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塵春風(fēng)玉含光,貝葉輕拂喚清風(fēng).
譚雞寂默紗窗靜,貝葉輕拂喚清風(fēng).
譚間細(xì)石隱月色,茜荷才知秋水平.
譚笑萬戶生春融,金英耀彩晴云外.
譚聲清泠似有情,小溪淺淺還無音.
譚自幽幽風(fēng)輕動,小雨斂跡折灞柳.
譚天玄徹李成齋,小捷風(fēng)流已俊才.
譚道處,疏梅迎笑,雙松延翠.——滿江紅 徐鹿卿
譚麈生風(fēng)霏玉屑,津津.爽氣冷然欲浸人.——南鄉(xiāng)子 姚述堯
譚笑在巖廊,人人盡所長.——奉和司空裴相公中書即事通簡舊僚之作 (劉禹錫)
譚馀云出嶠,詠苦月欹空.——九江送方干歸鏡湖 曹松
譚雞寂默紗窗靜,夢蝶蕭條玉漏長.——秋夕書懷呈戎州郎中 劉兼
譚哥昔日,贍養(yǎng)家緣,積孽有若山丘.——神仙燦 譚處端
譚馬丘劉四絕.好弱各無分別.——無夢令 馬鈺
譚馬丘劉,專專卓個庵兒住.——萬年春 寧解元許卻庵門以詞督之 馬鈺
譚仙通正.悟徹長真修玉性.馬鈺山侗.豁豁洋洋似害風(fēng).——四仙韻 馬鈺
譚公急.急迎物外逍遙客.逍遙客.專來緣化,幸無阻隔.——蓬萊客 贈*山前譚二翁 馬鈺
譚鳳劉郝云霞友.自在逍遙閑走.——桃源憶故人 寄譚劉郝三師友 馬鈺
譚風(fēng)偏喜王三父,夙世良緣.休更推延.妻惡兒嫌出世*.——采桑子 贈獲嘉王法師(原無調(diào)名茲據(jù)律補(bǔ))譚處端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佩 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水色南天遠(yuǎn),舟行若在虛。遷人發(fā)佳興,吾子訪閑居。
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圣朝思賈誼,應(yīng)降紫泥書。
《望洞庭》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十四詩品》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圖
猶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緇磷。
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反真。
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水分兩色處,如有界限;清深見沙,游鱗往來倏忽。
風(fēng)清云澹、鳥語花香,怡愕忘疲,惜荒蕪中無處可列坐而休耳。
十里如畫,四時皆春。
摘自---(清)鄧傳安,"游水里社記-蠡測匯抄"
游之適無過山水,而水中有山尤佳。小洲小渚、一邱一壑,誠不若孤山孤嶼、若金若焦聳峙於江湖中者之得大觀,顧濤驚浪涌,涉險而游,游者弗暢;往往嘆羨澄潭邃谷之為勝境焉。
東征集所謂水沙連者,山在水中者也。其水不知何來,潴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珠山矻立潭中,高一里許,圍五之。藍(lán)鹿洲喜得一游,比諸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余慕之十馀年矣;幸因改官東渡,又有事可假而行,誠哉與茲山水有緣也!
於是反自埔里社,停輿而宿,刺舟而游。舟名蟒甲(或曰甲舵),長而狹,蓋刳獨(dú)木所為,有槳無篙,蕩漾緩行。水分兩色處,如有界限;清深見沙,游鱗往來倏忽。時已初冬,四山青蔥如夏。滿潭皆菱芡,浮水白蓮如內(nèi)地之六月菊。自北而南,艤舟山后。攝衣披草而登,不數(shù)十步,見美人蕉一畝,又見萬年菊一畝,紅黃相映,俱是蔓生。木果亦天成,石榴已殘、林檎尚可食。風(fēng)清云澹、鳥語花香,怡愕忘疲,惜荒蕪中無處可列坐而休耳。
鹿洲所云:番黎繞嶼為屋以居、架竹木水上藉草承土為浮田以耕者,府志亦載之,今皆不見;但見庋木水中,傍嶼結(jié)寮為倉,以方箱貯稻而已。其實番黎不解菑畬,既視膏腴如磽確,又安用此浮田為哉?山麓望潭,不知原委;望遠(yuǎn)山,不知脈絡(luò)。欲躡山頂以得寥廓之觀,而草深樹密,無路可尋,悵悵而反;仍令刺舟繞嶼緩行,以愜幽意。
從舟中望傍嶼之寮,懸髑髏累累;據(jù)稱馘自北港之野番??记∥迨?,水里社番毛天福以助討林爽文受賞;府志載雍正四年,水沙連社番骨宗作亂殘民,巡道吳昌祚討擒之,搜出頭顱八十馀顆;蓋后先之順逆不同矣。彼累累者,番耶?民耶?游者果無戒心,奚庸護(hù)衛(wèi)之挾弓矢耶?
