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筍》-(唐)杜甫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
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
客至從嗔不出迎。
《食筍詩》-(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xiāng),
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
把來早市鬻。
《湘竹詞》-(唐)李商隱
萬古湘江竹,
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
只是淚痕多!
《竹離亭》-(唐)薛濤
蓊郁新栽四五行,
常將勁節(jié)負秋霜。
為緣春筍鉆墻破,
不得垂陰覆玉堂
1、定應孤竹子,未脫老萊衣?!巍なY華子《筍》
釋義:一棵竹筍生長在泥土當中發(fā)芽,還沒有來得及脫去枯黃的外衣。
2、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啤ぐ拙右住妒彻S》
釋義:竹筍去掉它一層一層的外皮,漏出了如同玉石一般的筍干。
3、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千玳瑁簪?!巍?王禹偁《筍》
釋義:竹筍吃光了賓客也就散去了,遺留下了許多簪子。
4、層層離錦籜,節(jié)節(jié)露瑯玕?!啤R己《筍》
釋義:吃竹筍就要層層剝去外皮,才能露出一節(jié)節(jié)的筍干。
5、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唐·杜甫《詠春筍》
釋義:數(shù)不清的春筍在竹林里發(fā)芽,柴火門卻緊緊關閉不讓人進去。
6、為緣春筍鉆墻破,不得垂陰覆玉堂.——唐·薛濤《竹離亭》
釋義:竹筍為什么要破土墻而出呢,是不是想要把房子遮住。
7、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清·鄭燮《竹石》
釋義:竹子根抓住石頭一點也不松,將身軀立在石頭縫中。
8、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瑯玕不向東?!? 徐渭《風竹》
釋義:仔細欣賞昨天西風中的毛竹,今天枝葉都不朝向東面了。
9、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yī)?!? 王慕蘭《外山竹月》
釋義:在前面一片高高的竹林里,高傲碧綠的竹竿讓人心情愉快。
10、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杜甫《詠竹》
釋義:雨水將竹葉洗涮的干干凈凈,微風把竹子的清香吹到面前。
《將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筍次韻二絕》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小白長紅盡絕塵,不將朱粉污天真。
應憐三畝荒涼地,乞與鰲扉一種春。
《次韻陳校書送鶴竹筍詩》
年代: 宋 作者: 高似孫
竹如鶴腳瘦交加,驚識英英玉露沙。
一見已知仙同健,高於越箭更無差。
《韓持國再遺洛中斑竹筍》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牡丹開盡桃花紅,班筍迸林遲角豐。
兩株遠寄川上鴻,韓郎輟口贈楚翁。
便令剝錦煮荊玉,甘脆不道簞瓢空。
小謝舊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東。
螗蜋生后出牙茁,羅列滿地爭強雄。
是時楚翁所食寡,朝飯暮飯唯其充。
今來得此謂過分,一貴一賤物茍同。
《松花開竹筍茂喜而詠之》
年代: 宋 作者: 裘萬頃
繁花密筍暮春時,妝點園林一段奇。
金粉生香風細細,斑衣留潤露垂垂。
品高宜入神仙藥,節(jié)勁終全冰雪姿。
笑彼杏桃兒女態(tài),謾爭艷冶媚山歧。
《送張郎中還蜀歌》
年代: 唐 作者: 盧綸
秦家御史漢家郎,親專兩印征殊方。功成走馬朝天子,
伏檻論邊若流水。曉離仙署趨紫微,夜接高儒讀青史。
瀘南五將望君還,愿以天書示百蠻。曲棧重江初過雨,
前旌后騎不同山。迎車拜舞多耆老,舊卒新營遍青草。
塞口云生火候遲,煙中鶴唳軍行早。黃花川下水交橫,
遠映孤霞蜀國晴。邛竹筍長椒瘴起,荔枝花發(fā)杜鵑鳴。
回首岷峨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空令豪士仰威名,
無復貧交恃顏色。垂楊不動雨紛紛,錦帳胡瓶爭送君。
須臾醉起簫笳發(fā),空見紅旌入白云。
《諧詩逸句》
年代: 唐 作者: 包賀
霧是山巾子,船為水靸鞋。
棹搖船掠鬢,風動水槌胸。
苦竹筍抽青橛子,石榴樹掛小瓶兒。
1.《初食筍呈座中》
唐代: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shù),忍剪凌云一寸心。
2.《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宋代: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3.《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4.《戲答元珍》
宋代: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5.《幽居初夏》
宋代: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6.《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唐代: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7.《春光好·天初暖》
五代:歐陽炯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
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
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8.《送人游嶺南》
唐代:戴叔倫
少別華陽萬里游,近南風景不曾秋。
紅芳綠筍是行路,縱有啼猿聽卻幽。
9.《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宋代: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10.《湖州貢焙新茶》
