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體而論;我國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為當(dāng)代書法大家沈尹默先生的入室弟子。
擅長正、行、草書,取徑顏平原,以上溯晉唐諸名家,尤得力于北朝碑版;行書兼采米法,而旁及蘇黃;草則服膺藏真,有明人韻致。所作筆力雄肆,氣勢開張。
評者以為險不怪,平不頗,寓方于圓,成一家面目,為卓有成就的書法家。 胡問遂先生的筆法是方圓并用的。
橫畫,無筆不方,總是橫切而出,直畫則用欲下先上鋒用力頓挫,表現(xiàn)圓渾,厚重有力。至于折筆和踢鉤、起挑等,采用顏法居多。
胡字楷書用筆規(guī)律如下: 一、長橫瘦勁,短須粗壯,并用仰筆。一橫中間高,兩頭微低。
連續(xù)幾個重疊的橫畫,則長短粗細(xì),必有變化。字底長橫,呈覆舟狀。
二、豎畫總是粗而有力。依字不同或作懸針,或作垂露。
垂露豎和帶鉤豎又因向背的關(guān)系而不同,他認(rèn)為過直成僵,導(dǎo)致失敗。 三、撇輕而捺重。
長撇柔曲,短撇挺重。視結(jié)體需要,斜捺尖短,平捺和走之捺尖稍長。
四、折筆往往提筆另起。當(dāng)橫至盡頭轉(zhuǎn)向提筆另起時,用筆按得稍重,并使之略粗于橫。
五、凡鉤、、挑的要求既短又尖。不論橫、豎、彎、弧各種鉤的筆法都在重頓之后,回筆再踢鉤的。
提筆轉(zhuǎn)鋒一豎到底時,筆鋒要駐一駐,然后用力急速向上。 六、點一般皆長而圓。
而頂點則分豎點和側(cè)點兩種。寶蓋頭的頂點多用豎式。
其他如求、博、公、小、思、文、亦、主、等之類的點多用側(cè)式。并列的兩點,依情況的不同,有的兩兩相背,如共、協(xié)等,有的兩兩相向,如美、乎等。
繁寫字“”字九點,點點不同。
1、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早蟬》
2、月出先照山,風(fēng)生先動水。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早蟬》
3、飲露身何潔,吟風(fēng)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懂嬒s》
4、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xiāng)聽?!堵勏s》
5、一聲初應(yīng)候,萬木已西風(fēng)。偏感異鄉(xiāng)客,先于離塞鴻。 《聞蟬》
6、新蟬終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雜,故人聞不聞。 《聞新蟬寄桂雍》
7、新蟬忽發(fā)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正遇友人來告別,一心分作兩般悲?!堵勏s感懷》
8、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xù)僧房靜又清。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肚锵s聲》
9、細(xì)聲頻斷續(xù),審聽亦難分。仿佛應(yīng)移處,從容卻不聞?!堵犘孪s寄張晝》
10、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
11、鬢蟬似羽。輕紈低映嬌嫵。憑闌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fēng)暮。 《垂絲釣》
12、蟬發(fā)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yīng)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13、蟬鳴兮夕曛,聲和兮夏云。白日兮將短,秋意兮已滿。 《聽早蟬歌》
14、蟬眼龜形腳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如今饤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詠蟹》
15、蟬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覺離家遠(yuǎn),貧知處事難。《與友人會》
16、楚人方苦熱,柱史獨聞蟬。晴日暮江上,驚風(fēng)一葉前?!逗臀具t侍郎夏杪聞蟬》
17、風(fēng)蟬旦夕鳴,伴葉送新聲。故里客歸盡,水邊身獨行。 《風(fēng)蟬》
18、高蟬旦夕唳,景物浮涼氣。木葉漸驚年,錦字因絡(luò)緯。稍斷當(dāng)窗夢,更凄臨水意。清香筍蒂風(fēng),曉露蓮花淚?!堵勏s》
19、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fēng)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乍聞愁北客,靜聽?wèi)洊|京。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六月三日夜聞蟬》
20、火云初似滅,曉角欲微清。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shù)聲。 《聞蟬》
21、嬌聲嬌語。恰似深閨女。三疊琴心音一縷。趓在綠陰深處。 《清平樂(詠蟬)》
22、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謝,能令萬感生。《新蟬》
23、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西風(fēng)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蟬》
24、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里故園秋?!堵勗缦s》
25、門柳不連野,乍聞為早蟬。游人無定處,入耳更應(yīng)先。 《早蟬》
26、齊女屏幃失舊容,侍中冠冕有芳蹤。翅翻晚鬢尋香露,聲引秋絲逐遠(yuǎn)風(fēng)。旅館聽時髭欲白,戍樓聞處葉多紅。《新蟬》
27、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fēng)。未上華冠側(cè),先驚翳葉中。《詠蟬》
28、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里,亂響出風(fēng)前?!顿x得弱柳鳴秋蟬》
29、山蟬秋晚妨人語,客子驚心馬亦嘶。能閱幾時新碧樹,不知何日寂金閨。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題?!锻砩较s》
30、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減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31、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fēng)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洱R天樂(蟬)》
1、《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原文:
