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
宋代:歐陽修
玉壺冰瑩獸爐灰。人起繡簾開。春叢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
洛陽城闕中天起,高下遍樓臺。絮亂風(fēng)輕,拂鞍沾袖,歸路似章街。
譯文:
玉壺里結(jié)了一層光亮透明的寒冰,獸形香爐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燼。打開繡簾,眺望窗外,才發(fā)現(xiàn)夜里的一場大雪,將樹木花叢點(diǎn)綴得晶瑩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洛陽的城闕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樓臺,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下著,拂過馬鞍,沾上衣袖,約完會的人感覺這回家的路恰似章臺街呢。
2、稚子弄冰
宋代: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
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dāng)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3、清如玉壺冰
唐代:王維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
抱明中不隱,含凈外疑虛。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馀。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譯文:
玉壺有什么作用,偏許素冰放在里邊。讓冰不在日下融化,還同照綺彩窗戶。
透明得中間能看清,從外看懷疑是虛無的。冰氣像庭中霜累積,光勝過臺階邊的光亮。
早晨照凌飛鵲鏡,晚上映射聚螢書。如果與您比起來,清心還不如您呢。
4、卜算子·詠梅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fēng)雨將春天送走了,飛雪又把春光迎來。正是懸崖結(jié)下百丈冰柱的時節(jié),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來報告。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梅花卻在花叢中歡笑。
5、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譯文:
閨閣內(nèi)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過輕薄的紗衣,呈露出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更勝似豐艷的荷花。
梳妝后微微下垂的秀發(fā),與娥眉間的眉際月相得益彰;微紅的酒暈,如艷朝霞灑落在她的臉頰。晝眠夢醒,夕陽西下,原來這一切都是春夢初醒的所作所為。
《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釋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yuǎn)遠(yuǎn)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擴(kuò)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認(rèn)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nèi)容也有一部分重復(fù),疑非一時之作。詹锳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jù)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rèn)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于開元年間入長安之前所作。
其想象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風(fēng)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
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朝代】唐
譯文: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2、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朝代】唐
譯文: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fēng)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3、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出自盧照鄰《雨雪曲》 【朝代】唐
譯文:邊地的雪片竟也如同那里的沙土一樣,顏 色暗灰。邊陲的冰倒是亮晶晶的,就同那故鄉(xiāng)的明月。
4、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出自盧照鄰《梅花落》 【朝代】唐
譯文: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5、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出自張九齡《立春日晨起對積雪》【朝代】唐
譯文:積雪潔白如玉,浸潤著窗前蒼翠的冬竹; 凝掛在院里梅枝上的雪花,象盛開的梅花一樣晶瑩、潔白。
1、《稚子弄冰》宋代:楊萬里
原文: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dāng)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2、《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宋代:晏殊
原文: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譯文:閨閣內(nèi)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過輕薄的紗衣,呈露出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更勝似豐艷的荷花。
3、《子夜四時歌·淵冰厚三尺》南北朝:佚名
原文: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fù)何似?
譯文:深潭里的水結(jié)了三尺厚的冰,潔白的雪覆蓋了千里大地。盡管如此寒冷,我的心仍然像松柏一樣堅貞不變,你的心又像什么呢?
