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測試結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梢苑从郴颊呓?~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國際糖尿病明確規(guī)定糖化血紅蛋白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監(jiān)控“金標準”.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紅蛋白就不可能達標.
具體檢測還是抽血然后專門的檢驗科醫(yī)生用生化的方法檢測出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這是檢驗科的事情了.標準是: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強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結構及運動,并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fā)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并發(fā)癥,并有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1。
物理法,(1。旋光法,2。
折光法,3。比重法,) 2。
物理化學法,(1。點位法,2極普法,3。
光度法,4。色譜法)來源: 3。
化學方法,(1。斐林氏法。
2。高錳酸鉀法。
3。碘量法。
4。鐵氰化鉀法。
5。蒽銅比色法。
6。咔唑比色法) 共計三大種,在測定其他碳水化合物時,往往是使其水解為糖再進行測定。
一??偺堑臏y定 食品中的總糖主要指具有還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測定條件下能水解為 還原性的單糖的蔗糖(水解后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麥芽糖(水解后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為2分子葡萄糖)。
還原糖類之所以具有還原性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游離的醛基(-CHO)或酮基(=C=O)。 測定總糖的經典化學方法都是以其能被各種試劑氧化為基礎的。
這些方法中,以各種根據斐林氏溶液的氧化作用的改進法的應用范圍最廣。在這里我們主要給大家介紹鐵氰化鉀法,蒽銅比色法,斐林氏容量法。
斐林氏容量法由于反應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所以不如鐵氰化鉀法準確,但其操作簡單迅速,試劑穩(wěn)定,故被廣泛采用。蒽銅比色法要求比色時糖液濃度在一定范圍內,但要求檢測液澄清,此外,在大多數情況下,測定要求不包括淀粉和糊精,這就要在測定前將淀粉,糊精去掉,這樣就使操作復雜化,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一)鐵氰化鉀法考試大論壇 1。原理:樣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產生的轉化糖都具有還原性質,在堿性溶液中能將鐵氰化鉀還原,根據鐵氰化鉀的 濃度和檢驗滴定量可計算出含糖量。
其反應為下: C6H12O6+6K3[Fe(CN)6]+6KOH→(CHOH)4·(COOH)2+6K4[Fe(CN)6]+4H2O 滴定終了時,稍過量的轉化糖即將指示劑次甲基蘭還原為無色的隱色體。 2,試劑 1)1%的次甲基蘭指示劑 2)鹽酸(水解作用) 3)10%和30%的NaOH溶液 4)1%鐵氰化鉀(貯存特色瓶,臨用前標定) 標定步驟 稱蔗糖1。
0000g→定容500ml→取此液50ml→于100ml容量瓶→加hcl5ml→搖勻→65-70℃水裕15分鐘→取出冷卻→用30%NaOH中和→加水于刻度→倒入滴定管中→取10ml1%鐵氰化鉀于錐形瓶中→加10%NaOH2。 5ml加12。
5ml的水加玻璃珠顆?!訜嶂练小3忠环昼姟哟渭谆m1滴→立即以糖液滴足至藍色退去為止,記錄用量。 正式滴定比較滴定時少0。
5ml糖液,煮沸1分鐘,加指示劑一滴,再用糖液滴定至蘭色褪去,計算鐵氰化鉀溶液的濃度。來源: A=(W·V)/(1000*0。
