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賀新郎》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葉葉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紅香,畫橈齊舉。昨夢天風高黃鵠,下俯人間何許。但動地、潮聲如鼓。竹閣樓臺青青草,問木棉、羈客魂歸否。盤泣露,寺鐘語。夢回酷似靈均苦。嘆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滿眼離騷無人賦,忘卻君愁吊古。任醉里、烏烏縷縷。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別還于楚。采澗綠,久延佇。
《黃鶴樓》
年代: 唐 作者: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題黃鶴樓石照》
年代: 唐 作者: 呂巖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念奴嬌·楚天木落》
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
楚天木落,際平蕪千里,寒霜凝碧。鄂渚波橫何處是,當日孫郎赤壁。黃耳音稀,白云望遠,又見春消息。嘉辰長記,謝池梅蕊初摘。遙想黃鶴樓高,蘭階絲管沸,傳觴如織。倦客心馳歸路繞,不及南飛雙翼。固著斑衣,重翻錦字,寄遠供新拍。明年歡侍,壽期應獻千百。
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唐代)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2.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崔顥 (唐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3. 滕王閣詩 王勃 (唐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4. 望 海 蘇軾(宋代) 東海如碧環(huán),西北卷登萊。
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我行適仲冬,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叁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風安在哉?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帝鄉(xiāng)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5. 海上書懷 蘇軾(宋代) 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菜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闊。
雅志未成空自嘆,故人相對若為顏。酒醒卻憶兒童事,常恨雙鳧去莫攀。
1.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樓磯頭,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嶺之上,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在此題下《登黃鶴樓》一詩,使它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
黃鶴樓內(nèi)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zhèn)的風光盡收眼底。
2. 岳陽樓-------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漢族古建筑,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xiàn)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于世。
3. 騰王閣------一提起"滕王閣",人們很自然地想起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其實"滕王閣"不止江西南昌有,四川閬中也有一座"滕王閣",而這兩處的"滕王閣"都淵源于山東滕州。
為何在中華大地上會出現(xiàn)一字不差的兩座飛檐翹翹,金碧輝煌的建筑群呢?贛、蜀"滕王閣"之名源于古滕,為何兩座"滕王閣"歷經(jīng)千余載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而李元嬰的原始詔封地古滕國(今山東滕州)多少年來卻鮮為人知呢?主要是因為,南昌、閬中"滕王閣"皆成名于詩文。滕始于黃帝,因境內(nèi)泉水"騰涌"而得名,公元1182年金置滕陽州,1184年改為滕州,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距今已經(jīng)走過831年的歷史滄桑。
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于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后滕王李元嬰調(diào)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jīng)典。4. 蓬萊閣-----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代建筑群。
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nèi)外。歷經(jīng)風雨滄桑,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和休閑度假勝地。
景區(qū)先后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行業(yè)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游行業(yè)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zhì)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殊榮。
覽亭臺樓閣閱千古詩文 ———樓閣詩賦遙想 亭臺樓閣,或聳立于青山之上,依附于江河之畔,或點綴于園林之中,生落于繁華之地,似一種裝飾依一分山水,亮一道風景,星移斗轉(zhuǎn)它們又成為歷史遺邇,文化名勝,著名的亭臺樓閣往往融歷史文化,逸聞故事,自然景物于一體,眾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們登高遠望,追右探勝,有所惑,遂凝化為詩文?? 愛晚亭 青磚青瓦,石基飛檐,古色古香。四角微微翹起,似大鵬展翅,即將凌空凹曲的屋面,避免了造型的冷峻,優(yōu)美的鑲嵌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仿佛自己成了天地的一部分,寄于了人對自然的無限留戀,停車漫步,楓葉紅滿天,二月花開,寄情與愛晚,一語中的,品味這飛不起的“翼然”。
