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輕輕松松學語文
辨析詞語的幾種基本方法
詞語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題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它涉及的范圍很廣、數(shù)量較大,首先需要辨別詞語的確切含義,把握其使用對象與范圍、情感色彩、固定搭配、語法功能等。下面就針對這些方面作以具體的闡釋。
1.辨析詞語的確切含義
有些詞語表面看起來意思比較接近,但其所表達的內容常有細微的差別,因此一定要準確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比較其異同,這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例如:“我國大型深水港——山東石臼港的建設進展順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計劃的90%.”
我們知道“至”與“止”是應用于不同的語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與“已完成年施工計劃的90%”語境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個具體時候,與建設尚未最后完工的語境相符。
2.辨析詞義的輕重
有些詞語表達的內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現(xiàn)程度上卻有輕重、深淺的不同。例如“損壞”“毀壞”“破壞”都表示因某一動作行為而造成傷害,但“損壞”的語意要輕、程度要小,而“毀壞”“破壞”則層層升級,程度加重。“他損壞了公物”“他毀壞了公物”“他破壞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顯的區(qū)別。再如,“他門門功課在班里名列前茅,還發(fā)表了幾首小詩,可見文學造詣很深”,這句中“造詣”一詞使用不當,顯然“造詣”在這里詞義太重了。5.
最全成語辨析1、目無全牛:《莊子.養(yǎng)生主》中說,一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看見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術 純熟了,動刀時只看到皮骨間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本詞易誤用為貶 義。
2、天花亂墜:指說得極為動聽,多指夸大或不切實際。本詞只能用來形容說。
3、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間幼時的親密感情。
4、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
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 用為貶義。
5、差強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奮人,現(xiàn)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
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6、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取舍同也?!?/p>
彈冠,撣去帽子上灰塵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 官可做,多用作貶義。
使用時易弄錯感情色彩。 7、汗牛充棟:汗牛,用牛運輸,使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
形容書籍極多。形容的對象僅 指書。
8、明日黃花: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中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陽節(jié) 過后,菊花即將枯萎,便再也沒什么好玩賞的了。
后來用“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 去應時作用的事物。此成語易被想當然地誤寫成“昨日黃花”。
9、深孚眾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賴和尊重。
易誤用成“不負眾望”。 10、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寫作“重振旗鼓”。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11、信口雌黃:指不顧事實地隨意亂說。注意與“信口開河”區(qū)別開來,“信口開河”也有隨口亂說 的意思,但“信口雌黃”詞義更重。
12、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
13、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的盛況。不能誤解為“人們都 集中在家里,故萬巷皆為空之意。
14、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應與“不約而同”也只能做狀語不能 做謂語。
15、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qū)別開來,“無可厚非”意為不可過分指 責。
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使用時要注意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 17、鞭辟人里:里,里頭;辟,透徹。
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使用時要注意語境,不要隨便濫用。
如:“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很全面,可謂鞭辟入里?!边@一句就因誤用成語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吳國大將呂蒙聽從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中抽出時間讀 書,學問大進,取得令人驚奇的成績。魯肅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
說明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19、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如:“他這種做法實在不足為訓?!弊⒁獠荒軐⑦@ 里的“訓”理解為“教訓”。
20、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該詞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數(shù)量詞。
