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1、楊式太極拳(永年縣) 2、磁州窯燒制技藝(峰峰礦區(qū)) 3、女媧祭典(涉縣) 4、河北鼓吹樂(永年縣) 5、武安平調(diào)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戲(邯鄲市) 7、儺戲(武安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曲周龍燈、豫劇桑派藝術、雞澤梨花大鼓、永年武式太極拳、永年抬花桌。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魏縣四股弦戲、肥鄉(xiāng)四股弦、館陶四股弦;高開區(qū)東填池賽戲、武安東通樂賽戲、涉縣賽戲、永年西調(diào)、大名草編、邯山區(qū)彩布擰臺、魏縣傳統(tǒng)棉紡織技藝、肥鄉(xiāng)縣傳統(tǒng)棉紡織技藝、峰峰礦區(qū)葦子燈陣。 AAAA級的旅游區(qū) 涉縣媧皇宮,叢臺區(qū)叢臺公園、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武安朝陽溝、涉縣太行五指山旅游區(qū)。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磁山文化遺址、趙邯鄲故城、戰(zhàn)國趙王陵墓群、鄴城遺址、磁縣北朝墓群、媧皇宮及石刻、129師司令部舊址、磁州窯遺址、響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遺址、永年弘濟橋、永年城、磁縣講武城遺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禮記碑、峰峰玉皇閣、涉縣成湯廟山門及戲樓、武安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軍區(qū)舊址。 邯鄲所有景點 媧皇宮、129師司令部舊址、太行五指山、響堂山石窟、黃梁夢呂仙祠、永年廣府古城、武靈叢臺、趙王城、學步橋、天子冢、大乘玉佛寺、九峰山森林公園、朝陽溝、京娘湖、鄴城三臺、弘濟橋、回車巷、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武華山、長壽村、舍利塔、玉皇閣、趙王陵、趙苑旅游區(qū)、朱山石刻、禪果寺、磁山文化遺址、龍湖公園、滏陽公園、黑龍洞風月關、蘭陵王墓、圣井崗、古武當山、東山文化公園、邯鄲博物館、古石龍景區(qū)、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qū)舊址。
武松公園
武松公園落成于清河縣中心區(qū),始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積166畝。其鑒古照今的雄渾風格和空靈悠遠的景色意韻,構成了京九線上一道嶄新的風景,使經(jīng)濟繁榮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濃郁的文化氣息。規(guī)模龐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園林式風格布局,滲透著大量的歷史知識,逼真地再現(xiàn)了一些文化古跡和傳說故事。
快活林公園
快活林
清河縣快活林旅游區(qū)位于縣城西部王什莊,邢清公路沿線,占地面積九千余畝,距京九鐵路清河城站三公里,區(qū)內(nèi)景點建設以《水滸》、《清河縣志》及民間有關本縣英雄武松的傳說為依據(jù),集《威震景陽崗》、《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平憤除井霸》、《大鬧飛支浦》、《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現(xiàn)古林風貌。
新世紀廣場
新世紀廣場位于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qū)中心位置,占地面積330畝,由清華大學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規(guī)劃設計。整個廣場自南向北分為三個區(qū),自2002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已投資2700萬元建成了廣場Ⅰ區(qū)、Ⅱ區(qū)和Ⅲ區(qū)。
清河湖公園
清河湖公園位于城北2公里處,整個園區(qū)植花木10萬株,內(nèi)有23畝水泊人工湖,湖內(nèi)共有景點30余處,亭、臺、樓、榭、橋、廊、林、苑均按高規(guī)格構筑。
漢王古墓
在辛集鄉(xiāng)冢子村西30米處有一座大圓形土丘,故名冢子。冢子周圍原有8座小冢子,并稱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毀壞。根據(jù)已被毀壞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斷定,此冢子為漢代墓。198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又名:武大郎墓)位于縣城東部2公里處。武公名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縣孔宋莊(現(xiàn)名武家那村)定居.