夜熱依然午熱同 ,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譯文: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么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遠(yuǎn)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并不是風(fēng),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2、《塞上曲》 唐-王昌齡
原文: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xué)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譯文:知了在枯禿寂寥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guān)道氣爽秋高且冷清。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的寒冷,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盡是枯黃趴地的蘆草。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英雄豪杰,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莫學(xué)那自恃勇武不愛惜生命的游俠,自鳴不凡地把紫色的駿馬夸耀。
3、《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
原文:
修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暉。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fēng)。
譯文:新長出來的竹子垂壓著屋檐,屋子四周種滿桑樹。我的小書齋安靜敞亮,射入燦爛的陽光。白天變長了,讀完書以后,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一節(jié)節(jié)落下,還有螢火蟲飛入帷帳。
只因為向來深知讀書的樂趣,我在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就像遠(yuǎn)古時候羲皇時代的人一樣逍遙自在。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好比沐浴著煦暖的南風(fēng),用瑤琴來彈奏一曲。
4、《聞蟬》 宋-游九言
原文:
悄悄山郭暗,故園應(yīng)掩扉。
蟬聲深樹起,林外夕陽稀。
譯文:慢慢地山邊都變暗了,老園子的門半開著。老樹上的蟬聲開始鳴叫,樹林外的太陽開始下落。
5、《蟬》 唐-虞世南
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蕩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fēng),傳聲依然遙遠(yuǎn)。
1、《初夏》【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2、《初夏絕句》【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西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6、《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7、《小池》【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8、《山亭夏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10、《初夏睡起》【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1、《夏晝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
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13、《首夏》【唐】鮑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雖留有馀態(tài), 脈脈防憂煎。幽人惜時節(jié),對此感流年。
14、《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yuǎn),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鄉(xiāng)。
15、《夏日登鶴巖偶成》【唐】戴叔倫 天風(fēng)吹 上層岡,露灑長松六月涼。 愿借老僧雙白鶴,碧云深處共翱翔。
16、《夏日游暉上人房》【唐】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17、《三月晦日偶題》【宋】秦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18、《客中初夏》【宋】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dāng)戶轉(zhuǎn)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fēng)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19、《初夏淮安道中》【元】薩都剌 魚蝦潑潑初出網(wǎng),梅杏青青已著枝。 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準(zhǔn)時。
20、《夏日雜詩》【清】陳文述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21、《夏日》【唐】白居易 東窗晚無熱,北戶涼有風(fēng)。盡日坐復(fù)臥, 不離一室中。
中心本無系,亦與出門同。 1、《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2、《渭川田家》【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3、《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5、《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 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
7、《夏夜嘆》【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 腸。安得萬里風(fēng),飄飖吹 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xì),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zhí)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xiāng)。
