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jīng)典二:不可說。 經(jīng)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jīng)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jīng)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jīng)典六:前生500次的
經(jīng)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jīng)典二:不可說。 經(jīng)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jīng)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jīng)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jīng)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jīng)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jīng)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jīng)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jīng)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生長藥從前有一個國王,他又昏庸又暴虐。
有一次,王后生了一個女兒。國王見這個女孩這么小,就把醫(yī)生叫了過來,命令道:“去給我找藥來,讓我的女兒吃了,立刻長大?!?/p>
醫(yī)生不敢拒絕國王的要求,因為那樣的話,暴虐的國王會馬上把他殺掉。這位聰明的醫(yī)生想了想,對國王說:“我知道有一種好藥,如果給陛下的女兒吃了,她就能夠立刻長大。
但現(xiàn)在倉促之間,我手里沒有這種藥,必須到遠方去尋找?!眹趼犃?,便讓醫(yī)生馬上去找藥。
醫(yī)生又說:“還有一個條件,在我找到藥之前,陛下不能見您的女兒。如果您看了女兒,這藥就不靈了。
等我找到藥給服了之后,再把她帶來給您看,您就會看到一個長大的公主了。”國王答應(yīng)了醫(yī)生的要求,讓大臣把他的女兒帶走了。
醫(yī)生便出去,到很遠的地方找藥去了。過了十二年,醫(yī)生才回來,找到國王的女兒。
這時,這位公主已經(jīng)長成—個大姑娘了。醫(yī)生隨便給她服一種藥,然后便帶上她去見國王。
國王看見女兒,十分高興,心里想:“這真是個好醫(yī)生,給我的女兒吃了藥,就叫她一下子這么大了。”于是,國王便吩咐侍從們拿來許多珍寶,賞賜給這位醫(yī)生。
眾人知道了這件事,都笑國王無知,不知道計算女兒的年齡,看見女兒長大了,還以為是藥的力量,實在是愚蠢極了。——據(jù)《百喻經(jīng)》兩隊商人有一次,世尊釋迦牟尼在法會上,給諸比丘僧講述了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往昔無量阿僧祗劫以前,有兩個各有五百個商人的商隊,在波羅奈地區(qū)籌集了金錢、食糧,準備好許多帆船,決定遠行尋寶。他們揚帆起航,乘風破浪,駛向大海深處。
商船在大海中行駛了很長時間。這一天,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座寶島出現(xiàn)在他們的眼前。
在那個島上有眾多的珍寶、美女,使他們—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這時,第一隊商隊的頭領(lǐng)看到此景,即說道:“我們舍財舍命尋寶,辛辛苦苦來到這里,這里美女、財寶無其不有,人生一世能享受這些也就足矣!我們還不如就住在這里吧!”可是,第二隊商隊的頭領(lǐng)看到此景,即冷靜地說道:“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這個寶島雖無奇不有,但一定不會長久的!”眾人聽了,正在猶豫不決之際,正好有—個天女路過此處,心中憐憫這些商人,便在空中對眾商人說:“你們在此地雖然暫時能享受一些快樂,但這一切都將不長久,再過七天,這個小島將要被大海吞沒!”這個天女說完后,即消失而去。
又有—個魔女從此經(jīng)過,她想讓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沒,即在空中對眾商人說道:“你們不要走,這個寶島怎可能會被海水吞沒呢?如失去機會,這些鉤人魂魄的美女、奇妙的珍寶,世上去哪兒再找呢?剛才那個天女是騙你們呢,你們可別相信她所說的!”她說完后,也隨即消失而去。那個商隊的頭領(lǐng)聽后,即對他的手下說道:“你們不要信那第一個天女的話,我們大家還是呆在這島上,享受五欲之樂吧!”第二個商隊的頭領(lǐng)則對他的手下說道:“你們切莫為貪享一時之樂而將性命丟掉,還是快快裝些珍寶,不要貪戀此地。
那天女的話是真實不虛的??!”果然,過了七天后,如天女所說,大海的波濤將寶島吞沒了。第二個商隊的人,由于早有準備,都呆在船上,所以安然無恙。
而那第一個商隊的人,由于只顧貪戀玩樂,都被大海吞噬了。第二商隊的頭領(lǐng)曾設(shè)法用矛鉤來救第一商隊的頭領(lǐng),但是浪大風險,沒有成功。
這時釋迦牟尼佛轉(zhuǎn)臉對長臉老舍利弗說:“你知道嗎,那第一商隊的頭領(lǐng),即是現(xiàn)在提婆達兜的前身,那第二商隊的頭領(lǐng),即是我的前身?!苯又?,釋迦牟尼佛又對眾比丘僧說道:“那時候的第一商隊的五百個商人,就是今天的提婆達兜的五百弟子;那時候的第二商隊的五百商人,即是今天的五百羅漢?。《菚r的天女即是今天的舍利弗;那時的魔女即是今天的滿月比丘啊!”——據(jù)《興起經(jīng)》上卷裝瞎的工匠在古時候,當一個工匠師傅可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們不但從小就要忍氣吞聲地跟師傅學藝,出師后還要被迫為國王服各種勞役。
為了逃避服勞役,工匠們想出各種方法。有一個老工匠師傅。
他為國王服役已經(jīng)很久了,制作了許多非常精美的工藝品,國王常常把它們作為獎品賞賜給有功的大臣。盡管老工匠操勞了一生,卻還是—貧如洗,他很想逃避國王的勞役,卻又不敢逃跑,因為那樣是會被治罪的,所以,他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行了,那就是向國王求情。