老城墻
老城墻位于清河縣政府西2.5公里處,即古貝州城東南角內(nèi),建于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此城池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750米,呈橢圓形。城墻的里外兩面都是用七層砌,中間用土夯筑,上百用1尺厚的灰渣封頂,高3丈,寬2丈,有東、西、南三門、無北門。城內(nèi)舊衙、廟、城隍廟、戲樓等,金磚琉璃瓦,雕梁畫柱的古建筑物,建筑藝術較高。1982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皇帝身份葬在洛陽的以下東周王陵 東周建都洛陽,歷二十五代國王均葬于洛陽。但因年代已久。墓主多難確認,據(jù)現(xiàn)有史料及考古,大致分為周山、王城、金村
三個陵區(qū),其中周山陵區(qū)中的周靈王陵、周三王陵尚不確認。
蘇秦墓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合縱家,佩六國相印,曾游說六國聯(lián)合抗秦,使強秦不敢東窺函谷者達15年。今洛陽老城東
20公里,漢魏故城東南,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張?zhí)K寨,寨內(nèi)一冢為蘇秦墓。
呂不韋墓 位于今洛陽市東約20公里的偃師市南蔡莊大冢頭村東。呂不韋曾任秦國相國,參與過秦朝統(tǒng)一大業(yè)。
漢光武帝陵 即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在今孟津鐵謝村西南,北依滔滔黃河,南傍巍巍邙山,使光武帝陵呈現(xiàn)出一種虎鋸
龍盤的雄偉氣勢。現(xiàn)在的陵園坐北朝南,占地一百多畝,呈長方形,由祠廟,萬丈院、陵園三部分組成,在這塊風水寶地中有被譽為孟津縣“
八景”之一的“漢陵曉煙”(自然景觀)。
東漢三皇陵 是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炬,漢和帝劉肇陵墓。位于洛陽東象莊村正北的邙山嶺上,洛開高速公路兩側。
文帝首陽陵 位于偃師市西北十五里的首陽山南的臺地上。魏文帝,曹操之二子曹丕,字子桓,統(tǒng)一三國,滅漢建立曹魏。
魏明帝高平陵 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長子的陵墓,在偃師市寇店鄉(xiāng)一帶。
曹魏皇陵 曹魏自黃初元年至禪位于晉,凡五帝都洛四十五年帝王妃嬪,死后皆葬于洛陽。
西晉皇陵 位于今偃師市南蔡莊一帶,西晉建都洛陽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宣帝司馬懿、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共合五帝,其陵均
在洛陽一帶。
宣武帝景陵 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西院,有一雄偉壯觀的大冢,由于此冢的存在冢西的村莊便命名為“宣武村”,后改為“冢頭村”。
景陵是建國以來經(jīng)國家批準科學發(fā)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國目前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宣武帝,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
孝文帝第二子,公元499-515年在帝位,繼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死于洛陽,葬景陵。
景陵封土呈圓形,直徑110米,現(xiàn)高24米。地宮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全長56米余。墓室
平面近方形,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塊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體為長方形。景陵在宋金時代和民國年間曾遭盜掘,現(xiàn)已復原出青瓷盤口龍柄
壺、陶硯、石物帳座、殘石燈等十余件文物。由此證明,地宮內(nèi)陳設已超越了北魏陵制規(guī)定的不設明器、不置素帳和瓷瓦之物的限制,對研究
北魏時期的葬俗、陵寢制度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墓道前20米處建有總面積200平方米的宣武帝祭堂,堂內(nèi)四壁鑲嵌8幅描繪元恪生平的工筆畫
;展柜中陳列40余件景陵和北魏出土文物及復制品。
總之,景陵氣勢壯觀,結構完整,風格樸實,色調(diào)雅素,具有較高的歷史、考古、文物、建筑、科研和觀賞價值。現(xiàn)與古墓博物館合為一
處旅游點。
唐僧墓 唐僧,唐玄奘,陳姓名韋,洛陽偃師人,貞觀初隨商人往游西域十七年,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歸至京師,為中
國佛教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唐僧墓位于緱氏鎮(zhèn)唐僧寺西北約200米處,墓冢呈覆斗形,周圍遍植桂樹,生機盎然。
唐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偃師市緱氏鄉(xiāng)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巔,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稱“太子冢”。
恭陵是洛陽唐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長寬約440米。四周原有神墻護圍,其四角有角樓建筑,四面神墻中有神門
。門外土闕尚存。南神門外10米有立獅一對,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與此同,唯改為坐獅。
神道在南神門外正南,寬50米,兩側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翁仲三對、天馬一對、望柱一對,東西相排,左右相對。其中東排第一二翁仲
之間,即唐高宗李治親書之(孝敬皇帝睿德記》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較高的書法價值。
靈臺封土呈覆斗形,東觀長163米,南北寬147米,高22米。
靈臺東北50米處,有一錐形土冢,俗稱“娘娘?!?。
恭陵神道兩側石刻作工細膩,雕造精美,形象生動,時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僅存的一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規(guī)制的重要依據(jù),
也是世界研究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F(xiàn)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狄仁杰墓 位于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狄仁杰,字懷英,唐代名臣,并州太原人,曾任法曹、侍御史,刺史、宰相等職,為人
當政,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杰破案(狄公案》一書。
杜甫墓 邙山南麓,首陽之間,前杜樓村北,隴海鐵路南。晉當陽侯杜預墓側有一座青磚砌筑的八角形墓葬,這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
甫的寢陵。杜預是杜甫十三世祖,杜甫是我國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有“詩圣”之稱,其熱愛祖國,不畏權貴和憂國憂民的思想值得我們永遠緬
懷。
白居易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我國歷史上極負盛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生詩作頗豐,流傳三千多首,他秉性耿直,