95) A:相當于10ml鐵氰化鉀溶液的轉化糖的量(克) V:滴定時消耗的糖液的體積 W:稱取純蔗糖的量 1000:稀釋比 0。95:換算等數 3.操作方法 稀釋10g→用100ml水作溶液→于250ml容量瓶→加20%醋酸鉛10ml→至沉淀完為止→加10ml10%NA2HPO4→至不在產生沉淀為止→加水至刻度→過濾-取濾液50ml→于100ml容量瓶中→按鐵氰化鉀標定法進行轉化,中和及滴定 計算糖含量 總糖(以轉化糖計%)=(A*1000)/(W·V)*100 A:相當于10ml鐵氰化鉀溶液的轉化糖的重量, W:樣品的重量 V:滴定時樣液消耗的體積 4.實驗應注意 (a)達終點時,過量的轉化糖將指示劑次甲基蘭還原為無色的隱色體,隱色體容量受空氣中氧所氧化,很快又變 成指示劑的顏色。
(b)整個過程應在低溫電爐上進行,滴定要速度,否則終點不明顯 (c)糖與硫酸反應脫水生成羥甲基呋喃甲醛,生產物再與蒽銅縮合成蘭色化合物,其顏色深淺與溶液中糖的濃度 成正比,單、雙糖等糖類都直接于試劑發(fā)生作用,因此不需要水解。 (二)蒽銅的比色法 1。
原理:糖與硫酸反應脫水生成羥甲基呋喃甲醛,生產物再與蒽銅縮合成蘭色化合物,其顏色深淺與溶液中糖的濃 度成正比,可比色定量。 2。
試劑 (1)硫酸鋅溶液:溶解500g化學純硫酸鋅于500ml水中 (2)亞鐵氰化鉀溶液:溶解10。6g化學純亞鐵氰化鉀于100ml水中 (3)0。
2%蒽銅試劑:溶解蒽銅0。2g于100ml95%硫酸中,置棕色瓶中冷暗處保存 (4)0。
1%葡萄糖液:準確稱干燥葡萄糖0。1000g定容100ml 3。
操作方法 (1)標準曲線繪制 (2)100ml容量瓶編號 沸水浴加熱6分鐘,取出冷卻→用1cm比色杯→610nm測定吸光度→作出以吸光度為橫坐標,糖液濃度為縱坐標的準 曲線 (3)樣品測定 稱10g樣品→于100ml熱水加入500ml容量瓶中-加硫酸鋅5ml→沸水浴5分鐘→取出再搖動下加亞鐵氰化鉀5ml,→冷卻→定容500ml→過濾→吸濾液25ml→于250ml容量瓶→定容250ml→取稀釋液1ml,于比色管中→加10ml蒽銅試劑→搖勻→水浴加熱6分鐘→冷卻→比色 試驗注意 1,樣液必須清澈透明,加熱后不應有蛋白質沉淀 2,樣品顏色較深時,可用活性炭脫色后再進行測定 3,此法與所用的硫酸濃度和加熱時間有關 4,所取糖液濃度在1-2。 5mg/100ml之間 二。
還原糖的測定方法 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淤青的醛莖,在果糖分子中含有淤青的酮莖,在乳糖中和 麥芽糖中含有淤青的半縮羧莖,因此都有還原性。在測定還原糖時一般測定總糖時所有將糖類水解為轉化糖再測定 的方法都可用來測定還原糖。
(一)斐林氏容量法 1。此法的原理、。
一、蔬菜含糖量在4%以下有如下蔬菜:大白菜、小白菜、菜花、菠菜、韭菜、茄子、卷心菜、龍須菜、番茄(西紅柿)、苤藍蒜黃、甘藍菜、萵筍、蓋菜、生菜、冬瓜、萵筍葉、綠豆芽、西葫蘆、黃瓜、茴香、雞毛菜、雪里紅、芹菜、苦瓜、菜瓜、牛皮菜、油菜、絲瓜。
二、含糖量5—7%的蔬菜:扁豆、豇豆、大蔥、菜椒、冬筍、韭菜苔、小蔥、紫水蘿卜、尖辣椒、茭白、蒜苗、青蘿卜、長辣椒、毛筍、香菜、洋蔥、黃豆芽、香椿、刀豆、胡蘿卜。水果、蔬菜含糖量列表如下: 1%:南瓜 紫菜 生菜 2%:小白菜、小油菜、波菜、芹菜、青韭、蒜黃、窩筍、黃瓜西紅柿、西葫蘆、冬瓜、菜瓜 茴香、卷白菜。
3%:大白菜、黃韭、鮮雪里紅、茄子、小紅蘿卜、角瓜、瓠子、鮮蘑菇、豌豆苗酸菜、塌棵菜 4%:洋白菜、韭菜、綠豆芽、豆角、西瓜、甜瓜、菜花、扁豆莢、茭白春筍、油菜、空心菜、臭豆腐。 5%:絲瓜、小蔥、金花菜、青椒、青蒜、青梅、醬豆腐、韭菜花。
6%:白蘿卜、青水蘿卜、心青、大蔥、韭菜苔、冬筍、草梅、桃、枇杷豆腐干、黃豆芽 7%:香椿、香菜、毛豆、黃桃子、黃胡蘿卜。 8%:生姜、洋蔥頭、紅胡蘿卜、櫻桃、檸檬 9%:橙子、波蘿、李子、蓮蓬、榨菜、蒜苗 10%:葡萄、杏 11%:柿子、沙果 12%:梨子、桔子、豌豆、橄欖 13%:柚子、蘋果 14%:荔枝、山藥 15%:蘋果 16%:土豆 17%:石榴 20%:香蕉、藕 22%:紅果 85%:粉條。
一、蔬菜含糖量在4%
以下有如下蔬菜:
大白菜、小白菜、菜花、菠菜、韭菜、茄子、卷心菜、龍須菜、番茄(西紅柿)、苤藍蒜黃、甘藍菜、萵筍、蓋菜、生菜、冬瓜、萵筍葉、綠豆芽、西葫蘆、黃瓜、茴香、雞毛菜、雪里紅、芹菜、苦瓜、菜瓜、牛皮菜、油菜、絲瓜。
二、含糖量5—7%的蔬菜:扁豆、豇豆、大蔥、菜椒、冬筍、韭菜苔、小蔥、紫水蘿卜、尖辣椒、茭白、蒜苗、青蘿卜、長辣椒、毛筍、香菜、洋蔥、黃豆芽、香椿、刀豆、胡蘿卜。
水果、蔬菜含糖量列表如下:
1%:南瓜 紫菜 生菜
2%:小白菜、小油菜、波菜、芹菜、青韭、蒜黃、窩筍、黃瓜西紅柿、西葫蘆、冬瓜、菜瓜
