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自然
科學
研究方法
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質上是哲學上的方法論原理在各門具體的自然科學中的應用。作為科學,它本身又構成了一門軟科學,它是為各門具體自然科學提供方法、原則、手段、途徑的最一般的科學。自然科學作為一種高級復雜的知識形態(tài)和認識形式,是在人類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正確的思維方法、研究手段和一定的實踐活動而獲得的,它是人類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結晶。因此,在科學研究、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的過程中,是否擁有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是能否對科學事業(yè)作出貢獻的關鍵。正確的科學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根據科學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確定正確的研究方向;可以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具體方法;可以為科學的新發(fā)現、新發(fā)明提供啟示和借鑒。因此現代科學研究中尤其需要注重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和利用,這也就是我們要強調指出的一個問題。
一、科學實驗法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并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準。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fā)現、新的發(fā)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fā)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一)科學實驗的種類
科學實驗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探索性實驗,即探索自然規(guī)律與創(chuàng)造發(fā)明或發(fā)現新東西的實驗,這類實驗往往是前人或他人從未做過或還未完成的研究工作所進行的實驗;二是指人們?yōu)榱藢W習、掌握或教授他人已有科學技術知識所進行的實驗,如學校中安排的實驗課中的實驗等。實際上兩類實驗是沒有嚴格界限的,因為有時重復他人的實驗,也可能會發(fā)現新問題,從而通過解決新問題而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但是探索性實驗的創(chuàng)新目的明確,因此科技創(chuàng)新主要由這類實驗獲得。
從另一個角度,又可把科學實驗分為以下類型。
定性實驗:判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成分、性質或性能;結構是否存在;它的功效、技術經濟水平是否達到一定等級的實驗。一般說來,定性實驗要判定的是“有”或“沒有”、“是”或“不是”的,從實驗中給出研究對象的一般性質及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等初步知識。定性實驗多用于某項探索性實驗的初期階段,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解事物本質特性的方面,它是定量實驗的基礎和前奏。
定量實驗: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的實驗。這種實驗側重于研究事物的數值,并求出某些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甚至要給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這種實驗主要是采用物理測量方法進行的,因此可以說,測量是定量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定量實驗一般為定性實驗的后續(xù),是為了對事物性質進行深入研究所應該采取的手段。事物的變化總是遵循由量變到質變,定量實驗也往往用于尋找由量變到質變關節(jié)點,即尋找度的問題。
驗證性實驗:為掌握或檢驗前人或他人的已有成果而重復相應的實驗或驗證某種理論假說所進行的實驗。這種實驗也是把研究的具體問題向更深層次或更廣泛的方面發(fā)展的重要探索環(huán)節(jié)。
結構及成分分析實驗:它是測定物質的化學組分或化合物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空間結構的一種實驗。實際上成分分析實驗在醫(yī)學上也經常采用,如血、尿、大便的常規(guī)化驗分析和特種化驗分析等。而結構分析則常用于有機物的同分異構現象的分析。
對照比較實驗:指把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組群。其中一個組群是已經確定其結果的事物,作為對照比較的標準,稱為“對照組”,讓其自然發(fā)展。另一組群是未知其奧秘的事物,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稱為實驗組,通過一定的實驗步驟,判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這類實驗在生物學和醫(yī)學研究中是經常采用的,如實驗某種新的醫(yī)療方案或藥物及營養(yǎng)晶的作用等。
相對比較實驗:為了尋求兩種或兩種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異同、特性等而設計的實驗。即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實驗單元同時進行,并作相對比較。這種方法在農作物雜交育種過程中經常采用,通過對比,選擇出優(yōu)良品種。
科學實驗法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并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準。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fā)現、新的發(fā)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fā)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科學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fā)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guī)律的工具和手段。
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
由于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于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中,所以對于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xù)的觀察,并做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準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后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后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二、調查法 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fā)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
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fā)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調查法的步驟是:(1)準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guī)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三、歷史法 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
四、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采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fā)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么。 比較法的步驟是:(1)描述,準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征,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準等;(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
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五、統計法 統計法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
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征,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
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fā)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使用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六、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借助各種儀器和現代技術。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
兩者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tài)中。 實驗法一般分三種:(1)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等。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分發(fā)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茖W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
4、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茖W發(fā)展運動的規(guī)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5、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研究方法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一般步驟:發(fā)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的最基本方法.它是科學家用來獲得事實和證據重要方法.故答案為:觀察 實驗 事實 證據。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借助于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fā)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fā)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guī)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么,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于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3、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guī)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
4、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chuàng)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fā)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采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tài)。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huán)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qū)、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采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后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huán)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huán)施加于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huán)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后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
科學研究的流程基本相似,一般包括調研、研究、總結三個過程。
前期調研時,可以參考并借助專利文獻、期刊、報紙等,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復進行,同時為自己的科研工作尋找?guī)椭?/p>
研究過程中,一旦有什么好的創(chuàng)意、想法,可以自行進行檢索,只要有創(chuàng)新點立刻申報專利。
研究完成,可整理之前的專利文件,作專利規(guī)劃、部署。一定要等知識產權工作處理好后,再發(fā)表論文。
對于科研課題的獲得,可以從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問題的再研究、技術的更新等方面下手。課題的研究過程,可以通過新的實驗、已有數據分析、理論假設等方法進行。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