4、《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宋代:蘇軾
原文: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
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
譯文: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過華麗的房間照進(jìn)帳子里,青色的燈光,一明一暗地閃爍著,映照著悲啼的侍女。燈芯快燒完了,胭脂粉和著淚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5、《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宋代:歐陽修
原文:
玉壺冰瑩獸爐灰。人起繡簾開。
春叢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
譯文:玉壺里結(jié)了一層光亮透明的寒冰,獸形香爐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燼。打開繡簾,眺望窗外,才發(fā)現(xiàn)夜里的一場大雪,將樹木花叢點(diǎn)綴得晶瑩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在房檐頭、路旁的小樹和草叢中,
形成了一個個的晶瑩剔透的冰凌掛,
有樹掛就意味著今年又是個豐收年,
我久久的站在小路的盡頭,
任由那輕盈的雪花和那層薄霧滲濕我的衣衫,
心中一陣陣的狂喜就希望雪再大些樹掛再大些。
這些小樹掛一朵朵的一株株的,
遠(yuǎn)遠(yuǎn)的望去就像是盛開在冰川上的雪蓮花,
莊嚴(yán),圣潔,也不失優(yōu)美,
再加上那一層朦朧的薄霧一切就如同仙境般唯美,
真希望自己是哪個揮著衣袖的仙子,
答:描寫冰的優(yōu)美詩詞 1、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
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ā豆乓狻?2、玉骨冰肌天所賦。
似與神仙,來作煙霞侶。枕畔拈來親手付。
書窗終日常相顧。——李之儀《蝶戀花》 3、雪消冰又釋,景和風(fēng)復(fù)暄。
滿庭田地濕,薺葉生墻根?!拙右住对绱骸?4、冰縮寒流,川凝凍靄,前回鷺渚冬晚。
燕閣紅爐,駝峰翠釜,曾憶花柔酒軟?!獎⑻煊巍敦抵莸谝弧?5、琢玉性惟堅,成壺體更圓。
虛心含眾象,應(yīng)物受寒泉。——李程《玉壺冰》 6、鏤冰翦玉工夫費(fèi)。
做六出飛花亂墜,舞風(fēng)情態(tài)誰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
——盧炳《杏花天》 7、涼生冰簟怯衣單。明月樓高空畫欄。
滿院啼螀人未眠。掩重關(guān)。
烏鵲南飛風(fēng)露寒?!躺臁稇浲鯇O》 8、風(fēng)解池冰蟬翅薄。
庭樹枝枯籠翠萼。背寒迎暖起猶慵,閑卷珠簾憑畫閣。
——杜安世《玉樓春》 9、落梅時節(jié)冰輪滿。何似中秋看。
瓊樓玉宇一般明。只危邖娥添了萬枝燈。
——范成大《虞美人》 10、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瑩潔,隨勢無等差。
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齊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漢高帝,西方未斬蛇。
——劉叉《冰柱》 11、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fā)。
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皱汀端鞎越恰?12、皓月方離海,堅冰正滿池。
金波雙激射,璧彩兩參差。——李商隱《賦得月照冰池》 13、堆瓊滴露冰壺瑩。
樓外天如鏡。水晶雙枕襯云鬟。
臥看千山明月聽潺湲?!躺臁队菝廊恕?14、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fēng)換,標(biāo)格而今似舊無?!慰思骸稇浢贰?15、雅合霜容潔,非同雪體輕。
空憐一掬水,珍重此時情?!U溶《薦冰》。
一條藤徑綠,萬點(diǎn)雪峰晴?!啤だ畎住抖諝w舊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唐·李白《北風(fēng)行》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唐·李白《將進(jìn)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唐·杜甫《野望》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 ——唐·杜甫《閣夜》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飛墜?!崩畎住肚迤綐贰?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李白《北風(fēng)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南朝梁吳均有一首《詠雪》五言詩,近于律體,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微風(fēng)搖庭樹,細(xì)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雪花鷹背上,冰片馬蹄中。
雪嶺無人跡,冰河足雁聲。
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雪霽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玉階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滿落花。
三千世界銀成色,十二樓臺玉作層。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zé)o私玉萬家。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保ɡ畎?,《行路難》)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保谠?,《江雪》)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保ㄍ醢彩?,《梅花》)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保ǜ哌m,《別董大》)
空中飄落的雪,多呈六角形,像花,所以叫雪花,雪是一種美麗的自然現(xiàn)象,古時候的詩人也有很多寫詩描寫雪花的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描寫雪花的詩:
《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北風(fēng)行》【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fēng)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結(jié)網(wǎng)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fù)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fēng)雨雪恨難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送盧員外》【唐】薛濤