體察民情,深受人民愛戴,死后葬于洛陽。即今龍門東山(即香山)瑟琶峰上。
二程墓 程顥,字佰灣,號明道。程頤,字公叔,號伊川。兄弟倆為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奠基者,世稱“二程”。其兄弟墓和
其父程王向墓,簡稱“二程墓”,位于今伊川縣西約1.5公里處的白虎山麓,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市著名的名勝古跡。
范仲淹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年傳頌,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 作者就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江蘇蘇州人,歷史上革新派。死后葬于洛陽,即今伊川縣彭婆鄉(xiāng)許營村北萬安山南側
,墓分前后兩個部分,前部乃范公及其母秦國太夫人、長子監(jiān)薄公范純佑墓,內(nèi)有祭祠,有光緒皇帝御筆“以道自任”匾額,有歐陽修撰文石
冢zhǒng:墳墓:古~。荒~。衣冠~。青~。叢~。長(zhǎng):~子(長子)?!茫ǖ臻L子)?!珛D(嫡長子的妻子)?!ⅲㄩL子)。大:~君(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耄ǖ弁踉谧趶R舉行的大祭禮)。山頂?!疵?形聲。從宀(mì),豕(chù)聲。冖,表地覆蓋。將死者覆蓋于墓中,故從冖。本義:高而大的墳)同本義冢,高墳也。――《說文》掌公墓之地。――《周禮?冢人》冢,秦晉之間或謂之隴。――《方言十三》乃立冢土。――《詩?大雅???》。傳:“大社也?!奔醇劳辽竦母叽笸翂?。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史記?高祖本紀》其下兩冢。――清?袁枚《祭妹文》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亂墳);疑冢(古代富貴之家所設的假墳,為的是與真墳相混,不讓后人認出真墳);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墳墓,墳地);冢舍(墓旁守喪人的住所)山頂山頂,冢。――《爾雅》華山冢也。――《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百川沸騰,山冢??崩。――《詩?小雅?十月之交》。鄭玄注:“山頂曰冢?!币狗莱I保深山,朝望煙塵上高冢。――元稹《蠻子朝》〈形〉大的;地位高的冢,大也。――《爾雅》冢者,大也。――《白虎通》我友邦冢君。――《書?牧誓》乃立天官冢宰。――《周禮》王乃召冢卿。――《周書?大匡》冢子則太牢。――《禮記?內(nèi)則》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別稱);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廟里舉行的大祭禮);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冢嫡欲廢奪,骨肉相憂疑。――白居易《答四皓廟》又如:冢嫡(嫡長子);冢子(長子);冢息(長子);冢孫(嫡長孫);冢婦(嫡長子之妻)
1、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是傳統(tǒng)的重大春祭節(jié)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2、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即七月半祭祖節(jié),又稱施孤、鬼節(jié)、齋孤、地官節(jié),節(jié)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jié)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nóng)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jié)日,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3、上巳節(jié)
古時代上巳節(jié)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逐漸成為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有說法認為上巳節(jié)起源于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qū)除邪氣。
4、寒衣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寒衣節(jié)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鬼節(jié)日文化的發(fā)展: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于佛道兩教。
道教是我們地產(chǎn),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筑是酆都城,并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
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后得道成仙。
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jīng)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游記》《鐘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于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tǒng)得多。
京娘湖、媧皇宮、古武當山、武靈叢臺、元寶山、邯鄲市博物館、朝陽溝、黃粱夢呂仙祠 、東山文化公園 、廣府、趙王城、永年、響堂山石窟 、長壽村 、蘭陵王墓 、趙王陵 、學步橋、鄴城三臺、回車巷、天子冢、舍利塔、石刻博物館、趙苑旅游區(qū)、玉皇閣、黑龍洞風月關、滏陽公園、白求恩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禪果寺、弘濟橋、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磁山文化遺址、圣井崗、曲周。這是所有我知道的。向您推薦一個網(wǎng)站,中國自駕游門戶網(wǎng),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天子冢。位于邯鄲西南65公里處的磁縣內(nèi)。為東魏孝靜皇帝元善見之墓,其墓為封土形式,高50米,直徑120米,其墓頂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廟、觀音廟。前后有臺階可登至,整個臺階高43米,寬5米,109階,與地面呈50度角。 臺階為青磚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處理,形成等距而均勻的石灰凹槽,猶如琴鍵,因此形成多個均勻的聲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臺階兩側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磚護欄墻,位于臺階右上方的硬山飛檐、灰瓦覆蓋的觀音閣建筑,其屋頂也形成了多個均勻的聲波反射和折射面。使臺階上的腳步聲在傳輸過程中產(chǎn)生多種聲波的合成,形成高頻合聲,遂使低頻的腳步聲深化為高頻的水滴聲。在天子冢北側的109級水聲臺階,要2個人以上才能玩!彼此離得近也聽不到,弄出響聲的那個人自個也是聽不到水聲的,只有兩人拉開距離,一個弄出響動,另一個才能聽到水聲,響聲越大,水聲越大。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