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論語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3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一、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
——《格言聯(lián)璧》二、竭忠盡孝,謂之人。治國經(jīng)邦,謂之學。
安危定變,謂之才。經(jīng)天緯地,謂之文。
霽月光風,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格言聯(lián)璧》三、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陡裱月?lián)璧》四、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
圣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陡裱月?lián)璧》五、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格言聯(lián)璧》六、為善最樂,讀書便佳?!陡裱月?lián)璧》七、口里伊周,心中盜跖,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圣賢;獨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知天,方是有根學問。
——《格言聯(lián)璧》八、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jīng)諸史?!陡裱月?lián)璧》九、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勿取勿忘,為學當如流水。
——《格言聯(lián)璧》十、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格言聯(lián)璧》《格言聯(lián)璧》 (又名《覺覺錄》、《傳世言》)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后人之良范,條分縷晰,情給理明。
自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廣為傳誦,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誦習讀”。甚且將此書置于左右,朝夕參悟。
蓋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圣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其中不乏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fā)人深省。
其說理之切、舉事之賅、擇辭之精、成篇之簡,皆冠絕古今,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yǎng)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所謂是成己成人之寶筏,希圣希賢之階梯也。
《格言聯(lián)璧》是清人金纓編輯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纓,字蘭生,清朝道光、咸豐時人,他遍覽群書,凡遇名言佳句便記錄下來輯為《覺覺錄》,后因《覺覺錄》篇幅浩繁,刊刻費用巨大,又在此基礎上取其精華選編為《格言聯(lián)璧》。
一、[原文]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譯文] 什么是卓越的品行?即日常的行事;什么是德高之人?是小心謹慎的人;怎么樣才能夠明了德義努力去做?惟有虛心學習;如何才能實現(xiàn)遠大的抱負?只有對當前的問題深思熟慮。
二、[原文] 竭忠盡孝,謂之人。治國經(jīng)邦,謂之學。
安危定變,謂之才。經(jīng)天緯地,謂之文。
霽月光風,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三、[原文]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譯文]一人獨處應謹慎自己的行為,預知每一心思所含的意念,嚴肅威儀安于天命,敬人倫以成圣賢,謹慎各種行為以成就德引,改過向善以成賢良。
四、[原文]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圣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譯文]對圣賢的道理教導別人很容易,自己實踐卻是不容易的事。對圣賢的道理開始奮斗很容易,但堅持到底卻很難。
圣賢的道理與實踐相結(jié)合,行仁政必本與德性。后代則相反,學問與實踐不能統(tǒng)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別人。
五、[原文]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譯文]接人待物要平和而有節(jié)操,處理事情要明白而果斷,識理要正直誠實而通達。
六、[原文]為善最樂,讀書便佳。[譯文]幫助別人,做善事,最令我愉悅;認真讀書,重修養(yǎng),最為人贊許。
七、[原文]口里伊周,心中盜跖,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圣賢;獨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知天,方是有根學問。[譯文]滿口仁義道理,但內(nèi)心卻充滿邪念,只責怪他人而從不責罵自己,這種人稱為“掛榜圣賢”。
只怕惡行為人所見,能敬畏鬼神,知人又知天理,這才是實際的學問。八、[原文]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jīng)諸史。
[譯文]眼界要開闊,就要游鑒名山大川;度量應宏大,須得熟讀經(jīng)史典籍。九、[原文]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勿取勿忘,為學當如流水。
[譯文]無思無慮,心境應當平靜如水;不求冒進也不忘記,學業(yè)當如流水一般永無止境。十、[原文]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譯文]讀書求明理,須讓自己滿意;與別人談道理,須令別人佩服。參考資料金纓.《格言聯(lián)璧》.不祥:不詳,咸豐元年360個人圖書館:。
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guī)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yǎng)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 ——洛克
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里蘊藏著希望。 ——王爾德
性情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禮貌出自內(nèi)心,其根源是內(nèi)在的,然而,如果禮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與實質(zhì)亦隨之消失。 ——約翰·霍爾
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
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陳毅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shù)家,偉大的行動者。
——羅曼·羅蘭
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養(yǎng)最要緊,漂亮不漂亮,對他來說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頭腦里沒有教養(yǎng)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還是一錢不值。 ——契珂夫
教養(yǎng)中寄寓著極大的向往——對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還有一個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戰(zhàn)勝一切的向往。 ——阿諾德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
我深信,再也沒有比人的外表(與其說是外表本身,不如說是對外表動人不動人的信念)對于人的發(fā)展會有這樣驚人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
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應該見人就講。但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學問的,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盧梭
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佳信與義。
——唐張九齡
良好的禮儀的功用或目的只在使得那些與我們交談的人感到安適與滿足,沒有別的。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jié)與尊重,表明你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這種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你諂媚、偽善或卑鄙,是一種很大的技巧。 ——洛克
人類追求的無非是快樂,因此有禮貌的人較之有用處的更能得到別人的歡迎,一個真摯朋友的能力、真誠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嚴肅與堅實的表示所產(chǎn)生的不安。 ——洛克
知識必需用禮貌來裝飾并撫平他在世間的道路,沒有它們,知識就像一顆碩大而粗糙的鉆石,為了好奇與它實質(zhì)上的價值而收置在樹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卻更為珍貴。 ——查里德菲爾
要想有教養(yǎng),“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
——阿諾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佚名
一人勇敢而率真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照,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不做影子,而做人。 ——羅曼·曼蘭
切忌浮夸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列夫·托爾欺泰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管仲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仲
修養(yǎng)的本質(zhì)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jié)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愛默生
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于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 ——盧梭
