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為越南古稱,包括現(xiàn)廣西一帶。
安南一詞,最初于唐代初葉作為政區(qū)名出現(xiàn)于中國載籍,歷史上的越南長期臣服于中國,所以“安南”、“越南”這兩個國名均與中國官方有關。唐調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護府;(治所在今河內)。
安南窯瓷器,即是越南燒造瓷器。在東南亞地區(qū)中,越南的陶瓷業(yè)最為成熟且迷人。
除了天然資源與地理環(huán)境的優(yōu)渥,越南一向對頂尖陶瓷技術具備極佳的掌握能力。以青花瓷為例,在十四世紀時,世界上能燒制青花瓷的只有中國與越南兩地,越南青花瓷的足跡也早已透過貿易而遍及海內外各地。
越南位于中南半島,受到中國以及周圍其他國家的影響。在十六世紀以前,越南北方長期服膺中國儒家文化;南方則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很深。
從陶瓷來看,與中國廣東,廣西相連,鄰近的寮國、柬埔寨也是陶瓷生產國,而中國云南青花瓷則位于紅河流域的上游;同時越南綿長的海岸是阿拉伯和印度船只的必經途徑。因此,越南青花的誕生,可說是區(qū)域間窯業(yè)交互影響的結果。
中國陶瓷在宋元時期大量銷售海外,供應亞洲各地的需求。到了明代,卻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人們不得擅自駕船到海外貿易,以致亞洲市場的瓷器短缺,越南青花瓷遂乘勢而起,填補市場需求,并在十五、十六世紀達到貿易的黃金時期;有別于中國青花瓷富麗胸腔的姿態(tài),越南青花瓷以其溫婉內斂的美感風靡了整個亞洲。
在琉球王國首里城、印尼東爪哇滿者伯夷王國遺址,都發(fā)現(xiàn)了越南青花瓷的殘片;遠在西亞的土耳其炮門宮與伊朗阿德比爾廟,也將越南青花瓷納入皇家收藏。“安南國”之名,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即見于記載;待到淳熙元年(1174年)初,李朝國王李天祚遣使入貢,南宋孝宗始正式“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次年八月,又“賜安南國王印”。
“安南國”之名自此始。此后,其國王屢為元、明、清各朝封為“安南國王”。
嘉慶八年(1803年),清朝改“安南國”為“越南國”,冊封阮朝創(chuàng)立者阮福映為“越南國王”。為何國名叫“越南”?《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卷五五三有一個簡短的說明:“先是,阮福映表請以‘南越’二字錫封。
上諭大學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贾笆罚駨V東、廣西地亦在其內。
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原文】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1] [編輯本段]【體裁】 本首詩的體裁為七言絕句。
[1] [編輯本段]【作者】 高駢(pián),生年不詳,卒于887年,唐末大將,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孫,家世禁衛(wèi)。 幼頗修飭,折節(jié)為文學,初事朱叔明為司馬,后歷右神策軍都虞侯、秦州刺史。
咸通中,拜安南都護,進檢校刑部尚書,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駢節(jié)度,兼諸道行營招討使。僖宗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劍南西川節(jié)度,進檢校司徒,封燕國公,徙荊南節(jié)度,加諸道行營都統(tǒng)、鹽鐵轉運等使,俄徙淮南節(jié)度副大使。
廣明初,進檢校太尉、東面都統(tǒng)、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等使,封渤??ね?,為部將畢師鐸所害。詩一卷。
[1] [編輯本段]【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注:韻腳為七陽;可“三江七陽”通押。)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 [1] [編輯本段]【注釋】 (1)山亭夏日:題原作“夏”,據《全唐詩》改。
(2)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深。 (3)水晶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
李白《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4)薔薇:花名。
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1] [編輯本段]【翻譯】 夏季天長了,綠樹枝葉茂盛,樹陰非常濃密;池塘中水平如鏡,映照著樓臺的倒影。
微微的山風吹來,水晶簾輕輕飄動;滿架的薔薇正在盛開,整個院子里充滿了花香。 [2] [編輯本段]【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
