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活動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 東苑及北之丸公園則經(jīng)常向公眾開放。旅客可以經(jīng)大手門、平川門和北羽橋門進入。在皇居東御苑的內(nèi)部是防御工事的遺址——幕府城堡,還是最初的城堡觀望臺。 外苑位于是宮殿東南方的一座花園,有大片的綠地,還有經(jīng)過精心雕琢的柏樹。 皇宮南面為皇宮廣場?;蕦m廣場鋪滿礫石,并有大片草坪與樹木。站在皇宮廣場即可看見外苑的宮墻以及皇宮著名的景點——二重橋。二重橋是通向皇宮的特別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時,公眾可通過二重橋進入皇宮并接受天皇的問候。
二重橋后面是伏見矢倉,它是原江戶城堡的一個觀望角樓貌似沒名字
故宮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zhì)結構的古建筑群。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構古建筑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其中一處景點:珍妃井,位于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nèi),原為宮中普通水井。珍妃井井眼上置井口石,石兩側(cè)鑿小洞,用以穿入鐵棍上鎖。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打京城,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惶西逃。臨行之前,慈禧太后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命太監(jiān)崔玉貴等人將她推入貞順門內(nèi)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鑾駕回京,珍妃被追封為貴妃,其家人獲準將尸體打撈出來,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園寢。清末宣統(tǒng)皇帝遜位后,珍妃之姐瑾妃在井北側(cè)之懷遠堂東間為珍妃設小靈堂,立牌位,以示哀悼。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構古建筑之一。
遲塔拉達宮。
遲塔拉達宮坐落在泰國曼谷的律實縣,是泰國國王普密蓬和詩麗吉王后在曼谷的住所。普密蓬國王是卻克里王朝第一位住進遲塔拉達宮的國王,他在兄長拉瑪八世在曼谷大皇宮駕崩后,遷居于此。
遲塔拉達宮不僅是已故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曾經(jīng)的住所,更是泰國曼谷最著名的王宮之一。
答:可以說金碧輝煌的故宮,馳名中外的故宮,和舉世聞名的故宮。
拓展資料:
故宮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故宮又稱紫禁城。由于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
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tǒng)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qū)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內(nèi)有許多雄偉的建筑,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等等,而其中最雄偉的要數(shù)太和殿了。
太和殿明初時稱奉天殿,嘉靖年改稱皇極殿,清朝順治二年改成太和殿。這個宮殿作為宮廷舉行重要典禮的場所,在建造規(guī)模、裝飾等級上都是中國古建筑之首。太和殿幾經(jīng)重修,現(xiàn)在為康熙三十四年行制。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跨過太和殿的那道門檻首先應入眼簾的是那個金色的寶座。這寶座的座底雕雙龍戲珠紋,并以海水江崖相襯。寶座椅圈由十三條龍盤繞在六根立柱上構成,椅背正中有一條龍,它勇武剛毅的面目為皇帝的專屬御座增添了唯我獨尊的氣息。
太和殿前面設有銅鶴銅龜。龜鶴作為長壽動物之首,在這里寓意著江山永固。此外,銅鶴銅龜也是香爐,它們背上有活蓋,可以放入點燃的松柏枝等香料,裊裊的香氣就從龜鶴的口中飄出。
太和殿寶座后面是由金絲楠木制成上飾金漆云龍紋的七扇屏風。屏風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是最高權力的象征,它以高大的身軀和金碧輝煌的色調(diào)烘托出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太和殿寶座上方有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結構最復雜的藻井,藻井下部是方井,方井上置斗拱承重,藻井的中部為八角井,用多道抹角枋構成三角和菱形。在頂心,明鏡下雕有口中懸珠的蟠龍,為整個大殿增添了威嚴壯觀的氣勢。
故宮太和殿,它不僅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建造技術,更體現(xiàn)了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
1/6
點擊任務頁面,選擇經(jīng)驗值任務,接受根特皇宮的任務。
2/6
進入天界,挑戰(zhàn)根特皇宮,玩家每天可以獲得6次特殊獎勵。
3/6
根特皇宮普通房間的難度不大,其中有2個精英敵人房間,玩家都可以輕松擊敗。
4/6
根特皇宮的地圖會隨機變化,絕大多數(shù)的地圖四通八達,可以輕松到達BOSS區(qū)域。
5/6
BOSS屬于機械師職業(yè),前期會利用各種機械進行遠程輸出,玩家需要注意移動,避免被持續(xù)攻擊。
6/6
二階段BOSS會進入巨型機器人,玩家一定要保持距離,敵人的攻擊以正面為主,利用范圍輸出技能,從側(cè)面進行輸出即可。
故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故宮建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年間,它位于北京中心,是明、清兩朝皇帝和妃子還有太后住的宮殿。
自從元朝開始,北京就一直是中國的都城,在這里,一直都沉淀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這里,蘊含著無數(shù)歷史的滄桑!在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歷史的足跡。正如那秋天里的落葉,每一片都是那么富有韻味,而又飽含著歷史的滄桑,讓珍貴的記憶,宛如昨日一般,永遠地保存。故宮、天壇、長城。。。。。。一個一個結晶,都吸引著我,其中我最為崇敬的就是故宮,那里一直是我心中最神秘的地方。
