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臺灣人對大陸知之甚少,在電影院等候時 聽到邊上兩個人討論大陸的電影院, 他們對大陸電影票價能達到100元人民幣感覺難以置信。
2、服務(wù)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態(tài)度很完美,這一點有點像日本 不論是商場 還是小餐廳;勤工儉學很普遍 在餐廳可以看到很多服務(wù)生是大學生,不僅限于快餐店。
3、臺灣的城市街道很干凈,有點象日本,說話臺灣讓日本殖民了很長時間,有很多地方很象日本的。
臺灣小朋友們,我想請你們來我們的學校做客。因為我非常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好朋友。
從2020年6月29日起,將放寬外籍、香港及澳門人士入境。獲準入境的人員應(yīng)于航空公司報到前,主動出示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入境后必須集中隔離14天,且隔離費用自理。根據(jù)當前的疫情形勢,大陸游客想要到臺灣旅游還是很難的。
臺灣旅游最好是在9月~11月,去年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去的,天氣好到不行,可以天天縱情於晴朗涼爽里,當時我們有【旅人行館】的攝影導游帶著,在清境游覽、拍照,藍天、白云、綠地還有非常非常多的歐式尖塔建筑,還去了目前最有名的清境「老英格蘭莊園」喝下午茶,簡直就像在歐洲了!! 那幾天玩得好開心,是一次難忘的臺灣旅游。 我還瞭解了一下其他月份的天氣,你可以參考一下:每年的3月~5月:受滯留鋒面徘徊影響,是細雨綿綿的天氣形態(tài),要記得隨時帶把雨傘;每年的6月~8月:偶爾會有臺風經(jīng)過,建議留意天氣預報,還有臺風天所造成海邊波濤洶涌的海浪,絕對不是觀賞奇景的好時機;每年12月~2月:是賞楓季節(jié),偶爾來襲的寒流,是愛好泡溫泉族的最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臺灣旅游也變成了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臺北市作為臺灣最大工商業(yè)城市,也是最繁華的城市,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家非常喜歡的旅游城市。
臺北故宮博物院
位于市北鄧外雙溪西北小山下,建筑仿北京故宮。該院擁有從大陸運來的桶有文物5000余箱,現(xiàn)珍貴文物25萬件,價值連城之極品數(shù)以千計,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等銅器,“翠玉白菜”、“辟邪雕刻”等玉器;珍貨故卷10萬卷以上,如王羲之《快雪時晴》、《七月都下》帖,顏真卿、宋徽宗手跡等;圖書、文獻、檔案24萬冊(卷、件),內(nèi)有完整《四庫全書》1部,敦寫經(jīng)100余卷,明、清方志1500余種,商代甲骨2500余片(約占全國一半);稀世珍品如素觚、饕餮觚、北齊送子觀音石刻、清代三鑲玉如意等。
大電火山群
臺灣著名火山游覧區(qū),位于市北郊,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米。大電火山口直徑360米,深60米,積雨水成湖稱“天池”。其東北小觀音山火山口最大,東西寬1100米,南北長1300米,深達300米,多硫氣孔與溫泉,其南麓陽明山為臺灣最大郊野公園,南距臺北市僅16千米。
每年2月下句至4月初為“花季”,櫻花極盛,配以梅、桃,率、否、杜鵬、茶花,200萬游人如入畫境與花同春?;鹕饺核哪下幢蓖稖厝獏^(qū),為全省最大溫泉區(qū),號稱“溫泉之鄉(xiāng)”,硫黃泉水溫49℃~68℃,區(qū)內(nèi)泉穴眾多,流量豐富。
北投公園北隅“北投溫瀑”落差20余米,瀑水溫熱,水色微黃,熱氣絲絲升起;溫源頭的“北投地熱谷”世界馳名,90℃熱水從一大洞井中涌出,旋轉(zhuǎn)若輪,洞口噴出白煙柱高約三四十米噴聲響若奔雷,聲震數(shù)里:周圍磺氣蒸騰,終日煙霧迷朦,人稱“磺泉玉霧”,飄漫山谷,隱映巖林,令人如墜幻境。
龍山寺
市內(nèi),全臺龍山寺400多座,以臺北龍山寺最負盛名,視為福建泉州龍山寺重要分支,臺灣早期移民祖籍標志。中殿主把觀音佛祖,后殿主祀海神天妃,香火極盛。該寺規(guī)模宏大,部署緊湊,結(jié)構(gòu)嚴密,飾物遍覆全寺而無一空隙,雕刻精細,為本省重要古跡。前殿一對盤龍繚云高大銅柱,為重要藝術(shù)品。
野柳天然海岸公園
位于市東北約30千米海岸,為一細長石質(zhì)岬角,最窄處不到50米,遠觀如巨龜昂頭離岸,故又名“野柳龜”。沿岸多削立海蝕崖、海蝕溝,海灘奇巖怪石密布,有“臥牛石”、“仙女鞋”、“乳房石”、“情人石”等48景,尤以“女王頭”最為傳神,如發(fā)高聳的中世紀貴婦,面目輪廓端莊優(yōu)美!