八鏡臺 氣勢磅礴,光彩奪目,登臺遠眺可“南望五嶺,東關七閩”藍群山之參差,俯之奔流,云煙出沒,草木暮雨,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桃源世外!如此贛州城明文遐邇的樓閣文化,紅色圓柱,翠綠碧瓦,飛檐層層,四面如一,臺形長分,安置“雙龍之護欄,又似浪花翻卷。大氣復然”!【關于亭臺樓閣的詩句】 黃鶴樓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尊,看洲諸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問?落紅城五月梅花!心遠地寬,把酒憑樓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我辭江去,推窗寄概,問仙人黃鶴,何曰歸來?天下江山第一樓,的文量書香誰堪比擬?的一句崔顥的一句“茍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讓其聲名始盛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個量客在此登覽圣境,憑欄抒懷,并記之于文,詠之于詩,形之于畫,是黃鶴樓成為久寫不衰的主題。滕王閣 帝子長洲,仙人歸館,將軍武庫,學士詞宗,滕王何在?剩高閣千秋劇憐畫棟株連,都化作空潭云影,閻公能傳,仗書生一序寄于東南賓主,莫輕看過路才人——王勃,落一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風月無邊,坐落在自然之中的滕王閣,好似永遠表示著“我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的蕩氣回腸。
亭臺樓閣,集數(shù)千年來詩詞文化,聚了世中文人墨客,共賞其建筑之偉岸,意境之深幽。關于亭臺樓閣的詩句(二):亭臺詩詞賞析 中國傳統(tǒng)亭臺樓閣的造型多種多樣,其審美價值主要并不在于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過這些建筑物欣賞到四周廣闊空間中的自然景象而那些著名的亭臺樓閣往往融歷史文化、軼聞故事、自然景物于一體,眾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們登高望遠,追古探勝,心有所感,形成了大量詩文,這些文學作品往往寄寓了相思送別,游子懷鄉(xiāng)、思婦懷人、壯士悲歌、文士不遇等情感,而且許多名篇對后人產(chǎn)生了強大的精神感召力,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 相思送別。
陶潛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李白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菩薩蠻》);“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別》)。林景熙有“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溪亭》)。
王實甫《西廂記》里有“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現(xiàn)代人最為熟悉的當數(shù)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等等。
從這些詩詞里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亭”,已然成了離別相思的象征。孤亭幽思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菩薩蠻》中寫道:“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螟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北宋柳永的《雨霖鈴》一詞中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清人廖鴻還為此亭賦詩一首:“天涯淪落孤亭在,本是浮生作是觀。觀盡凄清西湖月,水光尤為美人寒,壯士悲歌,文士不遇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詩人孤獨于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
這種悲哀常常為封建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蘭亭集序》中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 察品類之勝”,游目騁懷之后感受到“情隨事遷”,“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這種對人生短暫的感慨撥響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心弦,引起了長久的共鳴。
【關于亭臺樓閣的詩句】 游子懷鄉(xiāng)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p>
杜甫《登高》 杜甫的《登岳陽樓》,作者在遲暮之年登上了慕名已久的岳陽樓,既看到了“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螅指锌坝H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涼落寞,但更為可貴的是作者面對“戎馬關山北”,而“憑軒涕泗流”的憂國情懷,深深地感染著后人南宋詞人柳永由于游宦他鄉(xiāng),事業(yè)難成,而思鄉(xiāng)、惜生,在登臨之際對生命意義和反思比誰都多。“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
1、闌桿樓閣簾櫳 元 白樸 《天凈沙 春》2、樓閣玲瓏五云起 唐 白居易 《長恨歌》3、蔭花樓閣漫斜暉 唐 馮延巳 《浣溪沙》4、蔭花樓閣謾斜暉 唐 李煜 《浣溪沙》5、將軍樓閣畫神仙 唐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6、曙云樓閣鮮 宋 晏殊 《訴衷情·秋風吹綻北池蓮》7、樓閣淡春姿 宋 周邦彥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8、樓閣簾垂乳燕飛 宋 謝逸 《浣溪沙》9、樓閣籠輕霧 宋 曹組 《驀山溪·草熏風暖》10、城東樓閣連云起 宋 王庭珪 《虞美人·城東樓閣連云起》11、樓閣春風外 宋 朱敦儒 《清平樂·亂紅深翠》12、黃昏樓閣亂棲鴉 宋 周紫芝 《朝中措·黃昏樓閣亂棲鴉》13、樓閣崢嶸天尺五 宋 李彌遜 《蝶戀花·百疊青山江一縷》14、五云樓閣蓬瀛路 宋 楊無咎 《青玉案·五云樓閣蓬瀛路》15、斗南樓閣舞祥云 宋 洪適 《朝中措·斗南樓閣舞祥云》16、五云樓閣羨劉郎 宋 趙長卿 《浣溪沙》17、照水參差樓閣 宋 趙長卿 《念奴嬌·夕陽底盡》18、樓閣斷霞明 宋 陳三聘 《菩薩蠻·楊花滿院飛紅索》19、樓閣鎖參差 宋 無名氏 《導引·上林寒早》20、重重樓閣自分明 唐 呂巖 《七言》21、莊嚴七寶為樓閣 元 梵琦 《漁家傲·聽說西方無量樂》22、錦江樓閣 元 馮尊師 《蘇武慢·飯了從容》23、道家樓閣白云中 宋 無名氏 《浪淘沙·修竹間青松》24、水邊樓閣 近代 王國維 《青玉案·姑蘇臺上烏啼曙》25、望中樓閣陰晴變 近代 王國維 《蝶戀花·憶掛孤帆東海畔》26、樓閣門開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27、毗盧樓閣款經(jīng)行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28、廣大樓閣 宋 釋師范 《偈頌七十六首》29、彈指作聲兮樓閣門開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0、重重樓閣門開也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1、樓閣關開彈指聲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2、樓閣門門見善財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3、彌勒駕來樓閣外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4、一彈指響樓閣開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5、樓閣門開指一彈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36、彈指開樓閣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7、彈指作聲樓閣開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8、處處失樓閣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9、樓閣門開也頭頭彌勒 宋 釋正覺 《頌古一百則》40、壺冰樓閣禁中春 宋 王珪 《宮詞》。