故宮是龍的世界,龍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在我國封建社會里,皇帝被稱做“真龍?zhí)熳印?,是大地的主宰。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因此,宮中的殿堂、橋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寶璽、服飾御用品等無不以龍作為紋飾。那么,故宮里到底有多少龍?恐怕誰也說不清。有人粗算過,故宮號稱有宮殿80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近4萬條,如果加上所有建筑裝飾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龍,那就
在故宮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太和門后邊的“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還有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第一座太和殿是整個故宮中最華麗的建筑,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28米高,63米長,35米寬。前有造型優(yōu)美的仙鶴、玄龜、爐鼎,后面是精雕細刻的圍屏,它們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壁輝煌,既莊嚴又典雅。
過了一道紅墻,就進入了生活區(qū)。(m.lz13.cn)這里有皇帝住的華麗的乾清宮、皇后住的秀麗的坤寧宮。故宮的最后邊是御花園。里面有挺拔的松樹、常青的柏樹和巨大的榕樹。在御花園里還有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用米湯、雞蛋清把石頭粘在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香山附近的景點有,玉泉山,萬壽山,昆明湖,雙清別墅,北京植物園等。
1,玉泉山
玉泉山,是一座山,位于頤和園西五六里。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2,萬壽山
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yǎng)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侍罅畨鄢接趫@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
3,昆明湖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頤和園內(nèi),它的面積約為頤和園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三。原為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昆明湖的前身叫甕山泊,因萬壽山前身有甕山之名而得名甕山泊。甕山泊因地處北京西郊,又被人們稱為西湖。
4,雙清別墅
雙清別墅,是乾隆御題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位于北京海淀區(qū)香山公園南麓的半山腰,原是清代皇家園林香山靜宜園“松塢山莊”舊址,環(huán)境幽雅,以其蒼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挺拔的松柏、古樸的建筑引人前往。
5,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位于京西香山腳下,隸屬于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距市中心23公里。有多條公交可達。北京植物園是一個集科普、科研、游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植物園之一。
NO10、故宮 0.72平方公里
中國故宮別稱是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樓宇80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歷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雖經(jīng)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和擴建,故宮仍然保持了原來的布局。
中華奇石館館長李文科介紹: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并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評委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8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p>
NO9、興慶宮 約1.3平方公里
興慶宮,是唐玄宗時代的中國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與愛妃楊玉環(huán)長期居住的地方,號稱“南內(nèi)”,為唐代長安“三內(nèi)”之一。宮內(nèi)原有興慶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建筑物。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大唐國泰民安、四海升平,萬方來朝,唐玄宗、楊貴妃常在興慶宮內(nèi)舉行大型國務活動、文藝演出,因而在唐詩中留下無數(shù)佳作名句,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清平調(diào)》便是起源于興慶宮的沉香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迸d慶宮是唐代三大宮殿之一,唐代以后興慶宮遭到破壞。宋時樓臺亭閣湮滅盡凈。金代有所修繕,為游宴場所。清初興慶宮池水干涸,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兩樓遺跡。1949年后,經(jīng)系統(tǒng)勘查發(fā)掘,將興慶宮舊址部分辟為興慶公園,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龍池(興慶湖)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為西安市區(qū)最美麗的風景。
NO8、洛陽宮 2.5平方公里