唐代:張文規(guī)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
1《【越調】天凈沙 春》
元代:朱庭玉
暖風遲日春天,朱顏綠鬢芳年,挈攜童跨蹇。溪山佳處,好將春事留連。 夏
參差竹筍抽簪,累垂梅子攢金,旋趁庭槐翠陰。南風解慍,快哉消我煩襟。 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冬
門前六出狂飛,樽前萬事休提,為問東君信息。急教人探,小梅江上先知。
2《狀江南。孟夏》
唐代:賈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3《鴛鴦湖棹歌·一百首選二》
清代:朱彝尊
穆湖蓮葉小于錢,臥柳雖多不礙船。
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
屋上鳩鳴谷雨開,橫塘游女蕩船回。
桃花落后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
4《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得開字)》
唐代:杜甫
大家東征逐子回,風生洲渚錦帆開。青青竹筍迎船出,
日日江魚入饌來。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
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
5《送張郎中還蜀歌》
唐代:盧綸
秦家御史漢家郎,親專兩印征殊方。功成走馬朝天子,
伏檻論邊若流水。曉離仙署趨紫微,夜接高儒讀青史。
瀘南五將望君還,愿以天書示百蠻。曲棧重江初過雨,
前旌后騎不同山。迎車拜舞多耆老,舊卒新營遍青草。
塞口云生火候遲,煙中鶴唳軍行早。黃花川下水交橫,
遠映孤霞蜀國晴。邛竹筍長椒瘴起,荔枝花發(fā)杜鵑鳴。
回首岷峨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樟詈朗垦鐾?
無復貧交恃顏色。垂楊不動雨紛紛,錦帳胡瓶爭送君。
須臾醉起簫笳發(fā),空見紅旌入白云。
他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頭上還戴著一頂頂綴有黃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可愛極了。
它們迎著春風,貪婪的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
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fā)了,一場春雨過后,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
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
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
一場春雨過后,竹林吮吸著滋潤的甘露,孕育了好多“胖娃娃”,它們探出了黃花花的小腦袋,向大地展示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春姑娘悄悄地來了,和煦的陽光從竹林的葉片枝桿中灑下了千絲萬縷的金線,為竹林增添了生機。
山上長滿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發(fā)了芽,微風吹過,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遠望去,好像起伏著的大海的波濤。
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頂天立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著山區(qū)人民正直、質樸的品格和積極向上、艱苦奮斗的精神。
1. 竹筍(英語:bamboo shoot),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2. 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tǒng)佳肴,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对娊洝分芯陀?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3. 中醫(y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并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1.《筍》 年代: 宋 作者: 蔣華子
頭角嶄嶄露,江南四月時。
定應孤竹子,未脫老萊衣。
怒長搘苔石,旁行過棘籬。
不來能幾日,漸學翠鸞飛。
2.《食筍》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此州乃竹鄉(xiāng),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
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3.《筍》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數(shù)里春蹊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千玳瑁簪。
4.《新筍》
年代: 唐 作者: 齊己
亂迸苔錢破,參差出小欄。層層離錦籜,節(jié)節(jié)露瑯玕。
直上心終勁,四垂煙漸寬。欲知含古律,試剪鳳簫看。
5.《愛筍》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犀非犀,玉非玉,
拂拂輕霜浮脆綠。披籜含梢欲成竹,
娟娟褭褭森可束。稀間只稱佳月照,
勁處差耐清風觸。少忍充庖得補林,
主人為目不為腹。論材似也子勝人,
終竟鼻祖與膏馥。官閑盡日據胡床,
樂與此君同避俗。冷笑京華癡少年,
枉費千金買花木。
6.《林筍》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fā)生。
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開門一笑亦逢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