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武侯祠不是他辦公地點,是紀(jì)念諸葛亮的地點。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畝,是國內(nèi)紀(jì)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個主要的旅游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xiàn)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爆F(xiàn)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 武侯祠主體建筑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yán)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
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勵唐代的執(zhí)政者。
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yán)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dāng)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jù)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后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fēng),不利用職權(quán)謀私。他死后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他在遺囑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
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xiàn)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cè)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么兒子劉禪在這里沒有位置?據(jù)說,由于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yè),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后來就沒有再塑。兩側(cè)偏殿,東有關(guān)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nèi)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復(fù)制品和三國歷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lián)甚多,其中以現(xiàn)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
補充資料: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門武候祠大街,始建于西晉末年,千多年來幾經(jīng)毀損,屢有變遷。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候祠搬進了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四個大字。武候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筑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武候祠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五重建筑中以劉備殿最高,建筑最為雄偉壯麗。跨進漢昭烈廟大門,可見前方兩側(cè)各有一碑廊,其東側(cè)碑廊內(nèi)那通唐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勒石上碑,因文章,書法,鐫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稱之為"三絕碑"。穿過過廳,可見兩側(cè)廊坊內(nèi)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這就是蜀漢文臣武將廊房。東側(cè)文臣廊坊以龐統(tǒng)為首,西側(cè)武將廊房以趙云領(lǐng)銜。 武侯祠是紀(jì)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xiāng)候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晉末年,到唐代已具規(guī)模,明初與紀(jì)念劉備的“漢昭烈廟”(昭烈皇帝)相并,成為君臣合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占地面積五十六畝(37000平方米),祠內(nèi)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嚴(yán)謹(jǐn),莊嚴(yán)肅穆。今存高達12米的劉備墓(惠陵)、蜀漢“直百五銖錢”和47尊蜀漢人物塑像等珍貴文物。尤以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和文、書、刻號稱“三絕”的《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陜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武鄉(xiāng)在今漢中市的武鄉(xiāng)鎮(zhèn)),死后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F(xiàn)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guī)模宏偉,有七院六十余間殿宇,既是憑吊先賢之所,又是文物游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dāng)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于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zhèn),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歷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間,內(nèi)設(shè)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跡和攬勝之地。
武侯祠2
武侯祠,也叫諸葛廟。在勉縣西4公里處川陜公路之南,隔江與定軍山武侯墓遙相對峙。
武侯祠距武侯墓十余里,為明、清建筑,祠坐南向北,背臨漢水,面對公路,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呈長方形。四周有圍墻,地基三十畝,共有七院五十四間房舍。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亭臺樓閣,遍布祠中。
祠前為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翹,牌坊中寬6米,東西兩側(cè)各寬3米,四柱落地,上蓋灰瓦,坊上一面金書大字“漢丞相諸葛武侯祠”,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游人至此,無不肅然起敬。
祠內(nèi)遍懸匠、聯(lián),匾額有:“高山流水”’“醇儒氣象”,“代仰清高”,“大漢一人”,“大器無方”,“天下奇才”,“其猶龍乎”,“山高水長”,“伯仲伊呂,”其中“忠貫云霄”為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 賜”。對聯(lián)有:“扶漢室堅惟謹(jǐn)慎,乃能擔(dān)當(dāng)事業(yè);伏龍譽早必深潛,而后騰踔云霄?!瘪T玉祥將軍1928年題:“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jǐn)慎;仰流嵌于大殿背后墻上;琴樓上有“石琴”一張,長115厘米,頭寬24厘米,尾寬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悅耳,傳為“諸葛亮手揮之物”。大殿東慶,豎有唐碑一通,系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公元795)立。
大殿內(nèi),有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綸巾,羽扇,道抱,皂靴,神態(tài)瀟灑,栩栩如生,側(cè)塑關(guān)興、張苞站像。坐像前額殿中,懸有清嘉慶皇帝于嘉慶八年(1803年)御賜的木匠一面,上書“忠貫云霄”四字。
祠內(nèi)有古柏18株,直徑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郁郁蔥蔥,為詞增色。鼓樓東院有“早蓮“一株,高約l0米,直徑約40厘米,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開花,類似蓮花,芳香數(shù)里,別開生面,人們把它理解為是諸葛亮淡泊廉潔;奇才大專,名聞于世的象征。
岐山武侯祠
岐山武侯祠 道教廟宇。在陜西省岐山縣城南約二十公里處的五丈原上。此原高120余米,東西寬1000米,南北長350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南倚秦嶺,東西北三面臨河,地勢十分險要,為古代行軍布陣之地;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曾駐兵于此,后又率兵伐魏,積勞成疾,病卒于此。后人為紀(jì)念他,于此創(chuàng)建祠廟,以奉其像。現(xiàn)存祠廟建于元初,明、清續(xù)有修葺,主要建筑有山門、正殿、配殿、鐘樓、鼓樓、東西廂房等。正殿內(nèi)供奉諸葛亮坐像,殿壁嵌有青石四十塊,上刻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書寫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
著名作家梁衡也寫過有關(guān)武侯嗣的文章!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wèi)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wù),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臥龍崗;①湖北襄陽(現(xiàn)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xiāng)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于水鏡先生司馬徽。
后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p>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武侯祠大街231號,占地15萬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紀(jì)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為君臣合祀祠廟。
武侯祠是民眾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贊譽的載體,也是三國遺跡源頭,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屬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區(qū)。
1961年3月,武侯祠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1月18日,成都武侯祠·錦里當(dāng)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biāo)”。
武侯祠在成都市武侯區(qū)。武侯祠(漢昭烈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區(qū),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jì)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門武候祠大街/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三國文化圣地。它位于成都市區(qū),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jì)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nèi)古柏森森,環(huán)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一環(huán)路武侯祠大街
交通:乘1、301、302、103、57、10、26、53、59、8路公共汽車
電話:85581934
門票:60元/人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武侯祠在什么地方,諸葛亮的辦公地點,武候祠在什么地方?的全部內(nèi)容,以及武侯祠在什么地方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6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