洛陽皇宮,隋時稱紫微城。貞觀元年,唐太宗號洛陽宮;顯慶二年12月13日,高宗正式稱洛陽為東都,把洛陽宮城當作自己的“東宅”;武則天稱制以后,光宅元年(684年),定為太初宮。第二年9月5日,洛陽被定為神都。隨著唐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東移,太初宮也不斷得到擴建和修整,規(guī)模宏大,華美壯麗達到頂峰。
唐神都洛陽的皇宮基本上保留了隋代建筑規(guī)模和樣式,皇城繞其四周。它位于皇城之北,西有夾城,東有東城,北有圓壁、曜儀之重城,整個宮城落入皇城北部。據(jù)考古勘察,城北墻從郭城的西北角往南五百八十四米,再東折一百八十米,即北墻的西端起點,往東經(jīng)今孫家坑,全長一千四百米;西墻由北墻的西端點起,往南至今中州路北側(cè),全長一千二百九十米。南墻頗多曲折,從西墻南端起,往東經(jīng)今定鼎南路、周公廟至予通街小學操場以東三十米處,全長一千七百米。南墻東西兩端各長三百四十米一段,均北曲五十七米,形成東南與西南兩角內(nèi)凹的對稱形狀;東墻自北墻東端點起,往南折二百七十五米,后向東折三百三十米,至統(tǒng)角村東北角又復南折,全長一千二百七十五米,整個宮城呈倒“凸”狀。城垣高四丈八尺,寬度在十五至十六米左右,夯層厚八至十厘米,內(nèi)外皆包磚。因此,神都洛陽宮城無論在建筑的氣魄上,還是在防衛(wèi)的嚴謹上都超過了隋朝。
NO7、大明宮 3.2平方公里
大明宮位于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始建于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于是停止。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zhí)政。大明宮成為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毀于兵亂。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于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墻護衛(wèi),墻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NO6、太極宮 4.2平方公里
太極宮建于隋初。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nèi)。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于唐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據(jù)考古實測并參考文獻記載可知,宮城東西寬2830.3米,南北長1492.1米。其中掖庭宮寬。702.5米,太極宮寬1285米,東宮寬832.3米,是一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宮城的北墻即是外郭城的北墻的一部分,西墻則與今西安城的西城墻在同一直線上,其南段為西安城西墻的北部所壓;南墻則在今西安城內(nèi)西五路以南80米處,今之“西五臺”恰在宮城南墻之上;東墻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內(nèi)革命公園的西端,向北經(jīng)尚平路一帶。宮城南面隔橫街與皇城相望,北面為’西內(nèi)苑,東墻外為興安門街,西墻外為芳林門街,宮城中太極宮、東宮、掖庭官南北宮墻長度“相齊”,即南北宮墻長度相同。宮城城墻為夯土板筑,墻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墻基寬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東城墻部分的寬度是14米多。這比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合5。3米),墻基寬9米一12米來看,構筑得更為堅固高大。
太極宮是初唐政事活動的中心,高祖、太宗在這里君臨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貞觀之治”政令皆由此地發(fā)出,貞觀君臣論政的許多著名故事也都發(fā)生在這里。高宗龍朔以后,政事活動中心東移大明宮,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與昭宗仍有部分時間在西內(nèi)聽政,這里仍保留著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唐末太極宮毀于戰(zhàn)火,至今遺址猶存。
NO5、未央宮 約5平方公里
中國西漢皇家宮殿。今址位于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當年位于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漢惠帝即位后未央宮基本建成,開始成為主要宮殿?;莸墼曛廖迥辏ü?94~前190)修筑城墻。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nèi)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臺、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臺、白虎、猗蘭、無緣等殿閣32。其殿臺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長安城。由于其處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于未(西南方)的中央宮殿之意。
NO4、建章宮 約5平方公里
建章宮建于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guī)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武帝曾一度在此朝會、理政,其宮殿建筑毀于新莽末年戰(zhàn)火中。建章宮遺址位于三橋鎮(zhèn)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帶,在漢長安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確認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臺和太液池等遺址。《三輔黃圖》載:“周二十余里,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p>
