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比較喜歡越女劍,感覺寫越女劍的那個調(diào)調(diào)和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很搭,挺真實的文字,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不過本來金庸勝不在辭藻就是了。
感覺金庸把著重點放在范蠡對西施的感情上面,描寫阿青的部分就像寫一個傳奇。寫越王勾踐也挺到位的,很老謀深算的感覺。
以前還為這故事寫過一篇文章。鴛鴦刀確實不是很喜歡,看起來像一個大笑話,不過得出“仁者無敵”的結(jié)論倒是很對。
而且總覺得鴛鴦刀里太監(jiān)的橋段和《笑傲江湖》中林遠(yuǎn)圖也就是林平之他爺爺?shù)臉蚨斡挟惽ぶ?。對于鴛鴦刀,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對打打鬧鬧的小夫妻了,其實還蠻寫實的。
關(guān)于越女劍的傳說悠遠(yuǎn),散見于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后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fù)之謀,水戰(zhàn)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于兵弩。
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圣人,莫不習(xí)戰(zhàn)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兇決在其工。
今聞越有處女,出于南林,國人稱善。愿王請之,立可見。
’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shù)。 “處女將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于處女曰:吾聞子善劍,愿一見之。
'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谑窃凑裙児z(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yīng)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yīng)作‘接’,接住竹梢)。
袁公則飛上樹,變?yōu)榘自?,遂別去。 “見越王。
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于無人之野,無道不習(xí),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
’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
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zhàn)之道,內(nèi)實精神,外示安儀。
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yīng))。布形候氣,與神俱往。
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fù)不聞。斯道者,一人當(dāng)百,百人當(dāng)萬。
王欲試之,其驗即見?!酵跫醇优?,號曰‘越女’。
乃命五板之墮(‘墮’應(yīng)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xí)之教軍士,當(dāng)世莫勝越女之劍?!?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
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p>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dāng)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越國的謀臣范蠡,原為楚國人,字少伯,出仕越國為大夫。
吳越夫椒之戰(zhàn),越國大敗,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范蠡獻計越王,卑身厚賂(包括獻出美女西施和鄭旦)向吳求和,自己也陪同越王勾踐至吳為人質(zhì),終于迷惑吳王,放虎歸山。
歸國后,范蠡與大夫文種協(xié)力治國,加強戰(zhàn)備,公元前473年,越兵破吳,迫使夫差自殺,越國因此強盛。勾踐稱霸后,范蠡辭官歸隱至齊國,曾任齊相。
據(jù)說他善于經(jīng)營,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范蠡歸隱后曾寫信給大夫文種,提醒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認(rèn)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勸文種也離開勾踐,功成身退。
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后來勾踐聽信讒言,令文種自殺。
文種嘆曰:“我懊悔沒有聽范蠡的話,才遭到這樣的下場!”后人為越王辯曰:范蠡文種之所以不見容于勾踐,并不是由于“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要知道勾踐乃王霸之才,且正是大展鴻圖,用人之時怎么會殺自己的得力干將呢?當(dāng)時越已吞吳之地,欲向北爭霸擴疆,第一個對手便是楚國(越衰時曾被楚盡奪浙西之地),而范蠡和文種皆為楚人,所以勾踐不能信任他們。美女西施亦稱西子,越國人,家住苧蘿(今浙江諸暨南)浣紗村西。
越王勾踐從范蠡施美人計,獻西施于吳王夫差,在吳王宮中極受寵愛,同時的美女鄭旦卻不見經(jīng)傳。吳亡后,有說她被越王“沉于江”,有說她與范蠡駕扁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隱居,不知所終。
范蠡在無錫留下了不少傳說,在無錫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guān),如蠡河、蠡橋、蠡園、罵蠡港橋等。 “請!”“請!”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zhuǎn)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于右手手背,躬身行禮。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間白光閃動,跟著錚的一聲響,雙劍相交,兩人各退一步。旁 觀眾人都是“咦”的一聲輕呼。
青衣劍士連劈三劍,錦衫劍士一一格開。青衣劍士一聲叱喝,長劍從左上角直劃而下,勢勁力急。
錦衫劍士身手矯捷,向后躍開,避過了這劍。他左足剛著地,身子跟著彈起,刷刷兩劍,向?qū)κ止トァ?/p>
青衣劍士凝立不動,嘴角邊微微冷笑,長劍輕擺,擋開來劍。 錦衫劍士突然發(fā)足疾奔,繞著青衣劍士滴溜溜的轉(zhuǎn)動,腳下越來越快。
青衣劍士凝視敵手長劍劍尖,敵劍一動,便揮劍擊落。錦衫劍士忽而左轉(zhuǎn),忽而右轉(zhuǎn),身法變幻不定。
青衣劍士給他轉(zhuǎn)得微感暈眩,喝道:“你是比劍,還是逃命?”刷刷兩劍,直削過去。但錦衫劍士奔轉(zhuǎn)甚急,劍到之時,人已離開,敵劍劍鋒總是和他身子差了尺許。
青衣劍士回劍側(cè)身,右腿微蹲,錦衫劍士看出破綻,挺劍向他左肩疾刺。不料青衣劍士這一蹲乃是誘招,長劍突然圈轉(zhuǎn),直取敵人咽喉,勢道勁急無倫。
錦衫劍士大駭之下,長劍脫手,向敵人心窩激射過去。這是無可奈何同歸于盡的打法,敵人若是繼續(xù)進擊,心窩必定中劍。
當(dāng)此情形,對方自須收劍擋格,自己便可擺脫這無可挽救的絕境。
鴛鴦刀確實不是很喜歡,看起來像一個大笑話,不過得出“仁者無敵”的結(jié)論倒是很對。而且總覺得鴛鴦刀里太監(jiān)的橋段和《笑傲江湖》中林遠(yuǎn)圖也就是林平之他爺爺?shù)臉蚨斡挟惽ぶ?。對于鴛鴦刀,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對打打鬧鬧的小夫妻了,其實還蠻寫實的。
『越女劍』內(nèi)容簡介: “越女劍”一向是武林中被誦為最傳奇、最浪漫、最利害、最神秘的一種劍法,至于有關(guān)越女劍的始創(chuàng),流傳等等人傳說,多少年來,眾說紛紜。
春秋戰(zhàn)國時代,范蠡(岳華)為求助越王勾踐(鄭雷)抗吳復(fù)國,深入民間尋求名鑄劍師造利劍,更要尋求武術(shù)高手訓(xùn)練武士。范遇上溫柔美麗的少女阿青(李賽鳳),青以竹村為武器武器,武功非凡,乃一白猿所授,范要求青代為訓(xùn)練武士,青愛上了范,只是范卻心有所屬,獨愛西施,青無奈,憤然離去,闖入江湖歷盡艱辛風(fēng)險,卒獨自潛心苦學(xué),創(chuàng)出越女劍法,但內(nèi)心仍不能忘范,終助范練兵擊敗吳國,但范心中仍然是愛西施,青傷心欲絕,由愛成恨,要殺西施,及至青驚覺西施果然美艷絕倫,不能下手,悄然引退,及后不知所蹤。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