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白
李白乘舟不給錢,
船夫一腳踢下船。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沒死。
清 明
【唐】 杜牧 春 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理工美女少
夜來睡不著
俺去網(wǎng)上找 (老孟也不甘示弱)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聊天室里尋美女
q q 泡泡 M S N
正是理工好風景
聊得投機想見人(嘿嘿,詩圣大人雄心勃勃?。?
中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孤家寡人欲斷魂
借問美女何處有
牧童遙指三里屯
1.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3.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5.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6.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映春臺。
7.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8.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9.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白云閣》
年代: 宋 作者: 史堯弼
閣虛云出沒,云閣兩無心。
旌旆千山立,笙午萬籟深。
相君聊暇日,籃輿得幽尋。
徒倚天東北,狼煙猶爾侵。
《送僧歸北巖寺》
年代: 唐 作者: 黃滔
北巖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蘿成古樹。
題詩昔佳士,清風二林喻。
上智失扣關,多被浮名誤。
蓮扃壓月澗,空美黃金布。
江翻島嶼沈,木落樓臺露。
伊余東還際,每起煙霞慕。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西軒白云閣,師辭洞庭寓。
越城今送歸,心到焚香處。
血月凄
劍劃風破月曉空,
祭酒不懼飲不羈。
血溷奇點月霧蒙,
御劍江湖愁余清。
還有一首仙劍的(上面的是我寫的)
匣淺難羈寶劍鋒,
玉藏石中也玲瓏。
初式清啼長空破,
云光碧凝遠嵐平。
逍遙游
意氣凌霄不知愁
愿上玉京十二樓
揮劍破云迎星落
舉酒高歌引鳳游
千載太虛無非夢
一段衷情不肯休
夢醒人間看微雨
江山還似舊溫柔
謫仙
瑤宮寂寞鎖千秋
九天御風只影游
不如笑歸紅塵去
共我飛花攜滿袖
今年寒假,我們一家第一次到鄧州的伯伯家過春節(jié),大年初一,我們就和爺爺奶奶一起游覽了鄧州的千年學府——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最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時,為培養(yǎng)人才而創(chuàng)建,現(xiàn)在的花洲書院是鄧州市2002年后重新修復的,由百花洲園林、書院和范文正公祠等三部分組成。園林·引人入勝走過范公橋,穿過高大的牌樓,沿古城墻東行百余米,我們先來到了花洲書院的最高點——春風閣腳下,只見她高聳于百花洲畔,雕梁畫棟,翹角飛檐,閣內(nèi)四壁懸掛著歷代名人的詩詞文賦,當?shù)巧纤娜龑禹敇菚r,深切地體會到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驚喜??!仿佛瞬間從中原大地來到了江南,只見眼前亭臺樓閣、湖水碧綠,芳草萋萋,蘇州園林的風景神奇地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一陣清風撲面而來,我立刻陶醉在這美妙的意境里了!迫不及待地下了春風閣,置身于靈動柔媚的“百花洲”,潺潺的水聲從太湖石之間噴薄而出,給冬日的湖水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湖水中調皮的魚兒隨著大人小孩撒下的魚食忽左忽右的游動,還有曲徑通幽的石洞,翹首矗立的龍首山,都令我們這些小孩子流連忘返。沿著蜿蜒曲折的游廊,一路觀賞閑吟亭、琴韻書聲、學海行舟及聽雨軒、百花堂等景點,只見層層疊疊的太湖石,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不時有清香撲面而來,原來是歲寒三友之一——臘梅!她小小的花瓣驕傲地綻放著,仿佛一粒粒有著無窮能力的磁石,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游人的目光,又為這座千年書院增添了暗香一抹。
書院·古樸幽深在百花洲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走進古色古香,幽靜雅致的書院去體會一番吧!書院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據(jù)說古時候學子入學,過了欞星門,就可除去頑皮,變得聰穎可愛(我聽了就特意多過了幾遍欞星門,以后我若聰穎無敵,大家一定也要多去哪里走走哈),再往前就是精致非凡的“狀元橋”了,短短的橋面兩步就能跨過去,怪不得這里出了那么多的狀元郎呢!橋下的千年清泉,柔柔媚媚,清澈見底,只見水流,不聞水聲,大概是怕驚擾了大家的狀元夢吧!再往前走,就到了“春風堂”。
春風堂原是范仲淹講學的地方,著名的《岳陽樓記》就誕生于此。只見堂前兩棵范先生親手植種的桂花樹,雖已落葉,卻依然蘊藏生機。
駐足春風堂,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北宋年間,坐在這間教室里,聆聽范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體味他“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豪放情懷……拜過了先圣殿,瞻仰了詠梅園、萬卷閣,我們又參觀了范文正公祠、鄧州名人館、姚雪垠文學館、鄧州古碑廊、中國書法大觀廊。真沒想到,這千年書院,裝載著這么多的歷史和文化,讓我在這兔年的第一天品嘗到這么多的文化大餐,太值了!文人·層出不窮爺爺告訴我,花洲書院書香不斷,文人輩出,一直是鄧州的教育圣地,風景勝跡。
鄧州的眾多名人才俊大都曾學于花洲書院。古有范仲淹和他的兒子范純?nèi)?,北宋哲學家、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張載,宋元祜時的鄧州知州韓維等;今有河南辛亥革命先驅王庚先、抗日英雄梁雷、兒童教育家韓作黎、著名作家姚雪垠和二月河等都是花洲書院培養(yǎng)起來的精英。
現(xiàn)在的鄧州一高中,也是在花洲書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所現(xiàn)代化學校,我的表哥去年剛從這里畢業(yè)考上了全國一流的大學……夕陽西下,我又一次站在范仲淹銅像前,和媽媽一起吟誦著《岳陽樓記》,仿佛范先生就站在旁邊,和我們一起看這千年書院舊貌換新顏……。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