他下了很久的決心,終于鼓足了勇氣,去求見國王:“啟奏陛下?!彼麎阎懽佣叨哙锣碌卣f:“臣蒙陛下的器重,得以為陛下效力。
但臣如今年老體衰,眼睛也因長年勞累過度,瞎得幾乎看不清東西了,再也無法為陛下工作了。所以,臣想告老還鄉(xiāng),求陛下恩準?!?/p>
“你是我的老工匠了?!眹跤行┥岵坏米屗撸澳阕龅臇|西我特別喜歡,有心不讓你走吧,但你為本王工作幾十年了,也該享享清福了。
賞你一百兩銀子,回家好好安享晚年吧?!薄爸x陛下洪恩!謝陛下洪恩!”老工匠聞聽此言,喜出望外,高興得連連叩頭。
老工匠的事很快就在工匠們中間傳開了,大家都很羨慕他的福氣,紛紛議論起來:“你聽說老工匠裝瞎的事了嗎?”“聽說了,他跟國王說眼睛瞎了,其實他根本就沒瞎,比我的眼睛還好使呢。
每一尊佛出世都有這么八種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宮 3、棄位出家 4、苦行學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覺(即成佛)7、講經(jīng)說法,開導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 8、示現(xiàn)滅度,入涅槃 這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故事,當然,包括下一尊彌勒佛。
而每個佛的故事都有差異,這里略舉一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個兒子與一個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曾經(jīng)以一只拐杖讓七個兒子、七個媳婦了解到什么是孝道。
一天佛陀出去托缽時,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邁的婆羅門教徒,他的背已經(jīng)駝了,拄著一根拐杖還捧著一個碗,走起路來很吃力。乞丐,要飯的,福薄到?jīng)]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彎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撐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憐憫在心,加緊腳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為什么還要出來托缽,還要出來討飯,難道沒有孩子照顧你嗎?老人回答:有,我有七個兒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們有妻子要照顧,有孩子要養(yǎng)育,所以無法容納我,把我趕出來。
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話。我們通過這段話,我們看到問題在外,不在內(nèi),孩子娶妻生子了,無法容納我,所以才把我給轟出來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老人家不知道這個道理,還是在埋怨他的兒子、埋怨他的媳婦,因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們不養(yǎng)我,沒有反弓自省,沒有改正自己過錯的認識。說著他抬頭一看,認出是佛陀,趕緊跪下說: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兒子?你看還是要教育別人,還是要求佛陀幫助他,看來這個老人家是一點道理都不懂。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六祖惠能大師說 的,他不知道向內(nèi)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說,道理要用心聽,它翻譯成普通話了,可能就是諦聽。
他說道理要用心聽,才能啟發(fā)他的良心。老人說:那要啟發(fā)我的兒子,教育他們就難了。
你看他還是認為要教育兒子,要啟發(fā)別人。因為現(xiàn)在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兒,沒有多余的時間聽道理。
你看還是想要教育別人,找別人的問題。佛陀說: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問:我要如何用心?佛說: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記得將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時用心走穩(wěn)。咱們說這是什么?止,止住妄念,止在哪里?止在拐杖上;完了,觀。
你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其實佛陀很婉轉(zhuǎn)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就是不會感恩,換句話說,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會當乞丐。
你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因為它幫助你走路,這是第一條,你要看到,你要知恩。第二件事,怎么觀察這個拐杖,若有惡狗跑來,你可以用拐杖趕走它,第二個作用。
佛陀啟發(fā)他,你手里這個拐棍,第一幫你走路,第二有惡狗來,它可以把惡狗趕走,保護自己。涉水時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淺,以測安全,你看第三個作用。
過河的時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淺,來保證安全。它助你走出一條平坦的路,不會踢到石頭而跌倒,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你的意念言語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兒子。怪不怪,迷信嗎?我怎么感恩這根拐杖,我的兒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議. 這個故事為什么佛選了一個乞丐而講出來?它說明一個道理,貧賤福薄到像乞丐這樣的人,都有要感恩的東西,更何況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
