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劇變”期間,下場最凄慘的政客要屬各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他們或遭處死或被流放,大多不能善終,比如時任波蘭國務委員會主席雅魯澤爾斯基,他曾試圖采用軍事鎮(zhèn)壓解決國內矛盾,失敗后被關押,2008年被國內法庭判處10年監(jiān)禁;時任南斯拉夫總統(tǒng)的米洛舍維奇,在2001年被起訴,并被轉移到國際法庭審判,于2006年在聯(lián)合國監(jiān)獄中去世;時任羅馬尼亞總統(tǒng)齊奧塞斯庫,雖曾創(chuàng)造羅馬尼亞經濟上的“黃金時代”,政權垮臺后仍被逮捕,于1989年12月被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唯一一個下場比較體面的,便是匈牙利共和國的領導人·亞諾什。然而卡達爾之所以沒有在生前遭受羞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匈牙利劇變之前幾個月去世了,沒有直接面臨革命的風暴,自然也沒有人審判逝者。令人唏噓的是,2007年5月2日,卡達爾的墓地遭遇不明人士破壞,墓碑被掀掉,他的遺骸以及妻子的骨灰盒被毀墓者盜走,至今不知所蹤。
卡達爾在匈牙利執(zhí)政時長總計32年,為匈牙利發(fā)展鞠躬盡瘁。1956年,在前任國家領導人盲目照搬“蘇聯(lián)模式”使匈牙利蒙受巨大損失時,卡達爾及時撥亂反正,提出了“沿著匈牙利獨特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指導方針,在短時間內穩(wěn)定了匈牙利國內情況,并于1960年超額完成匈牙利第一個三年計劃,極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穩(wěn)步發(fā)展十多年后,1975年卡達爾提出了“建設發(fā)達社會主義社會”任務,在這一期間,卡達爾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抑制官僚主義,給底層人民留下了極其良好的印象。這一階段匈牙利經濟、外交等領域均取得突破,各方面全面發(fā)展,被稱為“快樂的社會主義兵營?!?/p>
?由于匈牙利擺脫蘇聯(lián)控制的趨勢日益明顯,蘇聯(lián)方面扶持匈牙利國內親蘇保守派科莫欽·佐爾坦等人,利用1973~1974年國際市場石油和原料價格暴漲等外部形勢惡化的條件,奪取了中央的實際控制權。1978年,卡達爾重新奪回領導權后,由于此時他已年過六旬,執(zhí)政風格由“穩(wěn)健”變成了“裹足不前”,在政策執(zhí)行方面也有些力不從心,匈牙利的改革推進十分緩慢。另一方面,此時的國際形勢對于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來說也十分不利——周邊的波蘭等國已經陷入動亂,大有政體變革之勢。在政策導向失誤的情況下,匈牙利債臺高筑,人民實際收入下降,已經進入暮年的卡達爾再也無力扭轉頹勢。
?
歐洲東部指由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的歐洲東部。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等數個國家。另外南斯拉夫六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有時也被視為東歐國家。中歐全稱歐洲中部(Central Europe),是歐洲五個國家地理分區(qū)之一,包括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國
北歐,北歐的冬天非常有特色,是其他國家的任何季節(jié)都木有的風景。 狗拉雪橇、滑雪、圣誕老人村、雪地桑拿、看極光、坐破冰船、冰凍釣魚… 這些都是冬天的北歐才有的!北歐,又稱北歐五國,是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及其附屬領土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奧蘭群島和斯瓦爾巴群島統(tǒng)稱。
多邊外交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
多邊外交上升為指導國家對外政策的思想和理論,則是多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相提并論的常有“單邊主義”、“孤立主義”。但在很多情況下,學者們在具體運用這兩個概念時往往并不作嚴格區(qū)分,例如最早提出“多邊主義”概念的基歐漢就認為多邊主義是“通過特別的安排或通過制度協(xié)調三個以上國家的國家政策的實踐”。
多邊外交是一種與雙邊外交相互補充的外交戰(zhàn)略。
1953年赴朝鮮慰問演出和1959年東歐四國演出,正式拉開了川劇出國演出的序幕。
東歐有很多國家組成,每個國家的景點各有不同,如果非要從其中選擇一些比較好玩的一些景點,這里我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景點,供大家參考
1.波蘭華沙,他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音樂產業(yè)非常發(fā)達,有很多的俱樂部。
2.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亞德里亞海的明珠,是東歐最美麗的城鎮(zhè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世界遺產之一,它的博物館,教堂等建筑非常具有特色,值得一看
3.立陶宛奈達,它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為的世界遺產,他是個旅游勝地,顏色分明的木制小屋和小船在港口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波蘿的海,匈牙利城堡山,保加利亞玫瑰谷,拉脫維亞隆黛爾宮,匈牙利國會大廈,捷克布拉格城堡,愛沙尼亞塔林,圣伊麗莎白大教堂,
歐洲七國指德國、意大利、荷蘭、法國、瑞典、比利時、捷克。
德國
德國位于中歐的聯(lián)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是歐洲聯(lián)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意大利
意大利是個浪漫到骨子里的國家,歌劇、藝術、古羅馬斗獸場、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和數不盡的藝術寶藏。
荷蘭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zhèn)。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法國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chuàng)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比利時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瑞典
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yè)、核工業(yè)、汽車制造業(yè)、先進的軍事工業(yè),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yè)和醫(y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fā)、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捷克
