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公祭鱷魚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們叫它做“惡溪”。
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后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后患無窮,便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到城北江邊設(shè)壇祭鱷。
韓愈在渡口旁邊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嚴(yán)厲地宣布道:“鱷魚!鱷魚!韓某到這里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
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天之內(nèi),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yán)處!” 從此,江里再也沒有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現(xiàn)在,人們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做“韓埔”,渡口叫“韓渡”,又叫“鱷渡”,還把大江叫做“韓江”,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韓文公設(shè)水布 古時候,韓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時跳下江,霎時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常常得肚痛病和風(fēng)濕病。
于是他們做工時便索性光著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裸體,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來,放排工只好照舊又穿上衣服。 韓愈來到潮州后,這件事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邊實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著一身濕衣服,不鬧出病來才怪呢! 回衙后,韓愈便作了個決定,叫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時,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扎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后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nóng)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韓愈與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長得十分兇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更是使人害怕。韓愈本來就是因為勸皇帝不要為迎接釋迦牟尼的骨頭過分勞民傷財,才被貶到潮州來的,早已對和尚沒有好感了,一見這副“惡相”,更是討厭,他想這決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長牙。
韓愈回到衙里,才下轎,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剛才有個和尚要送給老爺?shù)?。韓愈打開一看,里面非金非銀,是一對長牙,正好和那和尚的兩只長牙一模一樣。
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并沒說出來,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 見面交談后,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聲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xué)問很深的人。
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這以后,兩人終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為紀(jì)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韓愈(768~824) 字退之,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
“郡”是行政區(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nèi)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
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并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diào)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杰作,亦為后世文人學(xué)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凈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后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歷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峰,“韓愈開云”千百年來在南岳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云”為題歌詠不絕。
觀音八十五簽、中簽申宮:【韓文公遇雪】云開霧罩山前路,萬物圓中月再圓;若得詩書沉夢醒,貴人指引步天臺。 觀音解簽:
本簽是暮春百花盛開之時。凡百事求謀俱吉者也。沉滯已久之命運。於今逐漸入佳境。珍惜此時。把握本刻。立即動之。汝之運圖將為爾辟坦途。亦即是萬寶園中可再團。易言之。老者還來暮春風(fēng)和欲求名利早晚遇財。
詩意:此卦春盡花開之象。凡事主后改變也。(暗本作開。有作深。萬圓有作春殘花盡又再開。天臺指天宮或指天臺山。)
解曰:老者用求。春殘再開。欲求名利。晚遇橫財。
故事:韓愈。字退之。昌黎人。唐德宗貞元八年進士。諡文公。因諫迎佛骨。獨怒天子。貶至潮州刺史。途經(jīng)藍關(guān)。大雪封山。韓嘆皇上不殺我?;侍焱鑫乙印J虑捌渲俄n湘子曾曰: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此時韓文公才悟其意。后韓愈棄官。財產(chǎn)盡捐地方。入山修道成仙。 從簽文上看似有苦盡甘來之象;但從故事典故來理解似乎有點禍不單行;到底是吉是兇呢?暈乎。。。。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
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3歲喪父,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
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jié)度推官,其后任監(jiān)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
后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nèi),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fēng),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lǐng)導(dǎo)了中唐古文運動。
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
韓愈的議論文內(nèi)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xué)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zhàn)斗性強。他的碑志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chuàng)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xué),如《柳子厚墓志銘》等。
《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fā)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xué)性的實用性的文體?!洞鸫蘖⒅畷返葧鴨ⅲ蛉岁愒~,情真意切。
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書》)。深于立意,巧于構(gòu)思,語言精練,富有創(chuàng)造性。
其詩亦別開生面,勇于創(chuàng)新,工于長篇古風(fēng),采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diào),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fēng)格,開創(chuàng)了李、杜之后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fēng)。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
七律《左遷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險怪,強調(diào)“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
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
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lián)《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韓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過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歲而孤”,由其兄韓會撫養(yǎng)。
韓愈在《與鳳翔邢尚書書》中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可能與韓會的撫育有關(guān)。父輩能文者有韓云卿,李白稱他“文章蓋世”。
韓愈也說:“愈叔父當(dāng)大歷世,文辭獨行中朝。”由此看來,韓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與兄又都以文章名世,這樣的門第對于他后來的趨向有一定的影響。
韓愈時,家道已中落,而且韓會早死,韓愈隨寡嫂顛沛流離,《祭鄭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表n愈二十歲時,赴京師求官,又曾“窮不自存”。
韓愈初到長安謀考進士,在《答崔立之書》中說:“仆始年十六時,未知人事,讀圣人之書,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家貧,衣食不足,謀于所親,然后知仕之不唯為人耳。
乃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仆誠樂之,就求其術(shù)?!?/p>
但此后舉進士,三次落第,終于寄食于人。 直到貞元八年(792),韓愈二十五歲,始中進士。
這次考試,由陸贄主考,梁肅、王礎(chǔ)為佐,號稱得人?!八c及第者,皆赫然有聲”。
除韓愈外,還有李觀、李絳、崔群、歐陽詹、王涯、馮宿等,“皆天下之選”。韓愈此后又應(yīng)吏部博學(xué)鴻詞科考試,但前后三年,終于落選。
此后,韓愈便上書宰輔,以求聞達。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內(nèi)三次上書,竟無消息。
于是離開京師,到地方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貞元十八年(802),韓愈才得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
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jiān)察御史。 韓愈以書生而得官,立即上書言事,卻不料《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一奏,即得罪“專政者”,貶為連州陽山令。
十年謀官,兩月即貶。當(dāng)“永貞革新”的期間,韓愈正在貶所。
永貞元年(805)八月,憲宗即位,韓愈遇赦,移官江陵,為法曹參軍。元和元年(806),奉詔回長安,充國子博士。
因避謗毀,求為分司東都,移官洛陽。又因“日與宦者為敵”,降職河南縣令。
韓愈這幾年的貶官生涯,對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上зH官不久,又回長安。
元和六年(811),遷為尚書職方員外郎,坐論柳澗,調(diào)為國子博士。元和八年,遷比部郎中,史館修撰。
元和十二年,因附議裴度用兵淮西,被任為行軍司馬,功成之后,遷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當(dāng)憲宗妄圖福田,迎接佛骨之時,他又上書直諫。
《論佛骨表》一疏,引起憲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貶潮陽。
一到貶所,他立即上表請罪,長慶元年(821)又返長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轉(zhuǎn)吏部侍郎、京兆尹。
韓愈二十年間,兩次貶官,都由極諫,說明其人確有正直的品質(zhì)。但貶官不久而又升官,則是他的不幸。
如果長期被貶,成就可能更。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