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到福州沒有輪渡。青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僅僅有一條到上海的海上客運航線,進入80年代由于鐵路航空公路的飛速發(fā)展,這條僅有的水上客運航線也取消了。
目前青島僅有一條到韓國仁川和日本下關(guān)的海上輪渡航線,國內(nèi)沒有水上航線,所以沒有到福州的輪渡
青島到福州沒有輪渡。青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僅僅有一條到上海的海上客運航線,進入80年代由于鐵路航空公路的飛速發(fā)展,這條僅有的水上客運航線也取消了。
目前青島僅有一條到韓國仁川和日本下關(guān)的海上輪渡航線,國內(nèi)沒有水上航線,所以沒有到福州的輪渡
1,海底隧道連接2.鋪設(shè)大橋連接3,輪渡連接
安全性一般沒問題,日本到國內(nèi)的客輪從上海出發(fā)的居多,并且航線都是比較安全的海域。蘇州號從大阪應(yīng)該是每周五出發(fā),周日到達上海,最便宜的二等艙1300RMB吧,每位旅客可攜帶兩件行李,每件30公斤。蘇州號屬于上海國際輪渡有限公司,具體情況你可以詢問他們。ps:如果以前從未坐過船,要慎重考慮,雖然客輪噸位較大,比較平穩(wěn),但如果遇到海況不好還是會暈船的。當(dāng)然也跟個人身體素質(zhì)有關(guān)
總站當(dāng)然是一個了,還有一個是塔山車站。總站才有車到去上下川島的碼頭(山咀碼頭),臺山總站-----山咀碼頭12元,山咀碼頭-----上川島船票37元,山咀碼頭-----下川島船票42元。每相隔1小時一班船。
看你坐什么艙位了,也要看你去的具體地點和時間,如果去近一點的比如長崎,那么便宜一點,如果遠一點的比如橫濱,可能要貴一點,淡季便宜,旺季貴。正常來講,最差的幾種艙位都是床位間,大概1000多元錢,好一點的包間,就要2000-3000元,再高檔一點的,上萬的豪華包間也有
一般不會低于五天。比如公主郵輪“盛世公主號” 上海-長崎-福岡-上海 ,至少要五晚,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游輪除了買船票,最重要的是賣船上的產(chǎn)品,所以,即使能快點到,也不會快,要不然那些船上經(jīng)營者怎么辦。
按到達地點不同,游輪的海上航程略有遠近,34小時左右。比如去最熱門的這幾個地方:日本福岡,第一天傍晚17點起航,第三天早上7點才能到港;去鹿兒島的話,第一天傍晚16點起航,第三天早上7點到港;去沖繩縣那霸的話,第一天傍晚17點起航,第三天早上8點到港。而飛機單程只需不到3小時,除了自助餐廳和露天泳池,其它所有船上設(shè)施都是需要另外付費。就算上岸,每天也只有幾個小時的岸上活動時間。
從東京去北海道便宜的方法如下:
1、東京往返北海道-乘新干線
可從東京乘東北新干線至八戶,再轉(zhuǎn)乘特快列車至函館:
東京(乘新干線Hayate疾風(fēng)號,約3小時)→八戶(乘特快Hakucho白鳥號,約3小時)→函館。
以上行程需在八戶轉(zhuǎn)車,中途重新買票、等車所需時間較久,因此建議搭乘直達并可過夜的寢臺列車。
TIPS:東京到北海道的此段行程,持有JR Pass全日本鐵路周游券的乘客可免費乘坐,無需補票額外付費。
2、東京往返北海道-乘寢臺特急列車
(1) 寢臺特急Hokutosei北斗星號,每日2班,全車為指定席寢臺車,全程約16小時29分
北斗星1號:東京上野16:50(發(fā))→札幌9:18(到)
北斗星3號:東京上野19:03(發(fā))→札幌11:15(到)
TIPS:東京到北海道的此段行程,持JR Pass全日本鐵路周游券的乘客,需補特急料金+寢臺料金,
價格因?qū)嬇_種類不同而有所差別。
(2) 寢臺特急Cassiopeia仙后號,東京上野16:20(發(fā))→札幌9:32(到),全程16小時44分
TIPS: 東京到北海道的此段行程,持JR Pass全日本鐵路周游券的乘客,需補特急料金+寢臺料金 。仙后號(Cassiopeia)"是日本為數(shù)不多的豪華旅游列車。寢臺特急乘車地點
東京-上野站。
上野站(日語:上野駅)位于日本東京都臺東區(qū),是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和東京地下鐵(東京メトロ)的鐵道車站。由于上野站是北行的各線優(yōu)等列車與新干線的發(fā)車地點,所以有著東京的“北方玄關(guān)”的外號。
3、東京至北海道——乘夜行高速巴士+輪渡
夜行高速巴士熊貓?zhí)?津軽海峽渡船
站名 上野站 弘前BT站 青森站 青森渡船終點 青森港 函館港
時間 20:20 5:30 6:50 7:20 10:00 13:40
青函海底隧道(Seikan Tunnel )
長久以來,日本本州的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兩地的旅客往返和貨運,除了飛機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輪渡。從青森到海峽對岸的函館,海上航行要4.5小時,到了臺風(fēng)季節(jié),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于是,人們迫切希望海峽兩岸除飛機和輪渡之外,再能有更經(jīng)濟、更方便的交通把兩岸聯(lián)系起來。青函隧道工程的設(shè)想也就應(yīng)運而生。
1964年5月,青函隧道開始挖調(diào)查坑道。
經(jīng)過7年的各種海底科學(xué)考察,專家們才最終選定了安全的隧道位置,并于1971年4月正式動工開挖主坑道。經(jīng)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nèi)町湯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導(dǎo)坑道終于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jié)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shù)臍v史。3月13日清晨,首班電氣化列車滿載乘客從青森站和函館站相對發(fā)出。電車從海底通過津輕海峽只用了大約30分鐘。
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 53.9千米,其中海底部分23.3千米,陸上部分本州一側(cè)為13.6千米,北海道一側(cè)為17千米。主坑道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diào)查海底地質(zhì)用的先導(dǎo)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yè)坑道。這兩條坑道高4米、寬5米,均處在海底?,F(xiàn)在,先導(dǎo)坑道用于換氣和排水。漏到隧道的海水會被引到先導(dǎo)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壓泵排出地面。作業(yè)坑道則用作列車修理和軌道維修的場所。
青函隧道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道,目前日本鐵路當(dāng)局打算在隧道里鋪設(shè)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等,以對隧道加以綜合利用,提高經(jīng)濟效益。
日本七鑿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還有軍事上的考慮。日本的北方四島,二次大戰(zhàn)后一直被原蘇聯(lián)(俄羅斯)占領(lǐng)。如何維護北海道的安全,一直是日本當(dāng)局十分頭痛的事。一旦有事,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孤島。有了這條隧道后,在任何情況下日本都可保證本州和北海道交通暢通,軍需品可源源運往北海道。
為慶祝青函海底隧道開通,日本專門發(fā)行了一枚面值500日元的銅鎳合金紀念幣(直徑30毫米、重13克,其中含銅75%、含鎳25%)。該幣發(fā)行于1988年8月29日,共發(fā)行了2000萬枚。
該幣正面構(gòu)圖為飛鳥襯托下的海底隧道正面透視景觀,并配以用日文漢字題寫的國號和面值。整個畫面具有很強的裝飾風(fēng)格。幣背面的主景圖案是標(biāo)明隧道具體位置的地圖,其周邊環(huán)繞著“青函海底隧道開通”、阿拉伯?dāng)?shù)字面值以及日本紀年等字樣。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3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