捷克人的飲食以豬肉為主,日常民族飯菜是豬肉排、甜酸菜和饅頭片,捷克人喜飲啤酒,人均消費量160升,據世界首位。
六個字母的國家包括:
Canada 加拿大,被稱為“楓葉之國”;
France 法國,首都巴黎;
Mexico 墨西哥,首府是墨西哥城;
Norway 挪威,北歐國家;
Sweden 瑞典,挪威鄰國;
Brazil 巴西,南美國家,首都:巴西利亞;
Russia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Poland 波蘭,東歐國家;
這些是我所知六個字母的國家,希望幫上你。
歐洲七國指德國、意大利、荷蘭、法國、瑞典、比利時、捷克。
德國
德國位于中歐的聯(lián)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是歐洲聯(lián)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意大利
意大利是個浪漫到骨子里的國家,歌劇、藝術、古羅馬斗獸場、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和數不盡的藝術寶藏。
荷蘭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zhèn)。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法國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chuàng)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比利時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瑞典
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yè)、核工業(yè)、汽車制造業(yè)、先進的軍事工業(yè),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yè)和醫(y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fā)、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捷克
捷克人的飲食以豬肉為主,日常民族飯菜是豬肉排、甜酸菜和饅頭片,捷克人喜飲啤酒,人均消費量160升,據世界首位。
俄羅斯(或俄羅斯聯(lián)邦)位于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東歐北亞的大部分土地。北臨北冰洋的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東瀕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濱大西洋的波羅的海、黑海和亞速海。與挪威、芬蘭、波蘭、中國、蒙古、朝鮮、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相鄰。隔海與日本和美國阿拉斯加相望。面積171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遼闊、面積最廣大的國家,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1.4%。海岸線長3.4萬千米。
境內歐洲部分中部是俄羅斯民族興起的核心地區(qū)。6世紀后逐漸形成封建部落聯(lián)盟。882年基輔成為統(tǒng)一的古俄羅斯國中心。988年皈依__。12世紀為封建割據時期。15-16世紀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俄羅斯國家。15世紀末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莫斯科公國。1547年后推行擴張政策,割占了鄰國大片土地。19世紀末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1917年11月7日成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lián)邦(后撤銷)等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簡稱蘇聯(lián))。1924-1940年,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摩爾多瓦相繼加入聯(lián)盟,蘇聯(lián)共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
1990年3月-1991年12月,除俄羅斯以外的14個加盟共和國先后宣布獨立。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lián)邦,1992年4月17日宣布俄羅斯和俄羅斯聯(lián)邦同為國名。1991年12年26日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最后一次會議通過宣言,宣布蘇聯(lián)停止存在。1949年10月3日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
蘇德戰(zhàn)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為抵抗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侵略進行的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規(guī)模最龐大、戰(zhàn)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zhàn)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伙同仆從國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共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zhàn)的方式對蘇聯(lián)發(fā)動襲擊,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直至1942年6月爆發(fā)斯大林格勒會戰(zhàn),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借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斷增強的人力物力逐漸占據主動,于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zhàn)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后一次戰(zhàn)略攻勢,自此進入戰(zhàn)略反攻階段。
此后,蘇軍發(fā)動戰(zhàn)略攻勢收復全部國土進而從法西斯統(tǒng)治下解放東歐多國,最終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zhàn)在歐洲戰(zhàn)場的告終。
這場戰(zhàn)爭使蘇聯(lián)用巨大的犧牲徹底打敗并摧毀了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寫了戰(zhàn)后世界格局,蘇聯(lián)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