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滕王閣》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蓬萊閣詩 蓬萊閣位于煙臺市西(一小時車程),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
歷代以來有諸多名人逸士賦詩于此,流傳至今?,F(xiàn)覓得幾首,更多高作,有待補充。
蓬萊詩選 蓬萊鎮(zhèn) [宋]駱賓王 旅客春心斷,邊城夜望高。 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
結綬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將飛憐弱羽,欲濟乏輕舡。
賴有陽春曲,窮愁且代勞。 海上書懷 蘇軾 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菜方丈有無間。
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弩守市闊。 雅志未成空自嘆,故人相對若為顏。
酒醒卻憶兒童事,長恨雙鳧去莫攀。 登蓬萊閣觀讕亭 柳倩 波涌千層逐浪翻,無端獨自莫憑欄。
海風拂拂催人老,長島遙遙落日殘。 眾嶼橫陳安水域,峰山縱列屬仙班。
蓬萊無限風光好,仙閣回眸更壯觀。 無題 王丙乾 碧海萬頃層層浪,丹崖雄俊步步高。
蓬萊瓊閣風光美,神州處處好河山。 無題 張平化 蓬萊勝景譽人間,美景奇聞任暢談。
海市蜃樓皆幻影,勤耕巧織即神仙。 無題 吳建賢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各縈回。
輕舟汛月隨云轉(zhuǎn),疑是山陰雪后來。 題蓬萊閣 歐陽中石 高閣建礎立丹崖,半在塵寰半入霞。
天后常邀云外客,神凡同泛仙搓。 蓬萊閣聯(lián)想 王德海 十億元元賽神仙,丹崖連水水連天; 取經(jīng)域外興華夏,引進云梯攬月旋。
到得蓬萊期海市,精神物欲欲兩全; 云云龍 悠悠夢,天外當知別有天。 望 海 [宋]蘇軾 東海如碧環(huán),西北卷登萊。
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適仲冬,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 叁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風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帝鄉(xiāng)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海市詩 〔宋〕蘇軾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云:“常見于春夏,今歲矣,” 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見為恨,禱于海神廣德王之焉,乃作此詩。 東方云??諒涂?,群仙出沒空明中。
欲構孤亭撐絕頂,煙霞深處可能攀。 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閾藏珠宮。
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 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
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 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鐘。 信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汝亦已豐。
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 新詩绔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韜深處 [明]戚繼光 小筑漸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鏖坐談兵。
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義,但愿海波平。
凱歌 [明]戚繼光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無題 [明]戚繼光 南北馳驅(qū)報主情,江花邊月照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放舟蓬萊閣下 [明]戚繼光 三十年來續(xù)舊游,山川無語自悠悠。
無題 臧克家 秦皇漢武,塵寰欲壑未滿,縹緲覓三山。 神仙夢幻,空余史跡斑斑。
海市蜃樓,現(xiàn)實活鮮,今朝勝往昔兩千年。 中外游侶,登上蓬萊高閣,頓眼闊心寬。
新開港口,看吞吐萬國船。天青水藍,人間換了,向遺 蹤尋詩趣盎然。
黃鶴樓的詩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黃鶴樓》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李白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diào)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瑯玕實,何以贈遠游。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莽莽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黃鶴樓》 賈島 高檻危檐勢若飛,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萬古長如舊, 黃鶴何年去不歸? 岸映西州城半出, 煙生南浦樹將微。 定知羽客無因見, 空使含情對落暉! 宋之問 漢廣不分天,舟行杳若仙。
清江度暖日,黃鶴弄晴煙。 岳飛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跨黃鶴。 陸游 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
漢江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 范成大 誰家笛里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游。
漢樹有情橫北斗,蜀江無語抱南樓。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