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nèi),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zhàn)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fā),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mào)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zhàn),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zhàn),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zhàn)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焙笕藶榱思o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jù)當?shù)孛耖g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shè)軍帳指揮作戰(zhàn)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shù)厝罕娊o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jù)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nóng)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zhàn)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nóng)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shù)亟新湫菫?,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chuàng)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nèi)獻殿內(nèi)兩側(cè)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zhàn)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公元1275年,蒙古軍南下攻克臨安,1278年帝昺(7歲)在陸秀夫等大臣擁戴下稱帝,繼續(xù)抵抗蒙古軍。
1279年,宋軍戰(zhàn)敗。宰相陸秀夫用劍先逼自己夫人和女孩跳海自殺,他的夫人和女孩跳下去了,接著便含淚,背起年僅8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
楊太后知道兒子死了,便哭道:“老婦迢迢千里而來,也為了趙家的骨肉,今天死了,老婦還能活嗎?!”接著也跟著兒子跳海自殺。船上的官員也相繼地跟著跳海自殺,頓時宋軍亂成一團,哭聲震天,悲痛欲絕,個個從船上跳下海去,共有三、四萬人。
第2日海上浮出10萬具尸體,殘骸盈海,浮尸塞流。
《世說新語》載,公元322年,晉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dǎo)及家族受牽連,為了請罪一大早王導(dǎo)帶著王氏子弟跪在宮殿門前等候皇上發(fā)落。這時周靑進宮,王導(dǎo)希望周靑能替他說些好話,便小聲對他說:“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苯Y(jié)果周靑就當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等他從宮里出來,已經(jīng)喝得暈乎乎的,王導(dǎo)和他招呼,他還是不理不睬,一邊走還一邊嘀咕:“今年殺賊子,取個斗大金印……”
后來王敦總攬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詢問王導(dǎo):“周靑也算是個人才,是不是給個官當當?”連問了幾次,王導(dǎo)因想起周靑曾在宮門口不幫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語。王敦見他這樣就眼中兇光一閃:“如果不配為官,那么應(yīng)該殺掉!”王導(dǎo)還是沉默。于是,周靑被王敦殺害。
后來,王導(dǎo)有一次在整理中書省的文件時,才發(fā)現(xiàn)周靑極力維護自己為自己辯白的奏章。又聽說了那天自己跪在宮門時,周靑一進宮就激烈地維護王家全家,只不過沒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來而已。聯(lián)想到自己卻在能救活他的時候沒有伸手相救,一股強烈的負罪感涌上心頭,他回家后對兒子們說:“我雖不殺伯仁,但是伯仁卻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負此良友呀!”這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個典故的來歷。
【原文】 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
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吾其報知氏之仇矣?!蹦俗冃彰?,為刑人,入宮涂廁,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者,則豫讓也。刃其曰:“欲為知伯報仇!”左右欲殺之。
趙襄子曰:“彼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且知伯已死,無后,而其臣至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
卒釋之。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p>
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其友謂之曰:“子之道甚難而無功,謂子有志,則然矣,謂子知,則否。
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痹プ屇诵Χ鴳?yīng)之曰:“是為先知報后知,為故君賊新君,大亂君臣之義者無此矣。
凡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非從易也。且夫委質(zhì)而事人,而求弒之,是懷二心以事君也。
吾所為難,亦將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懷二心者?!?居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所當過橋下。
襄子至橋而馬驚。襄子曰:“此必豫讓也。”
使人問之,果豫讓。于是趙襄子面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知伯滅范中行氏,而子不為報仇,反委質(zhì)事知伯。
知伯已死,子獨何為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毕遄幽肃叭粐@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
子自為計,寡人不舍子?!笔贡h(huán)之。
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忠臣不愛死以成名。君前已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
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義之,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
遂伏劍而死。死之日,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
子路死時的典故叫做君子死,冠不免。
子路名字叫做仲由,初仕魯,后事衛(wèi)??鬃尤昔攪究軙r,他任季孫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衛(wèi)莊公元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為君,脅迫孔俚弒衛(wèi)出公,出公聞訊而逃。仲由在外聞訊后,即進城去見蒯聵。
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币馑际蔷蛹词古R死,也要衣冠整齊”在系好帽纓的過程中子路被人砍成肉醬。
擴展資料:
仲由為人伉直魯莽,敢于對孔子提出批評,勇于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仲由為人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于職守。
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區(qū)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張正義、為民請命、不欺幼弱的意蘊。
為此,他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子谠u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p>
可以以為這是單純評論子路的學(xué)問,同時這一評價所包括的涵義更加廣泛。它說明子路盡管經(jīng)過孔門的洗禮。
但身上的野氣始終未能脫除干凈,故孔子說他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子路(君子死,冠不免)
/view/1308188.htm
丙吉漢代魯國人,字少卿,封博陽侯。丙吉當宰相時,一天外出,逢到路上群眾斗毆,死傷在路上。做為宰相的丙吉卻一點也不過問。他的隨從人員就責怪他。丙吉又繼續(xù)前進,看到有人趕一頭牛,這只牛張開嘴吐舌頭氣喘喘的。丙吉趕忙停車,命令騎吏前往詢問:這頭牛走了幾里路?隨從人員就說:「丞相,人死了,你視而不見,牛只是喘氣,你卻注意,你真是顛倒了關(guān)心的對象吧!」也有人用這兩件事來譏笑丙吉。丙吉的回答:「人民相互打斗殺傷,這是首都長安或者地方長官應(yīng)該作的職責,如何禁止、防備、捉拿壞人,年度終了,作丞相的考核他們的成績,奏請皇帝加以賞罰。宰相不必親自處理這種小事,所以不應(yīng)當急於在道路上處理。當春天的時候,太陽并不強烈,我恐怕牛只走了一段小路,就因為太熱而氣喘了。這是不是氣候冷熱異常,對牛的傷害呢?作為宰相,他的職責是治理全國性的大政,氣候是不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關(guān)系到全國人民的生活。所以我當然要過問?!闺S從聽了,知道丙吉是一位識大體的人物,終於認同丙吉的行為。
主要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為政思想中各有分工各轄其職的思想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