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洗耳:
上古時侯,堯帝聽周圍的人說許由是一個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讓許由來接替自己的帝位。堯派使者來到了許由隱居的箕山,請他出來,沒想到,許由卻說:“我才不會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許由覺得使者的話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馬上跑到山下潁水邊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邊,給牛飲水,見到許由便問:“你在干什么呢?”許由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說:“因為聽到了不干凈的話,所以我必須把我的耳朵洗干凈!”巢父向許由撇了撇嘴,說:“都是你在外面老愛顯示自己,那么招搖!現(xiàn)在麻煩來了吧,你還洗耳朵干什么?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別洗了,別弄臟了我家牛的嘴!”說完,看都不看許由一眼,牽著牛就走了。
巢父:傳說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今屬山東?。?,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為巢父葬處,在今聊城市東昌府區(qū)許營村西北二里許。聊城縣治曾移此。其墓旁傳為當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另說巢父隱居地在太行山南麓一帶的遼城(河北涉縣遼城鄉(xiāng))放牧,該鄉(xiāng)至今還有污犢村、污犢腦等地名,與遼城鄉(xiāng)接壤的山西黎城縣境內(nèi)有洗耳河村,這都與巢父“飲犢上流”的典故相印證。同屬太行山區(qū)的行唐縣境內(nèi)有許由村。據(jù)考,這些地名都在千年以上。持此說者還認為,巢父出生陽城(今山西洪洞),距離太行山一帶較近,洪洞-黎城-涉縣一線山脈地勢相連,而山東聊城是平原地帶,所以,相比之下“高岸深谷”的太行山區(qū)作為隱居地更為合理(巢父曾反問許由:“子若處高岸深谷,誰能見之?”)【解釋】巢父 和 許由 的并稱。相傳皆為 堯 時隱士, 堯 讓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參見“巢父”、“許由”。
淡泊名利。
上古有位賢人叫許由,他品格端方,淡泊名利,贏得了帝堯的尊重,不僅多次向他請教處世為君之道,甚至想要把首領(lǐng)之位禪讓給他。許由不但不接受,而且逃到潁水之濱的箕山腳下隱居。
后來,堯又想委任他做九州長,結(jié)果不等傳達的人說完,許由就忙不迭地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表示不愿意讓這種世俗的聲音玷污了自己的清聽。 此時,他的隱士朋友巢父正好牽牛經(jīng)過,聞聽此事后,語帶譏誚地說:“你如果一直居于深山,不與世人交往,又有誰會來打擾你呢?現(xiàn)在你這樣做,只是故作清高,沽名釣譽罷了,我還怕這水被你污染,牛喝了會害病呢!”說完便牽著牛到上游飲水去了。
擴展資料: 許由洗耳流傳: 許由洗耳的故事能夠被后世傳誦,關(guān)鍵在于它反映了文人對政治的復(fù)雜情感——既希望得到權(quán)力的眷顧,又不愿意放棄獨立的人格。 同時,還表明了一種姿態(tài),即使是被儒家看作黃金時代的堯舜治世,也不能羈絆文人高潔的心靈,更遑論其他時代了。
因此,“許由洗耳”為各種藝術(shù)作品廣泛引用,雖然表現(xiàn)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著重以“洗耳”表明文人的高潔和自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許由洗耳。
許由 中文名稱: 許由 性別: 男 生平簡介 堯舜時代的賢人。
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lǐng)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后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他從而也成為許姓的始祖。 據(jù)說帝堯曾多次向他請教,后來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
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愿意與世俗社會交往。帝堯派人找到了他,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意聽這種話。
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jié)操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贊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p>