南部熱帶,北部亞熱帶。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qū),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
臺灣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xiàn)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qū)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臺灣進入梅雨季節(jié)。6月到9月為臺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臺北都會區(qū)是盆地地形,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熱島效應(yīng),夏季最高氣溫??蛇_35℃及以上。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由于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臺灣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臺灣一年四季的天氣
我國惟一的“北回歸線標”在臺灣省嘉義縣南面的鐵路線附近。這座“北回歸線標”于19四年設(shè)置,高20多米,是一個塔形的石碑。在石碑的四面都刻著“北回歸線標,北緯為23度27分4秒51,東經(jīng)為20度24分46秒5”。
人們在夏至這一天的正午時刻站在這兒,就能看到太陽直射頭頂?shù)那闆r。這座“4C回歸線標”說明臺灣正處于北回歸線上。因此,臺灣的氣候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則為兩氣候型間的過渡氣候;全年溫度高、雨多和季風性是它的三個特點。
溫度高。全年平均溫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歷時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長達290多天,是臺灣最熱的地方。但是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也不過27℃—28℃。不像重慶、南京、武漢“三大火爐”那么悶熱;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氣溫15℃左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秋天的溫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風怒吼、大雪紛飛,到處是風和日麗、郁郁蔥蔥的景象。南北兩端溫差僅在5℃左右??墒牵絽^(qū)與平原地區(qū)氣溫則有很大差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從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具有熱、溫、寒三帶并存氣候,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見雪。早的來說,臺灣一年到頭都是比較溫暖的,很像大陸的春天。平常綠,四季如春”,正是臺灣氣候的真實寫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風的影響不一樣,臺灣各地的降雨情況也不一樣。北部地區(qū)全年降雨比較均勻,東北部地區(qū)冬雨較多,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夏雨較多。西南平原地區(qū)降雨時間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冬春季節(jié)雨量稀少,因而經(jīng)常發(fā)生旱澇現(xiàn)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地帶年降雨量較多,達到4000—5000毫米。其中東北部的火燒寮年降雨量達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稱。
季風。臺灣由于處于大陸和海洋之間,因而產(chǎn)生了氣候上的季風性。冬季多刮東北風。這種風來自蒙古高原,經(jīng)過華北轉(zhuǎn)入東海,變?yōu)闁|北風刮到臺灣。它原來是干燥的大陸風,經(jīng)過一段海面之后,變濕潤了,因而給臺灣帶來許多雨水。到了夏季就改為吹西南風,因為它是從熱帶海面吹來的,也給臺灣帶來大量雨水。臺灣多雨的現(xiàn)象,就是在這種季風變化之下形成的。對臺灣有影響的季風主要是東北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另外,臺灣是我國受臺風影響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月到10月為臺風季節(jié),其中7、819三個月臺風最多。每逢臺風侵襲時,就帶來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夾帶大量的巨石,摧毀水壩和房屋,切斷公路和鐵路交通。臺灣島的東北部是受臺風過境最多的地方,因此受害也最嚴重。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由于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臺灣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臺灣一年四季的天氣
我國惟一的“北回歸線標”在臺灣省嘉義縣南面的鐵路線附近。這座“北回歸線標”于19四年設(shè)置,高20多米,是一個塔形的石碑。在石碑的四面都刻著“北回歸線標,北緯為23度27分4秒51,東經(jīng)為20度24分46秒5”。
人們在夏至這一天的正午時刻站在這兒,就能看到太陽直射頭頂?shù)那闆r。這座“4C回歸線標”說明臺灣正處于北回歸線上。因此,臺灣的氣候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則為兩氣候型間的過渡氣候;全年溫度高、雨多和季風性是它的三個特點。
