為曹操給了他一個空食盒,那么可能是因為只是曹操的暗示,荀彧不得不從,就算他不從,曹操已有殺心,他也是活不了的 。
曹操送給荀彧空盒子的意思有:
1、空盒象征一口空的棺材。
曹操送荀彧這樣一個空盒子無疑就是送給了他一個空棺材。空盒是用來裝東西的,而空棺材就是用來裝死人的,這樣一來曹操所表達的意思就很是明確了,他就是想讓荀彧死,但他又自己不能親手殺了他,所以就送了個盒子讓他自行了斷。
荀彧也明白曹操的用意,他知道這個棺材里必須裝一個人,不是他就是曹操。而曹操是不可能進去的,那就只有荀彧了。
2、空盒象征過去的三十年。
當時曹操給荀彧的盒子并不是一層,而是三層,仔細一想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貓膩。當時荀彧已經(jīng)跟上曹操將近三十多年了,這就三層就代表這三十年之前的種種過去,而盒子是空的就代表這已經(jīng)都結束了,什么都沒有了。
荀彧也明白了,曹操就是想告訴他這三十年的努力,在你執(zhí)意保護漢室以及匡扶漢室的爭論中,一切都化成了空的。而這就是高告訴荀彧曹操去心已決,而他也是反對不了的。、
3、空盒象征空飯碗。
盒子就是放東西的,而曹操給荀彧的盒子正好是吃飯用的,而曹操給荀彧一個空盒就是告訴他,之前你為我做事,我給你俸祿和飯碗,但你現(xiàn)在反對我,我肯定是不會再給你一絲的俸祿,而給荀彧個空盒就是說明他在從曹操的眼中已經(jīng)沒有什么用處了,而他也是一位被曹操遺棄的謀臣。
既然荀彧沒了“飯碗”那么他的生命也可能是自己所不能把握的了。所以在他倒不如用自殺來向曹操回應。
擴展資料: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xiāng),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shù)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敬侯,后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zhàn)略方面為曹操規(guī)劃制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而獲其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zhàn)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荀彧
1、“食”代表“俸祿”,空食盒意味著漢朝的氣數(shù)已盡,世上已經(jīng)沒有漢祿可食。這對忠于漢室的荀彧來說,是個無法接受的事實。絕望的荀彧不愿改食魏祿,只好選擇自殺。
2、沒有食物的食盒,毫無用處。曹操的意思是說荀彧此時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是無用之人,活著也沒有什么意思了,也就是只能去死了。
3、食盒中沒有食物,意思是“盒中無食,君當自采(裁)”。曹操是在暗示荀彧自殺。
4、古代食盒多用木胎漆器,又稱為“櫝”,與“毒”同音。曹操不僅要求荀彧自殺,而且指定了自殺的方式是服毒。
擴展資料: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即將南征孫權之時,曹操上表請求派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大概不會想到,他這次出差,再也不會回到許都的朝廷了。
因為這是一個陰謀。荀彧剛離開許都,就被免掉擔任了十七年之久的尚書令一職,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jié),參丞相軍事,留在軍中效力。這對荀彧打擊很大,他馬上就病倒了。曹操進軍至濡須口,荀彧因病留在壽春。
《三國志·荀彧傳》載:“(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薄逗鬂h書·荀彧傳》則描述得更具體:“(荀)彧病留壽春,(曹)操饋之食,發(fā)視,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兩書記載雖有不同,但不矛盾。荀彧在此前就因為反對曹操進位魏公,與曹操關系緊張,被免職留軍之后,更是憂郁成疾,曹操送來空食盒,進一步加重了荀彧的憂慮,他無法再忍受這種精神折磨,遂飲藥服毒身亡。
其實不難看出荀彧的政治追求是輔佐東漢朝廷,延續(xù)漢祚。荀彧在反對曹操進位魏公時就自陳,他當初的打算是讓曹操“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沒有打算讓曹操篡漢自立。剛開始,在曹操勢力尚弱的時候,曹操的想法也許和荀彧是一致的。但隨著曹操勢力的增長,曹操的個人野心也在與日俱增,與荀彧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荀彧
【誤解:】
留你盒(何)用?!蘸邢笳鞴撞摹?/p>
【正解1:】
古代無“盒”字,只有“合”字。“合”中是空的,從拆字來看,就是無口,意思是:請你閉嘴。——我曹操一定上位(做魏王),你(荀彧)不要勸阻,妨礙我的大事!