21、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22、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
“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協(xié)議共識?!边@句中的成語屬 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23、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詞比喻人不成才,沒有出息。
不能望文生義誤用作褒義。 25、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多指才學。
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 能誤用作褒義。
26、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 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別人的片言只語作為自己的話來說,多用來形容一味重復別人而缺乏主見。多用 作貶義。
28、無所不為:沒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多用作貶義。
29、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 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30、狗尾續(xù)貂:比喻用不好的東西續(xù)在好的東西的后面。后也用來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的續(xù)作 前后好壞不相稱。
本詞一般用作貶義,用于自稱含自謙義。 31、休戚與共:休,歡樂;戚,憂傷。
彼此間憂喜和禍福共同承擔,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將本詞與 “息息相關”混淆,后者只比喻關系密切面無同甘共苦之義。
32、過猶不及:“猶,如同。事情做得過火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不要錯誤地理解為 做得太不夠了。 33、窮形盡相:形容盡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細膩生動。
不要把它誤解成原形畢露之義。 34、貽笑大方:大方,有見識的內行。
讓有見識的內行見笑?!按蠓健笔抢斫獗驹~的關鍵。
35、數(shù)。
答案為D D項“魚目混珠”意思是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網絡歌曲只有水平高低之分,而沒有真假之分,所以不能用“魚目混珠”。
這道題考慮的是成語使用對象的問題。辨析成語使用正誤的方法 1.看成語的意思是否與句意相符。
導致成語的誤用,大都是由于誤解成語的語意。例1.四名共同作案的盜竊分子,正在坐地分贓時,被及時趕到的警察擒獲。
“坐地分贓”,如果望文生訓,就會以為是“坐在地上分取贓物”,而實際上,它的意思是“不親自偷竊搶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贓物”,用在這個句子中是不合句意的。例2.游客正乘車觀看一路風景,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游客十分遺憾,個個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指“贊嘆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此處誤解為“因為不能繼續(xù)觀看風景(觀看停止)而嘆息”。怎樣準確地記住成語的意思呢?訣竅是記住成語中的關鍵詞語的意思。
比如,“喻之以理”,記住“喻”是“告知”,“不言而喻”,記住“喻”是“了解”,這樣也就記住它們的意思了。同樣,揣摩成語的意思,也可從成語中的關鍵詞語入手。
比如,看下面這個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對美國來說,黑海石油儲量多寡并不重要,該地區(qū)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才是當務之急?!爱攧罩薄笔敲~性的偏正短語,“急”應當是個名詞,“急”通常是“緊急”的意思,作名詞的時候,那就應當是“緊急的事情”。
抽出句子的主干一一戰(zhàn)略地位是緊急的事情,顯然不通。 2.看成語與其它詞語搭配是否得當。
例3.她想得天花亂墜,仿佛已經征服了磚塔胡同和四牌樓一帶。 “天花亂墜”用來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實際的),它不能與“想”搭配。
例4.就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崖壁上,爬滿了綠陰陰的青苔。 “人跡罕至”意謂“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滿青苔的崖壁,是沒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跡罕至”來修飾。
3.看成語的適用對象、范圍是否恰當。例5.特別是鐵路近旁的河堤,更是牢固嚴實,固若金湯,簡直連個螞蟻洞的孔隙也沒留下。
“固若金湯”是用來形容城池或陣地堅固、不易攻破的,這里用來形容“河堤”,適用對象不對。例6.劉大媽滿心歡喜,又讓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這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鏡重圓昵。
“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又團圓,用于兄弟之間不當。 4.看成語的感情色彩是否與語境相符。
例7.校長多次察看寢室,深入班級,對同學關懷無所不至。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壞事。
如:威脅利誘,無所不至。這句話是想說校長對待同學非常細心周到,應用“無微不至”才對。
例8.《天下第一樓》演出后,一時間觀眾趨之若鶩,報刊好評如潮。 “趨之若鶩”意謂像野鴨成群而往。
比喻很多人爭相趨附、前往。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合語境。
1.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拌蜩蛉缟毙稳莓嬜鳌⒌袼苤械乃囆g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這組近義詞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多指形似,側重于模仿或描寫,后者指神似,側重于像活的一樣。