北城悲笳發(fā),鸛鶴號且翔。況復(fù)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8、《山亭夏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10、《初夏睡起》【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1、《夏日書懷寄道友》【唐】崔涂 達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撓平生。 終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qū)櫲梵@。
峰轉(zhuǎn)暫無當(dāng)戶影,雉飛時有隔林聲。 十年惟悟吟詩句,待得中原欲鑄兵。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籬。
《紫藤樹》
唐 : 李白
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香風(fēng)留美人。
《秋思》
宋 : 陸游
一篇舊草天臺賦,六幅新傳太華圖。
占盡人間清絕事,紫藤香起竹根爐。
《勝業(yè)寺悅亭》
宋 : 黃庭堅
苦雨已解嚴(yán),諸峰來獻狀。
不見白頭禪,空倚紫藤杖。
《都尉山亭》
唐 : 杜審言
紫藤縈葛藟,綠刺罥薔薇。
下釣看魚躍,探巢畏鳥飛。
葉疏荷已晚,枝亞果新肥。
勝跡都無限,只應(yīng)伴月歸。
《憶平泉雜詠·憶新藤》
唐 : 李德裕
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
水似晨霞照,林疑彩鳳來。
清香凝島嶼,繁艷映莓苔,
金谷如相并,應(yīng)將錦帳回。
1、宋·楊萬里 《夏夜追涼》
原文選段: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釋義:
夏天晚上和白天一樣的炎熱,我把門打開出去站在月色之下,那茂密的小樹林里面蟬叫個不停,突然感到一絲絲的孤獨,倍感涼意卻不是因為微風(fēng)吹的。
2、唐·賈島 《早蟬》
原文選段:
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
釋義:
初夏的蟬孤零零的在槐葉上鳴叫,蟬鳴的噪音配合那將落的太陽有一絲絲秋天的感覺。
3、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 / 秦中寄遠(yuǎn)上人》
原文選段:
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
釋義:
夕陽西下涼風(fēng)陣陣,聽到蟬鳴的聲音更加感到悲傷。
4、唐·白居易 《早蟬》
原文選段:
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
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釋義:
一聽到蟬叫的聲音就感到惆悵,再聽一會兒鄉(xiāng)愁生起,這渭水之北的蟬鳴聲,和家鄉(xiāng)的是多么相似??!
5、宋·楊萬里 《立秋日聞蟬》
原文選段: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釋義:
雨下了一個晚上秋天要來了,今天晚上的蟬鳴訴說著秋天的到來。
1951年 師從沈尹默先生學(xué)習(xí)書法。
1960年 調(diào)入上海中國畫院,參與籌建“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
1961年 “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任主要業(yè)務(wù)干部。
1962年 任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上海出版學(xué)校書法教師。《大楷習(xí)字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1年 為韶山毛主席紀(jì)念館書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大型詩碑。
1972年 在《文匯報》發(fā)表行草書魯迅《七律·自嘲》。
1978年 參加編寫《常用字字帖》行書部分,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1979年 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首次訪日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
1980年 任第一屆全國書法展覽會評委會委員。
1981年 參加在紹興舉辦的全國首屆中國書學(xué)研究交流會,發(fā)表論文《論入帖和出帖》。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小學(xué)生字帖》。
1985年 為小學(xué)生書《歐體大楷》字帖,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86年 榮獲市文聯(lián)頒發(fā)的首屆上海文學(xué)藝術(shù)獎。
1989年 應(yīng)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之邀赴香港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在港出版《胡問遂書法選集》。
1991年 應(yīng)邀赴紹興舉辦個人書法展覽。
1993年 在上海美術(shù)館舉辦《胡問遂從藝六十年書法回顧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問遂書法集》。
1994年 在北京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第四次個人書法展覽。
1995年 榮獲第三屆上海市文學(xué)藝術(shù)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胡問遂行書字帖》。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jié)。一一《醉花間·獨立階前星又月》馮延巳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一一《代贈·樓上黃昏欲望休》李商隱
繞砌□聲芳草歇,愁腸學(xué)盡丁香結(jié)。一一《鵲踏枝·秋入蠻蕉風(fēng)半裂》馮延巳
合歡不驗丁香結(jié),只得凄涼對燭房。一一《無題·誤語成疑意已傷》錢惟演
何以壯行色,寶劍丁香結(jié)。 一一《別意·志士嘆水逝》譚嗣同
殷懃為解丁香結(jié),放出枝間自在春。一一《出定力院作》王安石
小軒愁入丁香結(jié),幽徑春生豆蔻梢。一一《小園春思》陸游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一一《代贈二首》其一 李商隱
一從恨滿丁香結(jié),幾度春深豆蔻梢。一一《鷓鴣天·寄情》李呂
東風(fēng)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jié)。一一《好事近·花底一聲鶯》劉翰
倡條冶葉俱無恙,相伴丁香結(jié)暮愁。一一《閑居·弦管春深繞畫樓》方行
柔條不學(xué)丁香結(jié),矮樹仍參茉莉栽。一一《瑞鷓鴣·東風(fēng)冷落舊梅臺》程垓
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一一《丁香·江上悠悠人不問》陸龜蒙
暫到高唐曉又還,丁香結(jié)夢水潺潺。一一《經(jīng)舊游·暫到高唐曉又還》張泌
供參考。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8秒