乞丐,社會的最底層,而且是老婆羅門,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靠要飯度日,就這種人都有要感恩的對象。換句話說,你之所以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當乞丐,就是因為你不會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給你,也不可能把好的命運給你,只能把教育給你、把方法給你,你自己要照著修,福就來了,就能感化你的兒子。老人心想,這的確是真的,這個時候我還能靠誰?你看啟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這根拐杖而已,這根拐杖給我的幫助最大,我應(yīng)該感恩。你看,找到感恩的對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從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說的話,聽話、老實、真干!拳拳服膺,一絲不茍,堅決落實,不再抱怨兒子娶妻生子,沒有心照顧我,所以把我轟出來了。
用那個時間,不干這個,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煩和責任,而一心一意的感恩,每一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你要在今天咱們說不是傻子嗎?原來是叫花子,今天變成瘋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時他脫口而出,邊走路邊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幫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讓我探測水的深淺,感恩拐杖保護我的身體轟走惡狗。你看這三件事,做這樣的觀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兒子的這種怨氣。
他不斷不斷的感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個兒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兒女是他們的最愛。
有一天他們聽人說,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夠賜福給世人,若求佛賜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報。真的嗎?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給你,他告訴你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們看看這七個兒子是怎么轉(zhuǎn)變的?這七個兄弟就相邀一起去求佛賜福,自私自利,到這個時候,想要福,誰不想要福,誰不想過好日子?人生一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們一塊去,找。
以下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
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jié)了張網(wǎng),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輕易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蛛蛛。
佛主停下來,問這只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么真知拙見。怎么樣?”蜘蛛遇見佛主很是高興,連忙答應(yīng)了。
佛主問到:“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你可還好,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p>
佛主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wǎng)上。
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
突然, 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難過。
這時佛主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狈鹬髡f:“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jīng)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后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
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主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
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于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wǎng)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p>
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的感覺? 幾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
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空霹靂,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靈魂就將出殼,生命危在旦夕。