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對于他們已經(jīng)做了壞事,不防寬大為懷,如果你愿意。對于他們將做未做的壞事可決不能放松。 ——羅曼·羅蘭
讓一得百,爭十失九。 ——馬克
謙遜是美德的色彩。 ——提奧格尼斯
1、題弟侄書堂 唐代: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jīng)戰(zhàn)亂紛紛。
故鄉(xiāng)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fā)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勤學 宋代:汪洙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譯文 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
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3、書院 宋代: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譯文 努力學習就像農(nóng)人努力耕作,是勤勞還是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 就算書的種類繁多,只要努力終究會有熟讀、理解的那一天。
4、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5、讀書 宋代: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
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論語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句子推薦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也很愉快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p>
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研習好?!薄皞鳌弊钟袃山猓?,師傅之于己,一,己傳之于人。依上文“為人謀”“與朋友交”推之,當謂“己之傳于人”。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譯】子夏說:“重賢輕色、侍奉父母能竭心盡力、侍奉君王,能舍棄自己的身軀、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認為他已經(jīng)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做事靈敏、言談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p>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子夏說:“廣泛學習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lián)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p>
【譯】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于道,富貴而謙虛好禮的好。”子貢說:“完善自身的修養(yǎng),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一樣下功夫,恐怕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吧?”孔子說:“子貢啊,現(xiàn)在可以與你談詩了。提起學過的知識,你就知道將要學的知識,并有所發(fā)揮。”
關(guān)于“教養(yǎng)”的句子有:1.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fā)展,而發(fā)展是必須借助于教育和教養(yǎng)才能達到的?!獎P洛夫
2.寬廣的河流平靜,有教養(yǎng)的人謙遜?!諣栣?/p>
3.自尊在禮節(jié)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禮是有教養(yǎng)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對他人的權(quán)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獝邸ゑR丁
4.所謂良好教養(yǎng),它們在幾乎所有國家中乃至于一個地區(qū)里,都不盡相同;每一個明辨事理的人都會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養(yǎng),并與之看齊?!兴固胤茽柕?/p>
5.關(guān)心公益應當是每個有相當教養(yǎng)的人所共同的。——托爾斯泰
6.要想有教養(yǎng),“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⒅Z德
7.沒有教養(yǎng)、沒有學識、沒有實踐的人的心靈好比一塊田地,這塊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經(jīng)耕耘和播種,也是結(jié)不出果實來的?!窭锩罓査购郎?/p>
8.任何人,不論多么博學,只要他的冰問和他的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不可架梁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yǎng)的人?!ㄒ了?/p>
9.有教養(yǎng)的人的遺產(chǎn),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德漠克利特
10.要想有教養(yǎng),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R·阿諾德
11.人之有禮,憂魚之有水矣?!鸷?/p>
12.探索別人身上的美德,尋找自已身上的惡習?!惶m克林
13.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調(diào)和氣湯?!沼X
14.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馬南
15.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对洝?/p>
古籍中有關(guān)教養(yǎng)的文句實在是多如繁星,以下僅采摘幾句:如果感興趣我可提供文本。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蓋一世。 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
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松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一執(zhí)著,萬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 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古之學者,在心上做工夫,故發(fā)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 今之學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則為實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青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zhuǎn)坤的經(jīng)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 喜來時,一檢點。
怒來時,一檢點。怠惰時,一檢點。
放肆時,一檢點。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
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 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人以品為重,若有一點卑污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人爭求榮乎,就其求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辱;人爭恃寵乎,就其恃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賤。 丈夫之高華,只在于功名氣節(jié)。
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 阿諛取容,男子恥為妾婦之道。
本真不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諂必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處士。
平素不是好處士,則小時不是好學生。 做秀才如處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婦,要養(yǎng)人。 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 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貴人之前莫言賤,彼將謂我求其薦。 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憐。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 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quán)。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 使人不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鳥,哀哉羞此七尺之軀! 暴同三足虎,毒比兩頭蛇,惜乎壞爾方寸之地! 到處樞僂,笑伊首何仇于天? 何親于地?終朝籌算,問爾心何輕于命?何重于財? 富兒因求宦傾資,污吏以黷貨失職。 親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
謹家規(guī),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 廣田宅,結(jié)姻援,爭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 士大夫當為此生惜名,不當為此生市名。
敦詩書,尚氣節(jié),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quán)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當為一家用財,不當為一家傷財。
濟宗黨,廣束修,救荒歉,助義舉,此用財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聚寶玩,此傷財也。
用財者,損而盈:傷則者,滿而覆。 士大夫當為天下養(yǎng)身,不當為天下惜身。
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jié)飲食,此養(yǎng)身也。 規(guī)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養(yǎng)身者,嗇而大,惜身者,膻而細。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