例1. 唐朝社會的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筆下_______,活靈活現(xiàn)。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即阿巴貢、潑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臺,而唐朝文人筆下的吝嗇和貪婪之人亦_______,這些生活在社會各階層的人,被唐代文人刻畫得_______,讀來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爾。(2014年山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 惟妙惟肖 不相上下 繪聲繪色 B. 躍然紙上 大相徑庭 酣暢淋漓
C. 栩栩如生 毫不遜色 入木三分 D. 引人入勝 風格各異 活靈活現(xiàn)
答案:C
2.充耳不聞、置若罔聞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充:塞住。“置若罔聞”好像沒有聽見似的,不加理睬。置:放,擺;若:好像。這組近義詞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是連聽都不愿意聽,后者是聽到了當沒有聽到,不重視。
例2. 在嘈雜環(huán)境下,大腦會自動________不熟悉的人的聲音,只________身邊熟人所發(fā)出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不熟悉的話語聲只好面對________的命運。 (2015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 篩選 保留 置若罔聞 B. 過濾 接收 充耳不聞
C. 淘汰 選擇 灰飛煙滅 D. 排除 存儲 煙消云散
答案:B
3.如日中天、方興未艾
“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時的太陽,比喻事物發(fā)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胺脚d未艾”是指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或還沒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發(fā)展。這組近義詞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形容事物正在最興盛的時候,后者強調新生事物發(fā)展。
例3. 近年來,商業(yè)贊助越來越多地________體育運動,在體育市場化、職業(yè)化________的當下,如何在追求個人商業(yè)價值與體育管理機構利益間取得平衡、是運動員和體育管理機構不能回避的問題。(2019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覬覦 如日中天 B.追逐 高歌猛進
C.熱衷 欣欣向榮 D.垂青 方興未艾
答案:D
第一,從成語的組成部分———關鍵詞入手。成語是由詞組成的,在一些成語中往往有關鍵詞,弄懂了關鍵詞的意思,整個成語就不容易搞錯了。比如“念念有詞”和“振振有詞”,結構相同,樣子相似,“都有不停的說”的意思,如果從“念念”和“振振”兩個關鍵詞上加以辨析,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區(qū)別:“念念”是像念經似的背誦(現(xiàn)成的詞句);“振振”是“理直氣壯的樣子”,整個成語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大發(fā)議論。下面這句話里的“念念有詞”就應當改成“振振有詞”:大伙兒跟他解釋了半天,他還是念念有詞地說:“不管怎樣,我還要保留自己的觀點?!?/p>
第二,從成語的來源入手。成語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成語辨析的六大角度是:
(一)從適用對象角度判斷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如果對這些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與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如“汗牛充棟”只能形容藏書;“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時;“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間等。在做題過程中要注意辨析成語之間在適用對象上的區(qū)別,避免誤用。
(二)從程度輕重角度判斷
有些成語意思相近,但在程度輕重上存在差別。如“慘無人道”與“慘絕人寰”都指極殘酷,極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沒有過的慘事,手段之殘酷,情形之凄慘到了極點,程度比前者重;再如“信口開河”與“信口雌黃”,二者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實隨意掩蓋真相,進行誹謗污蔑之意,語義比前者重。在做題過程中要根據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選用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三)從側重點角度判斷
有的成語含義大致相同,但是仔細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彼此在語義側重上存在差異。如“畫餅充饑”與“望梅止渴”,二者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前者側重用根本不能兌現(xiàn)的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后者側重用對前途的預想來慰藉人們。實際中具體應該選用哪個才貼切,則需要考生結合相關語境斟酌選擇。
(四)從感情色彩角度判斷
成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中性三種。在運用成語時,因為目的、場合、對象等的不同,就需要使用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語,如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在做題時,考生需注意成語感情色彩的不同,并進行有效辨析。
(五)從語法角度判斷
作為一種特殊的短語,成語也有詞性之分。成語從詞性上大致可分為動詞性、名詞性、形容詞性、副詞性四類。動詞性成語(如茍延殘喘、喜新厭舊),數(shù)量最多;形容詞性成語(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都可以做定、謂、主、狀等。名詞性成語(如繁文縟節(jié)、緩兵之計),可以做主、定、賓。副詞性成語(如設身處地、不約而同),較少,只做狀語。考生在做題時要注意辨別詞性,選擇句法功能與語境相吻合的成語。
(六)從語義重復角度判斷
成語本身含有一定的意義,若不注意將成語與句子語義進行比照,有可能就會造成成語含義和句子語義的重復。如:“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成語“當務之急”中的“當”已含有目前的意思,句子中再用“目前”就多余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