玉壘山前風(fēng)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送盧員外》【唐】薛濤
玉壘山前風(fēng)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觀獵》【唐】王維
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xì)柳營?;乜瓷涞裉帲Ю锬涸破?。
《驚雪》 (陸暢)
怪得北風(fēng)急,前庭如月輝。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fēng)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飄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間春風(fēng)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
雪花飛進(jìn)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上。
無邊沙漠結(jié)著厚厚的冰,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fēng)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2、山上樹 唐代:于武陵 日暖上山路,鳥啼知已春。
忽逢幽隱處,如見獨(dú)醒人。 石冷開常晚,風(fēng)多落亦頻。
樵夫應(yīng)不識,歲久伐為薪。 譯文: 天氣晴暖,風(fēng)和日麗,“十月小陽春”嘛,我走在上山的小路上,耳邊不時有鳥兒婉轉(zhuǎn)的啼鳴傳來,好像在報告春天真的來臨了。
忽然,花草蔥在蘢中,看到了桂樹的倩影,如同遇到了一位獨(dú)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山中氣候寒冷,桂花常常開得很晚;山中風(fēng)多而疾,桂花往往又落得早落得快。
山中的樵夫可能又不認(rèn)識桂樹,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遭遇斧鉞之災(zāi),淪為燒火的枯柴。 3、夕次蒲類津 / 晚泊蒲類 唐代:駱賓王 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
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 晚風(fēng)連朔氣,新月照邊秋。
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龍庭但苦戰(zhàn),燕頷會封侯。
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 譯文 在邊庭上望不見歸處,客居萬里心中充滿憂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斷續(xù)綿延,黃河之源從北面流來。晚風(fēng)中夾雜著寒氣,彎月照耀著邊塞的秋景。
火灶通向軍營的墻壁,報警的烽火飄上嘹望樓。在邊疆只要奮力作戰(zhàn),就會像班超一樣得到封侯。
不要作蘭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讓大漢帝國蒙受羞辱。 4、柳 唐代: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fēng)。 譯文: 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xiāng)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shù)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5、闕題 唐代:劉昚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yuǎn)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譯文: 山路被白云隔斷在塵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yuǎn)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遠(yuǎn)遠(yuǎn)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柳蔭深處蘊(yùn)藏著讀書的齋堂。
每當(dāng)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1、宋代楊萬里《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dāng)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2、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夢猶照短長亭。何年廢寺失題名。
倚馬客臨碑上字,斗雞人撥佛前燈,凈消塵土禮金經(jīng)。
譯文:干枯凋落的樹葉堆積在溪上,水已結(jié)冰。黃昏時分,夕陽的余暉依然照著長亭短亭。來到一座廢寺前,寺的門額上已經(jīng)看不清寺名。閑游的過客駐馬臨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撥弄佛前燈芯。塵世辛勞,凡人幾時醒悟。
3、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時歌·淵冰厚三尺》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fù)何似?
譯文:深潭里的水結(jié)了三尺厚的冰,潔白的雪覆蓋了千里大地。盡管如此寒冷,我的心仍然像松柏一樣堅貞不變,你的心又像什么呢?
4、宋代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譯文:閨閣內(nèi)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過輕薄的紗衣,呈露出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更勝似豐艷的荷花。
梳妝后微微下垂的秀發(fā),與娥眉間的眉際月相得益彰;微紅的酒暈,如艷朝霞灑落在她的臉頰。晝眠夢醒,夕陽西下,原來這一切都是春夢初醒的所作所為。
5、宋代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
玉壺冰瑩獸爐灰。人起繡簾開。
春叢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
洛陽城闕中天起,高下遍樓臺。
絮亂風(fēng)輕,拂鞍沾袖,歸路似章街。
譯文:玉壺里結(jié)了一層光亮透明的寒冰,獸形香爐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燼。打開繡簾,眺望窗外,才發(fā)現(xiàn)夜里的一場大雪,將樹木花叢點(diǎn)綴得晶瑩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洛陽的城闕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樓臺,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下著,拂過馬鞍,沾上衣袖,約完會的人感覺這回家的路恰似章臺街呢。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8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