建章宮的布局來看,從正門圓闕、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圍以閣道。宮城內(nèi)北部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宮城西面為唐中庭、唐中池。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闕,正門曰閶闔,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筑。后為玉堂,建臺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zhuǎn)樞,可隨風轉(zhuǎn)動。在璧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鳳闕,其右有井干樓。進圓闕門內(nèi)二百步,最后到達建在高臺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布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筑。璧門之西有神明,臺高五十丈,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建章宮北為太液池?!妒酚?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太液池是一個相當寬廣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稱。這種“一池三山”的布局對后世園林有深遠影響,并成為創(chuàng)作池山的一種模式。太液池畔有石雕裝飾?!度o故事》載:“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西京雜記》有關于太液池畔植物和禽鳥的記述:“太液池邊皆是雕胡(茭白之結實者)、紫擇(葭蘆)、綠節(jié)(茭白)之類……其間鳧雛雁子,布滿充積,又多紫龜綠鱉。池邊多平沙,沙上鵜鶘、鷓鴣、鷦青、鴻猊,動輒成群?!?太液池三神山源于神仙傳說,據(jù)之創(chuàng)作了浮于大海般巨浸的悠悠煙水之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岸邊滿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鳥成群,生意盎然,開后世自然山水宮苑的先河.遺憾的是,這座宮殿于西漢末年毀于戰(zhàn)火,但至今遺址猶存。
NO3、長樂宮 約6平方公里
西漢皇家宮殿群。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漢高祖之后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宮東,又稱東宮。意為“長久快樂”。
長安在秦代原是咸陽附近位于渭河南岸一個鄉(xiāng)聚的名稱,后來由于成為交通的要沖而成了兵家的必爭之地。劉邦采納了賢臣張良的建議,遂定都于此。公元前202,漢高祖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建成的長樂宮,兩年之后建成未央宮于是才把漢朝的都城從櫟陽遷都長安。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由丞相蕭何主持在秦興樂宮基礎上營修而成。遺址在今未央宮鄉(xiāng)的閣老門、張家巷、講武殿、東唐寨、西唐寨,漢城鄉(xiāng)的雷寨、羅寨等村莊一帶。宮城“周回二十里”。據(jù)考古探測,宮垣東西長2900米,南北寬2400米,周長10600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約占長安城總面積的1/6。宮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墻在覆盎門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墻都為直線。宮城為夯筑土墻,厚達20多米。宮墻四面各設一座宮門,其中東、西二門是主要通道,門外有闕樓稱為東闕和西闕。南宮門與覆盎門南北相對。東、南兩面臨城墻,西隔安門大街與未央宮相望。長樂宮內(nèi)有14所宮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側(cè)有長信宮、長秋殿、永壽殿、永昌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臨華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廣陽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長亭殿等。另有溫室殿、鐘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時在興樂宮中建造的高達40丈的鴻臺。長樂宮是西漢初年的皇宮,高帝劉邦七年遷都長安后,即在這里接見群臣與朝會諸侯,為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從漢惠帝起,西漢皇帝移居未央宮聽政,長樂宮僅供太后居住,從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長樂常奉母后”的制度。由于長樂宮在未央宮之東,故又稱為“東宮”或“東朝”。長樂宮從惠帝時失去正宮地位,但由于是母后之宮,尤其是后來呂太后臨朝稱制及外戚專權之時,長樂宮仍成為左右朝政的政治中心?!队轰洝份d:“惠帝自未央朝長樂。武帝亦曰樂朝廷辯之。七國反,景帝往來東宮間,天下寒心。師古曰:‘謂咨謀于太后也。’”王莽時改長樂宮名為常樂室。西漢末年,更始帝仍以長樂宮為皇宮。后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盆子被擁立為帝,也以長樂宮為皇宮。
NO2、阿房宮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專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龍首原西側(cè)修建阿房宮,于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后,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tǒng)一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992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就對阿房宮進行了調(diào)查和認可,將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跡”。這表示,阿房宮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更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塊瑰寶。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天下第一宮”,卻在歷史長河中漸次的失去了昔日的光環(huán)。
