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故事
1、孝感動天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
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并讓繼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對其父仍畢恭畢敬,封其弟象為諸侯。
2、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3、嚙指痛心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來客,母親不見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急忙背著柴返回家中,跪問緣由。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俞屓弧?/p>
4、百里負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
仍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卻也不可復得?!?/p>
5、蘆衣順母
閔損,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鬃釉潛P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
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國莫泊桑《項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春秋孟子
白話文: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可以運行在掌管天下。
3、事親以敬,美過三牲?!鲿x摯虞《族姓昭穆》
白話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過三犧牲。
4、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希臘伊索克拉底《全希臘盛會獻詞》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現(xiàn)代老舍《四世同堂》
移風易俗·三篇胡秉言胡秉言移風易俗·幸福篇結婚生子喜事添人之最美盡歡顏樂中莫讓煩惱擾禍端大都因金錢倡導文明辦喜事量力而行莫比攀人人都要有涵養(yǎng)尚德崇禮婚從簡不要彩禮不大辦省錢去把事業(yè)干夫妻齊心利金斷同心同德氣若蘭孝敬父母精養(yǎng)子睦鄰至誠處和善家庭和諧互尊重其樂融融享百年移風易俗--孝敬篇人生百年老最難盡孝應當在生年二十四孝皆明理莫等風止孝已晚身體發(fā)膚受父母立身行道孝在前百善之首當為孝孝順之子必明賢心存仁孝鄰敬佩紫燕繞梁樂椿萱孝不在嘴在行動親力親為動感天身正為范明子孫上行下效能承傳孝能繁衍福祿壽效能旺家子孫綿移風易俗--百年人生百年終歸安倡導文明喪葬簡不請鼓手不燒紙不用棺木不大辦少擺酒席少收禮鞠躬祭祀更莊嚴節(jié)儉養(yǎng)德除陋習人文關懷勝金錢緬懷故人要文明鮮花告慰先人眠抵制封建與迷信移風易俗新風展。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邮浪姿^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献淤t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髯犹斓刂裕藶橘F;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
——《孝經·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內睦者,家道昌?!皱痛刃⒅?,人皆有之。
——蘇轍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钬剐惴矠楦改傅?,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彀貜]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意大利)亞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ǖ拢└璧略谧优媲?,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ㄇ疤K聯(lián))高爾基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郀柣先耸茏鹁矗侨祟惥褡蠲篮玫囊环N特權。
——(法)司湯達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ǖ拢┛档滤薪艹龅姆欠踩宋锒加谐錾哪赣H,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英)薩克雷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共產主義不僅表現(xiàn)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xiàn)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系上。
——(前蘇聯(lián))馬雅可夫斯基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ㄓ┥勘葋喨蕫酆痛蛉硕枷茸约抑虚_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于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勘葋嘃S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薩福我看見過挨餓的孩。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抖Y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献?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髯?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
——《孝經·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抉R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皱?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钬剐?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徒?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 ——(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意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ǖ拢└璧?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ㄇ疤K聯(lián))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ǖ拢┛档?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xiàn)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xiàn)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系上。
——(前蘇聯(lián))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 ——(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焕?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_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于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 ——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xiāng),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
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并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yǎng)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
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p>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
--《孝經·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陳情表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俘,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yǎng)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yǎng)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背鲎裕ù呵铮墩撜Z?里仁第四》。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