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朗地平曠 (環(huán)境優(yōu)美)
屋舍儼然有良田 (整潔富有)
雞犬相聞往來作 (耕作井然)
美池桑竹阡陌通 (通暢有序)
黃發(fā)垂髫怡然樂 (怡然自樂)
男女衣著悉外人 (穿著得體)
設(shè)酒殺雞便還家 (熱忱大方)
咸來問訊到原委 (真誠信任)
桃花源記 是被世人公認(rèn)的和諧社會.也是最理想的社會.沒有比桃花源記中描寫更和諧的了.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3.楊七嶺
小小山村,
雞犬聲相聞。
披衣起,
開柴門。
迎佳賓,
邀故人。
花香鳥語中,
沐春風(fēng),
度良辰。
吟古詩,
鳴古瑟,
奏弦琴。
窗前閑坐,
賞盡那一片,
藍(lán)天白云。
山澗清流水,
坡上松樹林。
遠(yuǎn)遠(yuǎn)近近,
有羊群。
雖戰(zhàn)書中,
無戰(zhàn)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盤棋,
一杯茶,
論古今,
說帝秦。
有歌聲相伴,
不憂道,
不憂貧。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記存。
世間五彩繽紛,
又何必,
苦苦追尋?
神州山水美,
何處不銷魂?
此情最淳。
人與人“貴和”。
《論語·顏淵》》中說“……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是可以親如兄弟的?;蛘哒f一個人的視野已達(dá)到(君子)境界時,什么人都可能成為兄弟(朋友)。
在《禮記·禮運(yùn)》中,孔子與子游的對話就頗為詳細(xì)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在二千多年前物質(zhì)匱乏的社會,孔子就能夠憧憬政治民主,“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希望大公無私,“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向往的是生活幸福,“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多么“和諧”的社會啊! 人與畜禽“貴和”。
哲學(xué)家李耳騎青牛過函谷關(guān),使他大徹大悟,“老子騎牛過函谷,紫氣東來注詩經(jīng)”;哮天犬協(xié)助楊戩作戰(zhàn),“二郎神”有狗相助,所向無敵;再如項(xiàng)羽的烏騅馬、關(guān)羽的“赤兔馬”失去主人后,竟然相隨英雄而去! 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虛寫更為神奇:“……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兇猛的老虎能夠奏樂,鸞鳥能夠駕車! 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實(shí)寫又是一番景象:“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詞中的“鵲”驚、“蟬”鳴、“蛙”鼓,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作者也并列于“鵲”、“蟬”、“蛙”中,好一個眾生平和的世界! 人與自然“貴和”。
古時,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相伴的,甚至視“梅”為“妻”、將“松”作“子”的,大有人在。較完整畫人繪景的,柳永的《望海潮》堪稱代表作: “……重湖疊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GT擁高牙。
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嬉嬉釣叟蓮?fù)蕖薄底鄻菲鞯娜恕⒑透璺褐鄣娜?、醉聽樂曲的人、吟詩賞景的人、在蓮葉叢中垂釣的老人和嬉鬧的孩童……他們以不同方式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安泰祥和地生活,真叫人心馳神往。 “貴和”的重要性。
“禮之用,和為貴”。盡管有人對孔子時代的“禮”、特別是“和”有爭議,但是后世多將“和為貴”作為“和諧”處世的箴言。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避髯影咽欠瘛昂汀弊鳛椤吧迸c“死”的標(biāo)尺。
傳統(tǒng)中醫(yī)也講“和”,說“和”才身體健康;通融民族關(guān)系也講“和”,如王昭君“和親”;生意人也講“和”,因?yàn)椤昂蜌馍??!?;居家過日子也講“和”,因?yàn)椤凹液腿f事興”……. 還有膾炙人口的故事。
如“將相和”:武將廉頗傲視憑“嘴(說)”起家而位居其上的文官藺相如。后來,廉頗知道藺相如是為了國家利益不跟他計較后,就向藺相如負(fù)荊請罪。
強(qiáng)大的秦國見此,也不敢欺侮趙國。如“北拒曹操,南和孫權(quán)”:諸葛亮“南和孫權(quán)”,才有“赤壁之戰(zhàn)”等勝利;但關(guān)羽拒“和”東吳,不僅失了荊州,而且父子死于非命…… 由此可見,“貴和”利國,利家,也利于“和”者本人! “和諧社會”人最重要。
孟子論述十分精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比欢?,“人和”是雙方面或多方面的。
楚國進(jìn)攻晉國,晉國有意講和,但是楚國志在必得。戰(zhàn)爭開始后,晉國國君命令己方軍隊(duì)“退避三舍”(撤退三次計九十里)。
楚國軍隊(duì)還是步步緊逼。殊不知晉國的退避既使己方軍隊(duì)成了正義之師,又麻痹了敵軍。
晉國最終打敗了楚國。由此可見,“和”不能一廂情愿和放棄原則。
對于不“和”的對方,有時要以自己的力量求“和”。
1.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3.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4.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5.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6.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宋·曾幾《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8.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唐·蘇軾《惠崇》
1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同穿一件衣服,算和諧了吧
望采納,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yīng)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唐.白居易《憶江南》
8.濃綠萬枝紅一點(diǎn),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12.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xì)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1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diǎn)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9.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里《小池》
22.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
23.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24.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
26.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2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1.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3.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唐·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4.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5.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6.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宋·曾幾《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8.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唐·蘇軾《惠崇》 1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同穿一件衣服,算和諧了吧。
夜不閉戶 路不拾遺
給你一篇朱熹的家訓(xùn) 要是每家都能做到 那么。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yuǎn)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yáng)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歌 1=C 2/4 3/4 ⌒ ⌒ 1 - |3 3 1 1 |34 5 - |6 - |6 6 i i |76 5 - | 以 熱愛祖國 為 榮、以 危害 祖國 為 恥; 以 團(tuán)結(jié)互助 為 榮、以 損人 利己 為 恥; ⌒ ⌒ 1 - |3 3 1 1 |34 5 - |6 - |6 6 5 4 |32 1- | 以 服務(wù)人民 為 榮、以 背離 人民 為恥; 以 誠實(shí)守信 為 榮、以 見利 忘義 為恥; ⌒ ⌒ ⌒⌒ 6 - |4 6 |i.i 76 |5 - |3 - |1 3 |5.3 23 |2- | 以 崇 尚 科學(xué)為 榮、以 愚 昧 無知為 恥; 以 遵 紀(jì) 守法為 榮、以 違 法 亂紀(jì)為 恥; ⌒ ⌒ ⌒⌒ 6 -|4 6 |i.i 76 |5 - |3 - |5 3 |2.3 21 |1 - | 以 辛 勤 勞動為 榮、以 好 逸 惡勞為 恥; 以 艱 苦 奮斗為 榮、以 驕 奢 淫逸為 恥; ⌒ ⌒ 6 -|4 6 |i.i 76 |5 - |3 - |5. 3 |2 3 |21 0 | 以 艱 苦 奮斗為 榮、以 驕 奢 淫 逸 為恥; 結(jié)束句 5 -|5. 3 |5 6 |2 - |6 i | i o 以 艱 苦 奮 斗 為 榮. 回答者:wennyhe。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