溫度高。全年平均溫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歷時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長達290多天,是臺灣最熱的地方。但是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也不過27℃—28℃。不像重慶、南京、武漢“三大火爐”那么悶熱;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氣溫15℃左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秋天的溫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風怒吼、大雪紛飛,到處是風和日麗、郁郁蔥蔥的景象。南北兩端溫差僅在5℃左右??墒?,山區(qū)與平原地區(qū)氣溫則有很大差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從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具有熱、溫、寒三帶并存氣候,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見雪。早的來說,臺灣一年到頭都是比較溫暖的,很像大陸的春天。平常綠,四季如春”,正是臺灣氣候的真實寫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風的影響不一樣,臺灣各地的降雨情況也不一樣。北部地區(qū)全年降雨比較均勻,東北部地區(qū)冬雨較多,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夏雨較多。西南平原地區(qū)降雨時間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冬春季節(jié)雨量稀少,因而經(jīng)常發(fā)生旱澇現(xiàn)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地帶年降雨量較多,達到4000—5000毫米。其中東北部的火燒寮年降雨量達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稱。
季風。臺灣由于處于大陸和海洋之間,因而產(chǎn)生了氣候上的季風性。冬季多刮東北風。這種風來自蒙古高原,經(jīng)過華北轉(zhuǎn)入東海,變?yōu)闁|北風刮到臺灣。它原來是干燥的大陸風,經(jīng)過一段海面之后,變濕潤了,因而給臺灣帶來許多雨水。到了夏季就改為吹西南風,因為它是從熱帶海面吹來的,也給臺灣帶來大量雨水。臺灣多雨的現(xiàn)象,就是在這種季風變化之下形成的。對臺灣有影響的季風主要是東北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另外,臺灣是我國受臺風影響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月到10月為臺風季節(jié),其中7、819三個月臺風最多。每逢臺風侵襲時,就帶來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夾帶大量的巨石,摧毀水壩和房屋,切斷公路和鐵路交通。臺灣島的東北部是受臺風過境最多的地方,因此受害也最嚴重。
其實黃山的四季都有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景觀不同的美,在黃山晴賞奇松怪石,陰觀云海變換,雨覓流泉飛瀑,雪看玉樹瓊枝,風聽空谷松濤;無論你什么時候去黃山,黃山都以獨特的面貌歡迎你!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地理學家徐霞客二次登黃山后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可以看得出黃山在眾多山巒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黃山一年四季都值得去一回,因為它集各種榮譽于一身,是中國5A級旅游區(qū),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中華十大名山,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nèi)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7、8月份是一年中黃山最多人的時候,雖然很多人都說冬天才是黃山最美的季節(jié),那是因為冬天是黃山云海出現(xiàn)最多的季節(jié),但冬季,黃山的天都峰和蓮花峰以及西海大峽谷都被封山,(天都峰和蓮花峰五年以輪休)翡翠谷也就沒有翡翠可觀了。
“黃山四季皆勝景”
春天(3-5月)萬象更新。蒼山黛石之間,百花競開,杜鵑花尤為奪目。松枝吐翠,山鳥飛歌,到處是一派勃勃生機。
夏日(6-8月)一片清涼。黃山松蔥蘢如華蓋遮陽;云霧繚繞黃山,或輕飄漫舞,或怒濤排空,瞬息萬變;瀑布如萬馬奔騰,泉水如撥瑟叮咚,真乃避暑休閑勝地。
秋天(9-11月)濃妝艷抹。那青松、蒼石、紅楓、黃菊……調(diào)繪出一幅幅色彩繽紛的立體書卷,美不勝收。
冬日(12-2月),冬季的黃山有美麗的雪景和霧淞,怪石則因雪的覆蓋而更顯嶙峋,銀妝素裹。漫山遍野的冰雪之花,如冰雕玉琢,晶瑩剔透。雪后也是黃山的一大奇觀,冬天更是一年四季中云海出現(xiàn)最多的季節(jié),冬季的黃山更給你奉獻一個童話般的仙境。
以下是黃山日出時間和登山線路僅供參考
在黃山看日出還需要注意季節(jié)的變化。冬季太陽日出東方的地平線位置會南移,會有遮擋的情況出現(xiàn)。客棧掌柜根據(jù)自己在風景區(qū)山頂上班多年的經(jīng)驗,列出各季節(jié)觀日出的最佳位置供驢友參考。
日出時間:
春季清晨5時30分至6時
夏季清晨4時40分至5時10分
秋季清晨4時50分至6時20分
冬季清晨5時30分至6時
春季:光明頂(含煉丹峰)、始信峰(蘑菇亭)、獅子峰(含清涼臺、曙光亭)、貢陽山(白鵝山莊)
夏季:光明頂 (含煉丹峰)、始信峰(蘑菇亭)、獅子峰(含清涼臺、曙光亭)、丹霞峰、玉屏峰、貢陽山(白鵝山莊),鰲魚峰
秋季:光明頂 (含煉丹峰)、始信峰(蘑菇亭)、獅子峰(含清涼臺、曙光亭)、 丹霞峰、鰲魚峰
冬季:光明頂(含煉丹峰)、始信峰(含蘑菇亭)、貢陽山(白鵝山莊)
登上路線:
第一天:從慈光閣(前山)步行至半山寺(爬天都峰的路有點難找,到了半山寺不知道要問路)——天都峰新道爬天都峰——舊道下山去迎客松——鰲魚峰——白云賓館放行李——步仙橋——棧道——原路返回光明頂看日落
第二天:白云賓館——飛來石——西海大峽谷——到谷底原路返回排云樓(或乘索道節(jié)省體力)——西?!は挤濉焙!{子峰——北海——黑虎松——始信峰——白鵝嶺新站坐索道下山
理由:1、當天爬山體力較好,可以從前山上山,把最險的天都峰征服,步仙橋那片下午不會背光,拍照應(yīng)該會好一點。第二天可能會比較累,行程較長,但可以坐索道下山了。這樣,全程風景沒有遺漏,又少走回頭路,下山也輕松。
2、始信峰的風景比獅子峰要好看很多,先看獅子峰再看始信峰不會造成審美疲勞,如果從后山上就先經(jīng)過始信峰,再看獅子峰就感覺很一般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