【正解2:】
《后漢書·荀彧傳》:操饋之食,發(fā)視,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
古稱食祿,無食就是無祿,按《禮記》,士死曰不祿,你說荀彧該如何?所以《通鑒考異》說得很明白,這叫隱誅。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乃是當時曹營的第一大謀士。
因為其官拜尚書令,所以后世多稱其為“荀令君”。在三國演義中,荀彧是被曹操賜毒酒而死的。
而歷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嗎?其實不然,三國演義這樣描寫只是為了突出曹操的殘暴不仁,疾賢妒能。真實真正的情況是這樣的,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萬大軍征討孫權,荀彧作為謀士隨軍。
由于荀彧不適應淮南的氣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壽春,曹操繼續(xù)進軍濡須。交戰(zhàn)期間,孫權送給曹操兩盒甜酥。
曹操吃了一口,感覺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個字。并吩咐把眾將叫來,大家共同分享。
后因孫權來攻,曹操出帳去了。這時大家都來到帳中,不見曹操,只看見桌子上的食盒,誰也不明白什么意思。
主薄楊修打開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訴大家其中的奧秘。于是大家便爭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讒的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食盒,就把第二個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蓋好,放回原處。
這時曹操回到大帳,看見一個食盒已經(jīng)空了,就問左右是誰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訴他是楊修,曹操十分高興。
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個食盒送去。這時,荀彧正在壽春養(yǎng)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風寒,磕喘不止。
接到曹操饋贈的食盒,心里十分高興??僧斔蜷_食盒一看,卻是空的,心里暗想:曹公是個精細的人,絕對沒有送我空盒子的道理。
莫非是讓我自裁?(這里要回頭重提荀彧在未離開許都以前,董昭曾經(jīng)與大家共同修表:說曹公輔弼朝廷,功勛昭著。外定武功,內(nèi)修文學,又兼立言。
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大功。宜受九錫,進爵國公,方顯殊勛。
邀請荀彧聯(lián)名上表。荀彧說:“君等從前曾經(jīng)提議恢復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
曹公就曾經(jīng)勸阻說:‘能夠建立五等的是圣人呀!又不是人臣所能制定的。我哪能承受得起呢?’曹公興義兵是為了匡朝輔國,本著秉忠之誠,退守避讓之實。
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便拒絕署名。)
荀彧自思:莫非這件事情傳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對我不滿意,故而送我個空盒子,暗示讓我自裁的意思。轉念又想,曹公平時待人,寬容豁達;言談戲笑,盡無所隱。
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必有顯露。哪能一無所示便賜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更加覺得寒氣襲人。
便命侍從禁閉門窗,添炭取暖。不多時候就昏昏睡著了,從此卻再也沒有醒過來。
等到侍者進室發(fā)覺,已經(jīng)冰冷去世多時了。時人不知道真相,以為荀彧服毒自盡。
按照今天猜測,實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說白了就是煤氣中毒。后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對屬下說:“荀令君??!德行周備,名重天下。
百十年間的賢才也沒有人能夠趕得上??!君與我相處二十了余栽,所進奇謀最多。沒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我失去荀令君,既喪良師,又折益友,損傷股肱!”于是親自扶著靈柩返回許都。
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淚流不止。并追謚為敬侯。
消息傳入東吳,孫權修書給劉備,無中生有:曹公使荀彧謀害伏皇后。荀彧不從,故而自殺了。
劉備得書,嘆道:“老賊不死,禍亂不止!”后來裴松之評論說:此說既誣太祖,又毀荀公。雖是庸人,猶不至此,何以玷累賢哲哉!嗚呼!古人已逝,今者難辯,又何必多事。
第一是空盒象征棺材,曹操送他空盒子就等于送一副空棺材
第二是鏡頭著重表現(xiàn)了3層空盒,代表著過去30年的種種過往,空代表結束,文若這時也明白了,30年的努力,在興漢和保漢的爭論中,一切化成了空
第三是說曹操告訴他以前我給你俸祿,那是你為我做事。如今,你反對我。我是不會再給你俸祿了。給他一個空盒就是,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什么都不能給你了。意思是說,你已經(jīng)是位棄臣了。以后,你就不是我曹操的人了
第四是從網(wǎng)上看到的一個比較文的說法,就是-空盒(合),合而無果。我們在一起的這一輩子,只能有一個無言的結局。結局如(合),君可自選。
原因:
先前荀彧反對曹操受九錫,已經(jīng)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吳時,命令荀彧去勞軍,卻把他中途留在壽春。以荀之聰明,當可意識到自己死期將至。
據(jù)歷史記載,曹操送去的是一個食盒??吹娇帐澈校鲝@個智多星應當不難猜中曹操的意思:“要繼續(xù)食我的俸祿,就要支持我,我手下可不白養(yǎng)人。”荀彧忠于漢室,于是自殺。
因為荀彧畢竟有過大功,曹操不想直接殺他,以免別人議論,所以用猜啞謎的方法逼他自殺。
擴展資料
荀彧生平: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zhàn)略家,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xiāng),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shù)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敬侯,后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zhàn)略方面為曹操規(guī)劃制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而獲其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zhàn)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荀彧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