《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lián)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 “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
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
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
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
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
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1] 表達作者對夏日鄉(xiāng)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樓主所問:求簽。
〖回答1〗“歸去來兮仕官閉 室堪榮膝亦為安 南窗寄傲談詩酒 倚仗徘徊飽看山”第38簽·中吉·陶淵明辭官· 〖解意〗晉·陶淵明辭官歸隱,對於做官看得甚閑。屋小僅堪容膝,亦以為可安居。
倚南窗談詩飲酒、倚杖看山,此一片逍遙之安樂光景。 求得此簽者:世事看得化,又要知機,不可貪圖富貴,則逍遙自在無妨礙矣。
要想透此簽首句一閑字,照此簽意:樂得清靜,有吉而無兇。 1。
問流年:平穩(wěn)而已,既無大喜,亦無大憂。 2。
問事業(yè):今年并非謀事之年,最好暫且勿開展新計劃,宜穩(wěn)守。 3。
問財富:不要奢望有急財,但收入穩(wěn)定,冬后求財較易。 4。
問自身:很優(yōu)悠寫意的一年,有機會學習一門自己喜歡的新技能。 5。
問家庭:和諧愉快融洽,如家人有孕,產女機會較高。 6。
問姻緣:戀愛像捉迷藏,你急時對方不急,對方急時你又不急了。 7。
問移居:到處楊梅一樣花,一動不如一靜。 8。
問名譽:常有小人背后中傷,千萬別出風頭。 9。
問健康:多運動,養(yǎng)好身體,等待轉機。 -------------- 〖回答2〗“楊柳垂堤鎖綠煙 日長三起又三眠 往來紫燕紛飛舞 裊娜迎風倩我憐”第11簽·上吉·漢文帝賞柳· 〖解意〗漢·文帝,一個施德政、親人民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地稅、賦役、刑獄,使國家在平定“諸呂之亂”后,國計民生得以復蘇,農業(yè)生產迅速發(fā)展。
更難能可貴者,在勤政親民之余,漢文帝最喜歡欣賞楊柳的美態(tài),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采用“分段睡眠法”,每日三眠三起,醒后必欣賞綠柳垂堤,紫燕在其間飛舞的美好景色。 求得此簽者:此簽有萬事如意之象。
1。問流年:一切吉祥如意,快樂無愁。
2。 問事業(yè):有極顯著的成就,但凡事要親力親為。
3。問財富:正財財源滾滾而來,偏財則極少。
自身:平安,但一定要為未來多積福德。 4。
問家庭:父母慈,子女孝,樂也融融。 5。
問姻緣:夫妻感情越來越好。未婚者今年可締結良緣。
6。問移居:有搬遷和移民機會,而且路上有貴人。
7。問名譽:可以建立名譽和功勛。
8。問健康:多作戶外運動,更可延年卻病。
9。問友誼:化敵為友,宜擴大社交圈子。
-------------- 〖回答3〗“秋水蒹葭白露盈 盈庭月色浸階清 清風吹動馬鈴響 響接晨鐘不斷聲”第17簽·中吉·月下追賢· 〖解意〗漢·大將韓信投奔漢高祖后,未獲重用。 于是夤夜馳歸,為張良所知。
隨即告蕭何,韓信之能于高祖。蕭何乃月下追回韓信時之室外景色:秋天多露,月色滿階。
風吹馬鈴,響接晨鐘之聲。 求得此簽者:凡事皆平穩(wěn)。
雖或阻滯,到底必好。有吉而無兇。
1。問名望:財名亦不大。
2。問六甲:保健又謹慎。
3。問風水:平局皆無礙。
4。問財失:尋之亦可得。
5。問天時:平常便可喜。
6。問出行:無補亦無傷。
7。問自身:修善愈平安。
8。問蠶畜:無病亦無害。
9。問婚姻:平常行無阻。
送許屯田詩 宋·彭汝礪 浮梁巧燒瓷, 顏色比瓊玖。
因官射利疾, 從喜君獨不。 父老爭嘆息, 從事古未有。
詠景德鎮(zhèn)兀然亭 明·繆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開, 舟帆日日蔽江來; 工人莫獻天機巧, 此器能輸郡國材。 贈昊十九 明·李日華 為覓丹砂到市廛, 松聲云影自壺天; 憑君點出琉霞盞, 去泛蘭亭九曲泉。
贈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窯簿甚永窯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詩清動人, 匡廬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邊素瓷胎 清·弘歷(乾隆皇帝) 白玉金邊素瓷胎, 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題宣德寶石紅釉碗 清·弘歷(乾隆皇帝) 雨過腳云婪屋垂, 夕陽孤婺照飛時; 泥澄鐵鏃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詠宣窯霽紅瓶 清·弘歷(乾隆皇帝) 暈如雨后霽霞紅, 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擬, 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 比畫翻嗤更是空。 年窯墨注歌 清·查儉堂 國朝陶瓷美無匹, 爾來年窯稱第一。
不讓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