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2、《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4、《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5、《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山行》
唐·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
《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山行》
唐·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客亭》
唐·杜甫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zhuǎn)蓬。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念奴嬌》
宋·黃庭堅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fēng)笛。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野望》
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望秦川》
唐·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yuǎn)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長安秋望》
唐·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秋登巴陵望洞庭 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yuǎn)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
風(fēng)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 瞻光惜頹發(fā),閱水悲徂年。
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
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1.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懿佟队^滄海》
2.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畎住抖汕G門送別》
3.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望敬亭山》
4.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5.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諟Y明《飲酒》
6.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鸥Α兜歉摺?/p>
7. 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楊萬里《秋山》
8.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9.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知識延展: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jīng)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dāng)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別墅)時所作。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xì)致感人的刻畫,實(shí)際上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yùn)豐富,耐人尋味。
山行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居秋暝 唐·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風(fēng)(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 王維《山居秋暝》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 王維《歸嵩山作》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夜雨寄北》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 李賀《李憑箜篌引》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昨夜秋風(fēng)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
—— 嚴(yán)武《軍城早秋》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微陽下喬木,遠(yuǎn)色隱秋山。
—— 馬戴《落日悵望》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