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后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鐘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yīng)。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p>
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主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里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后也是風將它帶走的。
甘鹿是屬于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
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xiàn)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主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深深的抱著…… 故事結(jié)束了,你能領(lǐng)會蛛兒最后一刻的所說的話嗎?“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xiàn)在能把握的幸福。”
熱心網(wǎng)友 佛教故事『 佛論愛情 』— 十方佛教網(wǎng)石頭問: 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你自己的心底.這些年來,能讓你愛得死去活來,能讓你感覺得到生活充實,能讓你挺起胸不斷往前走,是你愛的人呢?還是愛你的人呢? 石頭也笑了: 可是朋友們都勸我找個愛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說: 真要是那樣的話,你的一生就將從此注定碌碌無為!你是習慣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不斷去完善自己的。
你不再去追逐一個自己愛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腳步也就停滯下來了 石頭搶過了佛的話: 那我要是追到了我愛的人呢?會不會就。 佛說: 因為她是你最愛的人,讓她活得幸福和快樂被你視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還會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樂而不斷努力。
幸福和快樂是沒有極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將沒有極限,絕不會停止。 石頭說: 那我活的豈不是很辛苦? 佛說: 這么多年了,你覺得自己辛苦嗎? 石頭搖了搖頭,又笑了。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
諸大梵王。釋提桓因。
毗沙門王。大持國王。
無量天眾俱。海龍王。
夜叉王。阿修羅王。
無量神眾俱。阿阇世王。
波斯耨王。宰官波羅門。
無量人眾俱。達多地獄。
焰口餓鬼。金色師子。
六牙象王。無量非人俱。
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從多寶佛入塔下。
大眾圍繞。飛行東方百千里程。
有一國土。名大七寶震旦。
其國中央。有一高山。
名五寶臺。文殊師利。
常在說法。至于此山。
告大眾言。昔于此國。
觀世音菩薩。化作三禪初梵王。
化人間故。沒梵宮殿。
下生王宮。大德龍身。
說示天理五行氣變作吉兇法。地沒還天。
作春天主。觀世音菩薩。
化作初禪二大梵王?;碎g故。
沒天宮殿。下生王宮火德牛頭。
說示地利百藥醫(yī)毒助人間氣。地沒還天。
作夏天主。觀世音菩薩。
化作帝釋?;碎g故。
沒天宮。下生王宮。
土德人質(zhì)。說示人倫心法大道身法五倫。
地沒還天。作土用主。
是三王者成強三才。說人性德。
依俗說法。示第一義。
皆是觀音大悲應(yīng)化故。此國觀音有緣。
末法世中。我法流布。
余佛緣滅。唯存觀音。
化益永世。說是語已。
三王出現(xiàn)。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說如是。
爾時世尊。從座而起。
為三王及大眾等。亦行東方萬里海上。
海中有國。名大日發(fā)。
東西南北。海中有國。
是眷屬國。世尊至于此國海邊。
告大眾言。往昔劫初。
觀世音菩薩。化作色界第十梵王。
告初梵王。汝下空中。
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
觀世音菩薩?;蹊笸酢?/p>
奉其四禪大梵王。敕王及妃。
供下下空中。次第造天下。
造大地。最后造斯國。
及眷屬海中國山河草木。有一天女。
名妙辨財。是亦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以女像。
作大福田。來為王女。
即成日輪及月光輪。主四天下。
眷屬無量。住此國中。
或主或伴。是故其國觀音有緣。
末法世中。我法流布。
余佛緣滅。唯存觀音。
化益永世。說是語已。
天女出現(xiàn)。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說如是。
爾時世尊。從座而起。
為天女及諸大眾等。亦行東方。
于其海中。有諸國土。
此國眾生。質(zhì)近畜生。
雖我正法漸漸流布。難有悟入。
但作結(jié)緣。為成佛緣。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
還至本處靈鷲山頂。敷座而坐。
告諸大眾。我不久當般涅盤。
諸大眾意有欲問法。自恣為問。
時諸大眾。默然而坐。
一切無聲。爾時世尊。
非現(xiàn)神而示妙相。成就妙大方廣佛心真如蓮華。
成就五百□□劫前受用法身。成就佛佛能盡究竟諸法實相。
成就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一實及多寶佛。成法妙法蓮華證明真如大愿。
成就過去無量劫前入滅不滅。成就寶塔。
是法界塔。常寂光土。
成就分座。是即理智自他法身。
如是成就二躬世尊牟尼如來。面座靈鷲華藏世界。
多寶如來。已還寶成就寂光世界二土融通。
成就一土。是即開見凡夫心中。
元有佛心。凡夫成佛。
至大妙法。是即欲以此妙法藏。
而付后師摩訶迦葉。所由相也。
爾時世尊不起法華妙道法座。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