嗚呼!臺灣乃海中一嶼耳,嶼之中有斯潭,潭之中又有斯嶼,十里如畫,四時皆春,置身其閑,幻耶?仙耶?真耶?凡耶?溯鹿洲來游時,於今近百年矣。儻向之憑恃險阻漸次剗削消磨,俾游屐于于而來,歡欣眷戀而不能去,更因造物設(shè)施之巧而增以人工,凡山之峙、水之長,皆有崇臺、延閣、層梯、曲榭及嘉木、異石、芙蕖、菡萏之點綴,彼江左、浙西諸湖山能獨(dú)擅其美耶?山水有靈,必不終棄於界外。吾姑記之,以俟后之游者。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贈我情.
《送劉相公朝覲二首》貫休
九苞仙瑞曜垂衣,一品高標(biāo)百辟師。
魏相十思常自切,曹溪一句幾生知。
久交玉帳雖難別,須佐金輪去已遲。
唯杜荊州最惆悵,柳門回首落花時。
急征只是再登庸,生意人心萬國同。
燮理久征殷傅說,譚真欲過李玄通。
程穿峴首春光老,馬速商於曙色紅。
從此龍顏又應(yīng)瘦,寰瀛俱荷代天功。
《送隆公上人》齊己
獨(dú)攜譚柄去,千里指人寰。
未斷生徒望,難教白日閑。
空江橫落照,大府向西山。
好騁陳那孔,誰云劫石頑。
《謝王詹事垂訪》齊己
鳥外孤峰未得歸,人間觸類是無機(jī)。
方悲鹿軫棲江寺,忽訝軺車降竹扉。
王澤乍聞譚渙汗,國風(fēng)那得話玄微。
應(yīng)驚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橫一衲衣。
《寄征士魏員外》羅隱
家遁蘇門節(jié),清貧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難。
窗曉雞譚倦,庭秋蝶夢闌。
羨君歸未得,還有釣魚竿。
《王夷甫》羅隱
把得閑書坐水濱,讀來前事亦酸辛。
莫言麈尾清譚柄,壞卻淳風(fēng)是此人。
《散關(guān)晨度》王勃
關(guān)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重門臨巨壑,連棟起崇隈。
即今揚(yáng)策度,非是棄繻回。
《詠數(shù)探得七》皎然
鄒子譚天歲,黃童對日年。
求真初作傳,煉魄已成仙。
鶴駕迎緱嶺,星橋下蜀川。
逢君竹林客,相對弄清弦。
《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稱其美夏首獲賞果》張九齡
憶昨聞佳境,駕言尋昔蹊。
非惟初物變,亦與舊游暌。
幽渚為君說,清晨即我攜。
途深獨(dú)睥睨,歷險共攀躋。
林筍苞青籜,津楊委綠荑。
荷香初出浦,草色復(fù)緣堤。
樂處將鷗狎,譚端用馬齊。
且言臨??ぃ嬖捨淞晗?。
異壤風(fēng)煙絕,空山巖徑迷。
如何際朝野,從此待金閨。
《酬信州劉侍郎兄》顧況
劉兄本知命,屈伸不介懷。
南州管靈山,可惜曠土棲。
樵隱同一徑,竹樹薄西齋。
鳥陵嶂合杳,月配波徘徊。
薄宦修禮數(shù),長景謝譚諧。
愿為南州民,輸稅事鉏犁。
胡為走不止,風(fēng)雨驚邅回。
《衰病》白居易
老辭游冶尋花伴,病別荒狂舊酒徒。
更恐五年三歲后,些些譚笑亦應(yīng)無。
《洛陽》溫庭筠
鞏樹先春雪滿枝,上陽宮柳囀黃鸝。
桓譚未便忘西笑,豈為長安有鳳池。
《送李湜下第歸衛(wèi)州便游河北》韓翃
莫嗟太常屈,便入蘇門嘯。
里在應(yīng)未遲,勿作我身料。
輕云日下不成陰,出對流芳攪別心。
萬雉城東春水闊,千人鄉(xiāng)北晚花深。
舊竹青青常繞宅,到時疏曠應(yīng)自適。
佳期縱得上宮游,旅食還為北邙客。
路出司州勝景長,西山翠色帶清漳。
仙人磯近茱萸澗,銅雀臺臨野馬岡。
屢道主人多愛士,何辭策馬千馀里。
高譚魏國訪先生,修刺平原過內(nèi)史。
一舉青云在早秋,恐君從此便淹留。
有錢莫向河間用,載筆須來闕下游。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