茴香、卷白菜。
3%:大白菜、黃韭、鮮雪里紅、茄子、小紅蘿卜、角瓜、瓠子、鮮蘑菇、豌豆苗酸菜、塌棵菜
4%:洋白菜、韭菜、綠豆芽、豆角、西瓜、甜瓜、菜花、扁豆莢、茭白春筍、油菜、空心菜、臭豆腐。
5%:絲瓜、小蔥、金花菜、青椒、青蒜、青梅、醬豆腐、韭菜花。
6%:白蘿卜、青水蘿卜、心青、大蔥、韭菜苔、冬筍、草梅、桃、枇杷豆腐干、黃豆芽
7%:香椿、香菜、毛豆、黃桃子、黃胡蘿卜。
8%:生姜、洋蔥頭、紅胡蘿卜、櫻桃、檸檬
9%:橙子、波蘿、李子、蓮蓬、榨菜、蒜苗
10%:葡萄、杏
11%:柿子、沙果
12%:梨子、桔子、豌豆、橄欖
13%:柚子、蘋果
14%:荔枝、山藥
15%:蘋果
16%:土豆
17%:石榴
20%:香蕉、藕
22%:紅果
85%:粉條
測定方法有以下幾種:
1.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
2.苯酚法測定可溶性糖
3.3 ,5 –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還原糖
4.斐林試劑比色法測定還原糖
斐林試劑比色法測定還原糖步驟
一、原理
植物組織中的可溶性糖可分為還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和非還原糖(主要是蔗糖)兩類。還原糖具有醛基和酮基,在堿性溶液中煮沸,能把斐林試劑中的 Cu 2+ 還原成 Cu + ,使藍色的斐林試劑脫色,脫色的程度與溶液中含糖量成正比,在 590 nm 波長下比色測定吸光度,查標準曲線,即可計算出所測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本方法也可用于測定蔗糖及總糖含量。
二、實驗材料、試劑與儀器設備
(一)實驗材料
新鮮植物樣品或烘干粉碎過的植物樣品。
(二)試劑
1. 斐林試劑 A 液: 40 g CuSO 4 · 5H 2 O 溶解于蒸餾水定容至 1000 mL 。
2. 斐林試劑 B 液: 200g 酒石酸鉀鈉( KNaC 4 H 4 O 6 · 5H 2 O )與 150g NaOH 溶于蒸餾水中,并定容至 1000 mL 。
A 、B 兩液分別貯存,使用前等體積混合。
3. 0.1 %葡萄糖標準液:取 80 ℃下烘至恒重的葡萄糖 0.1000 g ,加蒸餾水溶解,定容至 100 mL 。
4. 0.1mol/LNaOH 。
5. 甲基紅指示劑: 0.1 g 甲基紅溶于 250 mL 60 %乙醇中。 6. 10 % Pb(Ac) 2 。 7. 飽和 Na 2 SO 4 。
(三)儀器設備
分光光度計,分析天平,離心機,水浴鍋,具塞刻度試管,刻度吸管,容量瓶,研缽。
三、實驗步驟
1 . 標準曲線的制作 取 7 支試管,按表 24 – 4 分別加入各溶液。 將以上各管混合后加塞,于沸水浴中加熱 15 min 。取出后自來水冷卻, 1500 r/min 離心 15 min 。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計在 590 nm 波長下比色,以蒸餾水作對照,讀取吸光度。用空白管的吸光度與不同濃度糖的各管的吸光度之差為橫坐標,對應的糖含量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2. 樣品中還原糖的提取 取新鮮的植物樣品洗凈、擦干、剪碎,稱取 3.00 g ,放入研缽中研磨至糊狀,用水洗入大試管中。體積為 10 ~ 15 mL 時,加 2 ~ 3 滴甲基紅指示劑,如呈紅色,可用 0.1 mol/L 的 NaOH 中和至微黃色。若用風干樣品,可稱取干粉 3.00 g ,先在燒杯中用少量水濕潤,然后用水洗入 250 mL 容量瓶中,如顯酸性,可用上法中和。 將大試管置于 80 ℃的恒溫水浴中保溫 30 min ,其間搖動數次,以便將還原糖充分提取出來。對含蛋白質較多的樣品,此間可加 10 % Pb(Ac) 2 ,除去蛋白質,至不再產生白色絮狀沉淀時,加飽和 Na 2 SO 4 除去多余的鉛離子。 30 min 后取出冷卻,將提取液全部轉入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搖勻后過濾待測。
3. 樣品測定 吸取 6 mL 待測液,加 4 mL 斐林試劑,其他操作與標準曲線相同,在 590 nm 波長下讀取吸光度。以不含樣品的空白管的吸光度減去樣品管的吸光度,在標準曲線上查出糖含量。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4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