阿房宮前殿設想圖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以后,在都城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筑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后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地磚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只建了一座前殿。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逼湟?guī)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調(diào)修建阿房宮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繼續(xù)修建阿房宮,但秦王朝很快就垮臺了。古有童謠唱道:“阿房,阿房,滅始皇” 《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余了。如今在陜西西安西郊三橋鎮(zhèn)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60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秦阿房宮遺址位于西安市未央?yún)^(qū)三橋鎮(zhèn)南,其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區(qū)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車張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在現(xiàn)轄域內(nèi)約7.8平方公里。史載秦惠文王時在此建離宮,宮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宮,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繼續(xù)修建。秦末項羽入關,付之一炬,化為灰燼。漢代屬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擴建,漢末廢毀;南北朝時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為農(nóng)田。右圖:依據(jù)史料和初步考古遺址分布,初山微畫雕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阿房宮》
初山微畫雕《阿房宮》據(jù)《三輔黃圖》載:“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又南宋程大昌《雍錄》記載:阿房宮“未為屋,先為城,城成而人為呼名阿城也”。阿城西、北、東三面有墻,南面無墻。周五里一百四十五步(合今2297.65米)。墻高八尺(合今1.86米),上寬四尺五寸(合今1.05米),下寬一丈五尺(合今3.5米),上狹下闊,堅固異常。阿房宮殿屋在秦末被項羽焚毀,而阿城至漢唐猶存?!杜f唐書?高祖本紀》載,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淵領兵入關,曾“命太宗自渭汭屯兵阿城”。此遺址1956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O.1、咸陽宮 面積未知(推測其總面積相當于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中國秦代宮殿。位于今陜西咸陽市東,當初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過程中,該宮又經(jīng)擴建。據(jù)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zhí)政“聽事”的所在。秦末項羽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夷為廢墟。
秦選擇咸陽作為未來的國都,是秦人歷史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咸陽四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同時處于關中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最重要的是咸陽所在的關中地區(qū)雄居黃河中游,地勢西高東低,可以形成對黃河下游各諸侯國的居高臨下之勢,統(tǒng)治地位優(yōu)越,選擇咸陽透漏出的是秦王的雄心和抱負。東周百年群雄并起,誰都想吞并諸侯但誰都沒有旗幟鮮明的將統(tǒng)一天下作為基本國策。西周號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敢將這一理想付諸實施的只有秦人,秦的建筑自然走向高臺建筑風格,它的大和偉岸開始載入史冊,伴隨的是秦人統(tǒng)一六國的漫長戰(zhàn)火的燃燒,兩千年后,當考古人員試圖通過咸陽宮來探尋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時,發(fā)現(xiàn)咸陽宮的博和大一開始就讓考古工作陷入困境,《漢書》中說:“秦起咸陽西至雍 離宮三百”;杜牧在《阿房宮賦》書中說到阿房宮(實為咸陽宮)是“覆壓三百余里 隔離天日”;而《史記》中記載:“咸陽之旁二百里內(nèi)宮觀二百七十”。秦時的二百里換算為今天為83.5公里,現(xiàn)今咸陽市東西最寬處也只有106公里,如果咸陽宮的范圍真的有如此之廣,考古勘探還怎么進行呢?“故宮”現(xiàn)存最值得中國人自豪的古代建筑之一,面積0.73平方公里,普通人從南到北走完這座巨大的宮殿至少需要半天時間,但考古實踐證實,中國歷代宮城規(guī)模呈日漸縮小趨勢,清故宮是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宮是3.3平方公里、漢長安城的未央宮4.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的長樂宮6.6平方公里,秦咸陽宮會有多大?真的令人難以想象。咸陽地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南部是渭河平原地勢平坦,中部黃土臺塬地勢開始抬高,直到北部的高原丘陵。建國初期,秦始皇就開展了規(guī)模龐大的建設計劃,據(jù)統(tǒng)計當時同時興建的重大工程多達十多項,包括了長城、極廟、宗廟、靈渠、馳道、直道、秦始皇陵、咸陽宮、阿旁宮等。在《史記》中記只載阿房宮就譽名為“中國第一宮”。
據(jù)考古專家推測,整個關中地區(qū)都是都城,咸陽宮西路直至阿房宮,再至終南山修建門闕,東路直至極廟(信宮)途中架起閣道,猶如空中走廊整體連接,并且整體是按照星象規(guī)劃的。把南邊的秦嶺,西邊的隴山北邊的北部山系,和東邊的崤山黃河做為外部城墻。秦朝在關中地區(qū)修建了300多個離宮別館,而且這些離宮別管之間都是用各種道路連接起來,復道、甬道、閣道。后人據(jù)此推斷,廣義上咸陽宮總面積可能相當于漢長安城的近百倍,故宮的兩千多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