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唐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四處尋訪賢人,發(fā)現(xiàn)了許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
許由說:“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猶代之,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
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便連夜私奔岐山隱居。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一日他沿山放牧,來到岐山西北部的山腳下,見這里山清水秀,草豐樹茂,土質(zhì)肥沃,有一農(nóng)夫正在耕地,便高興地說:“此乃牛壯田肥之地也。”
農(nóng)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稱這里為牛田村,后來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今天上牛田、下牛田、中牛田三個自然村。許由洞對面有座陡峭的山頭,山上花草茂盛,樹木蔥籠。
站立山頭西望尼山逶迤起伏,綿延數(shù)百里。近望群峰巍峨峻峭,蒼翠欲滴,煞是迷人。
許由早晚常到這里觀賞山光嵐氣,贊揚錦繡河山。因為他經(jīng)常在這里逛來逛去,人們便稱這里為逛山頭。
歷經(jīng)不斷演化,便成了今天的光山頭。后來,唐堯聽說許由隱居岐山,又派人來請他做九州長官。
來人傳達唐堯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勸他立即上任。許由認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決定不去就任,便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聽,這條河就是現(xiàn)在清澈明麗、水質(zhì)甘洌的洗耳河。
巢父,上古傳說中的人物,是一位有德之士。
帝堯十分敬重他的才德,就想把帝位禪讓于他。巢父不愿做官,就悄悄地跑到潁河岸邊,在一棵大樹上筑巢而居,巢父的名字也因此而得。
一天,他牽著牛犢在河邊飲水,看到許由在河邊用力洗自己的耳朵,他問清個中緣由之后,怕玷污了自己牛犢的的嘴巴,就牽著牛犢到上游的小溪去飲水,后人將這條小溪稱為“犢水”,就是今日禹州境內(nèi)源于具茨山脈的潁水支流——犢水河。犢水所流經(jīng)的溝壑叫“犢水溝”,溝的西岸有一石穴,相傳為巢父牧耕臨時休息之地,這就是“巢父洞”。
洞的下面有一個丈許深的潭,潭水清澈見底。對面岸上自東向西有一長約數(shù)丈的青石平臺,覆蓋于潭上。
這個青石平臺叫做“琴床”,相傳為巢父彈琴之地。巢父洞的西南約200米處有一土嶺,傳說為巢父牧犢的地方,后人稱之為“牧嶺”。
巢父洞的右上方原先有瓦屋數(shù)間,四周廣植花草樹木,名為“犢水園”,為清代建筑,現(xiàn)已不存。巢父洞內(nèi)現(xiàn)在較為寬敞,能容納數(shù)人駐足。
據(jù)舊縣志記載: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禹州人周德滋,為弘揚巢父的高風亮節(jié),將原先僅容一人的洞穴,加以深鑿?fù)貙?,并在洞?nèi)的后壁處砌一石桌,石桌上立有石碑一塊,石碑上刻有“陶唐巢父”四個字。洞門用青磚砌成,門額上有一青石匾,石匾上有“巢父洞”三個大字。
洞外的崖上松柏挺拔,蒼翠欲滴。春夏之際,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令人流連忘返。
。
低調(diào)做人,不要到處顯示才能。
的意思 晉皇甫謐《高士傳》中記載:帝堯請許由代他治理天下,許由不接受。帝堯又派人去請,讓許由幫他治國,擔任九州牧。
然而,許由還是不干。不干也罷,居然認為帝堯和大臣的那些話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出山洞,來到穎水河邊清洗自己的耳朵。
許由到河邊來洗耳朵,正碰見巢父牽著牛犢飲水。巢父問他干啥?他便將帝堯要自己當大王、當九州牧的苦訴說了一番。
或許,他這樣訴說是想得到巢父的同情,最好能寬慰他幾句。哪料,巢父聽了,不僅沒有同情他,還不屑地說:“假如你一直住在深山高崖,誰能看見你?帝堯肯定也找不到你。
你到處游蕩,換取名聲,現(xiàn)在卻來洗耳朵,別故作清高了!”他數(shù)道過許由,牽了?;仡^就走。許由納悶,問他,怎么不讓牛喝水了?巢父頭也不回地說:“不飲了,我真怕你洗過耳朵的水臟了我這牛犢的嘴!”說著,巢父牽著牛犢去上游飲水了。
巢父認為帝堯請許由代他治理天下的原因是許由到處顯露自己的才華、讓自己出了名,所以堯知道并賞識了他,因此他要許由“隱汝形,藏汝光”,就是要他低調(diào)做人,不要到處顯示才能。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